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六章爲難

“你說,咱們要是投靠唐人,是不是就不算叛國了?”

王澤平躺着,望着屋頂,輕聲說道。

此言一出,衆人皆驚。

道理還是這般道理,畢竟他們這個禁軍老卒,經歷的事情多了,自然曉得兵變是個什麼名堂,無非是利益罷了。

他們之前也算是郭家的兵卒,有那麼一層君臣名義在。

如今若是轉投,也不算是賣國投敵了。

“咱們要是投了唐人,那是不是就不用幹活插秧了?”一旁的兄弟興奮地說道:“老子早就不想幹活了,老子要當兵,老子要殺人——”

“咱也不想幹活——”

一夥人瞬間聊的熱火朝天,憑藉着不用幹活的旗號,所有人都夜不能寐。

還是當兵好,農活就不是人乾的。

自巴蜀投降的三萬宋兵,其中來自於關中的約莫七八千人,其餘的基本上都是中原禁軍,要麼是燕趙人士,要麼是中原人。

除了精銳的騎兵併入大唐禁軍,其餘的兵卒,全部安排在湖南各州縣,尤其是長沙府,進行大規模的軍屯。

前文說到,長沙府附近的田地,基本上就被瓜分完畢,導致官田稀缺,所以李嘉因此進行了俸祿改革,官吏不再授官田作爲俸祿。

這裡所謂的田地,其實指的是熟田,開墾多年的熟田,而不是土地,荒地。

畢竟長沙府相當於後世大半個湖南了,只有不到百萬人口,可謂是地廣人稀,可耕土地不少,但鑑於人力稀缺,所以導致開墾不給力,熟田缺乏。

而那些俘虜宋軍,李嘉不可能直接進行吞併,只能分化拉攏,稀缺的騎兵挑選後,其他的步兵,則一律廢物利用,分派到各地,進行墾荒耕種,爲朝廷和皇帝開墾財富。

畢竟,軍功賞田,這是李嘉的根基,軍隊賴以奮進的根本,這一切都需要大量的土地。

比如,郭宗訓此次入長沙,封爵賞田,動不動就是兩百頃(兩萬畝),其中宋軍就有很大的功勞。

兩萬多宋軍,以營爲單位,分派到各地進行墾荒,軍屯,可以說,這是人力資源的最大限度利用。

一邊消磨其精力,減少威脅,一邊還可以賺取財富,簡直是一舉兩得。

“什麼?許多宋將請求歸降?”看着五軍都督府送上來的奏報,李嘉甚是滿意,笑着說道:

“不曾想,嗣周王竟然有這般的力量,果然不愧是中原的皇帝,其影響,很是深遠啊!”

自己都兩百頃田地,果然沒有白白賞賜,還是物有所值的。

“劉光義和曹彬二人,可有鬆動?”李嘉隨口問道。

“這幾日,兩人交流甚多,來往密切,想必是心神不寧,應該有所鬆動!”

一旁,掌管皇城司的劉文,見到皇帝發問,連忙說道。

“密切關注二人,不可懈怠!”

“陛下,此二人不過是敗軍之將,何來重視?”劉文見到皇帝這般的關切,不由得問道。

“你不明白!”李嘉感慨道:“自古以來,中原就是薈萃之地,不只是文人,就連將帥,也是多有產出,咱們南方貧瘠,文人且不論,就言武將,能敵得過此二人,不過一手之數!”

“而且,此二人還是騎將,南地更是少有,若是此二人歸降於我,那麼北進中原之就指日可待了!”

李嘉搖搖頭,南方要是追上北方,還得到南宋,經濟高,只是一方面罷了。

“對了,讓嗣周王寫幾封書信與他們,嘗試一下能否勸動!”

“那,其餘的宋將又如何?”劉文問道。

“既然他們願意歸降,那麼就接納他們吧,不過暫時還不能讓他們掌握軍隊!”

“爲何?”

“春種結束,就是夏收了,若是宋軍離開,我哪有人手來中收割那麼多稻子?”

李嘉理直氣壯地說道。

卻說,軍隊這邊,南漢的禁軍,基本上都被李嘉吸收重組,成爲他賴以統治國家的支柱。

而憑藉着大量的錢財喝土地,這些禁軍也興高采烈地扭過頭,爲其辦事,無論是殺敵還是鎮壓民亂,都積極而熱情。

只是,有一支軍隊,卻一直很苦悶,皇帝也不重視。

那就是象軍。

南漢賴以爲王牌的軍隊。

在李嘉滅南漢後,戰象約有五六百頭,他們每天的伙食費,就超過百貫,比養一支萬人的軍隊耗費還高。

南漢不惜重金從安南、大理、緬甸等國購進大量戰象。訓練方面,南漢用了少數民族懂得駕馭大象的人教南漢軍隊駕馭大象,以及象軍的戰術打法等。

對於大象的武裝,南漢也是不餘遺力,大象全身披掛着厚重的鎧甲,外面密集的加掛多層魚鱗狀或塊裝鐵或鋼製甲葉,胸部和腹部被整塊的厚度達2毫米的鋼製板狀胸、腹甲保護起來,象頭上裝有鋼製護面。

象鼻子上也包裹有鎖子甲套上長達1.5的銳利鋼製矛尖,這是名副其實的裝甲戰象。

雖然大象有怕火等毛病,但其依舊讓李嘉捨不得,就那麼將就着養着,當作秘密武器吧!

而且,在從廣州遷徙到長沙的路上,象軍可是出了很大的力氣,也算物盡其用。

每天消耗上百貫錢,皇帝這樣任性,少僕寺卻分外的着急。

作爲掌輿馬畜牧之事的衙門,少僕寺也是九卿之一,更可以算是皇帝的半個私臣,畢竟皇帝騎乘也是被其飼養掌控着,其擁有整個大唐最厲害的馴養技術。

“臣請廢象軍!”太僕寺卿拜在李嘉面前,一臉誠懇地說道。

“象軍徒有其表,只能愉悅君上,耗費的錢糧,每年可數萬貫,這些若是修橋鋪路,開墾水利,則利民無數,臣請陛下廢除象軍,開源節流!”

“哦?”李嘉很奇怪,問道:“卿家,是朝廷戶部沒錢了嗎?”

“據臣所知,戶部尚且不缺錢糧。”

“那,既然朝廷不缺錢糧,那你還說什麼?”李嘉無所謂地說道:

“如果卿家認爲其白耗錢糧,可以讓少府寺接受,而不能因噎廢食,就直接廢除象軍吧?”

“亦或者,卿家,你這是拿我來邀名?”

第1390章治河第三百二十七章整編、整訓第一百一十三章風波不平(上)第一千零二十五章殺雞駭猴第1311章威逼第一千零七十九章軍府第1232章喜事第一百一十章嶺南不安(上)第五百九十七章條件第一百一十五章風波不平(下)第二十八章後備計劃第三百四十二章憂慮第1286章分封第九百五十五章藩鎮第六百零六章吏治第六百五十三章第1310章甘州回鶻第四百零一章凝重第1157章第七百八十四章秋糧已到第1397章一步到位第1205章首相之缺第三十五章道路重重第五章意外之人第九十章水力鍛錘第1220章名單第五百零八章蜀奸第六百一十六章殺——第一千零六十三章軍銜第八百八十九章圖謀第一千零六十二章房地產第兩百四十一章欣喜萬分第四百一十六章第五百七十二章敗家二代李景第1113章藏污納垢第四百四十八章宗室第八百五十一章人心第1217章不一樣的涼州第八百四十二章第五百零二章不正常第九百九十四章出動第九百五十一章勉強第五百一十七章花蕊夫人第八十三章熙熙攘攘第1203章羣議第一百五十七章安南特使第兩百零八章陳橋兵變(上)第三百三十八章期待第九百六十五章支援第五百九十九章借錢第四百六十一章嫦娥與后羿第九百八十一章會面第1394章巡遊與治黃第1295章門檻第1373章兩勝一敗第五百三十三章借師助剿第1345章第九百二十八章阻糧第九百零七章關係第一百二十三章歷史新篇(上)第六百三十七章恩典第1251章心思莫名第四百零五章科舉第四百五十九章倖進第一百九十五章新渤海國第八百四十二章第五百九十九章借錢第一千零五章諡號第七百一十三章上書房第1200章唐奴第五百二十九章發動第一千零一十六章第八百四十章軍制(下)第八十三章熙熙攘攘第1323章胡昌翼第五百九十二章官房第一百七十五章欺上瞞下第七百四十六章第六百四十一章志氣第七百三十三章第三百六十六章白役第六百四十七章陰謀第七百一十二章第一百二十五章歷史新篇(下)第一千零九十二章第五百四十二章警惕第一千零五十六章謝師第九百八十九章第1223章第一百五十八章攻伐目標第五百六十九章夔州第一千零六十四章都督府第四百三十七章章程第五十一章收穫安排第一百五十六章信仰整合(下)第五百五十一章金陵變化第十三章江南國主第四百九十八章無題第兩百三十九章放榜第四百四十四章無題
第1390章治河第三百二十七章整編、整訓第一百一十三章風波不平(上)第一千零二十五章殺雞駭猴第1311章威逼第一千零七十九章軍府第1232章喜事第一百一十章嶺南不安(上)第五百九十七章條件第一百一十五章風波不平(下)第二十八章後備計劃第三百四十二章憂慮第1286章分封第九百五十五章藩鎮第六百零六章吏治第六百五十三章第1310章甘州回鶻第四百零一章凝重第1157章第七百八十四章秋糧已到第1397章一步到位第1205章首相之缺第三十五章道路重重第五章意外之人第九十章水力鍛錘第1220章名單第五百零八章蜀奸第六百一十六章殺——第一千零六十三章軍銜第八百八十九章圖謀第一千零六十二章房地產第兩百四十一章欣喜萬分第四百一十六章第五百七十二章敗家二代李景第1113章藏污納垢第四百四十八章宗室第八百五十一章人心第1217章不一樣的涼州第八百四十二章第五百零二章不正常第九百九十四章出動第九百五十一章勉強第五百一十七章花蕊夫人第八十三章熙熙攘攘第1203章羣議第一百五十七章安南特使第兩百零八章陳橋兵變(上)第三百三十八章期待第九百六十五章支援第五百九十九章借錢第四百六十一章嫦娥與后羿第九百八十一章會面第1394章巡遊與治黃第1295章門檻第1373章兩勝一敗第五百三十三章借師助剿第1345章第九百二十八章阻糧第九百零七章關係第一百二十三章歷史新篇(上)第六百三十七章恩典第1251章心思莫名第四百零五章科舉第四百五十九章倖進第一百九十五章新渤海國第八百四十二章第五百九十九章借錢第一千零五章諡號第七百一十三章上書房第1200章唐奴第五百二十九章發動第一千零一十六章第八百四十章軍制(下)第八十三章熙熙攘攘第1323章胡昌翼第五百九十二章官房第一百七十五章欺上瞞下第七百四十六章第六百四十一章志氣第七百三十三章第三百六十六章白役第六百四十七章陰謀第七百一十二章第一百二十五章歷史新篇(下)第一千零九十二章第五百四十二章警惕第一千零五十六章謝師第九百八十九章第1223章第一百五十八章攻伐目標第五百六十九章夔州第一千零六十四章都督府第四百三十七章章程第五十一章收穫安排第一百五十六章信仰整合(下)第五百五十一章金陵變化第十三章江南國主第四百九十八章無題第兩百三十九章放榜第四百四十四章無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