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八章秦州

秦州,其位處秦鳳地區的西陲,乃是雄武節度使節下。

不過,隨着秦鳳地區的失而復得,後周並沒有再設節度使,只有建了一個雄武軍,派遣團練使統帥。

鳳州也是一樣,只有團練使,軍名爲雄勝軍,其實就是兼任刺史的團練使,屬於小藩鎮。

秦州團練使武君萬,本就是關中大漢,禁軍出身,與張暉一樣,但由於彪悍的氣勢,他屬於鎮守漢蕃的大將,並不是那種文臣。

只是,哪怕他平日裡見多了蕃人,但今日他站立城牆上,望着城外烏泱泱的蕃騎,他不由得吞了口唾沫,整個人都不好了。

只見,秦州城外,數以千計的蕃騎,呼喊着,或叫囂着,如牛羊一般,烏泱泱的一大片,源源不斷地來到秦州城下,越聚越多,恐怕就上萬了。

而,秦州城的漢騎,也不過兩千餘人,步兵就不用踢了,在這邊草原上,步兵只能捱揍,還不了手。

“團練,如此多的蕃騎,怕是北面的尚波幹部、者龍族等部落,也不安穩,也會加入這場攻城中了。”

“怕什麼——”武君萬尤自鎮定地說道:“騎兵怎麼能攻城?只要咱們好好的把城池守住,再多的蕃人也攻不下,況且,咱們還有援兵,等援兵到了,這些蕃人就死定了。”

“是——”

此言一出,城牆上的兵卒瞬間就安定了不少,高約三丈的秦州城,在這草原上,卻是了不起的堅城,蕃人們打算這個城池也不是短時間了,但一直未能有結果。

宋代的邊境是歷代華夏王朝中最減色的,此話真是不假,北宋立國之初那幾年,秦州即被宋與吐蕃劃爲兩半,秦州成爲界限地域。

自斜陽鎮,渭河之北爲吐蕃地域,稱北秦州,有尚波幹部、者龍族等29個部族,數十萬住民。

以南的秦州地界,生活了上萬名漢人,困守在秦州城,艱難地守衛着邊境。

秦州由於臨近高原,部落衆多,也是市馬的好地方,宋朝也積極貿易,只是如今戰馬不缺,所以還不熱衷,到了宋仁宗時,才正式設立茶馬貿易。

而爲什麼漢人、蕃人們,都願意留在秦州不願意走呢?其中又是因爲秦州礦場資源豐富,盛產鐵礦。

私礦,官礦,加在一起,年產五六萬斤鐵,對於中原來說這算不得什麼,但對於吐蕃部落來說,這可是一筆極爲重大的資源,所以他們就聚在秦州,以便購買鐵器。

但吐蕃又沒有冶鐵工藝,所以只能依賴漢人,所以相輔相成,一直不成動亂。

只是如今,突然就有一隻數千人的部落,糾集其他的小部落,來到秦州,極爲驚奇地選擇攻城,這讓武君萬極爲詫異,措手不及。

“這些醜蕃,難道以爲他們吐蕃王還在嗎?竟然這般的放肆!”

武君萬暗罵一聲,心中猶自惱怒,鎮守秦州以來,漢蕃共處,進行的交換貿易,彼此就賺取了大量錢財,沒想到,這般平靜地生活竟然被打破了。

“派人去問,這是哪個部落的,警告其退兵,不然某就讓他們頭破血流。”

“是——”

很快,秦州城就派下信使,做出警告。

“爾等是哪個部落的?難道不曉得這是大宋的秦州城嗎?”信使擡起下巴,鼻孔對人,看着眼前的幾人身着綢緞,就曉得其身份不凡,就是頭領人物。

唐佛奴騎着馬,扎着吐蕃人的髮辮,身上的袍子也一般無二,臉色微黑,與平常的吐蕃頭領沒什麼兩樣。

“某乃是溫末部落的,此次前來,乃是被迫無奈,想要向秦州城,討要一些東西罷了。”

聞聽其正宗的洛音,信使有些訝異,然後聽到這番話,不由得驚怒:“我們秦州城,何來你們溫末的東西?”

此時的宋朝,並沒有後來的異邦恐懼症,對於越南都惶恐,此時一個連朝廷的沒有吐蕃部落,他們看不上眼,一羣散沙。

畢竟,吐蕃王朝覆滅後,吐蕃人上千年沒緩過來,甚至還被蒙古人統一了一次,着實衰敗不堪。

而王朝的覆滅,又導致內戰,生產力大肆下降,連西域都保持不住,被回紇人搶了去,越亂越衰,越衰越亂……

“我們溫末人困苦,求取的也不多,僅僅十萬斤鐵,兩千把刀,十萬支箭,就那麼多——”

“大膽——”信使聞言,勃然大怒,剛想發作,就看到這羣吐蕃人抽出了刀,整個人才軟了下來:“既然如此,我就去城中彙報,具體能否答應,就看團練使的。”

“你回去吧!”唐佛奴點點頭,說道:“我這裡有三萬大軍,明日若是還未交出,到時候我們就自己去取了。”

待宋使走後,唐佛奴這才緩了口氣,心臟一直跳個不停。

平日裡,這些宋人高高在上,何來這般的低聲下氣,依仗着把持鹽、鐵,冷麪以對,這種盛氣凌人的感覺真好。

不過,他看着周邊凌亂的部落,心中又頗爲遺憾。

一年多來,得到鹽、茶、鐵的貿易,溫末部落不斷地壯大,兼併小部落,如今已有五千戰士,算得上中型部落了。

這邊一同跟來的小部落,七八千人,都是以利誘之,事後就散去,並不屬於他們溫末人。

“等有了兩三萬人,我就可以殺回涼州了。”

唐佛奴心心念唸的還是涼州,出生在那裡,水草肥美,漢蕃聚居,商賈往來,坐地收錢,是極爲快活的,就算是沙洲的歸義軍的貢品,都能搶奪。

“什麼?十萬斤鐵?絕不可能。”

武君萬聞言大驚,秦州一年才五六萬斤鐵,這一下就是兩年的量,豈能了得。

況且,就算有,他也不想給,要知道北秦州那裡,可是有數十萬吐蕃人,今次要是給了,下一次呢?其他人來了要不要給?

到時候秦州兵荒馬亂,怎麼做生意,他又怎麼積累身家,這豈不是亂套了?

“等等,你去回信,就說這麼多的物資,一時半會兒拿不出來,讓他們緩三天,不,十天,到時候我再與他們。”

武君萬搖頭冷笑道:“然後再派人去成、階、鳳,隴州,以及鳳翔軍求援,到時候一同宰了這些醜蕃。”

第六百九十三章第一千零七十三章喪事第一千零五十章疑惑第1374章大喜第一百二十四章歷史篇章(中)第四百零五章科舉第七百七十一章不得不打第九百一十二章揚州城下第九百七十章漸漸第1140章第一千零五十八章開府第三百九十九章名單第1404章安排第四百六十五章面見第九十八章乾柴烈火第三百三十九章快活第六百七十二章丁部領第1275章木軌第一千零九十六章第一千零四十四章巡鹽御史第1217章不一樣的涼州第1355章山民第三百九十章懷孕第1360章談話第二十九章大勢滔滔第八百五十八章誠懇第六百九十六章爲難第1195章第八百三十章明修棧道第四百九十九章天使第六百八十七章第三百九十二章州縣合併第1232章喜事第一千零二十六章御前會議第五百四十一章安民第1242章手段第五百八十六章折氏第四百六十八章書信第1355章山民第七百九十一章缺漏第1223章第七十八章喪盡天良。第四十三章登聞鼓上第六百七十一章張苗第三百一十九章揚州危矣第三百八十一章貪污第五十九章歸來安排第一千一百零二章記仇第三百八十三章自首第一千零五十五章第一百二十八章坐鎮番禺(下)第1374章大喜第七百三十九章條件第八百八十八章待會填充第四百零七章舞弊第七百零一章問策第五百九十九章借錢第1272章蒙兀部落第1179章忽悠第一百四十六章修養生息第一百八十四章獎賞之制(下)第1381章紕漏第1336章鼓動第兩百五十四章意有所指第三百二十七章整編、整訓第1348章第1394章巡遊與治黃第六百二十六章兩千萬貫第一百六十一章衣帶詔(下)第三百七十二章思量第四百七十章黨爭第兩百三十一章陰謀詭計第七百七十八章回宮第八百七十章藤原第1353章民艱第三百九十三章皇子第七百一十八章農田第1196章第1311章威逼第一百一十二章嶺南不安(下)第1188章空獄第九百零三章《大唐討僞宋北伐檄文》第1247章洛陽危機第八百四十五章文會(上)第兩百七十五章不得安寧第1272章蒙兀部落第1360章談話第九百六十一章騎對騎第四百一十九章輿論第六百七十五章朝貢第一百五十章久別重逢第八百三十章明修棧道第六百九十七章大象第1267章第九百七十七章膽顫第1329章契丹突襲第八百五十五章影響第七百七十三章密摺制度第兩百三十六章大興科舉(續)第八百二十七章南鄭(先更後改)
第六百九十三章第一千零七十三章喪事第一千零五十章疑惑第1374章大喜第一百二十四章歷史篇章(中)第四百零五章科舉第七百七十一章不得不打第九百一十二章揚州城下第九百七十章漸漸第1140章第一千零五十八章開府第三百九十九章名單第1404章安排第四百六十五章面見第九十八章乾柴烈火第三百三十九章快活第六百七十二章丁部領第1275章木軌第一千零九十六章第一千零四十四章巡鹽御史第1217章不一樣的涼州第1355章山民第三百九十章懷孕第1360章談話第二十九章大勢滔滔第八百五十八章誠懇第六百九十六章爲難第1195章第八百三十章明修棧道第四百九十九章天使第六百八十七章第三百九十二章州縣合併第1232章喜事第一千零二十六章御前會議第五百四十一章安民第1242章手段第五百八十六章折氏第四百六十八章書信第1355章山民第七百九十一章缺漏第1223章第七十八章喪盡天良。第四十三章登聞鼓上第六百七十一章張苗第三百一十九章揚州危矣第三百八十一章貪污第五十九章歸來安排第一千一百零二章記仇第三百八十三章自首第一千零五十五章第一百二十八章坐鎮番禺(下)第1374章大喜第七百三十九章條件第八百八十八章待會填充第四百零七章舞弊第七百零一章問策第五百九十九章借錢第1272章蒙兀部落第1179章忽悠第一百四十六章修養生息第一百八十四章獎賞之制(下)第1381章紕漏第1336章鼓動第兩百五十四章意有所指第三百二十七章整編、整訓第1348章第1394章巡遊與治黃第六百二十六章兩千萬貫第一百六十一章衣帶詔(下)第三百七十二章思量第四百七十章黨爭第兩百三十一章陰謀詭計第七百七十八章回宮第八百七十章藤原第1353章民艱第三百九十三章皇子第七百一十八章農田第1196章第1311章威逼第一百一十二章嶺南不安(下)第1188章空獄第九百零三章《大唐討僞宋北伐檄文》第1247章洛陽危機第八百四十五章文會(上)第兩百七十五章不得安寧第1272章蒙兀部落第1360章談話第九百六十一章騎對騎第四百一十九章輿論第六百七十五章朝貢第一百五十章久別重逢第八百三十章明修棧道第六百九十七章大象第1267章第九百七十七章膽顫第1329章契丹突襲第八百五十五章影響第七百七十三章密摺制度第兩百三十六章大興科舉(續)第八百二十七章南鄭(先更後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