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楓轉首睨了范增一眼,很突兀地問道:“範先生,你看蓋聶如何?”
范增頗習慣了楊楓這種天馬行空,跳躍式的思維方式,沉靜穩重地道:“彼可爲公子親衛將。”
楊楓一笑,側着頭意味深長地道:“親衛將?先生是指其忠心可信,還是認爲他的才具能力不足獨當一面?”
范增深邃的眼裡流過一抹睿智的光彩,笑笑道:“二者皆有。我與蓋聶相處有日,此子信直義烈,綽有古風。這類人物,節氣爲本,然諾許人,既以身許公子,斷無反覆,公子親之信之,他自會以國士相報。但蓋聶雖明義理,終是出身市井,遊俠草莽,非世家子弟鬥蘇可比。義切中抱,養廉貞之行,敢擔當,勇任責,不避湯火之難,是其良品。而兵者,乃詭道之學,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合爲變。蓋聶之所長,將兵臨陣適足爲其短。故而我認爲他才堪爲公子親衛將,若必欲使獨當一面,必痛加磨礪不可。”
楊楓抿了抿嘴,微笑道:“你可知他在市井草莽間的名聲?”
范增略一愕,半眯着眼,搖搖頭又點點頭,露出凝重的神色道:“有一件事,大梁的烏家酒樓裡,一個小管事,是榆次人氏——那一次他無意間知道了蓋聶的身份,激動得簡直語不成聲,顯然,他是帶着敬畏崇慕的神情仰視着蓋聶的。自那以後,他幾乎是成日裡就誠惶誠恐又興致勃勃地圍着蓋聶打轉······我可以想見,蓋聶在榆次一帶,甚至更廣闊地域裡的盛名。”
楊楓沉默一會兒,《史記·遊俠列傳》瞬間流過了心底,不自覺地慢慢嘆道:“遊俠豪倨,藉藉有聲。人貌榮名,豈有既乎!”
“人貌榮名,豈有既乎!公子一言中的。真是人貌榮名,豈有既乎。”范增喃喃唸了幾遍,由衷嘆道,“榮名爲飾表,稱譽無盡啊!”
楊楓的手指輕輕在案几上叩了幾下,神采煥發,一揮手臂道:“閭巷之俠,其行雖不軌於正義,然任俠修行砥名,聲施於天下,莫不稱賢。不誇張地說一句,蓋聶,就相當於榆次的一塊天。從州郡長者到貧賤小民,從賢豪到少年,知與不知,多慕其行延頸相交,他聲望之巨大是無與倫比的······呵,待得到代郡後,倒是應該讓他回一趟榆次,大力地宣揚一通,以他的影響力鼓動當地的人們到代郡,無論是失地的農民,還是商賈工匠僱工,渴欲功業的無賴俠少,只要是人,有用的人,我都要——代郡,有着未盡出的山澤之利,未盡墾的生谷之土,無數建功立業、揚名聲顯父母的機會,能夠給到來者開闢資財之道,提供所希求的一切。民衆,趨利如水走下,四方亡擇。我希望在利益的帶動下能儘快把代郡整個實力提升起來。”
“公子······”范增的神色頗爲奇異,既似欣賞,又似阻止,略一遲疑道,“公子非無名之輩,出居一方重地郡守,舉動多爲矚目,動靜太大太急,恐朝廷相疑忌,反爲不美。”
楊楓的目光越過范增,盯着掛在後面牆上的一柄長劍,冷冷一笑道:“不是還有出鎮代地的長寧君嗎?天塌下來他這個高個子去頂啊!代郡是他趙家的,又不是我楊楓的。當日武靈王不是曾想着封安陽君爲代王,與趙相併列嗎?誰知道長寧君海闊天空的又會萌發什麼心思呢。再說,你忘了朝裡可還有尉繚輔政······其實,代郡實力愈強,也愈是安全!”
他眉梢一揚,神色一凜,一按案几,長身而起,負着手來回踱着,緩慢地道:“用間的第四方面,就是大力交結潛勢力巨大的地方豪俠,贏取他們對代郡的好感,甚或以義招之。日後有事,能讓他們投袂起而相助,至不濟也得置身事外。想當初,周亞夫平吳王劉濞叛亂,至河南得大俠劇孟,喜道‘吳楚舉大事而不求孟,吾知其無能爲已矣。’······嘿!咳咳,古書所載,雖不盡不實,但豪俠的能量可見一斑。”一時忘形,竟說漏口了,楊楓乾咳兩聲,急急掩飾了過去,瞥了尉繚、范增兩人一眼,笑吟吟地道,“俠以武犯禁。韓非公子只看到了帶劍者結黨連羣,快意恩仇,對國家法度不利的一面,卻沒看到他們名不虛立,私義廉潔退讓,很有着足以稱道的地方,亦可爲定風波之人。列國紛爭,綱紀失序,法制自然蕩馳,現實困境,社會不公,豪俠之風大行其道,何能禁絕。不如以恩義結之,移其私義爲公義,若信陵君求取朱亥、樂刑等人,何況我們尚可以揚名邊陲塞漠的大義相招攬······魏無忌,這倒是個不可小覷的勁敵,只怕這幾項舉動瞞不了他。”
范增朗朗一笑道:“公子放心,對付信陵君,我卻是已有了計較。”
“快!快快道來!”楊楓喜出望外,“唰”地轉過身,盯住了范增,心裡生髮出緊張的、觸摸得到的急切期待。
范增微微一笑,穩穩當當地道:“公子可還記得,方纔我說過,此次回來,還帶了一人。”頓了一頓,脣邊帶出一點笑意,一字一句地道,“魏國公主魏凌漪。”
朝楊楓、尉繚笑了笑,范增聲音低沉地道:“大梁動亂,是源於一場突發性事件,打亂了所有人的既定部署。老謀深算的信陵君顯示出的應變能力、手段遠遠超過了安釐王、龍陽君,行動神速地敉平內亂,獨掌了魏國大權。西行迎接魏太子增的新垣衍立即轉而投靠了信陵君,把太子增交到魏無忌手裡,穩定住大局。若說此人不是早在幕後爲信陵君竭盡犬馬,我是決計不信的。由此可見,信陵君蓄謀篡權,佈局極爲嚴謹,想來他對秦國的趁火打劫定然也留有不爲人知的後手。對於我們而言,雄心勃勃的信陵君能在短期內穩控住魏國的局勢是很不利的。幸得亂中,魏公主魏凌漪得脫大難,孤身避入雅湖小築。我有意使她明瞭了真相,再說動對魏無忌恨之入骨的她,讓她隨行來邯鄲求援,請求趙國出兵助魏國靖難,平滅覬覦大位的梟獍權奸······當然,趙國根本不會,也毋需出兵,朝廷上可再打發她往韓國求援。便是爲的借她這張口,把信陵君嫁禍龍陽君和齊國、弒君叛亂之事鬧大,從中添油加醋,務必鬧得沸沸揚揚,天下皆知。魏無忌素以禮賢下士、信義卓著的謙謙君子形象立世,使人敬重,令人尊崇,賢者影從雲集,爲他驅馳效命。這就是要打破他的聲名,讓他在世人眼裡成爲一個陰謀家、僞君子。沒了往日的名聲,魏無忌也就完了一半,昔日平原君失客的場景,便將重演於信陵君府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