第59章 豐安令劉晏

第59章 豐安令劉晏

天高雲淡,紅日初生。

鳴沙渡。

這是一個從漢代起就存在的古渡口,是從金城到靈武這一段黃河,最大的軍事渡口。

此時,鳴沙渡百舸停靠,戰旗獵獵,萬馬嘶鳴。

隔着黃河,能看到對岸巡邏的突厥騎兵。

朔方本部經略軍兩萬七百人,有編制戰馬三千匹;士兵私馬、經營馬三千匹。

定遠軍雖兵力七千人,卻有編制戰馬三千匹。

定遠軍的地理位置,註定他是出塞西北草原的主力。

皋蘭州等附屬胡部,一萬騎也在鳴沙渡就位。

朔方節度副使張齊丘已經收到稟告,李瑄在豐安軍城前,列陣誘敵,斬殺突厥阿波達乾等部兩千多人。

“李將軍說大軍修整一番,明日北上鳴沙,掩護我軍過河。”

張齊丘在軍帳中召定遠軍使向玉靖,經略軍右廂兵馬使程圭,以及暫統一萬鐵勒、突厥、薛延陀歸唐諸部的渾釋之等將議事。

“兵貴神速,爲什麼要等到明日?王帥已經率大軍出雞鹿塞山口,與我們首尾夾擊突厥左廂諸部。難道要王帥在渾義河等我們嗎?”

向玉靖直言不諱地說道。

“夜間大戰,斬敵兩千多騎,我認爲休息一下是應該的。況且只有養精蓄銳,突厥騎兵匯聚後纔不敢貿然突襲。”程圭輕描淡寫地駁斥向玉靖。

那些參戰的重甲,也有他的兵,他當然也要爲自己的部下說話。

大部戰馬要從鳴沙渡通過。如果去豐安渡,光是渡河就要多耗費一倍的時間。

渡河的時間越長,潛在危機就越大。

“前鋒需不畏艱險,他到底能不能勝任?”

渾釋之拿前鋒說事,趁機表達對李瑄的不滿。

他對李瑄的不滿是有原因的。

族中大將,因李瑄多事,被王忠嗣下令押送至回樂城。

前不久,渾懸與盧瑜一起被斬首示衆。

族中因此一陣激憤。

渾釋之承認渾懸不對,但罪不至死。

王忠嗣威震天下,渾釋之不敢挑釁,只能將這筆賬算在李瑄身上。

“王帥軍令,讓我們逐步推進,不可因軍功爭執,貿然前行……”

張齊丘看了一眼衆將,只是傳達將王忠嗣的軍令,但沒有過多闡述。

隨後,張齊丘令衆將準備,等李瑄和崔湛到達峽口時,立即渡河。

當衆將離開後,張齊丘一如往常地換上新衣,在軍營的小帳內,念起《金剛經》。

張齊丘信佛教,唸經是他的日常,哪怕行軍遠征,沒有佛像。但他心中有佛,幾十年如一日。

張齊丘念一遍鳩摩羅什翻譯,唐玄奘補充的《金剛經》後停下。

他的侄子張勉入帳。

“二郎,他說我能當宰相,你覺得呢?口蜜腹劍,相不相信?”

張齊丘向他最親近的侄子詢問。

張勉現在是節度使的僚屬。

“牛仙客不就是被右相推薦爲宰相的嗎?況且牛仙客才疏學淺,叔父您是進士及第。出將入相,有何不可?”張勉鄭重地對張齊丘勸說道:“口蜜腹劍只是對敵人,對待如蕭炅這樣的朋友,仁至義盡了。”

“話雖如此,我還是有顧慮啊!”

張齊丘撫摸着寓意不能執着萬事萬物,慈悲爲懷的《金剛經》。

“叔父,漢代的時候,張安世能位至大司馬,領尚書事,離不開霍光的推薦;鄧彪能成爲太傅,領尚書事,亦少不了竇憲這個伯樂。《國語》上說‘得時無怠,時不再來,天予不取,反之爲災’,當初您可是拿這句話,來教導侄兒。”

張勉用兩漢權臣霍光和竇憲舉例,認爲李林甫是和他們一樣的權臣。

能幫助張齊丘榮登宰輔。

“唉,叫向玉靖來吧,我已經知道該怎麼做了。不過還是要看有沒有機會。”

張齊丘話落,張勉歡喜地跑出營帳。

“我能倒背如流。這段時間唸經的時候,就不拿出來了。” 張齊丘遂將他的聖書《金剛經》裝入盒子中。

不與人諍,不與世諍。

……

豐安軍城。

“將軍,馬肉熟了,您先品嚐。”

羅興拿着一塊燉了兩個時辰的馬肉,遞給李瑄。

這一次戰鬥,突厥有一千多匹戰馬死於弩箭和衝陣中。

戰鬥結束,李瑄令士兵把剛死的馬處理一下,讓將士們敞開吃一頓。

即便加上經略軍的近萬士卒,這些馬肉吃到腐爛都吃不完。

馬肉雖不比驢肉、牛肉鮮嫩,但在這個時代,即便再腥、再柴,那也是肉,能讓士兵們垂涎三尺。

李瑄更知道,馬肉營養價值極高。

“先爲李虞候、崔將軍送去。”

李瑄向羅興吩咐道。

一夜未休息,他依舊抖擻精神。

頗黎率領騎兵暫且離開,估計是與峽口騎兵匯合。

等其他士兵過河,就算突厥騎兵再來,唐軍也有一戰之力。

李光弼和崔湛吃上馬肉後,李瑄才和士兵們一起吃肉。

雖沒什麼佐料搭配,但李瑄覺得還可以,比想象中的好吃。

李瑄計算士兵們幾天內吃不完死馬,與其讓馬肉腐爛,還不如分給豐安縣的百姓一些。

等戰鬥結束,士兵們定有更鮮美的牛羊。

“在下豐安令劉晏,拜見將軍。”

新任豐安令得知李瑄召見後,立刻趕來。

李瑄過黃河接見他。

“看起來很年輕吶,難道是開元年間名動京城的神童?”

李瑄很驚異,他第一次見劉晏,看起來不到三十歲,就做到縣令的位置。

“虛名而已,將軍纔是國之棟樑。”

劉晏算是承認。

“久聞君之大名,幸會!”

李瑄身披甲冑,拱手一禮,以示尊重。

李隆基泰山封禪的時候,年僅十歲的劉晏因文章得到李隆基賞識,被封爲太子正字。

當時一手策劃泰山封禪的宰相張說,稱讚劉晏是“國瑞”。

最重要的是,李瑄知道劉晏有宰相之才,更是罕見的理財能手,經濟改革家。

“不敢當。”

劉晏連忙回禮,受寵若驚。

他在長安的時候,就聽說過李瑄的詩歌,聽到李瑄陣斬敵將的事蹟。

別看的文人、詩人在詩文中金戈鐵馬,氣吞萬里。

但他們從軍都是想成爲僚屬,以“奇謀獻策”的方式立功,渴望“樽俎之間,折衝萬里”。

哪像李瑄,是真刀真槍上戰場,縱馬馳騁。

“可惜有軍命在身,不然一定要領略一下劉縣令的風采。”

李瑄頗爲遺憾地說一句。

將來他幹大事,需要有才華的屬下輔佐。

如李禕的兒子李峴,現在的劉晏,只要有機會,李瑄都會與他們親近,換取他們的好感與信賴。

第18章 一石強弓第276章 天水王府,百年梨樹第110章 李適之罷相第147章 安祿山拜楊玉環爲母第78章 陌刀將第46章 再遇薛錯第131章 突襲青海東部第334章 決戰河中,極致的輕騎兵第473章 斬殺豪強,問罪縣令,捉拿太守第56章 唐軍陣形第470章 平原如高山,宣澤鄉(新年快樂!)第259章 京兆尹妥協,九霄環佩第290章 科舉,李瑄的態度第101章 使我宰天下,亦如今日第106章 積石軍第142章 整飭涼州城,河西第一城第104章 身兼五使,最高養馬官第265章 攜千牛衛巡查河東,廖崢嶸的疑問第147章 安祿山拜楊玉環爲母第24章 廣運潭第337章 攻克薩末鞬城,總督的末路第59章 豐安令劉晏第234章 吐蕃在等雪,長安的歌謠第123章 窮途末路,殊死一搏第219章 獲得猛士,靈溪贈梨第130章 慕容家族第224章 大非川之戰,將再次重現第328章 更深的謀劃,曠野大戰第297章 與“五楊”的矛盾,利益的衝突第66章 血戰高坡第47章 大戰將起第81章 左千牛衛將軍,封爵第32章 突厥寇邊第186章 連克五城,斬吐蕃大相第238章 堵住花石峽,吐蕃贊普窮途末路第211章 我僅次於霍光,楊玉環被送出宮第262章 中秋夜宴第464章 大詩人去世,書文運動,南巡第463章 紡織,數學,天文第253章 表字,授予玉麟勳章第109章 猛將南霽雲,大獲全勝第339章 大食帝國與羅馬帝國的反應第47章 大戰將起第57章 甲騎衝陣第402章 劍履上殿,質問李隆基第482章 巴格達,哈里發的決心第214章 長安西市的計劃,頂級強弩第21章 爲高力士“獻寶”第206章 收復楊慎矜,我能殺死猛虎第419章 漢尼拔之刃,蘋果種子,夾擊大食第286章 彈劾李瑄,堂兄犯法第265章 攜千牛衛巡查河東,廖崢嶸的疑問第118章 獻給李帥金字告身第247章 正式成爲天水王,一掌擊碎天靈蓋第183章 九曲之戰開啓,南霽雲假冒敵軍衝陣第314章 葛邏祿葉護,天山狩獵第167章 十二萬步騎齊距河湟,回紇騎兵南下第67章 上架感言第470章 平原如高山,宣澤鄉(新年快樂!)第193章 造反,涼州城中的歡呼第224章 大非川之戰,將再次重現第209章 聖人賞賜諸葛亮劍,入相之勢第314章 葛邏祿葉護,天山狩獵第43章 豪強第50章 獲得寶馬第320章 唐軍就位,四面包圍第32章 突厥寇邊第229章 贊普的決定,將軍難免陣前亡第264章 與杜甫相遇,李隆基挑明第436章 萬國衣冠拜冕旒第169章 狂風沙漠,白亭海之戰第486章 對天可汗的崇拜第309章 算計高仙芝,西域之路第119章 吐蕃大舉入侵第434章 九九八十一難,終會圓滿第170章 神兵天降,騎兵大戰第480章 乾元十載的約定,準備西征第371章 我要節制天下兵馬第445章 新朱雀大街,供奉凌煙閣第94章 真正的大盜第392章 全軍覆沒,秦趙會盟臺,驍將安守忠之死第293章 天將軍第310章 安西 北庭節度大使,經略大使,燈火闌珊處第400章 密謀登基,殺雞儆猴第344章 裡海以南,哈里發之死第11章 押官薛錯第176章 狼煙沖天,赤嶺爭奪戰第461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187章 收復九曲,設立九曲郡 洮陽郡第233章 騎兵大戰落幕,吐蕃贊普的心灰意冷第425章 除賤爲良結束,大唐的人口第251章 尺帶珠丹俯首,李瑄向李隆基請求第168章 率臨洮軍 赤水軍突襲回紇“閱兵”第220章 上不疑我,勳章制度第436章 萬國衣冠拜冕旒第438章 真理問世第485章 昏君,不知人間,黑衣者死第56章 唐軍陣形第75章 生擒大可汗第448章 東部打響,俱倫泊之戰
第18章 一石強弓第276章 天水王府,百年梨樹第110章 李適之罷相第147章 安祿山拜楊玉環爲母第78章 陌刀將第46章 再遇薛錯第131章 突襲青海東部第334章 決戰河中,極致的輕騎兵第473章 斬殺豪強,問罪縣令,捉拿太守第56章 唐軍陣形第470章 平原如高山,宣澤鄉(新年快樂!)第259章 京兆尹妥協,九霄環佩第290章 科舉,李瑄的態度第101章 使我宰天下,亦如今日第106章 積石軍第142章 整飭涼州城,河西第一城第104章 身兼五使,最高養馬官第265章 攜千牛衛巡查河東,廖崢嶸的疑問第147章 安祿山拜楊玉環爲母第24章 廣運潭第337章 攻克薩末鞬城,總督的末路第59章 豐安令劉晏第234章 吐蕃在等雪,長安的歌謠第123章 窮途末路,殊死一搏第219章 獲得猛士,靈溪贈梨第130章 慕容家族第224章 大非川之戰,將再次重現第328章 更深的謀劃,曠野大戰第297章 與“五楊”的矛盾,利益的衝突第66章 血戰高坡第47章 大戰將起第81章 左千牛衛將軍,封爵第32章 突厥寇邊第186章 連克五城,斬吐蕃大相第238章 堵住花石峽,吐蕃贊普窮途末路第211章 我僅次於霍光,楊玉環被送出宮第262章 中秋夜宴第464章 大詩人去世,書文運動,南巡第463章 紡織,數學,天文第253章 表字,授予玉麟勳章第109章 猛將南霽雲,大獲全勝第339章 大食帝國與羅馬帝國的反應第47章 大戰將起第57章 甲騎衝陣第402章 劍履上殿,質問李隆基第482章 巴格達,哈里發的決心第214章 長安西市的計劃,頂級強弩第21章 爲高力士“獻寶”第206章 收復楊慎矜,我能殺死猛虎第419章 漢尼拔之刃,蘋果種子,夾擊大食第286章 彈劾李瑄,堂兄犯法第265章 攜千牛衛巡查河東,廖崢嶸的疑問第118章 獻給李帥金字告身第247章 正式成爲天水王,一掌擊碎天靈蓋第183章 九曲之戰開啓,南霽雲假冒敵軍衝陣第314章 葛邏祿葉護,天山狩獵第167章 十二萬步騎齊距河湟,回紇騎兵南下第67章 上架感言第470章 平原如高山,宣澤鄉(新年快樂!)第193章 造反,涼州城中的歡呼第224章 大非川之戰,將再次重現第209章 聖人賞賜諸葛亮劍,入相之勢第314章 葛邏祿葉護,天山狩獵第43章 豪強第50章 獲得寶馬第320章 唐軍就位,四面包圍第32章 突厥寇邊第229章 贊普的決定,將軍難免陣前亡第264章 與杜甫相遇,李隆基挑明第436章 萬國衣冠拜冕旒第169章 狂風沙漠,白亭海之戰第486章 對天可汗的崇拜第309章 算計高仙芝,西域之路第119章 吐蕃大舉入侵第434章 九九八十一難,終會圓滿第170章 神兵天降,騎兵大戰第480章 乾元十載的約定,準備西征第371章 我要節制天下兵馬第445章 新朱雀大街,供奉凌煙閣第94章 真正的大盜第392章 全軍覆沒,秦趙會盟臺,驍將安守忠之死第293章 天將軍第310章 安西 北庭節度大使,經略大使,燈火闌珊處第400章 密謀登基,殺雞儆猴第344章 裡海以南,哈里發之死第11章 押官薛錯第176章 狼煙沖天,赤嶺爭奪戰第461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187章 收復九曲,設立九曲郡 洮陽郡第233章 騎兵大戰落幕,吐蕃贊普的心灰意冷第425章 除賤爲良結束,大唐的人口第251章 尺帶珠丹俯首,李瑄向李隆基請求第168章 率臨洮軍 赤水軍突襲回紇“閱兵”第220章 上不疑我,勳章制度第436章 萬國衣冠拜冕旒第438章 真理問世第485章 昏君,不知人間,黑衣者死第56章 唐軍陣形第75章 生擒大可汗第448章 東部打響,俱倫泊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