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再遇薛錯

第46章 再遇薛錯

豐安軍城。

這一日,皇帝對李瑄的賞賜,到達豐安軍城。

絹三百匹,金帶一條。以表彰李瑄擊退突厥的戰功。

同時,還帶來李瑄節制豐安軍的詔書。

說實話,李瑄沒有想到他會更進一步。

他以爲王忠嗣會舉薦其他人爲豐安軍使。

因爲他資歷太淺,李瑄還不知道王忠嗣對他具體態度。

如果沒有王忠嗣這個主帥的推薦,即便李隆基再喜愛李瑄,也不可能讓李瑄節制豐安軍。

李瑄也得知盧瑜的結局,被李隆基下令處死,傳詔諸軍,引以爲戒。

這讓李瑄唏噓不已。

可以說盧瑜的死,與李瑄有直接關係。但這是盧瑜自找,李瑄不會因此愧疚。

在李瑄來到豐安軍的整整一個月後,一名身材高大,面容方正的男子,至豐安軍城。

他就是新任豐安軍副使王思禮。

王思禮是高句麗人,今年剛三十歲。

高句麗被大唐覆滅後,高句麗人要麼內遷漢化,要麼留在遼東,與漢人雜居。

他們遲早會如鮮卑一樣,與漢人融合。

王思禮不是一個人來的。他還帶來八百匹精良戰馬。

這讓李瑄喜出望外。

得到消息後,李瑄親自出軍城在渡口迎接王思禮。

“末將王思禮,拜見將軍。”

王思禮見李瑄在渡口,上前拜見。

他打量這個年輕的將軍,不僅勇猛絕倫,還是一個詩人,據說在長安有很大名氣。

飛馬射纓的故事,已傳遍全軍。

王思禮此前作爲王忠嗣的押衙,在軍中聲名不顯。

他希望能與李瑄一起,立下不世戰功。

“有王將軍輔助我,豐安軍必將所向披靡。”

李瑄示意王思禮免禮。

在李瑄的記憶中,等王忠嗣兼任河西、隴右節度使後,會從朔方軍調遣一些能將到河西。

其中最出名的是李光弼,還有一個就是王思禮。

歷史上的王思禮,也成爲一代名將。

“王帥言豐安軍固守千里邊塞,將來作爲出賀蘭山的前鋒,故增加戰馬八百匹,增加跋涉之力。”

王思禮指着後面成羣的駿馬,向李瑄稟告。

“王將軍辛苦了。”

歷史上豐安軍在天寶年間,有戰馬一千三百匹。

李瑄到來的時候,只有五百匹戰馬。

他還納悶呢。

現在看來,原來是屬於豐安軍的戰馬還未徵調過來。

加上李瑄俘獲的戰馬,現豐安軍有戰馬一千八百匹,斥候營探馬二百匹,還有二百匹劣質駑馬,用以驅車運輸糧草輜重。

到下午的時候,所有戰馬都運過河,到豐安軍城。

新得戰馬,李瑄分給跳蕩軍五百匹。

跳蕩軍作爲軍中披鐵甲的摧鋒之士,李瑄需要他們有一定的機動能力,以便在戰場上快速佈局。

李瑄又在軍中選強駑手三百,分得戰馬,將來配合跳蕩軍。

駑兵是軍中僅次於跳蕩軍的精銳。

因爲唐軍步兵的駑爲擘張弩,靠臂力張弦之駑,只有力量出類拔萃者,纔可使用。

弩兵放下強弩,持上長矛,就是精兵。

李瑄得知王思禮精練兵之道,按制讓他主持日常訓練。

平時處理完軍務,李瑄也會加入士兵的訓練,並教導士卒各項技能。

李瑄與士兵同食同訓,更是在休息之日,親自幫士兵們寫信,寄家書回鄉。

士兵們對李瑄敬而愛,王思禮感觸良多。

他親眼看到李瑄躍馬彎弓,百步穿楊。

看到李瑄馬上橫槊,橫掃八方。

士兵們演習之時,聲音震天,拔得頭籌的隊伍,分得羊肉。

失敗的隊伍,目光灼灼,鬥志昂揚,立誓下次贏下演習。

……

“今士卒爲羊肉而努力,他日敵人盡爲魚肉。” 六月,驕陽似火,對新一次的操練成績,李瑄很滿意,給出讚譽。

“啓稟將軍,軍糧已經運送到渡口。”

操練結束後,司倉來稟告李瑄。

“好,我這就過去。”

李瑄點頭。

豐安軍的軍糧,來自太原。

先從陸地運送到黃河邊,然後再沿着黃河,溯舟而上,分配給邊塞士兵。

豐安軍每六個月運糧一次,每次約兩萬石左右。

黃河運輸,要在汛期到來前完成。

豐安軍是黃河糧道的最後一站。

這是李瑄上任以後,第一次收糧,所以要親力親爲,不敢懈怠。

軍城外,數十艘帆船停在河面上。

每艘船載糧食五百石。

李瑄與押運官對接後,到船上檢查糧食。

主要以粟米爲主,還有一小部分的米。

確認無誤,數量也足夠後,李瑄吩咐押運官將糧食卸下來。

“好你個薛錯,又偷懶。”

卸糧食的時候,一名手持鞭子的官兵向一名役夫呵道。

“啪……”

話音落,一鞭子抽打在這役夫赤裸上身的背上。

精壯的身體上,又添加一道帶血的鞭痕。

李瑄本來不覺,但他在遠出恰恰聽到“薛錯”這個名字,故而望去。

“將軍有什麼不對嗎?”

押運官向李瑄詢問。

他知道李瑄身份高貴,名聲響亮,所以在陪同李瑄時小心翼翼,生怕說錯話。

“烈日炎炎,役夫們也不容易,怎麼能隨意鞭打呢?”

李瑄說着,向那役夫走近。

押運官連忙跟隨。

還真是薛錯啊!

李瑄不禁感嘆人生何處不相逢。

當初薛錯刺殺京兆少尹,雖有冤屈在身,卻是死罪。

李瑄惜薛錯的英勇無畏,讓李適之向皇帝求情,故薛錯罪減一等,流放邊塞。

“這些役夫都是犯罪流放之人,桀驁得很。”

押運官在一旁向李瑄解釋。

在他看來,這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

李瑄不好說什麼,畢竟他管不到這些。

“薛錯!”

李瑄突然呼一聲,讓押運官心中一驚,堂堂豐安軍使,怎麼會認識一名役夫?

薛錯聽到有人叫他名字,擡起頭來。

“是恩公!恩公,請受薛錯一拜!”

薛錯見李瑄後,先驚後喜,他放下扛在肩膀上的大包,跪地就拜。

如果沒有李瑄,他不僅冤屈無法申訴,還會身首異處。

他都以爲自己必死。

被流放的時候,他才得知是當朝宰相向皇帝求情,只判流放北方邊疆。

他猜測到是這位宰相公子出手相助,心中一直感懷。

“這樣的大禮就不必了。我一向欣賞你這樣的義士。”

李瑄將薛錯拉起來。

看他背上的鞭痕縱橫,沒少捱打。故問押運官:“他很懶惰嗎?”

押運官不知道這種雞毛蒜皮的小事,轉而問鞭撻薛錯的官兵:“是何原因鞭打他?”

“……”

那官兵害怕極了,低下頭,支支吾吾說不出話來。

薛錯曾因官兵動私刑頂撞,所以官兵們恨薛錯,經常找莫須有的理由鞭撻。

誰能想到一個被流放之人,會認識大人物。

第169章 狂風沙漠,白亭海之戰第208章 太子李亨認罪,施展酷刑第194章 李瑄的威名,望而止戈第266章 “錦衣衛”,野無遺賢第257章 李隆基爲李瑄拜相造勢,舞馬第479章 使者回京,定鼎大勢的一戰第364章 李隆基怒罵李賊,威望第44章 殺人滅口第251章 尺帶珠丹俯首,李瑄向李隆基請求第220章 上不疑我,勳章制度第206章 收復楊慎矜,我能殺死猛虎第168章 率臨洮軍 赤水軍突襲回紇“閱兵”第261章 宰相肚裡能撐船第377章 天策上將,秦王,尚書令第399章 李隆基得知平定叛亂,二十四都督府第238章 堵住花石峽,吐蕃贊普窮途末路第280章 別出心裁的禮物第458章 北巡,祭天,瀚海都護府,草原都護府第476章 過古代君王,李白的手稿第245章 石堡城陷落,等待開花第137章 被監察御史彈劾第106章 積石軍第133章 龍駒島第381章 佔領蒲津大橋 風陵渡,局勢逆轉第107章 與吐蕃第一次交鋒第269章 宰相父雪中迎接宰相子第69章 李光弼夜見程圭第361章 兇殘叛軍,華清宮歌舞停,李隆基的惶恐第277章 聖人和貴妃參加婚禮第274章 李林甫送侄女,楊玉環的失落第157章 今後必爲良相,又兼兩使第310章 安西 北庭節度大使,經略大使,燈火闌珊處第337章 攻克薩末鞬城,總督的末路第363章 李適之出逃長安,天水王收河西兵第326章 大唐西進,目標怛羅斯第368章 九層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第113章 組建四萬匹戰馬的臨洮軍第145章 李隆基引薦安祿山第474章 揚州城,李白的消息第325章 大唐西進,驃騎大將軍第30章 建立威勢第410章 三辭三讓,收集年號第313章 截胡長安的錢財,李嗣業第214章 長安西市的計劃,頂級強弩第363章 李適之出逃長安,天水王收河西兵第147章 安祿山拜楊玉環爲母第168章 率臨洮軍 赤水軍突襲回紇“閱兵”第112章 拜爲上將,左龍武衛大將軍第311章 西域,龜茲古國第259章 京兆尹妥協,九霄環佩第160章 忠於社稷,李泌出山第278章 結婚前的幻境第129章 封候,河西隴右討擊大使第298章 上元節,翠微亭觀燈火第151章 野獸襲擊李隆基第189章 吐蕃贊普請求爲大唐附屬國第441章 謀劃回紇,召移地健入長安第416章 天子巡狩,大醫第29章 軍中訓練第259章 京兆尹妥協,九霄環佩第451章 錦衣衛千戶馬燧,薛延陀背叛回紇第39章 王忠嗣第95章 劫過倭國商船的海賊第446章 劃分行省,久違的征程第375章 與李隆基同龍輦入長安第286章 彈劾李瑄,堂兄犯法第51章 火雲第115章 招募遊俠,組建“神策”第390章 對豪強大族的處置,陌刀軍渡過黃河,澠池之戰第483章 再至龜茲,仁厚的君主第403章 請聖人封我爲太子第79章 回到長安第158章 裴靈溪第188章 爲諸將士升官,隴右軍擴至十一萬五第465章 再臨洛陽,智慧宮中第49章 賣馬人第45章 節制一軍第425章 除賤爲良結束,大唐的人口第168章 率臨洮軍 赤水軍突襲回紇“閱兵”第141章 吐蕃向大唐上貢 求和第81章 左千牛衛將軍,封爵第269章 宰相父雪中迎接宰相子第240章 贊普勸李瑄造反,黃河源頭第6章 王維第159章 終南山上的神仙,李泌第295章 岳父獻魚腸劍第348章 新的龜茲,小別勝新婚第337章 攻克薩末鞬城,總督的末路第55章 頗黎第363章 李適之出逃長安,天水王收河西兵第346章 李隆基觀看新大唐地圖,爲將士奏功第460章 唐玄宗,種子結果,武廟第330章 換將,改城第81章 左千牛衛將軍,封爵第452章 回紇騎兵進入唐境,合黎山之戰第185章 先登之功,三日克三城第217章 梨樹爭奪戰,楊氏家奴第25章 渭水離別第380章 請求爲李適之封王,佔領蒲津大橋第462章 與王維,最後的王維
第169章 狂風沙漠,白亭海之戰第208章 太子李亨認罪,施展酷刑第194章 李瑄的威名,望而止戈第266章 “錦衣衛”,野無遺賢第257章 李隆基爲李瑄拜相造勢,舞馬第479章 使者回京,定鼎大勢的一戰第364章 李隆基怒罵李賊,威望第44章 殺人滅口第251章 尺帶珠丹俯首,李瑄向李隆基請求第220章 上不疑我,勳章制度第206章 收復楊慎矜,我能殺死猛虎第168章 率臨洮軍 赤水軍突襲回紇“閱兵”第261章 宰相肚裡能撐船第377章 天策上將,秦王,尚書令第399章 李隆基得知平定叛亂,二十四都督府第238章 堵住花石峽,吐蕃贊普窮途末路第280章 別出心裁的禮物第458章 北巡,祭天,瀚海都護府,草原都護府第476章 過古代君王,李白的手稿第245章 石堡城陷落,等待開花第137章 被監察御史彈劾第106章 積石軍第133章 龍駒島第381章 佔領蒲津大橋 風陵渡,局勢逆轉第107章 與吐蕃第一次交鋒第269章 宰相父雪中迎接宰相子第69章 李光弼夜見程圭第361章 兇殘叛軍,華清宮歌舞停,李隆基的惶恐第277章 聖人和貴妃參加婚禮第274章 李林甫送侄女,楊玉環的失落第157章 今後必爲良相,又兼兩使第310章 安西 北庭節度大使,經略大使,燈火闌珊處第337章 攻克薩末鞬城,總督的末路第363章 李適之出逃長安,天水王收河西兵第326章 大唐西進,目標怛羅斯第368章 九層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第113章 組建四萬匹戰馬的臨洮軍第145章 李隆基引薦安祿山第474章 揚州城,李白的消息第325章 大唐西進,驃騎大將軍第30章 建立威勢第410章 三辭三讓,收集年號第313章 截胡長安的錢財,李嗣業第214章 長安西市的計劃,頂級強弩第363章 李適之出逃長安,天水王收河西兵第147章 安祿山拜楊玉環爲母第168章 率臨洮軍 赤水軍突襲回紇“閱兵”第112章 拜爲上將,左龍武衛大將軍第311章 西域,龜茲古國第259章 京兆尹妥協,九霄環佩第160章 忠於社稷,李泌出山第278章 結婚前的幻境第129章 封候,河西隴右討擊大使第298章 上元節,翠微亭觀燈火第151章 野獸襲擊李隆基第189章 吐蕃贊普請求爲大唐附屬國第441章 謀劃回紇,召移地健入長安第416章 天子巡狩,大醫第29章 軍中訓練第259章 京兆尹妥協,九霄環佩第451章 錦衣衛千戶馬燧,薛延陀背叛回紇第39章 王忠嗣第95章 劫過倭國商船的海賊第446章 劃分行省,久違的征程第375章 與李隆基同龍輦入長安第286章 彈劾李瑄,堂兄犯法第51章 火雲第115章 招募遊俠,組建“神策”第390章 對豪強大族的處置,陌刀軍渡過黃河,澠池之戰第483章 再至龜茲,仁厚的君主第403章 請聖人封我爲太子第79章 回到長安第158章 裴靈溪第188章 爲諸將士升官,隴右軍擴至十一萬五第465章 再臨洛陽,智慧宮中第49章 賣馬人第45章 節制一軍第425章 除賤爲良結束,大唐的人口第168章 率臨洮軍 赤水軍突襲回紇“閱兵”第141章 吐蕃向大唐上貢 求和第81章 左千牛衛將軍,封爵第269章 宰相父雪中迎接宰相子第240章 贊普勸李瑄造反,黃河源頭第6章 王維第159章 終南山上的神仙,李泌第295章 岳父獻魚腸劍第348章 新的龜茲,小別勝新婚第337章 攻克薩末鞬城,總督的末路第55章 頗黎第363章 李適之出逃長安,天水王收河西兵第346章 李隆基觀看新大唐地圖,爲將士奏功第460章 唐玄宗,種子結果,武廟第330章 換將,改城第81章 左千牛衛將軍,封爵第452章 回紇騎兵進入唐境,合黎山之戰第185章 先登之功,三日克三城第217章 梨樹爭奪戰,楊氏家奴第25章 渭水離別第380章 請求爲李適之封王,佔領蒲津大橋第462章 與王維,最後的王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