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突襲青海東部

第131章 突襲青海東部

慄特人將黃金、珠寶運往大唐,帶走的往往是絲綢和瓷器。

即便這些黃金珠寶多被上層貴族分享,卻創造了一定程度的繁榮。

李瑄希望將來他能兼任採訪處置使。這樣不需要他動手,官吏豪強就不敢造次。

“恕我直言,您這樣做,會得罪很多人,對您不利。”

康甲宏對大唐很瞭解,知道里面的錯綜複雜。

就比如這一次,搶奪他馬匹的豪強雖然將馬還給他,卻並未受到懲罰。

“確實對我不利。那只是現在,將來就不一定了。”

李瑄意味深長地一笑。

隴右豪強早就對李瑄恨之入骨,巴不得李瑄出征戰死呢!

所以李瑄不會顧忌豪強和官吏之間的勾結。

“有元帥這句話,以後需要什麼,我們都會幫助您。我們雖愛財,卻絕非忘恩負義。”

康甲宏在慄特人中有一定威望,他拍着胸脯向李瑄保證。

“遵紀守法就行了!前段時間我隴右丘山鐵礦販賣私鐵,也有你們胡商的足跡。”

李瑄現在肯定不會表明什麼,只是對慄特人警示。

“如果因此,就算被處死,我們也會心服口服。那些犯法的敗類,沒有底線,還經常對我們下黑手。”

他們當然知道商人在他國,必要遵守律法。

康甲宏也在沙漠戈壁上,被同族搶劫,好在他們的隊伍有一個神射手,更加強大。

“你們如果在西域、西方國家遇到一些我們大唐未有的糧食、蔬菜、瓜果,可以將其種子帶回來,我都會用黃金收購!”李瑄又向康甲宏說這件事。

從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到盛唐絲綢之路的繁盛,雖然有許多瓜果蔬菜在大唐紮根,卻依然有許多大唐未有的物種。

“有元帥這句話,我一定告訴其他商人,讓他們也留心。”

康甲宏說道,用種子換金子,誰都樂意去幹。

比如此次隴右牧監用金銀珠寶換良馬。

本來商人要用珠寶黃金換絲綢,現在卻可以先在西域低價購買良馬,再從隴右牧監換取黃金,然後到長安用黃金換取絲綢,再回西域。

這一折騰,又多賺不少。

李瑄爲了表達自己的誠意,特意請康甲宏在府中就食。

用香噴噴的牛肉招待。

康甲宏受寵若驚,他區區一個胡商,竟能得到隴右元帥的厚待。

而且李瑄不僅僅是戰功赫赫的元帥,還是皇室出身,父親曾是宰相。

若告訴他的朋友,和同伴們,一定會驚掉下巴。

就食的時候,李瑄講述許多非常“先進”的商人理念,康甲宏受益匪淺。

他默默記在心裡,如果那樣做,將來一定更加富有。

不過李瑄偶爾也給康甲宏潑一盆冷水,讓康甲宏覺得再有錢,可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他們一生飄零,即便是故鄉,也被大食人統治着。

還是像李瑄這樣有權力好啊!

經過一個時辰的討論,康甲宏更清晰地認識到,李瑄是一個重視商人的人。

這樣的人讓康甲宏產生錯覺,不該是一名神武的將軍,而是一名文官。

“多謝元帥的款待,我這輩子都不會忘記。”

臨走的時候,康甲宏流下眼淚。以後不知道還能不能遇見到這樣有魅力的人。

李瑄笑了笑,讓親衛送康甲宏離節度使府。

兩刻鐘後,親衛告訴李瑄,康甲宏離開的時候,留下一匹良馬,託守城門的士兵交給李瑄。

李瑄沒有再去計較。他看康甲宏留下的馬不錯,雖比不上火雲馬和汗血寶馬,卻也是不可多得的上等馬。

李瑄將其賞賜給南霽雲。

“慕容將軍,吐谷渾人還認可你吐谷渾王室的身份嗎?”

李瑄召來新任的押衙慕容曦皓,向他詢問。

押衙是節度使的親信職務,負責保衛節度使府衙,包括巡邏、城防等。

這是重職,等下放的時候,最起碼爲大軍的副使,甚至直接是軍使。

讓慕容曦皓成爲押衙是過度,以後會將他下放到軍中爲將。

“啓稟李帥,您給予他們優待,此次我又帶去牛肉和肉湯,他們無一不痛哭流涕,不該隨吐蕃冒犯邊界。他們還想擁護我回青海復國。”

慕容曦皓向李瑄回道。

三十多歲,俊朗不凡,他也是一名頗有勇力的將領。

“關於吐谷渾復國,你如何看待!”

李瑄就這一點問慕容曦皓。

“末將現在爲唐將,不敢妄論復國。”

慕容曦皓連忙說道。

他既非長子,又非嫡子,只想建功立業,成爲大唐真正的權貴。

他們一家雖然世襲安樂州都督,但跟上層貴族相比,還差了一大級。

“鮮卑早與漢人爲一,以後慕容就是漢姓,復吐谷渾卻無必要。不過終究是你的族人,需幫助他們脫離苦海。明天你就對那些俘虜說,你會勸說我將他們放回去,讓他們與家人團聚。”

李瑄對慕容曦皓吩咐。

只要慕容曦皓這個慕容諾曷鉢的後代能在吐谷渾中建立威望,將來與吐蕃的大戰,將對他們十分有利。

七千俘虜,是許多家庭。

關鍵時刻,慕容曦皓振臂一呼,足矣讓他們反水。

“遵命!”

慕容曦皓領命道。

“這件事成,我必奏你爲三品。將來我會在九曲設郡設軍,伱爲太守,併兼大軍使。將來慕容將軍大有可爲啊!”

李瑄拍着慕容曦皓的肩膀,提前給他畫大餅。

“末將拜謝李帥!”

慕容曦皓激動不已,向李瑄鄭重一拜。

就算是河西,也無人不知李瑄的威名。

能在被李瑄賞識,他充滿幹勁。

“好!這段時間,你常去吐谷渾大營,與他們培養感情。”

李瑄又吩咐一句後,讓慕容曦皓退下。他繼續處理公務。

現在有判官主事,他公務比較輕鬆。下午忙完的時候,還能練會書法,吹彈樂器。

三日後,剛停下的大雪又下起來。

李瑄在校場中,冒雪突刺馬槊,一套下來,酣暢淋漓,也暖和許多。

“啓稟李帥,有一名自稱廖崢嶸的遊俠求見!”

這時,親衛來節度使府內校場向李瑄稟告。

“廖崢嶸!請他到正堂!”

李瑄想到兩個多月前攔路想當他親衛的河隴遊俠。

當時廖崢嶸豪言壯語,取金字告身,成他親衛。

現在廖崢嶸敢見李瑄,讓李瑄覺得他已經獲得金字告身。

“我已獲得金字告身,請李帥查看!”

廖崢嶸來到正堂後,雙手託着一枚金字告身。

雖是次金字告身,但在李瑄看來,這對個人來說,取之難如登天。

“郎君是如何得到這枚金字告身?”

李瑄接過這枚金字告身後,好奇詢問。

“在青海東部,埋伏刺殺一營帳外的吐蕃將領後,又殺死追來的幾名騎兵,奪馬而逃。”

廖崢嶸輕描淡寫地告知李瑄。

“勇氣可嘉!”

李瑄能聽出其間的兇險,但他不好多問。

“李帥可能應我爲親衛?”

廖崢嶸說道。

“這金字告身,可換一個衙將。你還想成爲我的親衛嗎?”

李瑄反問廖崢嶸。

“跟隨您在一起,纔是真正的英雄。”廖崢嶸依舊堅持成爲李瑄的親衛。

“那行,今後你就是我的親衛!”李瑄不再勸說。

雖然廖崢嶸不善弓箭,但僅憑以劍技擊殺人,算是一名奇人。

“拜見李帥!屬下斗膽一問,您身爲隴右主帥的職責是什麼?”

廖崢嶸向李瑄一拜後,突然問道。

這一句,就把李瑄問愣了。

不是他無法回答,而是哪有親衛主動向主帥問這樣問題呢!

這遊俠的心氣也太大了。

“邊帥者,安疆護民也!”

李瑄也沒有去計較廖崢嶸,笑着說出這衆所周知的邊帥職責。

“自開元后期以來,吐蕃多次入侵唐境,寇掠良家百姓。河湟之地千里無雞鳴,寧塞邊境,百室皆空。這些百姓不單單逃難或者死亡,有的被擄走至吐蕃,成爲奴隸。青海東面,離您所掌控的邊境不到百里,那裡的漢人奴隸卻要在冰雪之中,修建城堡,他們手都凍裂了,在風寒中不斷死去,還有十來歲的孩童,也不能免役。請求李帥能將那些服勞役的漢民救出來!”

廖崢嶸半跪在地,向李瑄請求。

他是遊俠出身,輕生重義,勇於急人之難,自有俠肝義膽。 在刺殺吐蕃將領的時候,看到那一幕,覺得非常難受。

但他一個人無能爲力。

連那吐蕃將領,也是埋伏半個月,才找到機會將其刺殺。

“還有這樣的事情?”

李瑄眉頭一皺。

冰天雪地,連士兵都沒辦法訓練。吐蕃還在建築城池。

稍微一想,李瑄就知道吐蕃爲何在青海東部方向建築城池了。

這是在防止大唐在春天向他們發動進攻。

由於安鄉郡的慘敗,使吐蕃不得不加大邊防。

所以纔會把漢人奴隸拉出來,在這寒冬臘月建築城池。

“身爲邊帥,愧對百姓,這是我的恥辱!”

李瑄拍案而起。

這件事如果不處理好,他絕對徹夜難眠。

“那裡大概有多少吐蕃守軍?”

李瑄向廖崢嶸問道。

“無法探明,東西各有一個軍營,我看到的最少一兩千人。”

廖崢嶸向李瑄回答道。

“拯蹈救溺,哪怕是大雨紛飛,也不可耽擱。我會點精騎兩千,一人三馬,突襲青海以西。”

李瑄決定親自去完成突襲。

他有大雪中作戰的經驗,認爲在此時突襲,吐蕃一定反應不過來。

“崢嶸,吐蕃在青海東部建城的位置,你在地圖上指出來。”

李瑄帶廖崢嶸到一份青海地圖前。

當廖崢嶸指那個位置後,李瑄看到是青海旁邊,苦拔海的東面,確實離唐境不足百里。

但苦拔海前方有吐蕃的烽火,戍堡,專門監視唐軍的動向。

李瑄沉靜片刻,想到一條行軍路線。

他會從威戎軍一帶繞路,從祁連山的孔道中穿過去,直襲吐蕃青海東部。

這樣可以避開吐蕃探馬。

等完成突襲,再從正面離開。

吐蕃來不及調兵遣將。即便吐蕃騎兵追來,李瑄也已經跨入唐境,他們一定不敢深入唐境追擊。

隨後,李瑄向劉晏等僚屬交待一下。

劉晏、高適、岑參等也認爲該出兵,將唐民救回來,這是他們邊軍的職責。

只是不建議李瑄親自帶兵去,派王難得這樣的猛將即可。

但李瑄堅持要自己帶兵,他自己更放心。

不過此次,李瑄會帶着王難得、車神塞、南霽雲、辛雲京等猛將。

兩千精騎,他們四個人各領五百,以求快速突破敵軍。

除此之外,李瑄只帶着高適、岑參和兩名典軍。

李瑄沒有耽擱,當天就到軍營中點兩千精騎。

因爲是李瑄親自領兵,出於對李瑄的崇拜,士兵們不畏酷寒,紛紛響應。

每個人都穿着厚厚的棉衣,披明光甲,面部用布包住。

他們帶足糧食,還帶一些牛肉。

一人三馬,攜帶有帳篷。

李瑄從城外帶親衛離開時,沒有聲張,只有節度使府的佐吏知道李瑄再次出征。

行軍三日,到達威戎軍,安重璋來迎接李瑄。

他已經摸清從祁連山孔道到達青海東部的路線,李瑄讓安重璋跟隨他一起。

此時天晴,但路上依舊是厚厚的積雪,即便他們一人三馬,也足足用了七天時間,才穿過孔道,繞過蒙谷。

吐蕃根本沒有意料到唐軍會從這裡出現。

李瑄爲防止意外,派遣探馬在前方探查。

又用三天,李瑄到達苦拔海北部三十里處。

此時已是中午。

離廖崢嶸所指的地方太近,李瑄不能在這麼近的距離讓探馬過去,那樣有被發現的風險。

李瑄想了想,還是決定在白天作戰,遂開始下達命令:“南將軍、車將軍,你們各率領五百騎,負責拯救掩護我大唐百姓。王將軍、辛將軍、安將軍,隨我一起,我們一鼓作氣衝過去。”

“遵命!”

衆將領命。

士兵們也知道大戰即將到來,一個個提起熱血,做好戰鬥準備。

“轟隆隆!”

戰馬踏着未消融的積雪,向苦拔海東面疾馳而去。

吐蕃士兵並不知道唐軍在這個季節會從側後方繞過來。

突然聽到馬蹄聲,吐蕃側面營壘的守將覺得不對勁。

他出營後,看着前方聲音的來源。

那個方向本以爲是自己人。

當聲音越來越近,他看到明光甲的光亮後,面色大變:“唐軍!”

“快出來,唐軍突襲!”

吐蕃守將大喊戒備。

“嗚嗚……”

同時,警戒的號角聲傳開。

側方另一個營壘也被驚動。

而兩個營壘中間,兩千多漢人奴隸正在數百吐蕃士兵的看管下,建築一座城池。

此城池地基已經打好,一面城牆已經有立起的痕跡。

相比於吐蕃士兵的慌亂,衣衫單薄的漢人看到這種情形一臉茫然,他們不知道這代表着什麼。

這段時間,太多人凍餓而死,使漢人奴隸們已麻木。

李瑄距離吐蕃騎兵數裡的時候,下令換馬,開始衝刺。

他這一次乘坐汗血寶馬,手持馬槊。

吐蕃這個時候想要整軍防禦,已經太晚了。

“轟隆隆!”

兩千多騎片刻時間,距離吐蕃營壘只有百來丈。

吐蕃從未想過要防禦唐軍騎兵,所有連柵欄都沒有立起來。

他們軍營在此,是爲了監督漢人奴隸,將苦拔海東面的新城築起,以後他們將駐守新城。

當吐蕃士兵舉着長矛,挪動到軍營邊時,李瑄下令:“射箭!”

包括李瑄的親衛,所有人都取出弓箭。

“咻咻咻!”

奔行的時候,將箭矢射出,一連三輪。

站在唐軍前方的吐蕃士兵紛紛倒地。

在吐蕃騎兵還沒有上馬的時候,唐軍踏着被射死的屍體,衝入吐蕃軍營中。

車神塞和南霽雲聽從李瑄的命令,他們各率領五百騎,到吐蕃建築城池的區域,突襲那裡的吐蕃士兵。

“噗嗤!”

吐蕃軍營中,李瑄一馬當下,一名吐蕃士兵被李瑄刺穿,挑在槊刃上。

在吐蕃士兵一臉懼怕的時候,李瑄又衝入一陣之中,揮槊之間,全部斃命。

自唐軍突入吐蕃營壘時,吐蕃軍中就已大亂,凡是露頭的吐蕃士兵,皆被唐軍刺死。

吐蕃守將拼命吶喊指揮,但無濟於事,沒有組陣的潰兵,在鐵騎面前不堪一擊。

王難得帶着親衛衝過去,瞬間就將吐蕃守將腦袋砍來。

這個容納一千多人的軍營,被唐軍馬蹄踏過去,死傷大半。

李瑄沒有管軍營中剩下的潰兵,率軍直衝另一個營壘。

吐蕃好不容易組織數百騎兵,妄圖擋住李瑄。

李瑄麾下親衛加一千騎,僅僅一個來回的衝殺,就將吐蕃騎兵殺得十不存一。

南霽雲和車神塞帶着各自的騎兵,將看護漢人奴隸的吐蕃步兵,殺得抱頭鼠竄。

“唐軍是繞過蒙谷而來!”

吐蕃的主將在南面營壘中,想到唐軍的來歷。

剛下大雪,且河流冰封,他們只以爲唐軍就算出現,也是正面越過邊境。想不到唐軍在寒冬臘月繞一個月的遠路突襲他們。

吐蕃主將不知道唐軍一人三騎,實際上只用十幾天時間,就從湟水城繞過來。

“快去請大論派兵來援!”

前營已破,騎兵盡失,現在此營勉強完成佈置,只有一千多人。

但前營只是片刻就被攻破,使營中吐蕃士兵心中不安。

第99章 兼江南東道採訪處置使第57章 甲騎衝陣第18章 一石強弓第97章 竟敢偷襲本將第72章 心在動第37章 拒絕贈送第117章 擒拿監軍第25章 渭水離別第190章 授上柱國,封楚國公,兼河西 隴右採第312章 封常清,制定對戰大食的計策第6章 王維第258章 爭鬥來臨,楊釗的效忠第93章 海賊王吳令光第203章 三十三萬大軍,十八名頂級猛將第251章 尺帶珠丹俯首,李瑄向李隆基請求第15章 大勝第1章 軍功入相第9章 柳岸遇李白 賀知章第177章 牀弩的威力,雞心谷的血戰第185章 先登之功,三日克三城第267章 拜相,吏部尚書,修國史,紫金光祿大夫第122章 虛虛實實,不堪其擾第23章 名將的落幕第233章 騎兵大戰落幕,吐蕃贊普的心灰意冷第120章 吐蕃葉如第一猛將第214章 長安西市的計劃,頂級強弩第104章 身兼五使,最高養馬官第174章 授柱國,諸將的封賞第166章 女奴,大唐的恥辱第74章 大雪滿弓刀第109章 猛將南霽雲,大獲全勝第249章 吐蕃成爲附屬,回到長安第31章 飛馬射纓第130章 慕容家族第23章 名將的落幕第123章 窮途末路,殊死一搏第178章 假李瑄入青海,真李瑄襲九曲第90章 再見楊玉環第88章 李林甫卸任吏部尚書第64章 大舉進攻第16章 皇帝召見第178章 假李瑄入青海,真李瑄襲九曲第121章 甲騎具裝,驚天噩耗第48章 見王忠嗣第105章 角力,吐蕃麥莊第69章 李光弼夜見程圭第170章 神兵天降,騎兵大戰第56章 唐軍陣形第64章 大舉進攻第100章 大誅朝廷命官第100章 大誅朝廷命官第304章 楊玉環第二次出宮,李隆基的“脆弱”第201章 捉拿王忠嗣回長安,李隆基召李瑄入第233章 騎兵大戰落幕,吐蕃贊普的心灰意冷第88章 李林甫卸任吏部尚書第68章 斬將,當者辟易第27章 豐安軍城第216章 李林甫爲李瑄抄錄《出師表》第179章 天生神力,力託城門第57章 甲騎衝陣第125章 一拳打爆第95章 劫過倭國商船的海賊第54章 暗度陳倉第53章 備戰第71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70章 陷陣第1章 軍功入相第152章 徒手搏虎,李林甫算計韋堅第112章 拜爲上將,左龍武衛大將軍第180章 樹敦城破,謀劃九曲第77章 升官,忠武將軍第179章 天生神力,力託城門第147章 安祿山拜楊玉環爲母第248章 金盃同汝飲,白刃不相饒第184章 南霽雲斬殺吐蕃元帥,九曲之戰大勝第156章 李瑄入李林甫之夢,顏真卿第127章 擒拿元帥,灕水之戰勝利第64章 大舉進攻第124章 決戰第15章 大勝第276章 天水王府,百年梨樹第108章 麥田中的伏擊,陌刀之戰第37章 拒絕贈送第185章 先登之功,三日克三城第215章 畫聖吳道子,非有詔不得畫第43章 豪強第5章 興慶宮第108章 麥田中的伏擊,陌刀之戰第57章 甲騎衝陣第259章 京兆尹妥協,九霄環佩第258章 爭鬥來臨,楊釗的效忠第211章 我僅次於霍光,楊玉環被送出宮第179章 天生神力,力託城門第69章 李光弼夜見程圭第66章 血戰高坡第43章 豪強第108章 麥田中的伏擊,陌刀之戰第198章 找到兇手,包圍與反包圍第12章 大案第240章 贊普勸李瑄造反,黃河源頭
第99章 兼江南東道採訪處置使第57章 甲騎衝陣第18章 一石強弓第97章 竟敢偷襲本將第72章 心在動第37章 拒絕贈送第117章 擒拿監軍第25章 渭水離別第190章 授上柱國,封楚國公,兼河西 隴右採第312章 封常清,制定對戰大食的計策第6章 王維第258章 爭鬥來臨,楊釗的效忠第93章 海賊王吳令光第203章 三十三萬大軍,十八名頂級猛將第251章 尺帶珠丹俯首,李瑄向李隆基請求第15章 大勝第1章 軍功入相第9章 柳岸遇李白 賀知章第177章 牀弩的威力,雞心谷的血戰第185章 先登之功,三日克三城第267章 拜相,吏部尚書,修國史,紫金光祿大夫第122章 虛虛實實,不堪其擾第23章 名將的落幕第233章 騎兵大戰落幕,吐蕃贊普的心灰意冷第120章 吐蕃葉如第一猛將第214章 長安西市的計劃,頂級強弩第104章 身兼五使,最高養馬官第174章 授柱國,諸將的封賞第166章 女奴,大唐的恥辱第74章 大雪滿弓刀第109章 猛將南霽雲,大獲全勝第249章 吐蕃成爲附屬,回到長安第31章 飛馬射纓第130章 慕容家族第23章 名將的落幕第123章 窮途末路,殊死一搏第178章 假李瑄入青海,真李瑄襲九曲第90章 再見楊玉環第88章 李林甫卸任吏部尚書第64章 大舉進攻第16章 皇帝召見第178章 假李瑄入青海,真李瑄襲九曲第121章 甲騎具裝,驚天噩耗第48章 見王忠嗣第105章 角力,吐蕃麥莊第69章 李光弼夜見程圭第170章 神兵天降,騎兵大戰第56章 唐軍陣形第64章 大舉進攻第100章 大誅朝廷命官第100章 大誅朝廷命官第304章 楊玉環第二次出宮,李隆基的“脆弱”第201章 捉拿王忠嗣回長安,李隆基召李瑄入第233章 騎兵大戰落幕,吐蕃贊普的心灰意冷第88章 李林甫卸任吏部尚書第68章 斬將,當者辟易第27章 豐安軍城第216章 李林甫爲李瑄抄錄《出師表》第179章 天生神力,力託城門第57章 甲騎衝陣第125章 一拳打爆第95章 劫過倭國商船的海賊第54章 暗度陳倉第53章 備戰第71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70章 陷陣第1章 軍功入相第152章 徒手搏虎,李林甫算計韋堅第112章 拜爲上將,左龍武衛大將軍第180章 樹敦城破,謀劃九曲第77章 升官,忠武將軍第179章 天生神力,力託城門第147章 安祿山拜楊玉環爲母第248章 金盃同汝飲,白刃不相饒第184章 南霽雲斬殺吐蕃元帥,九曲之戰大勝第156章 李瑄入李林甫之夢,顏真卿第127章 擒拿元帥,灕水之戰勝利第64章 大舉進攻第124章 決戰第15章 大勝第276章 天水王府,百年梨樹第108章 麥田中的伏擊,陌刀之戰第37章 拒絕贈送第185章 先登之功,三日克三城第215章 畫聖吳道子,非有詔不得畫第43章 豪強第5章 興慶宮第108章 麥田中的伏擊,陌刀之戰第57章 甲騎衝陣第259章 京兆尹妥協,九霄環佩第258章 爭鬥來臨,楊釗的效忠第211章 我僅次於霍光,楊玉環被送出宮第179章 天生神力,力託城門第69章 李光弼夜見程圭第66章 血戰高坡第43章 豪強第108章 麥田中的伏擊,陌刀之戰第198章 找到兇手,包圍與反包圍第12章 大案第240章 贊普勸李瑄造反,黃河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