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平原如高山,宣澤鄉(新年快樂!)

bookmark

“狂妄!大舅子……”

李瑄一聲令下。

他不是忍不了,而是沒必要忍。

說是微服私訪,實際上是帶着目的來的。

這荒郊野地,看不見其他人,幾個好賭成性的官差失蹤幾天,也不會影響什麼。

“嘭!”

李瑄話音落下,忍了好久的裴瓔突然暴起,他一個鴛鴦腿踢出,離他最近的一名官差被踢翻在地。

“膽敢!”

剩下兩名官差反應過來,欲揮刀之時,兩名眼疾手快的侍衛上前,空手奪白刃,輕鬆將他們控制住。

這些仗勢欺人的官差,在身經百戰的天策衛面前不堪一擊。

“你們想幹什麼,我是朝廷的人,要造反嗎?”

見此情況,漕運小吏退後幾步,指着李瑄顫顫巍巍說道。

他當渡口管理者這麼多年,從未見過敢和朝廷硬剛的人。

被他勒索的人,通常都得打碎牙齒往肚子裡咽。

他也不怕報官,勒索的錢財,有一部份交給上面。

上次有一個商人跑到衙門告他,最後連貨物一起被沒收。

“拿着雞毛當令箭,你還知道自己是朝廷的人?”

李瑄要不是皇帝,早抽他臉上了。

“你們等着!”

漕運小吏放了句狠話,準備回去搬救兵。

待縣尉帶着捕快和縣兵帶來,讓這些奸商吃不了兜着走。

“嘭!”

但漕運小吏剛跑幾步,就被裴瓔追上。

只見裴瓔飛身一腳,踹到漕運小吏的後背上,將他踹了個狗吃屎。

“好啊!反了,到了,刁民反了……”

漕運小吏氣急敗壞,他爬起來想要繼續跑,卻被兩名侍衛按住,往李瑄身邊拖。

“帶他們消失……”

李瑄不想問這張狂的漕運小吏。

“敢謀害官吏,是夷滅三族的大罪……”

漕運小吏還在叫囂,想讓李瑄識相放了自己。

侍衛們把他的話當放屁。

爬蟲不知真龍,纔敢妄言。

當侍衛們將漕運小吏和官差拖到淮水邊的時候,漕運小吏以爲李瑄要殺人滅口,直接嚇尿褲子,呼爹喊娘。

“大爺,小人知錯,請饒恕小人。我不收稅了,你們可以放心離開……”

“饒命啊……”

漕運小吏將色厲膽薄體現得淋漓盡致。

那個擺渡老者也嚇得不輕,他以爲遇到江洋大盜了。

他想跑,但一名錦衣衛來到他面前盯着他。

預想中的事情並未發生。

在漕運小吏和三名官差肝膽俱裂的時候,一艘船隻從淮水中央划到岸邊。

幾名彪形大漢下船,不由分說,就將他們扔到船上,在絕望的吶喊聲中,船隻駛離。

李瑄這才走向之前的擺渡人。

“好漢饒命,老朽除了襤褸衣衫,一無所有。老朽就當從未見過您!”

擺渡老者親眼目睹李瑄的“黑吃黑”,向李瑄求饒放過自己。

若非養家餬口,他不會在此當擺渡人。

“老先生冷靜!實不相瞞,我是朝廷的官吏,聽說淮陰有奸佞,奉命暗查,剛纔只是對狂妄者略施懲戒。”

李瑄將手臂放在擺渡人的肩膀上,示意他冷靜。

“啊……你比縣令還大嗎?”

看李瑄態度溫和,擺渡人將信將疑。

第一眼看到李瑄的時候,他確實覺得李瑄一身貴氣。

“略大一點……”

李瑄點了點頭,人生地不熟,他需要嚮導。

這擺渡人見他懲治漕運小吏,很適合爲他帶路。

剛纔還口無遮攔的擺渡人,現哆哆嗦嗦,不敢搭話。

“勞煩老先生帶我們在淮南走動。”

李瑄說着,從口袋裡掏出一枚金幣,放在擺渡人手中,並道:“這是你的報酬。”

雖然大唐因戰爭儲存有一批大食帝國的第納爾。

但這枚金幣可不是大食帝國的第納爾,而是大唐初設計的金幣。

第五琦設計多種金幣和銀幣,由李瑄挑選。

李瑄選擇其中最合適的。

這款金幣,背面是一枝梅花,上面數朵花朵。

正面是一條栩栩如生的龍,非常複雜。

一斤黃金,可以打造五十枚金幣。

約等於後世的十二克。

算是非常大的金幣了。

等金幣出現,大唐的貨幣,將與黃金掛鉤。

世界上有幾巨大的金礦區域,後事人盡皆知,李瑄也清楚具體的方位。

除了大金幣外,還有一種一斤打造一百枚的小金幣。

接下來,就是大、中、小三種銀幣。

等貨幣體系建立,可以衝擊假幣的風氣。

銅錢將會在銀行的控制下貶值,等價與黃金掛鉤。

這樣的貨幣體系,雖然不是絕對正確的。

但是可以在工業革命前,甚至可以在工業革命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擺渡人手裡拿着沉甸甸的金幣,有些懵逼。

他哪裡見過這玩意!

好像是傳說中的黃金,但這也太精美了。

粗糙的手,拿着黃金感覺燙手。

“你們真是朝廷派來的官嗎?”

擺渡人被金幣衝擊得頭暈目眩,又問李瑄一句。

“當然,皇帝就在臨淮,老先生應該清楚。”李瑄如是說道。

“阿郎們要去哪裡?”

抵不住金幣誘惑的擺渡人,決心爲李瑄帶路。

“宣澤鄉!”

李瑄回答道。

“老朽家就在不遠,老朽要先回家告知一聲老伴。”

擺渡人提出這個條件。

更重要的是,他要將金幣放回家。他一把老骨頭,如果有個三長兩短,家人也可以憑金幣過上好日子。

“可以!”

李瑄答應,這是人之常情。

麾下侍衛有的揹着玉石,有的揹着包裹起來的兵器、手弩,離開淮陰碼頭。

實際上,玉石並沒有多少,一人最多背兩三斤,一個小袋子,主要是兵器,和一些乾糧、食物。

總體不影響行進。

樓船暫時開到淮水中央。

剛離開淮陰渡口一里多,廖崢嶸就向隱藏起來的內衛進行聯繫。

短時間就能召集到衆多內衛前來護駕。

李瑄現在只想看看淮陰百姓的生活如何。

然後就是弄清楚,淮陰太守在其中扮演什麼角色。

如果一個郡不受控制,那就太觸目驚心了。

擺渡人叫張二河,生活在距離淮陰渡口近五里遠的一個村落。

一行人進入村落,還是很引人注意的。

“二河,他們是什麼人?”

有村民向張二河詢問李瑄等人的身份。

“他們是外地的商人,做買賣來的。我爲他們引路。”

張二河按照李瑄的吩咐,沒有透露李瑄一行人的“身份”。

“你可真是大膽!”

村民們認爲這不是一個討好的工作。

弄不好張二河就會被官差懲戒。

“村裡的百姓,都有耕地嗎?”

李瑄走在村道上,向張二河問道。

放眼望去,一間間茅草屋錯落而建,卻毫無生氣。茅草久未修葺,看起來破損凌亂。

他腳下的村道,也到處都是雜亂無章的深坑淺窪。

李瑄看到的孩童,雖在追逐嬉戲,但在這即將入冬的天氣,穿得並不厚實,打着補丁不說,甚至還有破破爛爛。

路上不少老人倚靠着門,白髮蓬亂,瘦骨嶙峋。

李瑄與她們對視的時候,能看出他們沒有其他地區百姓的希望朝氣。

“哪有啊,大部分百姓,種的都是王家的耕地。每年交完佃租,食不果腹。老朽的兒子兒媳種地,老朽去擺渡,一天守倆錢,勉強可以讓家人餬口。”

張二河窮怕了,這才爲了一塊金幣,冒險將李瑄這個自稱官吏,把官差擄走的人帶到淮陰縣。

李瑄不再說話。

但與李瑄同行的張巡、王璵、韋應物等,非常吃驚。

簡直不敢相信,至尊以身作則,克己復禮。

除賤爲良,是古往今來最偉大的壯舉。

生機勃發,一派盛世氣象。

而淮南賦稅重地,竟然還有如此落後的地方。

大唐早有數據統計。

每一個郡縣的耕地,足夠養活所有百姓。

若發生天災,義倉完全有能力救濟。

“至尊萬一來了,看到這番景象,地方官吏又該如何應對呢?”

張巡忍不住向張二河問道。

“皇帝哪可能來我們這窮鄉僻壤。去也是去淮陰縣城。在大半個月前,縣令就帶着勞役連夜大修淮陰縣城。你去看看,縣衙的北門,剛建築兩座大糧倉,那裡裝滿糧食,向皇帝表示淮陰有吃不完的糧食……”

張二河不敢再說“皇帝老兒”,因爲他眼前這幫人可能是皇帝派遣的。

他抱着一絲希望,萬一這幫人打破官官相護的傳統,將地方縣令剷除,百姓也就安寧了。

還有一點,張二河沒有告訴張巡。

幾天前,捕快來到鄉里,三令五申,不論誰問什麼,都不準亂說話。否則就抓入大牢,叛其死罪。

“真是膽大包天……”

張巡憤怒無比。

本以爲明察暗訪,才能揪出貪官污吏,沒想到淮陰令的昏庸,已到人盡皆知的地方。

淮陰太守到底是幹什麼吃的?

還有淮南巡撫,難道不知巡撫的職責嗎?

更可笑的是,淮陰令還想着矇混過關。

李瑄陰沉臉,淮陰的情況比他想象中的還要嚴重。

這些官吏,真是記吃不記打。

等水落石出,李瑄一定會大開殺戒。

張二河的家中,也是普通的茅草屋,周圍圍起柵欄。

李瑄進屋喝口水,看到的是家徒四壁。

現在長安、洛陽,兩座都城,生活用品、裝飾品,無比豐富。

但在這裡,不要說炒菜吃肉,就是煮一次豆腐,都是奢求。

李瑄也明白,國家不是停留在甘露殿上和政事堂中的大唐地圖上,一目瞭然。

國家太大了,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總有被山川阻隔的地方,總有監察御史來不到的地方,總有錦衣衛玩忽職守的地方,總有被慾望矇蔽的地方……

張二河的兒孫、兒媳都去地裡給地主們幹活了,他只是給一名老婦交代自己要帶貴客去一次宣澤鄉,可能幾天都不會歸來。

臨走之前,張二河將金幣塞到老婦人的手中。

等老婦人看着金幣回神的時候,張二河已離家很遠。

沿着鄉野小道,前往宣澤鄉。

“宣澤鄉的耕地也屬於王家嗎?”

路上,李瑄又問張二河。

“非也。據說那裡大部分都是謝家的。那裡靠近大湖,可是上好的土地。”

張二河向李瑄回答道。

靠近水邊的土地,每畝價值千金,富裕有權勢的家族,大多互相侵吞搶奪。

豪門富戶,都在戶籍規定之外侵佔田地。

一個縣內,不止一家大豪強,是除賤爲良前發生的事情。

等於說淮陰縣除賤爲良,除了個寂寞。

縣令一屆四年,最起碼有兩屆淮陰縣令,先後沉淪在糖衣炮彈下,被腐敗。

而豪強能躲過除賤爲良,一個縣令是不行的,有可能還有其他掩護。

畢竟當時的除賤爲良,還有一部分是太守負責,中央官吏監察,複覈。

“那些大族田連阡陌,多得種不完,都已生草荒蕪。沒有多餘的人耕種。淮陰沃野千里又有什麼用,一望無際的田地,卻是我們淮陰人翻不過的高山。”

張二河這個擺渡人,越說越覺得激動。

皇帝下達好政策。

但官吏沒有執行。

難道沒有皇帝的責任嗎?

百姓認爲皇帝雷聲大,雨點小。不過是說說而已。

“你們會得到的。”

李瑄可以雄辯任何一個人。

但他卻無力對一老農爭辯。他曾經在《大唐月報》說過,讓每一個大唐人都奔赴小康。

如果淮陰人看到那一期的《大唐月報》,一定會譏笑吧!

李瑄相信,淮陰縣的情況,在大唐數以千計的縣中,絕非個例。

他多麼希望自己有一雙火眼金睛,將那些魑魅魍魎,全部揪出來。

然而,又有多少縣在向淮陰縣的方向轉變呢?

李瑄到達洪澤鄉的時候,已經是黃昏時期。

李瑄到靠近洪澤湖的青陽裡投宿,順便打聽一下當地的情況。

宣澤鄉的百姓,所居所衣,和張二河的村裡無甚兩樣。

他們受到大族謝氏的剝削,大部分時間,都是爲謝氏勞作,沒有一點盼頭。

當初有一個村落集體出逃,也是迫不得已。

在李瑄拿出一些錢財作爲報酬後,青陽裡的幾家農戶收留李瑄一行,併爲李瑄等準備一些粟米。

“聽說宣澤鄉有村落集體逃到臨淮,是不是真的?”

這家屋舍的主人是一名叫牛石的中年漢子,李瑄在吃飯的時候,取出牛肉乾的美酒。

酒酣耳熱的時候,他詢問道。

“是有村子逃走不假,但我們不知去哪了……”

牛石從未喝過這麼好的酒,稀裡糊塗的,無視地主警告,向李瑄迴應。

他也想逃跑,但攜家帶口的,根本沒有機會。

而且謝氏的家奴到處遊蕩,一定不會讓他們逃出洪澤湖……

……

第124章 決戰第367章 靈寶之戰,潼關陷落第333章 騎兵戰術,追逐與被追逐第346章 李隆基觀看新大唐地圖,爲將士奏功第199章 城門前的重逢,萬民擁戴第482章 巴格達,哈里發的決心第49章 賣馬人第239章 生擒吐蕃贊普,三十三萬大軍全軍覆沒第126章 汗血寶馬的速度第316章 大食十萬大軍來犯,波斯王普尚第23章 名將的落幕第463章 紡織,數學,天文第243章 大唐的地圖,李林甫入道第443章 軍制改革,御駕親征第101章 使我宰天下,亦如今日第476章 過古代君王,李白的手稿第248章 金盃同汝飲,白刃不相饒第207章 聖人失望李林甫,李林甫的危機第481章 落花,西征第67章 上架感言第44章 殺人滅口第305章 李相的威嚴,逮捕五楊之一第54章 暗度陳倉第68章 斬將,當者辟易第78章 陌刀將第142章 整飭涼州城,河西第一城第442章 葉護太子的決定,草原變成都護府第204章 李隆基出城迎接,拜御史大夫第337章 攻克薩末鞬城,總督的末路第472章 護駕,新一輪的鬥爭開始第246章 刺客,水調歌頭的創作第159章 終南山上的神仙,李泌第342章 羅馬帝國進攻大食,最後的大戰第470章 平原如高山,宣澤鄉(新年快樂!)第429章 設立鯨縣,吐蕃的雪崩第164章 巡視諸軍,不斬來使第400章 密謀登基,殺雞儆猴第469章 微服私訪,淮陰渡第487章 廢除波斯王,接管木鹿城第373章 太子李亨的窮途末路第172章 人馬俱碎,沙丘強弩第1章 軍功入相第68章 斬將,當者辟易第270章 變革派領袖李瑄,保守派領袖李林甫第486章 對天可汗的崇拜第126章 汗血寶馬的速度第456章 回紇大敗,汗國崩塌第305章 李相的威嚴,逮捕五楊之一第72章 心在動第68章 斬將,當者辟易第57章 甲騎衝陣第402章 劍履上殿,質問李隆基第241章 河源勒石,豐厚的戰利品第334章 決戰河中,極致的輕騎兵第97章 竟敢偷襲本將第210章 四鎮節度,控地萬里,勁兵重鎮,皆第141章 吐蕃向大唐上貢 求和第58章 頭破血流第355章 王莽謙恭未篡時,天寶十三載第430章 吐蕃的絕唱第426章 征伐東北諸胡,渤海國第318章 碎葉之戰第76章 李瑄亦是第89章 王昌齡第142章 整飭涼州城,河西第一城第416章 天子巡狩,大醫第420章 佈局天下,開始出擊第281章 豪擲黃金兩千兩第101章 使我宰天下,亦如今日第60章 峽口第53章 備戰第137章 被監察御史彈劾第143章 涼州城發展規劃,回到長安第403章 請聖人封我爲太子第240章 贊普勸李瑄造反,黃河源頭第366章 活捉穎王,收隴右兵,再至京兆第271章 誰是首席宰相?楊玉環的助攻第253章 表字,授予玉麟勳章第90章 再見楊玉環第346章 李隆基觀看新大唐地圖,爲將士奏功第386章 親至潼關,李泌獻策第5章 興慶宮第431章 雪域大都護府,天下諸國拜長安第279章 洞房花燭夜第444章 宰相犯錯,一分不改第375章 與李隆基同龍輦入長安第238章 堵住花石峽,吐蕃贊普窮途末路第104章 身兼五使,最高養馬官第106章 積石軍第116章 違抗軍令的軍使第478章 第一次巡視天下結束,回到長安第304章 楊玉環第二次出宮,李隆基的“脆弱”第347章 李隆基的賞賜,山雨欲來風滿樓第9章 柳岸遇李白 賀知章第34章 神勇第52章 期望的功勳第480章 乾元十載的約定,準備西征第424章 王昌齡結算前世仇,江南地區的喪鐘第91章 問擒拿海賊之策第315章 西域戰爭起
第124章 決戰第367章 靈寶之戰,潼關陷落第333章 騎兵戰術,追逐與被追逐第346章 李隆基觀看新大唐地圖,爲將士奏功第199章 城門前的重逢,萬民擁戴第482章 巴格達,哈里發的決心第49章 賣馬人第239章 生擒吐蕃贊普,三十三萬大軍全軍覆沒第126章 汗血寶馬的速度第316章 大食十萬大軍來犯,波斯王普尚第23章 名將的落幕第463章 紡織,數學,天文第243章 大唐的地圖,李林甫入道第443章 軍制改革,御駕親征第101章 使我宰天下,亦如今日第476章 過古代君王,李白的手稿第248章 金盃同汝飲,白刃不相饒第207章 聖人失望李林甫,李林甫的危機第481章 落花,西征第67章 上架感言第44章 殺人滅口第305章 李相的威嚴,逮捕五楊之一第54章 暗度陳倉第68章 斬將,當者辟易第78章 陌刀將第142章 整飭涼州城,河西第一城第442章 葉護太子的決定,草原變成都護府第204章 李隆基出城迎接,拜御史大夫第337章 攻克薩末鞬城,總督的末路第472章 護駕,新一輪的鬥爭開始第246章 刺客,水調歌頭的創作第159章 終南山上的神仙,李泌第342章 羅馬帝國進攻大食,最後的大戰第470章 平原如高山,宣澤鄉(新年快樂!)第429章 設立鯨縣,吐蕃的雪崩第164章 巡視諸軍,不斬來使第400章 密謀登基,殺雞儆猴第469章 微服私訪,淮陰渡第487章 廢除波斯王,接管木鹿城第373章 太子李亨的窮途末路第172章 人馬俱碎,沙丘強弩第1章 軍功入相第68章 斬將,當者辟易第270章 變革派領袖李瑄,保守派領袖李林甫第486章 對天可汗的崇拜第126章 汗血寶馬的速度第456章 回紇大敗,汗國崩塌第305章 李相的威嚴,逮捕五楊之一第72章 心在動第68章 斬將,當者辟易第57章 甲騎衝陣第402章 劍履上殿,質問李隆基第241章 河源勒石,豐厚的戰利品第334章 決戰河中,極致的輕騎兵第97章 竟敢偷襲本將第210章 四鎮節度,控地萬里,勁兵重鎮,皆第141章 吐蕃向大唐上貢 求和第58章 頭破血流第355章 王莽謙恭未篡時,天寶十三載第430章 吐蕃的絕唱第426章 征伐東北諸胡,渤海國第318章 碎葉之戰第76章 李瑄亦是第89章 王昌齡第142章 整飭涼州城,河西第一城第416章 天子巡狩,大醫第420章 佈局天下,開始出擊第281章 豪擲黃金兩千兩第101章 使我宰天下,亦如今日第60章 峽口第53章 備戰第137章 被監察御史彈劾第143章 涼州城發展規劃,回到長安第403章 請聖人封我爲太子第240章 贊普勸李瑄造反,黃河源頭第366章 活捉穎王,收隴右兵,再至京兆第271章 誰是首席宰相?楊玉環的助攻第253章 表字,授予玉麟勳章第90章 再見楊玉環第346章 李隆基觀看新大唐地圖,爲將士奏功第386章 親至潼關,李泌獻策第5章 興慶宮第431章 雪域大都護府,天下諸國拜長安第279章 洞房花燭夜第444章 宰相犯錯,一分不改第375章 與李隆基同龍輦入長安第238章 堵住花石峽,吐蕃贊普窮途末路第104章 身兼五使,最高養馬官第106章 積石軍第116章 違抗軍令的軍使第478章 第一次巡視天下結束,回到長安第304章 楊玉環第二次出宮,李隆基的“脆弱”第347章 李隆基的賞賜,山雨欲來風滿樓第9章 柳岸遇李白 賀知章第34章 神勇第52章 期望的功勳第480章 乾元十載的約定,準備西征第424章 王昌齡結算前世仇,江南地區的喪鐘第91章 問擒拿海賊之策第315章 西域戰爭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