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突襲青海東部

bookmark

第131章 突襲青海東部

慄特人將黃金、珠寶運往大唐,帶走的往往是絲綢和瓷器。

即便這些黃金珠寶多被上層貴族分享,卻創造了一定程度的繁榮。

李瑄希望將來他能兼任採訪處置使。這樣不需要他動手,官吏豪強就不敢造次。

“恕我直言,您這樣做,會得罪很多人,對您不利。”

康甲宏對大唐很瞭解,知道里面的錯綜複雜。

就比如這一次,搶奪他馬匹的豪強雖然將馬還給他,卻並未受到懲罰。

“確實對我不利。那只是現在,將來就不一定了。”

李瑄意味深長地一笑。

隴右豪強早就對李瑄恨之入骨,巴不得李瑄出征戰死呢!

所以李瑄不會顧忌豪強和官吏之間的勾結。

“有元帥這句話,以後需要什麼,我們都會幫助您。我們雖愛財,卻絕非忘恩負義。”

康甲宏在慄特人中有一定威望,他拍着胸脯向李瑄保證。

“遵紀守法就行了!前段時間我隴右丘山鐵礦販賣私鐵,也有你們胡商的足跡。”

李瑄現在肯定不會表明什麼,只是對慄特人警示。

“如果因此,就算被處死,我們也會心服口服。那些犯法的敗類,沒有底線,還經常對我們下黑手。”

他們當然知道商人在他國,必要遵守律法。

康甲宏也在沙漠戈壁上,被同族搶劫,好在他們的隊伍有一個神射手,更加強大。

“你們如果在西域、西方國家遇到一些我們大唐未有的糧食、蔬菜、瓜果,可以將其種子帶回來,我都會用黃金收購!”李瑄又向康甲宏說這件事。

從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到盛唐絲綢之路的繁盛,雖然有許多瓜果蔬菜在大唐紮根,卻依然有許多大唐未有的物種。

“有元帥這句話,我一定告訴其他商人,讓他們也留心。”

康甲宏說道,用種子換金子,誰都樂意去幹。

比如此次隴右牧監用金銀珠寶換良馬。

本來商人要用珠寶黃金換絲綢,現在卻可以先在西域低價購買良馬,再從隴右牧監換取黃金,然後到長安用黃金換取絲綢,再回西域。

這一折騰,又多賺不少。

李瑄爲了表達自己的誠意,特意請康甲宏在府中就食。

用香噴噴的牛肉招待。

康甲宏受寵若驚,他區區一個胡商,竟能得到隴右元帥的厚待。

而且李瑄不僅僅是戰功赫赫的元帥,還是皇室出身,父親曾是宰相。

若告訴他的朋友,和同伴們,一定會驚掉下巴。

就食的時候,李瑄講述許多非常“先進”的商人理念,康甲宏受益匪淺。

他默默記在心裡,如果那樣做,將來一定更加富有。

不過李瑄偶爾也給康甲宏潑一盆冷水,讓康甲宏覺得再有錢,可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他們一生飄零,即便是故鄉,也被大食人統治着。

還是像李瑄這樣有權力好啊!

經過一個時辰的討論,康甲宏更清晰地認識到,李瑄是一個重視商人的人。

這樣的人讓康甲宏產生錯覺,不該是一名神武的將軍,而是一名文官。

“多謝元帥的款待,我這輩子都不會忘記。”

臨走的時候,康甲宏流下眼淚。以後不知道還能不能遇見到這樣有魅力的人。

李瑄笑了笑,讓親衛送康甲宏離節度使府。

兩刻鐘後,親衛告訴李瑄,康甲宏離開的時候,留下一匹良馬,託守城門的士兵交給李瑄。

李瑄沒有再去計較。他看康甲宏留下的馬不錯,雖比不上火雲馬和汗血寶馬,卻也是不可多得的上等馬。

李瑄將其賞賜給南霽雲。

“慕容將軍,吐谷渾人還認可你吐谷渾王室的身份嗎?”

李瑄召來新任的押衙慕容曦皓,向他詢問。

押衙是節度使的親信職務,負責保衛節度使府衙,包括巡邏、城防等。

這是重職,等下放的時候,最起碼爲大軍的副使,甚至直接是軍使。

讓慕容曦皓成爲押衙是過度,以後會將他下放到軍中爲將。

“啓稟李帥,您給予他們優待,此次我又帶去牛肉和肉湯,他們無一不痛哭流涕,不該隨吐蕃冒犯邊界。他們還想擁護我回青海復國。”

慕容曦皓向李瑄回道。

三十多歲,俊朗不凡,他也是一名頗有勇力的將領。

“關於吐谷渾復國,你如何看待!”

李瑄就這一點問慕容曦皓。

“末將現在爲唐將,不敢妄論復國。”

慕容曦皓連忙說道。

他既非長子,又非嫡子,只想建功立業,成爲大唐真正的權貴。

他們一家雖然世襲安樂州都督,但跟上層貴族相比,還差了一大級。

“鮮卑早與漢人爲一,以後慕容就是漢姓,復吐谷渾卻無必要。不過終究是你的族人,需幫助他們脫離苦海。明天你就對那些俘虜說,你會勸說我將他們放回去,讓他們與家人團聚。”

李瑄對慕容曦皓吩咐。

只要慕容曦皓這個慕容諾曷鉢的後代能在吐谷渾中建立威望,將來與吐蕃的大戰,將對他們十分有利。

七千俘虜,是許多家庭。

關鍵時刻,慕容曦皓振臂一呼,足矣讓他們反水。

“遵命!”

慕容曦皓領命道。

“這件事成,我必奏你爲三品。將來我會在九曲設郡設軍,伱爲太守,併兼大軍使。將來慕容將軍大有可爲啊!”

李瑄拍着慕容曦皓的肩膀,提前給他畫大餅。

“末將拜謝李帥!”

慕容曦皓激動不已,向李瑄鄭重一拜。

就算是河西,也無人不知李瑄的威名。

能在被李瑄賞識,他充滿幹勁。

“好!這段時間,你常去吐谷渾大營,與他們培養感情。”

李瑄又吩咐一句後,讓慕容曦皓退下。他繼續處理公務。

現在有判官主事,他公務比較輕鬆。下午忙完的時候,還能練會書法,吹彈樂器。

三日後,剛停下的大雪又下起來。

李瑄在校場中,冒雪突刺馬槊,一套下來,酣暢淋漓,也暖和許多。

“啓稟李帥,有一名自稱廖崢嶸的遊俠求見!”

這時,親衛來節度使府內校場向李瑄稟告。

“廖崢嶸!請他到正堂!”

李瑄想到兩個多月前攔路想當他親衛的河隴遊俠。

當時廖崢嶸豪言壯語,取金字告身,成他親衛。

現在廖崢嶸敢見李瑄,讓李瑄覺得他已經獲得金字告身。

“我已獲得金字告身,請李帥查看!”

廖崢嶸來到正堂後,雙手託着一枚金字告身。

雖是次金字告身,但在李瑄看來,這對個人來說,取之難如登天。

“郎君是如何得到這枚金字告身?”

李瑄接過這枚金字告身後,好奇詢問。

“在青海東部,埋伏刺殺一營帳外的吐蕃將領後,又殺死追來的幾名騎兵,奪馬而逃。”

廖崢嶸輕描淡寫地告知李瑄。

“勇氣可嘉!”

李瑄能聽出其間的兇險,但他不好多問。

“李帥可能應我爲親衛?”

廖崢嶸說道。

“這金字告身,可換一個衙將。你還想成爲我的親衛嗎?”

李瑄反問廖崢嶸。

“跟隨您在一起,纔是真正的英雄。”廖崢嶸依舊堅持成爲李瑄的親衛。

“那行,今後你就是我的親衛!”李瑄不再勸說。

雖然廖崢嶸不善弓箭,但僅憑以劍技擊殺人,算是一名奇人。

“拜見李帥!屬下斗膽一問,您身爲隴右主帥的職責是什麼?”

廖崢嶸向李瑄一拜後,突然問道。

這一句,就把李瑄問愣了。

不是他無法回答,而是哪有親衛主動向主帥問這樣問題呢!

這遊俠的心氣也太大了。

“邊帥者,安疆護民也!”

李瑄也沒有去計較廖崢嶸,笑着說出這衆所周知的邊帥職責。

“自開元后期以來,吐蕃多次入侵唐境,寇掠良家百姓。河湟之地千里無雞鳴,寧塞邊境,百室皆空。這些百姓不單單逃難或者死亡,有的被擄走至吐蕃,成爲奴隸。青海東面,離您所掌控的邊境不到百里,那裡的漢人奴隸卻要在冰雪之中,修建城堡,他們手都凍裂了,在風寒中不斷死去,還有十來歲的孩童,也不能免役。請求李帥能將那些服勞役的漢民救出來!”

廖崢嶸半跪在地,向李瑄請求。

他是遊俠出身,輕生重義,勇於急人之難,自有俠肝義膽。 在刺殺吐蕃將領的時候,看到那一幕,覺得非常難受。

但他一個人無能爲力。

連那吐蕃將領,也是埋伏半個月,才找到機會將其刺殺。

“還有這樣的事情?”

李瑄眉頭一皺。

冰天雪地,連士兵都沒辦法訓練。吐蕃還在建築城池。

稍微一想,李瑄就知道吐蕃爲何在青海東部方向建築城池了。

這是在防止大唐在春天向他們發動進攻。

由於安鄉郡的慘敗,使吐蕃不得不加大邊防。

所以纔會把漢人奴隸拉出來,在這寒冬臘月建築城池。

“身爲邊帥,愧對百姓,這是我的恥辱!”

李瑄拍案而起。

這件事如果不處理好,他絕對徹夜難眠。

“那裡大概有多少吐蕃守軍?”

李瑄向廖崢嶸問道。

“無法探明,東西各有一個軍營,我看到的最少一兩千人。”

廖崢嶸向李瑄回答道。

“拯蹈救溺,哪怕是大雨紛飛,也不可耽擱。我會點精騎兩千,一人三馬,突襲青海以西。”

李瑄決定親自去完成突襲。

他有大雪中作戰的經驗,認爲在此時突襲,吐蕃一定反應不過來。

“崢嶸,吐蕃在青海東部建城的位置,你在地圖上指出來。”

李瑄帶廖崢嶸到一份青海地圖前。

當廖崢嶸指那個位置後,李瑄看到是青海旁邊,苦拔海的東面,確實離唐境不足百里。

但苦拔海前方有吐蕃的烽火,戍堡,專門監視唐軍的動向。

李瑄沉靜片刻,想到一條行軍路線。

他會從威戎軍一帶繞路,從祁連山的孔道中穿過去,直襲吐蕃青海東部。

這樣可以避開吐蕃探馬。

等完成突襲,再從正面離開。

吐蕃來不及調兵遣將。即便吐蕃騎兵追來,李瑄也已經跨入唐境,他們一定不敢深入唐境追擊。

隨後,李瑄向劉晏等僚屬交待一下。

劉晏、高適、岑參等也認爲該出兵,將唐民救回來,這是他們邊軍的職責。

只是不建議李瑄親自帶兵去,派王難得這樣的猛將即可。

但李瑄堅持要自己帶兵,他自己更放心。

不過此次,李瑄會帶着王難得、車神塞、南霽雲、辛雲京等猛將。

兩千精騎,他們四個人各領五百,以求快速突破敵軍。

除此之外,李瑄只帶着高適、岑參和兩名典軍。

李瑄沒有耽擱,當天就到軍營中點兩千精騎。

因爲是李瑄親自領兵,出於對李瑄的崇拜,士兵們不畏酷寒,紛紛響應。

每個人都穿着厚厚的棉衣,披明光甲,面部用布包住。

他們帶足糧食,還帶一些牛肉。

一人三馬,攜帶有帳篷。

李瑄從城外帶親衛離開時,沒有聲張,只有節度使府的佐吏知道李瑄再次出征。

行軍三日,到達威戎軍,安重璋來迎接李瑄。

他已經摸清從祁連山孔道到達青海東部的路線,李瑄讓安重璋跟隨他一起。

此時天晴,但路上依舊是厚厚的積雪,即便他們一人三馬,也足足用了七天時間,才穿過孔道,繞過蒙谷。

吐蕃根本沒有意料到唐軍會從這裡出現。

李瑄爲防止意外,派遣探馬在前方探查。

又用三天,李瑄到達苦拔海北部三十里處。

此時已是中午。

離廖崢嶸所指的地方太近,李瑄不能在這麼近的距離讓探馬過去,那樣有被發現的風險。

李瑄想了想,還是決定在白天作戰,遂開始下達命令:“南將軍、車將軍,你們各率領五百騎,負責拯救掩護我大唐百姓。王將軍、辛將軍、安將軍,隨我一起,我們一鼓作氣衝過去。”

“遵命!”

衆將領命。

士兵們也知道大戰即將到來,一個個提起熱血,做好戰鬥準備。

“轟隆隆!”

戰馬踏着未消融的積雪,向苦拔海東面疾馳而去。

吐蕃士兵並不知道唐軍在這個季節會從側後方繞過來。

突然聽到馬蹄聲,吐蕃側面營壘的守將覺得不對勁。

他出營後,看着前方聲音的來源。

那個方向本以爲是自己人。

當聲音越來越近,他看到明光甲的光亮後,面色大變:“唐軍!”

“快出來,唐軍突襲!”

吐蕃守將大喊戒備。

“嗚嗚……”

同時,警戒的號角聲傳開。

側方另一個營壘也被驚動。

而兩個營壘中間,兩千多漢人奴隸正在數百吐蕃士兵的看管下,建築一座城池。

此城池地基已經打好,一面城牆已經有立起的痕跡。

相比於吐蕃士兵的慌亂,衣衫單薄的漢人看到這種情形一臉茫然,他們不知道這代表着什麼。

這段時間,太多人凍餓而死,使漢人奴隸們已麻木。

李瑄距離吐蕃騎兵數裡的時候,下令換馬,開始衝刺。

他這一次乘坐汗血寶馬,手持馬槊。

吐蕃這個時候想要整軍防禦,已經太晚了。

“轟隆隆!”

兩千多騎片刻時間,距離吐蕃營壘只有百來丈。

吐蕃從未想過要防禦唐軍騎兵,所有連柵欄都沒有立起來。

他們軍營在此,是爲了監督漢人奴隸,將苦拔海東面的新城築起,以後他們將駐守新城。

當吐蕃士兵舉着長矛,挪動到軍營邊時,李瑄下令:“射箭!”

包括李瑄的親衛,所有人都取出弓箭。

“咻咻咻!”

奔行的時候,將箭矢射出,一連三輪。

站在唐軍前方的吐蕃士兵紛紛倒地。

在吐蕃騎兵還沒有上馬的時候,唐軍踏着被射死的屍體,衝入吐蕃軍營中。

車神塞和南霽雲聽從李瑄的命令,他們各率領五百騎,到吐蕃建築城池的區域,突襲那裡的吐蕃士兵。

“噗嗤!”

吐蕃軍營中,李瑄一馬當下,一名吐蕃士兵被李瑄刺穿,挑在槊刃上。

在吐蕃士兵一臉懼怕的時候,李瑄又衝入一陣之中,揮槊之間,全部斃命。

自唐軍突入吐蕃營壘時,吐蕃軍中就已大亂,凡是露頭的吐蕃士兵,皆被唐軍刺死。

吐蕃守將拼命吶喊指揮,但無濟於事,沒有組陣的潰兵,在鐵騎面前不堪一擊。

王難得帶着親衛衝過去,瞬間就將吐蕃守將腦袋砍來。

這個容納一千多人的軍營,被唐軍馬蹄踏過去,死傷大半。

李瑄沒有管軍營中剩下的潰兵,率軍直衝另一個營壘。

吐蕃好不容易組織數百騎兵,妄圖擋住李瑄。

李瑄麾下親衛加一千騎,僅僅一個來回的衝殺,就將吐蕃騎兵殺得十不存一。

南霽雲和車神塞帶着各自的騎兵,將看護漢人奴隸的吐蕃步兵,殺得抱頭鼠竄。

“唐軍是繞過蒙谷而來!”

吐蕃的主將在南面營壘中,想到唐軍的來歷。

剛下大雪,且河流冰封,他們只以爲唐軍就算出現,也是正面越過邊境。想不到唐軍在寒冬臘月繞一個月的遠路突襲他們。

吐蕃主將不知道唐軍一人三騎,實際上只用十幾天時間,就從湟水城繞過來。

“快去請大論派兵來援!”

前營已破,騎兵盡失,現在此營勉強完成佈置,只有一千多人。

但前營只是片刻就被攻破,使營中吐蕃士兵心中不安。

第488章 羅馬帝國的危機,最終之戰第264章 與杜甫相遇,李隆基挑明第456章 回紇大敗,汗國崩塌第448章 東部打響,俱倫泊之戰第90章 再見楊玉環第240章 贊普勸李瑄造反,黃河源頭第149章 楊玉環封貴妃第356章 安祿山的哭泣,鼓角聲前奏,天寶十四載第63章 河泊十八部第465章 再臨洛陽,智慧宮中第270章 變革派領袖李瑄,保守派領袖李林甫第174章 授柱國,諸將的封賞第463章 紡織,數學,天文第408章 與杜甫,百年盛世,叫上李白第356章 安祿山的哭泣,鼓角聲前奏,天寶十四載第348章 新的龜茲,小別勝新婚第378章 封王大典,再見尺帶珠丹,任命刑部尚書第141章 吐蕃向大唐上貢 求和第55章 頗黎第276章 天水王府,百年梨樹第269章 宰相父雪中迎接宰相子第201章 捉拿王忠嗣回長安,李隆基召李瑄入第345章 新的格局,暴富,唐軍撤回安西第454章 大將喋血,第二次白亭海之戰第382章 曳落河出擊,瓜分大唐第153章 天水郡公,實封五百戶,韋堅罷相第442章 葉護太子的決定,草原變成都護府第13章 違制的墳墓第391章 攻破陝郡,直逼洛陽第201章 捉拿王忠嗣回長安,李隆基召李瑄入第241章 河源勒石,豐厚的戰利品第322章 大食突圍,安西陌刀與河隴陌刀第358章 我們殊途同歸,等待東北的鼓聲第383章 安祿山窮途末路,一戰定乾坤第114章 幕府班底第206章 收復楊慎矜,我能殺死猛虎第132章 天寒地凍,就是蒼天助我第350章 不一樣的朱雀街,長安百姓的期望第388章 潼關難攻,黃河難渡第25章 渭水離別第332章 定河中之戰,圍殲大食近衛軍第39章 王忠嗣第148章 楊玉瑤的誘惑,鳳凰東來第449章 天可汗將死於草原第139章 節制河西,身兼十一使職第256章 千秋節上,李瑄的禮物第363章 李適之出逃長安,天水王收河西兵第417章 咸陽城外,盛世前的鼓角聲第261章 宰相肚裡能撐船第242章 建立神策軍,追封李瑄祖父爲王第436章 萬國衣冠拜冕旒第186章 連克五城,斬吐蕃大相第257章 李隆基爲李瑄拜相造勢,舞馬第429章 設立鯨縣,吐蕃的雪崩第217章 梨樹爭奪戰,楊氏家奴第491章 兵敗如山倒,大食帝國的末日第293章 天將軍第79章 回到長安第158章 裴靈溪第316章 大食十萬大軍來犯,波斯王普尚第221章 安祿山蠢蠢欲動,豪強的乞降第34章 神勇第363章 李適之出逃長安,天水王收河西兵第372章 貴妃不可留,獻長安城第346章 李隆基觀看新大唐地圖,爲將士奏功第3章 李適之第467章 瞭解南方郡縣,清明之郡第428章 政變,渤海國滅亡第422章 五體投地的宰相們,基礎改革進行中第450章 回紇主動出擊,大唐的戰術第282章 安祿山怒火中燒第409章 朝野請聖人禪位,楊玉環的決定第258章 爭鬥來臨,楊釗的效忠第235章 楊玉環的白月光,突襲烏海城第353章 勝業坊中的豪宅,岳父的困難第161章 楊玉環的舞蹈,朕親自迎接第20章 皇帝問策第112章 拜爲上將,左龍武衛大將軍第192章 段秀實密會蘇毗王,吐蕃贊普御駕親第377章 天策上將,秦王,尚書令第407章 恩蘭達札路恭死亡,天寶十六載第365章 安祿山稱帝,哥舒翰出潼關,突襲長安第42章 把柄第287章 兵卒包圍平康坊第62章 五萬騎兵第122章 虛虛實實,不堪其擾第458章 北巡,祭天,瀚海都護府,草原都護府第364章 李隆基怒罵李賊,威望第218章 再遇裴靈溪,勉之第353章 勝業坊中的豪宅,岳父的困難第437章 智慧宮,至尊親送崔漢衡第340章 波斯詩人爲天將軍歌功頌德第199章 城門前的重逢,萬民擁戴第291章 科舉發榜,吐蕃大使再入長安第267章 拜相,吏部尚書,修國史,紫金光祿大夫第1章 軍功入相第279章 洞房花燭夜第445章 新朱雀大街,供奉凌煙閣第32章 突厥寇邊第360章 漁陽顰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第488章 羅馬帝國的危機,最終之戰第264章 與杜甫相遇,李隆基挑明第456章 回紇大敗,汗國崩塌第448章 東部打響,俱倫泊之戰第90章 再見楊玉環第240章 贊普勸李瑄造反,黃河源頭第149章 楊玉環封貴妃第356章 安祿山的哭泣,鼓角聲前奏,天寶十四載第63章 河泊十八部第465章 再臨洛陽,智慧宮中第270章 變革派領袖李瑄,保守派領袖李林甫第174章 授柱國,諸將的封賞第463章 紡織,數學,天文第408章 與杜甫,百年盛世,叫上李白第356章 安祿山的哭泣,鼓角聲前奏,天寶十四載第348章 新的龜茲,小別勝新婚第378章 封王大典,再見尺帶珠丹,任命刑部尚書第141章 吐蕃向大唐上貢 求和第55章 頗黎第276章 天水王府,百年梨樹第269章 宰相父雪中迎接宰相子第201章 捉拿王忠嗣回長安,李隆基召李瑄入第345章 新的格局,暴富,唐軍撤回安西第454章 大將喋血,第二次白亭海之戰第382章 曳落河出擊,瓜分大唐第153章 天水郡公,實封五百戶,韋堅罷相第442章 葉護太子的決定,草原變成都護府第13章 違制的墳墓第391章 攻破陝郡,直逼洛陽第201章 捉拿王忠嗣回長安,李隆基召李瑄入第241章 河源勒石,豐厚的戰利品第322章 大食突圍,安西陌刀與河隴陌刀第358章 我們殊途同歸,等待東北的鼓聲第383章 安祿山窮途末路,一戰定乾坤第114章 幕府班底第206章 收復楊慎矜,我能殺死猛虎第132章 天寒地凍,就是蒼天助我第350章 不一樣的朱雀街,長安百姓的期望第388章 潼關難攻,黃河難渡第25章 渭水離別第332章 定河中之戰,圍殲大食近衛軍第39章 王忠嗣第148章 楊玉瑤的誘惑,鳳凰東來第449章 天可汗將死於草原第139章 節制河西,身兼十一使職第256章 千秋節上,李瑄的禮物第363章 李適之出逃長安,天水王收河西兵第417章 咸陽城外,盛世前的鼓角聲第261章 宰相肚裡能撐船第242章 建立神策軍,追封李瑄祖父爲王第436章 萬國衣冠拜冕旒第186章 連克五城,斬吐蕃大相第257章 李隆基爲李瑄拜相造勢,舞馬第429章 設立鯨縣,吐蕃的雪崩第217章 梨樹爭奪戰,楊氏家奴第491章 兵敗如山倒,大食帝國的末日第293章 天將軍第79章 回到長安第158章 裴靈溪第316章 大食十萬大軍來犯,波斯王普尚第221章 安祿山蠢蠢欲動,豪強的乞降第34章 神勇第363章 李適之出逃長安,天水王收河西兵第372章 貴妃不可留,獻長安城第346章 李隆基觀看新大唐地圖,爲將士奏功第3章 李適之第467章 瞭解南方郡縣,清明之郡第428章 政變,渤海國滅亡第422章 五體投地的宰相們,基礎改革進行中第450章 回紇主動出擊,大唐的戰術第282章 安祿山怒火中燒第409章 朝野請聖人禪位,楊玉環的決定第258章 爭鬥來臨,楊釗的效忠第235章 楊玉環的白月光,突襲烏海城第353章 勝業坊中的豪宅,岳父的困難第161章 楊玉環的舞蹈,朕親自迎接第20章 皇帝問策第112章 拜爲上將,左龍武衛大將軍第192章 段秀實密會蘇毗王,吐蕃贊普御駕親第377章 天策上將,秦王,尚書令第407章 恩蘭達札路恭死亡,天寶十六載第365章 安祿山稱帝,哥舒翰出潼關,突襲長安第42章 把柄第287章 兵卒包圍平康坊第62章 五萬騎兵第122章 虛虛實實,不堪其擾第458章 北巡,祭天,瀚海都護府,草原都護府第364章 李隆基怒罵李賊,威望第218章 再遇裴靈溪,勉之第353章 勝業坊中的豪宅,岳父的困難第437章 智慧宮,至尊親送崔漢衡第340章 波斯詩人爲天將軍歌功頌德第199章 城門前的重逢,萬民擁戴第291章 科舉發榜,吐蕃大使再入長安第267章 拜相,吏部尚書,修國史,紫金光祿大夫第1章 軍功入相第279章 洞房花燭夜第445章 新朱雀大街,供奉凌煙閣第32章 突厥寇邊第360章 漁陽顰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