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四章秋糧已到

秋收後,長沙聚集了越來越多的人口,讓其越發的繁榮,之前。幾個月對於長沙城的擴建,此時證明,也是卓有成效的。

當然,長沙府的物資錢糧,也因此用了差不多。

爲了更好的儲存秋糧,朝廷迫於無奈,在長沙縣附近,又修建了上百座糧倉,能夠儲存近三百萬石糧食。

從這就可以看出收錢的好處,哪怕一千萬貫銅錢,也不過是幾十條船就能運送了,而糧食不僅笨重,需要大量的腳伕搬運,其路途耗費的時間,損耗,更是極多。

這也是爲啥隋朝時期修建那麼多的糧倉了,實在是長安到洛陽這幾百裡的損耗,讓人心疼。

以錢代糧,對於朝廷而言,減少了大量的成本,損耗也降低,可謂是極好的。

但對於百姓而言,用糧食去換銀錢,不僅接受朝廷的剝削,還會被商人再次剝削,生活更加的困苦。

爲了穩固統治,李嘉自然不能這般行事,他寧願花數十萬貫到轉運使司衙門身上,也不願意使得百姓更加困苦。

甚至,爲了簡化收稅程序,不搞上中下等田畝的劃分,而是一刀切,每畝地直接繳納一斗糧。

因爲那些家世雄厚的,會把自己的上等田,登記爲下等,逃避賦稅,然後將空缺的錢糧,轉接給普通百姓。

不可否認,如今唐國的賦稅,雖然比宋國輕許多,但仍舊比前唐重太多。

一畝地收成兩三石(一石一百零六斤)還是有的,尤其是南方一年兩收,每畝鬥糧,也不過是二十稅一,看起來很輕徭薄賦的樣子。

但實際上,古代沒有化肥,頂多用用石灰或者堆糞,基本上都是輪耕,也就是耕一半,讓另一半田休養一年半載。

也就是說用一半的田,來繳納全部的田稅,朝廷可不會管你跟沒耕種,反正是按田來交稅的,百姓只能繳納。

所以,如今唐國的田稅基本上是十稅一,爲了擴充人口,李嘉還免除了口算錢,也就是丁稅,當個人也要交稅。

而產生溺嬰也不足爲奇,因爲生養太多,每年口算錢都能壓死全家,所以只能犧牲小兒了。

另外,還有戶稅和地稅,顧名思義,戶稅就是讓你繳的家庭稅,王公貴族外,都要繳納,也分三六九等,繳納錢財;地稅,就是義倉爲名課徵的稅,義倉主要儲存粟米,以備凶年之用,本爲好事,但卻成了補缺財政的稅種。

另外就是商稅了,這與普通百姓無關,基本上是商人們打交道。

唐末以來,各國數百種雜稅,隨着大唐幾乎統一整個南方,許多不合情理的賦稅直接被砍掉,然後粗略的合成了四種稅。

夏秋糧稅,戶稅,地稅,商稅,四種。

可是在李嘉看來,依舊太複雜了。

不是他對百姓們進行菲薄,實在是,那些大字不識一個的百姓,太過於複雜的東西,對他們而言,反而是種禍害。

只有簡單粗暴,纔對朝廷和百姓有利。

比如燈塔國,州稅、縣稅,聯邦稅等等,數以萬計,萬稅之國,對於普通人太不友好,所以只能請律師幫忙繳稅,由此促進律師行業發展,其幾乎佔據四分之一的雞滴屁,可謂是畸形到了極點。

所以,此次秋收後,他準備再次進行賦稅改革,將戶稅和地稅,刪減合併,讓全國只有兩個稅,農稅和商稅。

坐在椅子上,與其他的宰相們一起,聽着轉運使司的彙報,李嘉開始一心兩用,思慮起別的了。

“啓稟陛下,列位相公,神武四年下半載,並無大的災禍,各府州一片太平,也無兵災,轉運糧食,以至於今年秋糧,獲得了大豐收!”

由於在江西、江寧清繳了大量的免稅戶,讓胡賓王順理成章,一躍成爲正三品的轉運使司總運使,經過體制改革後,其已然與各部尚書平級,再躍一步,就是政事堂的宰相了。

大唐的宰相制繼承前唐,宰相併沒有自己的品級,是由其他官職加上同平章事,從而有參政的權力。

實際上,若是皇帝想,胡賓王立馬就能進入政事堂,成爲宰相,不過其年齡才三十來歲,從政不過五年,太年輕了,至少在六部轉個七八年才合適。

所以幾位在宰相們,從來沒有把他當做政敵,只是當作接班人看待。

胡賓王壓抑住激動的心情,抑揚頓挫地言語道:

“賴陛下恩德,今年江寧一府,七州一軍,今年共收夏糧,四百五十萬石,比夏稅的四百一十六萬石,多收三十四萬石,其中地方三,朝廷七,運送至長沙府糧食,約三百一十五萬石!”

“江西府九州之地,則收下糧六百八十萬石,增三十萬石,朝廷可得四百七十六萬石,兩府之地,朝廷共得夏糧七百九十一萬石——”

由於有了今年夏糧的衝擊,如今得知秋糧後,大家已經做好了準備,對於江南兩府,已經沒那麼驚訝了,但這筆數字,依舊令人咋舌。

近八百萬石糧食,轉運使司運轉了一個多月,九月初秋糧就好了,一直忙活到了今日,參與運轉商船,超過三千次。

安史後,依靠江南,大唐才能復血重生,的確是天下少有的富庶之地。

政事堂的宰相們甚至迫切地想遷都江南,牢牢掌控這塊肥美的土地,但迫於宋國的威脅,守江必守淮,沒了淮南,一切都無從談起。

李嘉則更清楚,除了江南本來就富庶外,自己減免了大量的欠稅,以及規劃了轉運使司,澄清了吏治,更是佔據了主要原因。

夏糧其他各府,長沙府一百五十萬石,湘西十六萬石,加上之前的嶺南三府的四百二十萬石,和閩南府一百二十萬石。

加上蜀地和荊南府的四百萬石。

朝廷神武四年的秋稅,規模達到空前的一千九百萬石,只缺三萬石,比夏稅多了近兩百萬石。

如果換算成銅錢,也能有近五百萬貫。

神武四年的兩稅,總計約三千六百萬石,合算銅錢一千兩百萬貫。

第五百九十三章落荒而逃第八百八十四章法師第1204章第兩百九十五章有所差距第三百三十九章快活第1407章禪讓第六百八十三章張天師府第兩百五十四章意有所指第1107章人口(加更,求票、求訂閱)第1139北行第五百零一章躁動第九百九十三章大決戰第二章不速之客第1283章談心第四百六十四章遷都第五百八十六章折氏第四百三十一章心狠第四百五十二章大動作第七百八十一章歪主意第五十六章坊市見聞第七百一十二章第八百七十章藤原第1174章消磨第1187章哼,女人第1246章主考第1374章大喜第七百二十二章分州六十八章跳到前面去了,沒事求個收藏及票票第九百六十六章親征第1210章夏王第六百八十八章民變第八百二十八章潰敗第1389章彩雲之南第六十六章儋州府衙(下)第兩百一十三章勉強受禪第1108上京第兩百零六章大興科舉(上)第三百七十七章後宮第兩百七十七章心有猜疑第一千零一十九章贖買第1120章哭泣第一百八十五章占城改造第1107章人口(加更,求票、求訂閱)第七百六十五章第兩百七十八章皇帝大婚第兩百七十三章諸國震動第五百九十章驚美第五百六十六章國土人口統計第1386章就藩第1262章陽妃谷第1282章羈糜?第四百六十七章林仁肇第1291章京城事第四百七十章黨爭第九章(重發)第1254章兩條腿走路第1111章三門峽第八百六十三章都督第六十三章選擇題第1150章安北第三百六十四章新奇第七百七十三章密摺制度第五百四十章金陵破第1288章父子第一百九十七章攻心爲上第五百一十五章刺探第兩百一十三章利慾難安(下)第三百二十一章緊急救援第1238章護法第1205章首相之缺第一千零四十一章賤戶第四百七十八章泉州第四百零二章大理第一百三十三章隨手安排第九百八十九章第三百八十章紕漏第八百五十二章第五十七章好自爲之第六百八十三章張天師府第一百零七章地動山搖(上)第七百三十章弊端第十三章江南國主第六百三十七章恩典第1273章條法第一千零二十七章屯田第兩百二十七章不出所料第1401章入祀第三百八十六章生計(下)第兩百二十四章土地問題(下)第五百二十一章東去第七百二十九章第1187章哼,女人第一百四十四章遊街誇耀第一百九十二章菱刈金礦第四十章前路漫漫第1366章第1362章第五百六十七章發家致富第1339章第三百二十七章整編、整訓
第五百九十三章落荒而逃第八百八十四章法師第1204章第兩百九十五章有所差距第三百三十九章快活第1407章禪讓第六百八十三章張天師府第兩百五十四章意有所指第1107章人口(加更,求票、求訂閱)第1139北行第五百零一章躁動第九百九十三章大決戰第二章不速之客第1283章談心第四百六十四章遷都第五百八十六章折氏第四百三十一章心狠第四百五十二章大動作第七百八十一章歪主意第五十六章坊市見聞第七百一十二章第八百七十章藤原第1174章消磨第1187章哼,女人第1246章主考第1374章大喜第七百二十二章分州六十八章跳到前面去了,沒事求個收藏及票票第九百六十六章親征第1210章夏王第六百八十八章民變第八百二十八章潰敗第1389章彩雲之南第六十六章儋州府衙(下)第兩百一十三章勉強受禪第1108上京第兩百零六章大興科舉(上)第三百七十七章後宮第兩百七十七章心有猜疑第一千零一十九章贖買第1120章哭泣第一百八十五章占城改造第1107章人口(加更,求票、求訂閱)第七百六十五章第兩百七十八章皇帝大婚第兩百七十三章諸國震動第五百九十章驚美第五百六十六章國土人口統計第1386章就藩第1262章陽妃谷第1282章羈糜?第四百六十七章林仁肇第1291章京城事第四百七十章黨爭第九章(重發)第1254章兩條腿走路第1111章三門峽第八百六十三章都督第六十三章選擇題第1150章安北第三百六十四章新奇第七百七十三章密摺制度第五百四十章金陵破第1288章父子第一百九十七章攻心爲上第五百一十五章刺探第兩百一十三章利慾難安(下)第三百二十一章緊急救援第1238章護法第1205章首相之缺第一千零四十一章賤戶第四百七十八章泉州第四百零二章大理第一百三十三章隨手安排第九百八十九章第三百八十章紕漏第八百五十二章第五十七章好自爲之第六百八十三章張天師府第一百零七章地動山搖(上)第七百三十章弊端第十三章江南國主第六百三十七章恩典第1273章條法第一千零二十七章屯田第兩百二十七章不出所料第1401章入祀第三百八十六章生計(下)第兩百二十四章土地問題(下)第五百二十一章東去第七百二十九章第1187章哼,女人第一百四十四章遊街誇耀第一百九十二章菱刈金礦第四十章前路漫漫第1366章第1362章第五百六十七章發家致富第1339章第三百二十七章整編、整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