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夜襲平壤

這一日風和日麗,海風獵獵,直吹得風帆鼓脹,船行如飛。

高高的桅杆之上忽然傳來瞭望手的聲音:“張將軍,劉管事,東北方五里處發現一支船隊!”

一聽得這話,張允文和劉仁軌不由同時緊張起來。劉仁軌朗聲問道:“是誰的船隊?有多少艘船?”

那瞭望手卻道:“距離太遠,看不太清楚!初步估計對方船隊在一百艘左右!啊,是高麗人的水軍!”說話間,那瞭望手已經看見了對方旗艦之上懸掛的寫着“高”字的大旗。

“升雙紅旗,準備迎戰!”劉仁軌聽到對方艦隊的身份之後,嘴角露出一是冷笑,冷靜的下着命令。

在兩面飄揚的紅旗之中,艦隊迎着那高麗水軍便衝了過去。

此時,所有戰艦風帆全開,長槳飛速的划動着。整支艦隊如同離弦之箭,飛速往高麗水軍衝了過去。那十多艘海鶻戰船便是這支箭的箭頭。

駛到近處,張允文這纔看清這所謂的高麗水軍。說是水軍戰船,不過是一些比漁船稍微打上一些的小船而已。船上那些高麗水兵揮動着鋼叉,好像在吼叫着什麼。唯一能夠讓大唐水軍看得起的兩艘船比起海鶻戰船也要小上一點,而且一看模樣,便知此乃是大唐海貿用的商船改裝而成。

劉仁軌揮動着雙手,驀地大聲吼道:“絞車弩、投石車,給我發射!”

從旗艦開始,一塊塊大石頭,一支支弩箭飛出,射向那高麗水軍。

幾十道水柱驀地升起,水花四濺。這卻是巨石到了水中。

雖然大部分石頭沒砸中目標,但是仍然有部分高麗戰船被巨石砸到。霎時間,木屑紛飛。

最倒黴的便是那兩艘由大唐商船改裝而成的戰艦,近半數的石頭和弩箭都飛向這兩艘船,誰叫他們的體積比起旁邊的小船要大上不少。

僅僅一輪攻擊,這些高麗戰船便沉了二十多艘,雖然都是那僅僅比漁船要大上一些的小船。

一輪射擊之後,兩支艦隊的距離就更近了。這個距離之上,投石車的作用已經不打了,只有絞車弩還在射着。

終於,兩支艦隊轟然撞在了一起。

在海鶻戰船強大的衝擊力之下,那些小漁船直接被碾成了兩半。船上之上,要麼跳海,要麼被碾在鉅艦之下,片刻之後,涌出一團血花出來。

同時,海鶻戰船兩邊的拍竿也開始露出獠牙來。只見戰船兩邊那近千斤中的巨石緩緩落下,在高麗兵驚恐的目光之中,將小船砸沉海底。

甫一接戰,高麗艦隊即刻崩潰了。他們射出的火箭落在海鶻戰船上根本無效。偶爾落在風帆之上,也迅速的被**撲滅了。面對着這樣的情況,高麗艦隊猛的調轉船頭,準備離開。

察覺到高麗艦隊的動作,劉仁軌當然不會這般輕易讓他們離開,當下,一面面不同顏色的旗幟飄舞,那速度較快的小型戰艦從兩側繞行,欲圖趕到那高麗艦隊前面,將他們截下。

可是,高麗艦隊的小船行進速度卻是飛快,大唐戰船追之不及,終讓他們逃走了。可是,那兩艘大型的大唐商船,卻是被大唐艦隊給圍了起來。一番廝殺之後,多了這兩船。

眼見快要進入浿水了,張允文覺得該和劉仁軌及其他船上的管事說說此行的任務了。

當下便將他們聚在一處,將自己奔襲平壤之事,和盤托出。

此言一落,四下頓時響起一片驚呼聲。想來也是,這張允文只有五千兵馬,又如何能攻下兵多糧足,城堅池厚的平壤城?

唯有那劉仁軌淡淡一笑:“張將軍領兵馬登船,行至平壤,定然只有主張,能成其事,你等何必驚呼!”

張允文點點頭“不錯,本將正準備趁夜偷襲平壤,若能成功偷襲,滅殺淵蓋蘇文,則高麗定矣!”頓餓了一下,張允文接着道,“不過若是未能成功,除了什麼意外,可還得靠衆位相助我軍脫困啦!”

衆人齊齊起身,抱拳一揖道:“我等定當竭力聽從將軍調遣!”

張允文劍眉一揚,面露喜色:“那本將在此多謝衆位!”

由於高麗水軍的逃遁,張允文深怕此次行動泄露。然而劉仁軌卻說道:“張將軍不用擔心,這些高麗軍只知我大唐水軍前來,卻不知曉我軍前來,所爲何事。所以此事當仍屬隱秘!”

張允文見此言頗爲有理,當下點點頭,不再言語。

艦隊沿着浿水向上遊行駛,沿途之中,偶爾見高麗兵馬,也是不理,徑直向上遊開去。若是對方不長眼,對艦船便是一陣箭雨射來,那艦隊也不客氣,投石車緩緩發動,射出一塊塊石頭,砸在那些高麗軍隊之中。

行了一日,眼見天色黑了下來,艦隊便停泊在浿水之中,用小船將張允文及五千兵馬運送到岸邊。

上了岸的五千騎兵花了好長的時間才適應腳下的陸地,接着,在張允文漸漸的難看的臉色中,近三分之一的士卒哇哇的吐了出來。休整了大半夜,待到凌晨的時候,張允文這才帶領士卒出發。

第二日,艦隊繼續向上遊行駛,目標直指平壤城。

而張允文則是帶着五千騎兵星夜兼程,往平壤城趕去。

有一支艦隊這浿水之中吸引兩岸及平壤高麗軍注意力,張允文他們受到的關注便要少得多。再加上他們多是挑選偏僻的小路行走,且派出大量偵察兵,所以大軍一直到達平壤城外,也沒有被察覺。

而這個時候,那支**艦隊已經在平壤城外停泊了一整日。其間,再次和高麗水軍打了一仗。依舊是大敗之。高麗水軍便再也不敢出來,平壤城也緊閉水寨大門,防止**艦隊強攻。

到達平壤城外的五千大軍在城外的樹林子中紮下營來。中間是騎兵,四周是負責警戒的偵察兵。因爲要在樹林中等到天黑,所以這守衛一事還是做的非常好的。

因爲怕被人發現,所以沒有生火,草草吃了點乾糧,便靠着樹休息起來。

就這樣一直呆到天黑。

其間,有些前來砍柴的樵夫和狩獵的獵戶來到樹林,皆被偵察兵悄悄的給綁了起來。

隨着夜色漸漸濃厚,四野之下已是一片漆黑。只有天上的的繁星灑下淡淡如水的星光,也只是聊勝於無。

張允文站起身來,向身邊的士卒道:“衆位,如今已到襲城之時!我帶人先且入城,控制皇宮及各個主要地方,並伺機打開平壤城門。你等入城之後,即刻控制城門,聯繫江中水軍。同時出言,擾亂高麗軍視線!你等可曾記下?”

那段雲鬆、裴行儉等人齊齊一抱拳:“末將記下!”

張允文點點頭,領着八百偵察兵悄悄的出了樹林,一路往平壤城而去。

早在白天的時候,偵察兵便已經偵察了這平壤城。

大唐的長安城實在宇文愷的主持之下,一開始修建,便有如此規模。而這平壤城不一樣,他是逐步擴建而來的,所以它的形狀不像長安城那般四四方方的,而是呈現出一種不規則的形狀。不過在城市佈局之上,平壤城還是參考了長安城的佈局,市坊分開,裡坊之間以圍牆相隔。

這平壤城的佈局,張允文和衆偵察兵早就印在了腦海之中。不過他們對於平壤城頭那士卒巡邏狀況,還是不太清楚。所以,張允文他們在城牆之下呆了一個多時辰,將這平壤城頭的士卒巡邏規律摸清楚了。

八百偵察兵分佈在城牆的哥哥位置,且他們都有自己的目標,進入城中,便直奔那目標而去。

張允文帶着三十多名偵察兵將身體貼在城牆上,耳朵豎起,聽着城頭巡邏士卒的腳步聲。

除了這腳步聲,狂風吹動火把發出的聲響也是非常的大。

當一陣腳步聲走過之後,張允文拍拍身邊偵察兵的肩膀,而這被拍之人又拍前面一人的肩膀,這樣傳遞下去,衆人很快就知道了到了進攻的時候了。

三十多至鐵鉤被拋上了城頭,與牆頭的青磚相擊,發出一聲清脆的碰撞聲。接着,那鐵鉤慢慢的滑到城頭垛口邊,緊緊的鉤住了城頭。

鐵鉤後面的繩索瞬間繃直。

在城頭的篝火的映照之下,三十多名身穿黑衣的偵察兵順着繩索躍上城頭,回身抓起鐵鉤,迅速來到城頭便,將繩索拋到城牆另一側,鐵鉤牢牢掛在牆頭,人卻“嗖”的一下,便順着繩索溜了下去。

張允文的目標是高麗城內那淵蓋蘇文的家中,只要抓住了淵蓋蘇文,則平壤定矣。

然而張允文行軍的時候,是在海船之上,登陸之後,又爲避開高麗軍而行偏僻之處,自是不知道淵蓋蘇文已經離開了平壤。

由於平壤外面的浿水之中停靠着大唐艦隊,所以整個平壤城如鋒芒在背,時時提放。大街之上,嚴格進行着宵禁之策。往來的巡邏隊穿梭在街道之間。

當一隻高麗軍巡邏隊慢慢的走過一段漆黑的街道時,忽然,十多名黑衣人從街道的暗影處撲了出來,手中匕首寒光一閃,那些高麗兵的脖頸之上便露出一道血痕來。

那些黑衣人緊接着便將這些高麗人的屍體拖到暗影之處。片刻之後,一隊穿着高麗軍服的巡邏兵手持長槍,繼續巡邏起來。

這樣的情況在很多地方都在發生。

當張允文領着穿着高麗軍衣衫的偵察兵路過一間米店之時,張允文瞧見那店鋪上的標記,心頭一動,走上前去,敲響了大門。

“誰啊?”門後面傳來一聲不滿的叫聲。

張允文沒管這個聲音,繼續敲着房門。

隨着“咯吱”一聲,房門打開,露出一張小廝的臉來。看到身穿高麗軍裝的張允文等人,這名小廝一愣,滿臉諂笑道:“呵呵,軍爺,這辦完了,不知光臨小店有什麼要事啊?”

張允文卻是指着招牌上的圖案,輕聲說道:“虎距龍盤今勝昔!”

那小廝一愣,隨即接口道:“天翻地覆慨而慷!來,大人,快請進!”

張允文示意兩名偵察兵跟他一道進去,其餘人做巡邏狀。

進入這間米店之後,張允文沉聲問道:“你家掌櫃呢?”

這小廝笑道:“大人稍坐,我家展櫃即刻便到。”

正說着,一名面目普通的中年人便步入了房內。一見到張允文,這中年人一個長揖:“屬下參見院長大人!”

張允文知道現今不是客氣的時候,當下說道:“今日本官趁夜前來,卻是爲了奪取這平壤城,活捉淵蓋蘇文。你等即刻聯繫城中探子,於城內放火,造成混亂,傳播流言,就說我大軍已然攻進城來!”

這中年人再次一揖,口中喜悅的說道:“屬下記下了!呃,院長大人,不過這淵蓋蘇文如今不在平壤城中!”

張允文聞言頓時一愣:“什麼,不在城中,那在何處?”

中年人奇怪的看了張允文一眼,說道:“陛下在安市城東大破高麗十五萬大軍之後,這淵蓋蘇文領心腹兵馬及潰兵八萬,前往鴨綠江,準備死守這平壤城的最後一道防線!”

聽到這話,張允文卻是頗有些失望,然而口中卻說道:“算了,就算取不了那淵蓋蘇文的首級,取下這平壤城也算不錯!好了,本官不再多言了,你即刻下去行動!”

“喏!”中年人躬身一揖。

張允文出了這米店之後,心頭仍是頗有不甘,恨恨的說道:“走,去淵蓋蘇文府中!”

說着當先往淵蓋蘇文的大莫離支府行去。後面的偵察兵急忙跟上。

在前往大莫離支府的路上,張允文遇見了另一對高麗巡邏兵,正當張允文準備讓士卒動手的時候,對面的人卻傳來來一聲低呼:“頭兒!”

這卻是另一支偵察兵小隊。

接着從街道暗影處又走出來二十多名偵察兵。詢問之下才知道,這些偵察兵的目標卻是皇宮。

張允文沉默片刻,忽然對那領頭之人道:“你且附耳過來!”

領頭的那名偵察兵校尉忙附耳上去,聽張允文嘀咕幾句之後,面色驀地大變,有些結結巴巴的對張允文說道:“頭兒,真,真的要這樣做?”

張允文面色之上驀地閃過一絲狠色:“不錯,只要你把事情辦好,我保你榮華富貴!”

這名校尉臉上同樣閃過一絲狠色:“好!既然頭兒發話了,那屬下照辦就是!”

兩隊人分手之後,有各自朝着自己的目標前進。

在大莫離支府外,張允文對身後的偵察兵道:“進入此府邸之後,除了女人孩子,其餘諸人盡數格殺!女人和孩子給我綁起來,關押在一起!”

衆偵察兵面上同時浮現猙獰之色,齊聲說道:“喏!”

當天夜裡,平壤城內亂做一團。先是城內各處皆有火起,到處都在傳言,說是**進入城中,而城內各處重要目標盡皆受到不明身份的人襲擊。這些人手法利落,行爲殘忍。平壤城內上至皇宮國庫,下到各樞要大臣的府邸,盡皆受到襲擊。當然,只有那些受到襲擊的大臣才明白這些人的身份。因爲他們表明了身份要求大臣們投降於**,不然的話便祭起屠刀。

面對着這樣的情況,很多大臣都投降了這些自稱**的人。

接着,平壤城城門打開,一隊隊身穿明光甲的騎士呼嘯着衝入城內。而那邊的水寨大門也被停泊在浿水之上的**水軍打破,**戰艦駛進水寨中。

城內的高麗百姓更是人心惶惶,聽着外面的刀兵之聲和不時傳來的喊聲,心中默默的問道,這平壤究竟怎麼了?

第364章 吐蕃局勢第161章 目標太原第63章 圍獵第351章 文過飾非第299章 魏王一黨第50章 再回長安第455章 春雪第243章 威懾第454章 軍營教子第284章 伏誅第143章 趙德言第166章 風波第120章 回京第386章 東宮危機第176章 大漠第167章 判決第505章 郭孝恪之死第162章 入朝第127章 奚族第50章 再回長安第450章 返回長安第287章 客棧第352章 膽大包天第118章 打了二舅子第477章 緊急召回第410章 戰前動員第480章 走親訪友第366章 武氏媚娘第449章 相貌之辨第291章 引誘第75章 留在長安第188章 妍姐第341章 兩線作戰第169章 再次成親第334章 吐蕃使者第331章 千帆競渡第278章 西進第447章 清河見聞(二)第460章 城南茶攤第143章 趙德言第360章 事後處置第145章 太學生第100章 孰強孰弱第295章 遷居第241章 高昌王也來了第291章 引誘第129章 自相殘殺第184章 軍校改制第236章 秋收第264章 出征第240章 林邑國王到了第197章 糧草第434章 捕獵第180章 歸程第460章 城南茶攤第63章 圍獵第377章 于志寧第178章 篝火晚會第157章 當騎兵遇上火藥第181章 剿匪第43章 一年第92章 登基第287章 客棧第298章 李泰第77章 尉遲恭第344章 夜襲吐蕃營第227章 爭議第80章 勢力第108章 長安城的公子們第449章 相貌之辨第352章 膽大包天第146章 正月第84章 埋伏第231章 商論第444章 班師回國第454章 軍營教子第445章 清河世家第136章 道教之事第320章 趨利第120章 回京第188章 妍姐第241章 高昌王也來了第333章 誰人可爲帥第197章 糧草第220章 會兵第497章 李治的煩惱第316章 南北衙第150章 天威將軍與徵遠將軍第170章 產業第184章 軍校改制第83章 告密第156章 先鋒鐵騎第456章 大勢第236章 秋收第43章 一年第225章 獻俘太廟第237章 燕王佑第490章 清查賬目第24章 洛陽城降
第364章 吐蕃局勢第161章 目標太原第63章 圍獵第351章 文過飾非第299章 魏王一黨第50章 再回長安第455章 春雪第243章 威懾第454章 軍營教子第284章 伏誅第143章 趙德言第166章 風波第120章 回京第386章 東宮危機第176章 大漠第167章 判決第505章 郭孝恪之死第162章 入朝第127章 奚族第50章 再回長安第450章 返回長安第287章 客棧第352章 膽大包天第118章 打了二舅子第477章 緊急召回第410章 戰前動員第480章 走親訪友第366章 武氏媚娘第449章 相貌之辨第291章 引誘第75章 留在長安第188章 妍姐第341章 兩線作戰第169章 再次成親第334章 吐蕃使者第331章 千帆競渡第278章 西進第447章 清河見聞(二)第460章 城南茶攤第143章 趙德言第360章 事後處置第145章 太學生第100章 孰強孰弱第295章 遷居第241章 高昌王也來了第291章 引誘第129章 自相殘殺第184章 軍校改制第236章 秋收第264章 出征第240章 林邑國王到了第197章 糧草第434章 捕獵第180章 歸程第460章 城南茶攤第63章 圍獵第377章 于志寧第178章 篝火晚會第157章 當騎兵遇上火藥第181章 剿匪第43章 一年第92章 登基第287章 客棧第298章 李泰第77章 尉遲恭第344章 夜襲吐蕃營第227章 爭議第80章 勢力第108章 長安城的公子們第449章 相貌之辨第352章 膽大包天第146章 正月第84章 埋伏第231章 商論第444章 班師回國第454章 軍營教子第445章 清河世家第136章 道教之事第320章 趨利第120章 回京第188章 妍姐第241章 高昌王也來了第333章 誰人可爲帥第197章 糧草第220章 會兵第497章 李治的煩惱第316章 南北衙第150章 天威將軍與徵遠將軍第170章 產業第184章 軍校改制第83章 告密第156章 先鋒鐵騎第456章 大勢第236章 秋收第43章 一年第225章 獻俘太廟第237章 燕王佑第490章 清查賬目第24章 洛陽城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