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中秋佳節

楊雲楓爲駙馬的消息,不但長安城是街知巷聞了,就連遠在蜀中的張旭、李琦、郭子儀、陳梓傑以及一衆武將都送來了賀禮,與那些長安的顯貴們送來的賀禮相比,除了李琦的禮物有點貴重,其他送來的都是一些簡單實用的東西,不過楊雲楓卻是看的比那些顯貴送來的賀禮還要貴重。

整個長安城已經到處張燈結綵,不僅是因爲八月中秋佳節將至,還因爲中秋之後第二天便是當今聖上最心愛的公主出閣之日,雖然麼有做到普天同慶,但是整個長安一起歡慶,加上正好與中秋相連,所以鋪張的比上年的中秋還要排場,害得楊雲楓最近都不敢出門了,只要出門逢人就向自己拱手道賀,比之自己在洛陽之時還要有名氣,而洛陽的士子們,還聯名給楊雲楓送了一份“厚禮”是近期內,洛陽的雲楓社出版的各期刊物,上來已經連載了數十篇的中長短篇小說,而最特別的是這些小說竟然都是楊雲楓所“撰寫”的《西遊記》的衍生產物,有《混世牛魔王》,《哪吒新傳》,《三眼神童二郎神》等等,用後世網絡小說的術語來說,就是跟風之作,不過就這個缺乏小說的時代來說,這還依然是難能可貴的,楊雲楓還計劃要給這些完本的作品出單行本,以滋獎勵。

楊雲楓自從出仕之後是沒什麼閒情逸致了,不然還真想將四大名著都用白話文“寫”一遍,不過此刻情況來看,如果真的要“寫”,還是“寫”《官場現形記》最爲妥當,在官場上混跡的時間雖然不長,但卻已經看透了官場的百態了,如果《官場現形記》一出,想必能讓百姓對現代的官員情況有更深的瞭解,很快可以在茶社酒樓之間流傳開來。

楊雲楓之後又收到了一份禮物,據管家說是一個美麗的婦人送來的,但是她卻沒有說名字,楊雲楓打開禮盒一看,卻見是一盒的糕點,看那樣子應該是親手所作,心中卻在奇道,美麗的婦人?在這長安之中,還有什麼自己熟識的美麗的婦人?想着心中一動,暗道莫非是楊玉瓊?想自己回長安也有十幾日了,至今還沒去看過楊玉瓊,她丈夫崔峋的傷勢也應該有所好轉了吧?不過最近看來是沒有時間去看楊玉瓊了。

八月十四晚上,楊府已經裝扮猶如新房一般了,到處都是貼着大紅喜字,到處都洋溢着喜慶的氣氛,宗露還特地給府中所有人都派送了一份紅包,一來是表示府中又喜,人人開心,二來又是表示對這些下人這些日子來的忙碌表示獎勵,下人們收到了紅包之後,清一色的先是開心,隨即想到的就是,自己所在的這個府邸的夫人,還真是大度之人啊,自己的丈夫迎娶其他女子,她還負責派送紅包,這天下估計也是不出其二了。

八月十五,長安城內歡天喜地,街上的行人絡繹不絕,不但有長安的本地居民,也有外地的人專程趕來長安看燈會,二來也是看看皇帝嫁女兒的氣派場面。而且這次的燈會全是由皇家出資舉辦的,往年都是由朝廷補貼一點,其他的大頭是由長安的商戶來籌集的,這一次爲了顯示李隆基嫁女兒的開心,所以才由皇家全權出資了。

由於受到楊雲楓在洛陽創辦的雲楓社報刊上的廣告啓發,長安城不少的珠寶商,綢緞莊在之前就已經開始聯繫楊雲楓了,願意無償的爲楊雲楓之作禮服,爲公主打造鳳冠霞帔,只是爲了能在楊雲楓大喜之日,打響自己商鋪的名號。楊雲楓對於這一舉動表示讚賞,人的智慧應該是部分時空限制的,這個時代的人能夠想到這一點已經是難能可貴了,自己自然也是接受,不過這一切都是由宗露全權負責的,一來楊雲楓對數字不敏感,二來是對這個時代的婚禮不太熟悉,三來楊雲楓心中對宗露有愧,想讓宗露出面來辦理此事,也是想天下人都知道宗露的好。

八月十五下午,長安城原皇宮前的解釋已經清場了,皇宮前的巨大廣場,就是今夜燈會的主會場,不少商戶已經開始在這裡掛起了彩燈,沒一盞彩燈都是一個商戶的戶號,這個主意倒不是那些商賈們自己想出來的,而是楊雲楓爲朝廷想出的一個捻金的辦法,雖然李隆基嫁您女兒開心,願意自己掏腰包,但是這些都是雙贏的舉措,如果李隆基不願意收這個錢,楊雲楓建議將這筆錢撥給蜀中訓練新兵來用。李隆基權衡再三,最終沒有反對。

除了皇宮前廣場的燈會,在皇宮的城樓之上,還有一個晚宴,能出席這次晚宴的,自然都是長安城裡數的上名號的人物,不是朝中顯貴,就是地方名流之類的人物,宗武御爲了參加這次的晚宴,不惜重金託人給自己與他的夫人訂了兩張位置。

楊雲楓在楊府中,宗露給楊雲楓定做了一套新衣服,正幫着楊雲楓換上,楊雲楓站在銅鏡前,看着自己的模樣,不禁由心理讚歎道,不用說,這楊釗的身子還真是帥,不但人高馬大,而且樣貌俊秀,加上最近的氣色紅潤,以及新衣服的陪襯,還真像那麼回事的,楊雲楓脫口而出道:“還真是天生的衣服架子啊……”說着暗想,若是自己現在這個模樣,穿上一套西裝會是什麼模樣?

楊雲楓穿戴整齊之後,謝阿蠻也連忙幫着宗露換上了一套衣服,夫妻二人都準備好之後,這纔出門坐上了轎子直奔長安城皇宮而去,一路之上到處都聽人在說今夜的燈會,明日自己的婚宴,楊雲楓輕輕撩開轎簾,看了一眼外面的街道,到處都是人影,比過年還要熱鬧,只能用車水馬龍來形容了。

不時轎子落下,楊雲楓與宗露下轎子之後,這才發現,原來大部分賓客都已經到了,此刻正紛紛向皇宮裡而去,皇宮門口百十人的禁衛軍,正在嚴查進宮的賓客,這也是爲了確保李隆基以及其他賓客的安全,比之在洛陽時要嚴格的多。

楊雲楓與宗露通過城門之後,兩旁的官員紛紛向楊雲楓與宗露拱手道喜,楊雲楓遇人只說一句:“同喜,同喜!”臉上掛着僵硬的笑容。

宗露在一旁拉了楊雲楓一把,低聲道:“即便不喜歡人家,也不用這樣嘛……”

楊雲楓微微一笑,拉着宗露的手走上了城樓,長安城皇宮的城樓上比較寬敞,足足拜訪了二十桌,其他的賓客則是坐在內城的廣場上,楊雲楓等上城樓,放眼整個長安城,一片萬家燈火的景象,心中暗贊不已,心道若是永久如此該有多好?

能上城樓的賓客,都是顯貴中的顯貴,富豪中的富豪,都是長安城裡吐口唾沫就能砸死一片人的主,就是這些平日裡眼高於頂,除了皇上李隆基,誰也不放在眼裡的人,此刻見了楊雲楓,都不禁笑臉拱手向楊雲楓道喜不止。楊雲楓一一拱手還禮,心中早已經有點不耐煩了。

夜深漸漸深了,整個長安城卻猶如一座不夜之城一般,將整個夜空映照的通紅,這時只聽城門轟隆一聲,緩緩地關上,城樓上該到的賓客都已經到了,內城的官場上此時已經是賓客滿座,好不熱鬧了,這時卻聽城樓下一個小監扯着嗓子叫道:“皇上駕到……太子千歲駕到……燕國公主駕到……”

這時城樓與內城的賓客紛紛跪倒一片,高呼皇上萬歲,太子與公主千歲後,只見城樓的樓梯處,緩緩走上了三人,楊雲楓微微擡頭,只見三人正是李隆基、李琮與李穎,三人的偶是盛裝出席,李穎的眼神遊離,似乎在尋找楊雲楓,看到了楊雲楓與宗露之後,臉上露出了笑容,衝着楊雲楓點了點頭。

李隆基走到正坐之後,李琮與李穎分別坐在李隆基的左右,李隆基這才揮手道:“都平身吧!”內城的賓客聽不見,還得小監衝着內城扯開嗓子叫了一聲,這才紛紛起身落座。

李隆基看了一眼楊雲楓與宗露,撫須一笑,讓身旁的高力士將楊雲楓與宗露叫到了身邊坐下,李隆基看着楊雲楓,隨即瞥了一眼楊雲楓,隨即笑道:“雲楓啊,這就是你所謂的‘糟糠之妻’?”

楊雲楓聞言微微一笑道:“正是……”

李隆基嘿嘿一笑道:“若是糟糠之妻都能如此,天下只怕也無人捨棄了……”衆官員聞言紛紛賠笑不止,李隆基這才示意楊雲楓坐下,端起酒杯,道:“今日乃是中秋佳節,朕願與天下百姓同歡,諸位盡情暢飲……不過今日可都要悠着點,留着肚子明日還要喝雲楓與燕國公主的喜酒呢……”衆官員聞言都是紛紛一笑,皆端起酒杯,與李隆基共飲。

楊雲楓喝完酒,不自覺的看了李穎一眼,見今日的李穎刻意打扮之後,更顯得端莊脫俗,不愧是皇家女子,身上天生就帶有一種貴族氣質,卻在這時發現宗露的身後有一個穿着也是格外光鮮的女子,覺得格外的眼熟,仔細一看,心中頓時一動,這女子不正是自己的貼身丫鬟貝兒麼?上次謝阿蠻說她乃是皇室貴胄,看來一點不假,楊雲楓看了一眼坐在貝兒身邊的兩人,心中更是一凜,那二人不正是自己之前在長安時,強行去徵糧的裕親王李勳與隆郡王李頜麼?莫非這貝兒是李頜的閨女不成?

貝兒這時似乎也看到了楊雲楓,衝着楊雲楓微微一笑,卻依然坐在遠處,李頜這時見楊雲楓正看向這時,冷冷一笑,自顧着端起酒杯飲了一杯,李恂卻是面不露聲色地看了楊雲楓一眼,隨即端起酒杯,衝着楊雲楓舉了舉杯子,楊雲楓不知道這李恂是怎麼想的,卻也只能端起酒杯,共飲了一杯,隨即見李頜在李恂耳邊低聲說着什麼。

李隆基這時拍了拍手,笑道:“上次楊雲楓臨行去書中之前,朕曾經請了著名的舞娘公孫綰爲爾等舞了一曲劍器舞,今日朕又將她請來了,據說她編了一套新的舞步,諸位不妨欣賞一下吧……”說着衝着高力士點了點頭,高力士立刻對着城外廣場正中搭建的舞臺上拍了拍手,頓時一陣輕快的音樂響起。

楊雲楓見狀心中一動,暗道,公孫綰此刻還在長安?那麼衛墨呢,她是否也回了長安了?上次在蒙舍昭聽奧蘭鬱說衛墨的任務是刺殺自己,不過最終沒有出手,還就此失蹤了,沒有完成任務的衛墨,公孫綰會如何處置她?

楊雲楓的一雙眼睛盯着城樓下的舞臺上,這時卻見一個身材曼妙的舞娘緩緩地走上的舞臺,臺下頓時一片喝彩,那女子面帶粉紗,身軀一抖,頓時開始舞動起來,那舞姿卻是有點像後世的肚皮舞一般,不斷地舞動着腰部……那身姿卻一點也不像衛墨,而是公孫綰。

李隆基這時端起酒杯,看向楊雲楓,見楊雲楓目不轉睛地看着舞臺之上,這時微微一笑道:“真聽聞在洛陽時,公孫綰的一舞劍器,換的了雲楓你的一首《劍器行》啊,今日乃是中秋佳節,高朋滿座,明日又是你與穎兒的大婚之日,雲楓不妨作詩一首,以爲如何?”

楊雲楓聞言這纔回過神來,心中叫苦不已,現在自己還真是怕去赴宴,一旦赴宴別人就叫自己吟詩作對,真是不甚其煩了,不過今日是李隆基親自要求,自己也無法拒絕,更何況好在今日是中秋,自古中秋的詩句多如牛毛,想到這裡,立刻站起身來,對李隆基拱手道:“那麼微臣就獻醜了!”

楊雲楓這時緩步走向城樓邊,心中卻在反覆的思索着,自顧中秋詩句多不勝數,但是今日的場合用誰的比較好?而其他人見楊雲楓一副冥思苦想之狀,都聚精會神的看向楊雲楓,楊雲楓此時的才名已經冠名天下,與李杜其名,能親耳聽到、親眼見到楊雲楓口出佳句的場景,那以後自己就是出去和別人吹牛,也有本錢。

楊雲楓這時心中一動,如今比起與李穎的婚事,更重要的就是大唐的明月,那麼也只有以下這首詩最適合了,想着立刻擡頭望月,氣沉丹田,脫口而出道:“桂花浮玉,八月滿天街,夜涼如洗。風泛鬚眉併骨寒,人在水晶宮裡。龍偃蹇,觀闕嵯峨,縹緲笙歌沸。霜華滿地,欲跨彩雲飛起。記得去年今夕,釃酒溪亭,淡月雲來去。千里江山昨夢非,轉眼秋光如許。青雀西來,嫦娥報我,道佳期近矣。寄言儔侶,莫負廣寒沈醉。”

這首詩是明後期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徵明所作,楊雲楓一口氣吟完,整個城樓之上的賓客都鴉雀無聲了,細細地品味着楊雲楓的這首詩詞,李隆基沉吟了片刻,這才嘆道:“雲楓啊,這首詩是否有點過於悲涼了?”

楊雲楓微微一笑,立刻笑道:“回皇上,就是如此……微臣只不過想讓皇上與諸位王爺,大人們想象,今日我等凱歌高唱,縱情享樂之時,可曾想過以前的祖輩是如何爲我等血染戰袍,馳騁沙場才換的今日的江山?可曾想過百年之後的天下將會如何?後世史書將如何評價我等?”

衆人聽楊雲楓如此一說,面色霎時都變得鐵青,這楊雲楓這首詩,豈不是在罵自己等人在這裡縱情享樂,紙醉金迷,好像自己就是敗壞大唐社稷之輩一般。李隆基聞言也是面色不爽,微微不快,不過李隆基不愧也是一代明君,而且還是一心效仿太宗皇帝的聖君,他自然知道楊雲楓的這首詩其實並無嘲笑之意,而是一首警鐘之詩,想要提醒自己爲君之道。不過當着這麼多人的面前說出來,自己依然還是有點下不了臺。

李穎見狀立刻起身對李隆基欠身道:“父皇,楊雲楓也無他意,只是心宰我大唐社稷,爲我大唐看有,如此父皇更應該看出楊雲楓乃是一心爲我大唐社稷,爲父皇您着想的良臣啊……想我大唐千里江山,自太宗之後,便遇武后篡位,大唐一路風雨飄搖,好在父皇您聖明獨照,力挽狂瀾,從武后手中奪回了我李唐天下,之後又勵精圖治,修生養息,這纔有了我開元之盛世,而父皇一手創造的千古盛世,若是又會在父皇自己的手中,日後史書如何來評價父皇您?”

李隆基雖然年紀老邁,但是腦子卻格外的情形,近年來大唐頻頻生事,看似繁榮的大唐其實也只是表面光鮮,內澤早已經是千瘡百孔了,他雖然表面不說,但是心中早已經瞭然於胸,不然最近也不會着急爲江山的未來打算了,這時又聽李穎如此一說,心中頓時一凜,沉吟了片刻之後,這才笑道:“罷了罷了,今日只談風月,不談政事……”說着端起酒杯自飲了一杯,李隆基其實更加知道,自己雖然一切都明白,但有些事也已經是有心無力了,只能留給後世之君來做了。

衆官員見李隆基並沒有怪罪楊雲楓,只好也紛紛端起酒杯,附和着李隆基滿飲了一杯。

第18章 分配兵力第29章 安排棋子第09章 六昭求親第32章 細說原委第22章 帥臺掌印第01章 遼東雪景第02章 吳氏之謀第43章 皇上回京第30章 千人上書第22章 又見杜張第29章 一樁交易第22章 青梅煮酒第10章 接風洗塵第35章 入仕之路第46章 借酒澆愁第14章 以爲表率第16章 自動請辭第10章 公孫大娘第27章 一箭雙鵰第22章 安史之亂第01章 當朝請辭第19章 二度洞房第15章 前往東都第06章 雲楓書齋第05章 囤積不售第43章 皇上回京第08章 替友牽線第44章 商州來援第15章 大婚之前第33章 再回遼城第32章 細說原委第45章 豐王秘密第18章 分配兵力第18章 雅州調兵第51章 一斑櫻紅第01章 盛世長安第23章 大年三十第03章 結拜兄弟第30章 詐死之計第19章 玄宗之威第32章 三個條件第23章 烈酒配方第29章 安排棋子第37章 預料之外第44章 雙方叫價第35章 入仕之路第45章 爾虞我詐第33章 再回遼城第28章 病之希望第01章 欽差出巡第26章 吐蕃滋事第13章 安使進京第22章 半道遇劫第14章 以爲表率第25章 生死之間第07章 收買人心第18章 城門宣旨第33章 節度使府第27章 出其不意第23章 烈酒配方第27章 一箭雙鵰第16章 劍拔弩張第02章 初到戎州第15章 怒而殺之第27章 公孫出手第08章 佳人相約第22章 青梅煮酒第49章 爲伊憔悴第07章 收買人心第22章 又見杜張第26章 宗氏聯盟第11章 過去爲人第24章 含元殿試第32章 各懷鬼胎第03章 計得猛將第34章 完全可以第49章 爲伊憔悴第25章 生死之間第17章 意味深長第30章 騎兵構想第37章 狐臭之謎第13章 安使進京第01章 遼東雪景第06章 政治交易第06章 面臨刺客第23章 烈酒配方第03章 結拜兄弟第13章 奉命徵糧第38章 忠王不忠第21章 玄宗私訪第21章 玄宗私訪第54章 大戰在即第10章 深謀遠慮第05章 苦茶苦心第06章 再遇張旭第03章 四大家族第31章 士子氣節第18章 三百狀紙第31章 大喪期間
第18章 分配兵力第29章 安排棋子第09章 六昭求親第32章 細說原委第22章 帥臺掌印第01章 遼東雪景第02章 吳氏之謀第43章 皇上回京第30章 千人上書第22章 又見杜張第29章 一樁交易第22章 青梅煮酒第10章 接風洗塵第35章 入仕之路第46章 借酒澆愁第14章 以爲表率第16章 自動請辭第10章 公孫大娘第27章 一箭雙鵰第22章 安史之亂第01章 當朝請辭第19章 二度洞房第15章 前往東都第06章 雲楓書齋第05章 囤積不售第43章 皇上回京第08章 替友牽線第44章 商州來援第15章 大婚之前第33章 再回遼城第32章 細說原委第45章 豐王秘密第18章 分配兵力第18章 雅州調兵第51章 一斑櫻紅第01章 盛世長安第23章 大年三十第03章 結拜兄弟第30章 詐死之計第19章 玄宗之威第32章 三個條件第23章 烈酒配方第29章 安排棋子第37章 預料之外第44章 雙方叫價第35章 入仕之路第45章 爾虞我詐第33章 再回遼城第28章 病之希望第01章 欽差出巡第26章 吐蕃滋事第13章 安使進京第22章 半道遇劫第14章 以爲表率第25章 生死之間第07章 收買人心第18章 城門宣旨第33章 節度使府第27章 出其不意第23章 烈酒配方第27章 一箭雙鵰第16章 劍拔弩張第02章 初到戎州第15章 怒而殺之第27章 公孫出手第08章 佳人相約第22章 青梅煮酒第49章 爲伊憔悴第07章 收買人心第22章 又見杜張第26章 宗氏聯盟第11章 過去爲人第24章 含元殿試第32章 各懷鬼胎第03章 計得猛將第34章 完全可以第49章 爲伊憔悴第25章 生死之間第17章 意味深長第30章 騎兵構想第37章 狐臭之謎第13章 安使進京第01章 遼東雪景第06章 政治交易第06章 面臨刺客第23章 烈酒配方第03章 結拜兄弟第13章 奉命徵糧第38章 忠王不忠第21章 玄宗私訪第21章 玄宗私訪第54章 大戰在即第10章 深謀遠慮第05章 苦茶苦心第06章 再遇張旭第03章 四大家族第31章 士子氣節第18章 三百狀紙第31章 大喪期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