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二章封爵厚待

若說別的,人家滅國了,光是一個侯爵,着實有些吝嗇。

但,滅南唐的李信,也不過是侯爵,逼殺林仁肇、佔據閩南的黃陽,也不過是伯爵,如今潘崇徹成了侯爵,也不敢多言,畢竟李信等人可是再親信不過,他哪裡敢奢侈公侯?

不過,重立大唐後,爵位的含金量大增,皆是超品,而不是像前唐一般,位列品級,如此一來,恐怕宰相見了這些勳爵,也要行禮。

還有一點,皇帝剛登基時曾說過,爵位有減等世襲和世襲罔替兩種,但到現在卻仍舊未曾明言,只是說爵位。

前唐時,外臣的爵位都是世襲罔替的,如英國公李績等,但王爵,無論是宗室還是外臣,都是減等世襲,如汾陽郡王郭子儀,他的兒子襲爵國公,然後就世代國公。

宗室則不一樣,比如,李嘉的始祖李業,被封薛王,親王爵,其子李絹繼承爵位,降等爲嗣薛王世襲,郡王爵。

其他的兒子也一併降等爲郡王,郡王之子降等襲爵爲國公,世襲,其餘子則封爵爲侯,然後降等再世襲。

是不是很熟悉?沒錯,基本上與明朝的爵位繼承一模一樣,只是少了一個襲爵降等世襲。

但明朝永樂靖難之役之後,卻限定了宗室不得從軍、從商、從政,只能依靠俸祿來食,而俸祿則郡王親王極高,而如奉國中尉等底層宗室,則只有數百石。

關鍵是,宗室沒有土地,大家所見的福王等王爺土地廣闊,其實都是皇帝賞賜的,郡王親王還可以向皇帝祈求賞田,但底層的宗室只能吃死俸祿。

而且,死俸祿也能被皇帝玩出花來,到了嘉靖皇帝這個理財專家手裡,明文規定郡王、將軍七分折鈔,中尉六分折鈔,懂的都知道,明朝的寶鈔比廢紙還不如,擦屁股都硌得慌。

明朝宗室臣身系封城,動作有禁,無產可鬻,無人可依,數日之中,曾不一食,老幼嗷嗷,艱難萬狀;有年逾三十而不能婚配,有舉露十年而不得殯埋,有的行乞市井,有傭作民間,有流移他鄉,有餓死道路。

簡單來說,網傳的明朝宗室佔據國庫十之七八很是扯淡,最多時,也不過百分之二十,只是宗室封布不均衡,有的地方入不敷出,跟養老金一樣,顯得很誇張。

大部分的底層宗室活的簡直苦不堪言,與後來的八旗子弟一模一樣。

扯遠了。

反正唐朝的宗室制度顯然更合適一樣,而且,俸祿也少,頂多給幾千畝永業田過去,所以像李賀這種落寞宗室很多,只能參加科舉。

孟昶從夔州逃到了江陵,然後又經過一路護送,來到了長沙。

對此,李嘉隆重歡迎,親自設宴歡迎他,邀請越王劉鋹、長沙王周保權、荊侯高繼衝、文安郡公李煜,一齊迎接與他,給足了他的面子。

望着其他幾位亡國之君的富足的模樣,孟昶心思百轉,他哪裡不明白,這是明晃晃地暗示他歸降啊。

到了江陵後不久,他就知曉了蜀軍被收復的消息,但身不得已,只能來到了長沙城。

李嘉還沒說話,孟昶(讀廠)就明白其中的意味,他連忙起身說道:

“下臣寡德薄命,無以天命,信賴陛下恩德,遣兵西去,才保得我之性命,天恩浩蕩,無以爲報,今光華在辰,文思當寧,臣願意舉千乘之重,請藉有司——”

這話說的,不愧是文化,傳說中對聯的製造者,把納土歸降都說的文縐縐的,李嘉一時間還沒反應過來。

人家把國土版籍歸附,哪裡能直接要,這不容易暴露嘴臉嗎?

李嘉堅決不肯:“朕與蜀王本就有盟約,出兵本就是理所應當的,如今蜀地歸附,正是蜀國重立之時,何來歸附?”

這話說的,大氣凜然,若不是自己的胳膊被狠狠地拽住不動,孟昶差點就信了,他只能再次謙讓。

如此一來,經過三辭三讓,第四次,李嘉終於勉強同意了,他望着這四位君主,感慨道: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自前唐亡國後,已有一甲子(誇張,其實並沒有)之數,天命還是歸唐的,民心思定,如今蜀主有順從天命,真是明見千里啊!”

“爲陛下賀,爲大唐賀!!”

宰相百官紛紛起身,其餘的幾個降君也只能起身,一臉欣慰開心模樣,又多了一個夥伴,肯定開心了。

翌日,孟昶就在皇帝賞賜的府邸,接到了聖旨。

封爵,淮海國王,食邑八千戶,諸子皆爲國公,賞錢萬貫,田五百頃,其餘賞賜無算。

雖然是郡王,而且還是什麼的淮海王,孟昶只能選擇接受,這是外臣所封的最高爵位了,真要是啥親王,他真的不敢領。

“如今,咱一家人,只能在長沙安家了!”望着諸子,孟昶也不過是四十來歲的年紀,但此刻老了許多,他長嘆一聲說道:“祖宗的江山社稷雖然沒有保住,但宗廟好歹留存下來,陛下允許咱家奉祀先王,皇恩浩蕩啊!”

天子七廟,諸侯五廟。

滅國不絕祀,這是傳統美德,李嘉感覺得發揚一下,天下沒有不滅之國,等自己這個唐朝完蛋了,希望後來人能繼承一下。

除了長子外,其他幾個兒子面無哀色,他們都封了國公,自然衣食無憂,亡國後能有這待遇,這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

不用死人,財產都在,衣食無憂,簡直太舒服。

瞧着幾個兒子毫無悲傷之心,孟昶也無奈,其實這樣也不錯雖然不甘,但好歹活下來,長享富貴。

“來到長沙,你們要謹言慎行,這裡不再是成都了!”

“好了,老爺,大家都很辛苦了,就散了吧!”立在孟昶身旁,豐滿多姿的花蕊夫人好似個誘人的水蜜桃,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她一手抱着孟昶的胳膊,一邊嬌聲說道。

“就這樣的,記住,不得我的首肯,誰也別出門而去!”孟昶這才說道。

“喏!”子女們在侍女的陪同下,各回各院。

“夫人,幸好你未曾離我而去!”望着花蕊夫人嬌豔的臉蛋,孟昶感慨道。

大唐皇帝還算地道,沒有傳說中那麼喜愛人妻。

感言第1344章封王?第1349章小子第1392章復立安西第四百八十八章攻伐第一千零一十八章第三百四十五章爲難第四百二十三章杯酒釋兵權第兩百五十三章佛儒遠揚第兩百一十章充實後宮第1359章後勤第三百五十六章處理第四百三十九章秀才(上)第1344章封王?第1228章子嗣第一千零八章六十八章跳到前面去了,沒事求個收藏及票票第四百四十七章太學第八十四章大事不好第四百四十四章無題第1247章洛陽危機第1214章遺民第一千零七十六章暗流第一千零二十三章藩鎮入京第二十六章墟市之行第六十六章儋州府衙(下)第1296章南詔第1141章手段第八百一十九章第五百八十二章第兩百九十四章商賈而至第四百零六章考場第六百八十二章結果第六百零六章吏治第八百八十八章揚州第六百七十二章丁部領第1151章野望第1113章藏污納垢第1404章安排第四百五十九章倖進第一千零一十八章第五百四十七章滅蜀前的猶豫第五百一十章西行第七百一十三章上書房第九百零三章《大唐討僞宋北伐檄文》第五百四十四章吐血第一百四十六章修養生息第1407章禪讓第七百一十二章第三百四十三章燈滅第八百四十一章御營第四百零五章科舉第四百四十章秀才(下)第二十一章巡查探訪第1182章第三百九十章懷孕第六百六十八章威風第1283章談心第九百六十一章騎對騎第六百三十章第十三章江南國主第五百一十六章各有想法(求訂閱)第1298章規格第1209章白眼狼第1361章東去第1184章第三百九十三章皇子第一百七十八章徐聞鹽場第四百五十二章大動作第三百六十五章小雨第三百九十九章名單第九百零九章疲軍第1246章主考第一百三十一章酒暖人涼第1129章續第三百零八章水師之謀第兩百九十五章有所差距第九百七十三章下城第五十章難以形容第七百八十八章第三百一十一章梅山攻略第1404章安排第九百零五章郭守文(月末,求票求訂閱)第一百二十五章歷史新篇(下)第七百八十四章秋糧已到第六百八十一章爭奪第七百五十九章開京之盟第八百五十章進士科第兩百二十七章不出所料第1113章藏污納垢番外2——觸目驚心第1168章安撫第1280章那曲盟會第1253章教訓第一千零七十九章軍府感言第1148章御前第四百三十章水賊第1241章裁撤邊鎮第三百三十九章快活
感言第1344章封王?第1349章小子第1392章復立安西第四百八十八章攻伐第一千零一十八章第三百四十五章爲難第四百二十三章杯酒釋兵權第兩百五十三章佛儒遠揚第兩百一十章充實後宮第1359章後勤第三百五十六章處理第四百三十九章秀才(上)第1344章封王?第1228章子嗣第一千零八章六十八章跳到前面去了,沒事求個收藏及票票第四百四十七章太學第八十四章大事不好第四百四十四章無題第1247章洛陽危機第1214章遺民第一千零七十六章暗流第一千零二十三章藩鎮入京第二十六章墟市之行第六十六章儋州府衙(下)第1296章南詔第1141章手段第八百一十九章第五百八十二章第兩百九十四章商賈而至第四百零六章考場第六百八十二章結果第六百零六章吏治第八百八十八章揚州第六百七十二章丁部領第1151章野望第1113章藏污納垢第1404章安排第四百五十九章倖進第一千零一十八章第五百四十七章滅蜀前的猶豫第五百一十章西行第七百一十三章上書房第九百零三章《大唐討僞宋北伐檄文》第五百四十四章吐血第一百四十六章修養生息第1407章禪讓第七百一十二章第三百四十三章燈滅第八百四十一章御營第四百零五章科舉第四百四十章秀才(下)第二十一章巡查探訪第1182章第三百九十章懷孕第六百六十八章威風第1283章談心第九百六十一章騎對騎第六百三十章第十三章江南國主第五百一十六章各有想法(求訂閱)第1298章規格第1209章白眼狼第1361章東去第1184章第三百九十三章皇子第一百七十八章徐聞鹽場第四百五十二章大動作第三百六十五章小雨第三百九十九章名單第九百零九章疲軍第1246章主考第一百三十一章酒暖人涼第1129章續第三百零八章水師之謀第兩百九十五章有所差距第九百七十三章下城第五十章難以形容第七百八十八章第三百一十一章梅山攻略第1404章安排第九百零五章郭守文(月末,求票求訂閱)第一百二十五章歷史新篇(下)第七百八十四章秋糧已到第六百八十一章爭奪第七百五十九章開京之盟第八百五十章進士科第兩百二十七章不出所料第1113章藏污納垢番外2——觸目驚心第1168章安撫第1280章那曲盟會第1253章教訓第一千零七十九章軍府感言第1148章御前第四百三十章水賊第1241章裁撤邊鎮第三百三十九章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