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2章

果然,人們對於紙錢的不信任,從來沒有改變過。

價值高用銀幣,再是金幣,普通的話就是銅錢,總而言之,紙錢終究還是太過於尷尬。

只能算是彌補錢荒,平常是沒有幾個人會用的。

聞聽到這番話,一旁的李安國,不由得戳穿他的謊言:“據我說知,平日裡,轉運使司衙門,可是不收錢票的,您這帶頭不收,百姓們怎麼會用?”

“百姓們不用,我怎麼收?”

胡賓王不由得反駁道:“錢票降的厲害,一貫錢票,只值九百錢,民間更熱衷銅錢,銀幣。”

“好了——”

皇帝聽聞這般說辭,不由得皺起眉頭道:“無論如何,轉運使司算是做錯了,錢票怎能不收?你越是不是收,越是不值錢。”

“天下錢莊那裡,是第一個始作俑者吧!”

李嘉也沒有放過李安國,不由得冷笑道:“少府寺真是好大的膽子,精神連朕的話,都聽不進去了。”

“陛下息怒——”

李安國忙不迭地跪下,高呼道:“小的該死,小的知錯了,此事皆因爲錢票造假之事,讓天下錢莊損失數百貫,由此就甚少接納錢票了。”

“民間則由於錢票有造價,自然就無從信任,所以錢票所用日少,也不再被喜歡。”

“假錢?”

李嘉微微一愣,他扭過頭,說道:“錢票的紙,水印,數字,都屬於獨一無二的,怎麼會有假錢?”

李嘉着實不敢相信。

這紙錢,相當於兌票,自然而然,防僞技術十分高超,無論是水印,還是磨痕,乃至邊緣地方,獨特的防僞標記,足足有上十種。

如果說那些賊,能夠仿製得了,除非他們是內賊。

“陛下——”

李安國苦笑道:“那些防僞標記,對於錢莊的老師傅來說,自然一眼就認出來了,但假錢八九成相似,魚目混珠下,普通的學徒都難以分辨。”

“而,對於普通的百姓來說,這種攜帶兩三種標記的假票,更是防不勝防,難以區分。”

“也,且只有銅錢,銀幣,纔不會欺騙人。”

聞言,李嘉不由得被其噎住了。

的確,錢票雖然輕便,但也正是因爲太複雜的辨識度,讓普通人望而卻步,你無法指望不識字的百姓那麼聰慧,絕對會大失所望。

皇帝想了想,苦笑道:“果然是最簡單的,纔是最長久的。”

爲了解決錢荒,李嘉推出金銀幣,以及錢票,兩種貨幣。

銀幣普通的一枚,重約半兩,也就是價值一貫。

如今銀銅比例是一銀兩銅。

含銀量,在九成左右,剩餘的一成是銅、錫合成,賺取些許差價。

而金幣,則也是半兩重,相當於五銀,五貫錢。

所以,市場上流通的錢幣,最低爲一文,最高爲一金幣,價值五貫錢。

到了這個樣子,錢票作爲中間貨幣,就比較尷尬了,加上紙製的,信用太低。

李嘉也逐漸意識到這種情況,今次就因爲區區一個造價事件,讓錢票急轉直下。

說到底,還是根基不穩啊!

“罷了!”李嘉搖搖頭,說道:“錢票自今日起,只能兌換成銅錢,銅錢不再擬定爲錢票。”

說白了,只進不出,用不了幾年,錢票就會退出市場,到時候自然無法流通了。

“陛下,據傳,大理國擁有銅礦,而且是上好的赤銅。”

李安國輕聲說道。

“不急!”

皇帝擺擺手,大唐不可能兩面作戰,所以西南的大理國,自然放在最後。

“北方的牛,今年南下了多少?”

李嘉又繼續下一個話題,問起胡賓王來。

轉運使司衙門受理全國的賦稅,自然而然,販賣耕牛也要收稅,也會有些許瞭解。

“幽州府,以及山西大同,這兩年來輸送了不少馬匹耕牛,以牛來論,約莫每年兩三萬頭,河北府,山西府,幾乎村村有牛,這是不缺的。”

胡賓王思慮片刻,這才說道:“在幽州府,一頭耕牛約莫五貫,而到了山東府,就是七貫有餘,河南府就是十貫左右。”

“至於南方,長沙府,江寧府等地,更愛水牛,其牛繁殖也快,猶顯不足,所以每年都要從占城,安南,以及水真等地,轉運上萬頭。”

“十貫!”

李嘉嘀咕着,一頭牛的價格,這在河南,幾乎可以買上兩人畝好地了。

“稅是多少?”

“牛是大件,約莫一成。”

那就是一貫錢左右的稅賦。

但牛一身是寶,牛肉吃食,牛筋做弓弦,牛角爲號角,牛皮做鼓,做帳篷,牛鞭補腎,牛歡喜……

“胡總運!”

“微臣在!”

“即日起,販賣耕牛,每頭牛隻收取百錢的賦稅,其餘的一律不得再徵收。”

“是!”

胡賓王立馬點頭應下。

雖然說每年損失數萬貫,但沒得辦法,這是皇帝的命令,而且是有利於農耕的,他自然得遵從。

“北方的榷場,定要仔細了。”

皇帝輕聲道:“無論是牛羊,還是什麼皮革,北方草原都有咱們所要的,他們也需要咱們的東西,互惠互利。”

“但,鐵器,弩箭,都不得外傳,嚴格打擊走私,絕不能讓草原部落再次壯大。”

“如今草原,雙雄爭霸,我不想再看到一個。”

“微臣明白!”

胡賓王直言道:“好教陛下知曉,契丹人在榷場,買賣了不少的東西。”

“哦?他們買賣什麼?”

皇帝來了興趣。

“買了一些書籍,紙張,絲綢,瓷器等,而賣了許多牛羊過來,至於戰馬則一個都無。”

“看來,契丹人這是在釋放善意啊!”

李嘉微微頷首,隨即笑道:“不過,也可能是緩兵之計。”

“在整個天下,只能,且只有一個霸主,那就是大唐,契丹人在其侵佔幽雲十六州的那一刻起,就是咱們的宿敵,絕不能讓他起來。”

話雖如此,但李嘉依舊是有些擔心,一個信任漢人,謀求漢化的契丹可汗,比其暴戾嗜睡的耶律璟來說,更加的可怕。

不過,無論是鋼鐵產量,還是經歷發展,大唐已經不同於往日,實力大增。

第八十一章白沙都事第1216章忌憚第五十一章收穫安排第四百九十六章餘暉第六百一十九章命總算保住了第一千零四十四章巡鹽御史第1211章第九百七十三章下城第四百七十七章政事堂第五百零二章不正常第四百五十九章倖進第一千零八十六章內應第九百八十八章政治第九百六十章效力第八百二十五章第1282章羈糜?第一千零四十一章第1143章柔情第一百九十三章目光聚焦第三百三十章世家心思第一百三十六章番禺戰慄(3)第四百五十五章皇城司第五百一十三章準備第1229章戰略番外1——承昌二十年、暗流涌動第一千零五十章疑惑第七百九十三章參謀第一千零九十七章金汁第1223章第七百三十八章氣急第七百六十二章潘美第七百二十三章第一百四十七章馬上行動第1284章誘惑第八百七十三章出征第兩百六十三章神武通寶第1204章第三百九十七章苦修內功第一百九十六章出此下策第四百四十七章太學第1244章治浙第1190章第二十九章大勢滔滔第一千零六十三章軍銜第八百二十六章戰事頻繁第六百四十二章新戶(上)第兩百一十三章利慾難安(下)第一百九十五章新渤海國第1302章第1163章贖回?第兩百零五章文人抱怨第一千零七章伯爵第三百二十八章整編訓練第四百二十一章治吏第八百六十二章交州第一百七十四章徵收夏稅第1142章第九百八十八章政治第一百三十五章番禺戰慄(2)第六百六十章遷徙第一百三十二章西北軍中第兩百九十章爲謀光景第四百七十七章政事堂第五百零九章擇將第三百一十三章分發賞賜第1204章第六百八十一章爭奪第六百五十九章交流第八百六十一章與民同樂第兩百零三章賤業變樣第四百一十七章戰略第五百九十四章羞辱第1172章準備第二十七章番禺城內第兩百七十一章相助平叛第三百八十六章生計(下)第六百七十二章丁部領第五百六十八章蜀國大動亂第六百八十九章鎮壓第四百一十三章靈渠第七百零三章避暑第一千零八十六章內應第1182章第八十八章宿鐵刀第八百九十二章謀劃第1266章宣揚第五百七十章自薦第六十八章篳路藍縷第1256章罷都護、設新府第1378章和談第五百四十六章波瀾第二十六章墟市之行第七百零四章糊弄第三百八十一章貪污第一千零三十一章公侯貴戚第九百八十八章政治第三百七十二章思量第九百五十六章第六十七章人力缺乏第九百七十九章東出
第八十一章白沙都事第1216章忌憚第五十一章收穫安排第四百九十六章餘暉第六百一十九章命總算保住了第一千零四十四章巡鹽御史第1211章第九百七十三章下城第四百七十七章政事堂第五百零二章不正常第四百五十九章倖進第一千零八十六章內應第九百八十八章政治第九百六十章效力第八百二十五章第1282章羈糜?第一千零四十一章第1143章柔情第一百九十三章目光聚焦第三百三十章世家心思第一百三十六章番禺戰慄(3)第四百五十五章皇城司第五百一十三章準備第1229章戰略番外1——承昌二十年、暗流涌動第一千零五十章疑惑第七百九十三章參謀第一千零九十七章金汁第1223章第七百三十八章氣急第七百六十二章潘美第七百二十三章第一百四十七章馬上行動第1284章誘惑第八百七十三章出征第兩百六十三章神武通寶第1204章第三百九十七章苦修內功第一百九十六章出此下策第四百四十七章太學第1244章治浙第1190章第二十九章大勢滔滔第一千零六十三章軍銜第八百二十六章戰事頻繁第六百四十二章新戶(上)第兩百一十三章利慾難安(下)第一百九十五章新渤海國第1302章第1163章贖回?第兩百零五章文人抱怨第一千零七章伯爵第三百二十八章整編訓練第四百二十一章治吏第八百六十二章交州第一百七十四章徵收夏稅第1142章第九百八十八章政治第一百三十五章番禺戰慄(2)第六百六十章遷徙第一百三十二章西北軍中第兩百九十章爲謀光景第四百七十七章政事堂第五百零九章擇將第三百一十三章分發賞賜第1204章第六百八十一章爭奪第六百五十九章交流第八百六十一章與民同樂第兩百零三章賤業變樣第四百一十七章戰略第五百九十四章羞辱第1172章準備第二十七章番禺城內第兩百七十一章相助平叛第三百八十六章生計(下)第六百七十二章丁部領第五百六十八章蜀國大動亂第六百八十九章鎮壓第四百一十三章靈渠第七百零三章避暑第一千零八十六章內應第1182章第八十八章宿鐵刀第八百九十二章謀劃第1266章宣揚第五百七十章自薦第六十八章篳路藍縷第1256章罷都護、設新府第1378章和談第五百四十六章波瀾第二十六章墟市之行第七百零四章糊弄第三百八十一章貪污第一千零三十一章公侯貴戚第九百八十八章政治第三百七十二章思量第九百五十六章第六十七章人力缺乏第九百七十九章東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