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地裂之卷_十  中分南北(1)

十 中分南北

鄭司楚看完了卷軸,放下了,半晌不語。鄭昭看他若有所思,知他正在思索,也不打擾他。半晌,鄭司楚嘆道:“真是條膽大包天的好計,是誰提的?”

鄭昭道:“申太守說是喬員朗的人帶來的。”

鄭司楚道:“天水省也很有好手啊。”

鄭昭聽他這般說,便道:“很可行麼?”

鄭司楚道:“是很有可行性,只是我有點擔心,鄧帥恐怕不會輕易上當。”

鄭昭道:“那你覺得呢?”

鄭司楚頓了頓道:“我覺得奪東平尚有可爲,但奪東陽便有點操之過急了。”

這份計劃如果全盤實現,東平東陽二城都將奪下。東陽在大江北岸,與東平城隔江相望,雖然規模不及東平城,但這兩城互爲犄角,等若一個整體。有東平城做後盾,奪下東陽城後,便如同在大江北岸釘入一個堅釘。這樣南軍就可以從容渡江北上,而北軍的大江防線就等若虛設。鄭昭道:“奪下東陽城不好麼?”

鄭司楚道:“當然不是不好,能將東平東陽兩城一起奪下,上之上策。但鄧帥不是容易對付的,這計劃前半段天衣無縫,環環相扣,極有可行,但後半段奪東陽就嫌一廂情願了。一旦東陽未能奪下,兩軍就要在江上展開水戰。我軍這回是勞師遠征,螺舟隊不能出動,但東平水軍卻可以出動螺舟,到時東平奪不下,反而遭北軍反擊,前半段的戰果也要化爲烏有,連剛奪下的東平都守不住。”

鄭昭拿起那份計劃又看了看,點頭道:“你說得也有理。那如何纔是上策?”

鄭司楚道:“北軍雖然屢敗,但實力其實並沒有太大傷損。一時間也說不出什麼,我回去再和宣兄和阿順他們討論討論,這兩天裡就提出修改計劃來。只是阿順他……”

鄭昭見他說到年景順時有些猶豫,心知他對年景順仍然有點不放心,便道:“司楚,你不用擔心他,他現在並沒有二心。”

鄭司楚眉頭一揚:“是麼?我想阿順也不會有變了。”

上一次鄭昭一家剛到五羊城時,年景順將他們的行蹤透露給大統制的殺手知道,結果害得鄭夫人身受重傷。但事後年景順自行過來請罪,鄭司楚還記得父親跟自己說,不能再把年景順當朋友。他其實並不願懷疑年景順,可父親這般說,心裡總有個疙瘩,沒想到現在卻是父親說他可信。鄭昭心裡一動,微笑道:“人孰無過,阿順當初亦是無心之錯,你不必有顧慮,我已讓人查過。”

鄭司楚擔心的只是因爲年景順有過過失,父親和申士圖不再信任他,但父親這般說,他展顏道:“那就好。阿順他們深通兵法,此計要水陸並行,他定有真知灼見。”

鄭昭點點頭道:“好的。不過,此事已不能太緩,十一長老會結束之前,必要拿出一個決定出來,否則時機便要錯失了。”

這條計劃是南造共和聯盟的第一次聯合行動,十一長會會結束後,喬員朗的特使便要回去了,務必要將回復帶回去。鄭司楚答應一聲,拿起那捲軸放進懷裡道:“那我走了。父親,媽那兒你什麼時候過去?”

鄭昭嘆了口氣道:“這兩天實在沒空,等會開完了,我就過去看他。”

鄭司楚在心裡也長嘆了一聲。鄭夫人的傷勢這些天好好壞壞,一直不能痊癒,他每天都去探望,實是擔心,盼着父親能過去看看。但父親這些天看來真沒有空。他辭別父親,走了出去,鄭昭看着他的背影,心裡卻有種異樣的疼痛。

如果有一天,鄭司楚知道了自己真正的身世,將會如何?他不知道,現在也實在不願去想,但心底這念頭總是時不時浮上來。

第二天,十一長老會繼續進行。但這一天的議程卻出乎意料地艱難,關鍵在於喬員朗的特使與高世乾發生了矛盾。第一天討論的再造共和盟主由申士圖擔任,副盟主是鄭昭和喬員朗,所有人都沒有異議。五羊城首創再造共和,申士圖做盟主當仁不讓。鄭昭本是共和國國務卿,德高望重,原先地位還在申士圖之上,現在排第二位亦沒有人反對。接下來就是實力強勁的天水軍區首腦喬員朗,亦是一致通過。但公告上排第四位的卻產生了異議,喬員朗的特使堅稱金生色爲天水省太守,應該排第四,而高世乾則反對,認爲閩榕省應該排在第四位。高世乾在南安城曾經取得守城戰勝利,這也是再造共和一方的一場大勝。閩榕省本來不過數千常備軍,現在卻大力發展軍備,兵力已近兩萬,不容小覷,而金生色本來並不肯投向南方,是喬員朗動用武力,軟禁了他,強迫他在公告上籤的字,這才名列十一長老會。喬員朗要金生色亦列名十一長老會,誰都知道這是他的一點私心。因爲十一長老會號稱圓桌會,十一長老不分高低,多一個席位就多一分發言權,金生色列名,其實就是喬員朗有兩席在手了。而喬員朗也很有道理,說金太守以前雖然並不認同南方,現在更應把生米煮成熟飯,這樣他纔不會懷有二心。只是高世乾堅決不願退讓,兩方差點在會上吵起來。最後,還是鄭昭提出,乾脆署名也採取圓桌形,十一個名字排成一個圓,以示不分高下,申士圖的名字在最上,下面左右是鄭昭和喬員朗,再下方是高世乾和金生色,這樣纔算勉強通過。看喬員朗特使跟高世乾的意思,誰在左誰在右都要爭一下,只是申士圖面色已相當不悅,最後才達成了協議了。

公告發出這天,是五月二日。本來五月十五是礪鋒節,七月十七日是建國節,這是共和國的兩大節日,這五月二日是再造共和聯盟正式宣佈成立的日子,後來定名爲再造節,成爲南方的第三大節日。接下來的議程仍然萬分艱辛。哪個省出力多,哪個省出力少,誰都要爭一爭,而一旦成軍,究竟以哪方爲主之類的事,亦提上了議程,甚至將來軍隊調度,一方軍隊到另一省去,軍費該如何承擔法,亦成了一個議題。鄭昭久在國務卿府,這些扯皮的事也見得多了,但申士圖本來執掌廣陽省,還沒碰到過這場面,被弄得焦頭爛額。此時他纔算真正明白,有鄭昭在此,實是自己的大幸。

十一長老會一直開到了五月七日。七天會議開下來,十一個與會者全都筯疲力竭,但最終總算把各類事項達成了。有些議題連鄭昭都沒想到,像幾乎談不上軍力的南寧省太守樑邦彥,就擔出軍隊的標識編號問題。因爲諸軍若混編,勢必就有個次序先後。五羊城的軍隊是一號的話,符敦城的就是二號,接下來三號是誰,四號是誰,哪個省都要爭一爭。鄭昭也被這些匪夷所思的議題搞得頭痛不已,最後決定的就是儘量少用數字,而用省名簡稱。像五羊城的,就用個羊字,符敦城的,用個府字,這樣以示不分高下。本來還有人提出將來再造共和成功後的中央官員人數分配問題,申士圖覺得這樣子討論下去,只怕北軍的二次南征打到五羊城下了還討論不出結果來,說是將來的事等將來再議,現在只說目前的迫切問題。

尚未有什麼真正的成果,就已經都在準備享受成果了。鄭昭想着。儘管再造共和勢力正值蒸蒸日上的時候,但他心裡卻有了一種不祥的預感。也許,再造共和真的成功了,也並不比南武能好多少吧?這就是真正的共和麼?

他感到有些從未有過的頹唐。唯一讓他欣慰的是,以鄭司楚和五羊城第三代七天將爲首的少年軍人們,對喬員朗帶來的這個計劃做出了一個補充修訂計劃。本來他還有點擔心喬員朗的特使會因爲五羊城對他們的計劃做了修訂而不滿,但那特使看了後,卻大爲讚歎,說五羊軍區的英雄們不愧爲天下至強。這種虛懷若谷的態度與先前他與高世乾分毫必爭的堅持大不一樣,讓鄭昭和申士圖都有點意外,鄭昭也不覺對此人高看了一線。

喬員朗的特使名叫豐天寶。後來鄭昭打聽之下,才知道這豐天寶乃是喬員朗的副將,跟隨喬員朗很久。喬員朗接替方若水的職務,本來方若水的中軍名叫盛文彥,亦是個頗有能力的將領,但喬員朗堅持要豐天寶做中軍,理由是豐天寶跟隨自己很久,要得力得多。

也許,作爲軍人的豐天寶,比作爲政客的豐天寶大度得多。但將來總有一天會和平,和平時期就是政客的天下了,大度的軍人豐天寶也會化身爲小氣的政客豐天寶。這個世界,也許總是這麼不盡如人意。

其實,我也一樣。鄭昭有點自嘲地想着。不管怎麼說,現在一切順利,接下來就是這個計劃的實行階段了。這也是南軍的第一次主動進攻,只能勝利,不能失敗。鄭昭心裡很清楚,喬員朗提出這計劃,出發點首先是爲了自己。因爲符敦城是大江中游的門戶,當天水省也納入再造共和勢力的時候,天水省在北軍眼裡就成爲比廣陽省更迫切要解決的對象了。天水省和廣陽省相隔甚遠,一旦天水省遭到攻擊,希望五羊城派出援軍,那是不現實的。因此喬員朗定下此計,協助五羊城取下東平城,這樣北軍的第一目標就會是反攻東平城,天水省的壓力便要小很多。雖然這是喬員朗的私心,但從全局上來看,東平城亦是勢在必取,否則有之江軍區這個威脅壓在頭頂,閩榕和廣陽兩省都難以安寢。

卷一:風起之卷_十二 計出必絕(3)卷五:天舞之卷_十九  快刀亂麻(1)(一)卷四:雲飛之卷_十一  奇兵突襲(2)(一)卷四:雲飛之卷_十二  燃眉之急(3)卷三:地裂之卷_十七  各出奇謀 (2)卷二:海嘯之卷_尾聲(1)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  掌握民心(1)卷四:雲飛之卷_十一  奇兵突襲(3)卷二:海嘯之卷_十六 碧波紅血(2)卷五:天舞之卷_七  良機錯失(3)卷二:海嘯之卷_十七 知彼知己(1)卷一:風起之卷_十一 誘之以利(1)卷四:雲飛之卷_六  國事爲重(5)卷五:天舞之卷_三  大局已定(1)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3)(一)卷四:雲飛之卷_二  調虎離山(5)卷三:地裂之卷_五  樂逢知音(3)卷四:雲飛之卷_一  得不償失(5)卷四:雲飛之卷_十  捲土重來(2)(二)卷一:風起之卷_十四 曲中鋒芒(1)卷五:天舞之卷_三  大局已定(2)卷一:風起之卷_十四 曲中鋒芒(5)卷二:海嘯之卷_十九 燃海之火(3)卷一:風起之卷_十七 蓄勢待發(2)卷一:風起之卷_二十 天下雷行(5)卷三:地裂之卷_七  逃出生天(1)卷一:風起之卷_八 黑眚槍(2)卷五:天舞之卷_十七  天命有歸(1)(三)卷四:雲飛之卷_一  得不償失(3)卷四:雲飛之卷_十八  大開殺戒(1)卷三:地裂之卷_十三  風雪之夜(3)卷五:天舞之卷_十六  疾風驟雨(2)(一)卷一:風起之卷_十六 兵貴神速(2)卷二:海嘯之卷_三 天命在我 (2)卷五:天舞之卷_九  三箭齊發(2)(一)卷一:風起之卷_二 勢弱用奇(下)(三)卷一:風起之卷_十二 計出必絕(2)卷五:天舞之卷_十  絕後之計(1)(二)卷一:風起之卷_九 斬草除根(2)卷一:風起之卷_二十 天下雷行(5)卷四:雲飛之卷_四  一飛沖天(3)卷三:地裂之卷_八  軍中譁變(2)卷五:天舞之卷_十二  以死報之(2)(一)卷五:天舞之卷_五  血戰大江(2)卷二:海嘯之卷_十四 風暴將至(3)卷五:天舞之卷_十四  亂命不從(2)(三)卷三:地裂之卷_五  樂逢知音(3)卷二:海嘯之卷_十一 一觸即發(2)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3)(一)卷五:天舞之卷_十六  疾風驟雨(2)(三)卷三:地裂之卷_十六  劈波斬浪(1)卷三:地裂之卷_五  樂逢知音(3)卷四:雲飛之卷_二  調虎離山(2)卷四:雲飛之卷_九  生死有命(3)卷四:雲飛之卷_十八  大開殺戒(3)卷二:海嘯之卷_四 破網而走(4)(二)卷五:天舞之卷_五  血戰大江(1)卷三:地裂之卷_十三  風雪之夜(4)卷五:天舞之卷_八  共和新政(1)(一)卷一:風起之卷_十九 決死突擊(1)卷四:雲飛之卷_十五  恩斷義絕(4)(一)卷五:天舞之卷_十八  血火激戰(1)(一)卷三:地裂之卷_十三  風雪之夜(3)卷一:風起之卷_十五 兵不厭詐(1)卷一:風起之卷_十五 兵不厭詐(1)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1)(二)卷五:天舞之卷_十一  血火飛迸(2)(一)卷四:雲飛之卷_二  調虎離山(2)卷一:風起之卷_十八 血洗刀兵(3)卷五:天舞之卷_十六  疾風驟雨(1)(二)卷三:地裂之卷_六  絕後之計(5)卷三:地裂之卷_十九  唯心不易(2)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4)(二)卷五:天舞之卷_八  共和新政(1)(三)卷四:雲飛之卷_十八  大開殺戒(3)卷五:天舞之卷_十六  疾風驟雨(1)(三)卷四:雲飛之卷_十六  句羅水軍(3)卷一:風起之卷_十六 兵貴神速(6)卷五:天舞之卷_十九  快刀亂麻(2)(三)卷三:地裂之卷_十二  咫尺天涯(3)(二)卷一:風起之卷_十九 決死突擊(1)卷三:地裂之卷_七  逃出生天(1)卷一:風起之卷_五 功虧一簣(4)(一)卷五:天舞之卷_七  良機錯失(1)卷二:海嘯之卷_十五 磨刀霍霍(4)卷五:天舞之卷_十五  鋌而走險(2)(一)卷四:雲飛之卷_十三  遠赴西原(3)卷二:海嘯之卷_一 迫不及待(5)卷二:海嘯之卷_三 天命在我(3)卷一:風起之卷_十 知我心憂(3)卷五:天舞之卷_八  共和新政(1)(一)卷一:風起之卷_十三 人人平等(5)卷一:風起之卷_八 黑眚槍(2)卷一:風起之卷_五 功虧一簣(2)卷二:海嘯之卷_十九 燃海之火(1)卷一:風起之卷_十四 曲中鋒芒(2)卷五:天舞之卷_三  大局已定(1)卷三:地裂之卷_二  火漸燎原(4)卷四:雲飛之卷_十  捲土重來(4)卷五:天舞之卷_一  內亂將起(3)
卷一:風起之卷_十二 計出必絕(3)卷五:天舞之卷_十九  快刀亂麻(1)(一)卷四:雲飛之卷_十一  奇兵突襲(2)(一)卷四:雲飛之卷_十二  燃眉之急(3)卷三:地裂之卷_十七  各出奇謀 (2)卷二:海嘯之卷_尾聲(1)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  掌握民心(1)卷四:雲飛之卷_十一  奇兵突襲(3)卷二:海嘯之卷_十六 碧波紅血(2)卷五:天舞之卷_七  良機錯失(3)卷二:海嘯之卷_十七 知彼知己(1)卷一:風起之卷_十一 誘之以利(1)卷四:雲飛之卷_六  國事爲重(5)卷五:天舞之卷_三  大局已定(1)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3)(一)卷四:雲飛之卷_二  調虎離山(5)卷三:地裂之卷_五  樂逢知音(3)卷四:雲飛之卷_一  得不償失(5)卷四:雲飛之卷_十  捲土重來(2)(二)卷一:風起之卷_十四 曲中鋒芒(1)卷五:天舞之卷_三  大局已定(2)卷一:風起之卷_十四 曲中鋒芒(5)卷二:海嘯之卷_十九 燃海之火(3)卷一:風起之卷_十七 蓄勢待發(2)卷一:風起之卷_二十 天下雷行(5)卷三:地裂之卷_七  逃出生天(1)卷一:風起之卷_八 黑眚槍(2)卷五:天舞之卷_十七  天命有歸(1)(三)卷四:雲飛之卷_一  得不償失(3)卷四:雲飛之卷_十八  大開殺戒(1)卷三:地裂之卷_十三  風雪之夜(3)卷五:天舞之卷_十六  疾風驟雨(2)(一)卷一:風起之卷_十六 兵貴神速(2)卷二:海嘯之卷_三 天命在我 (2)卷五:天舞之卷_九  三箭齊發(2)(一)卷一:風起之卷_二 勢弱用奇(下)(三)卷一:風起之卷_十二 計出必絕(2)卷五:天舞之卷_十  絕後之計(1)(二)卷一:風起之卷_九 斬草除根(2)卷一:風起之卷_二十 天下雷行(5)卷四:雲飛之卷_四  一飛沖天(3)卷三:地裂之卷_八  軍中譁變(2)卷五:天舞之卷_十二  以死報之(2)(一)卷五:天舞之卷_五  血戰大江(2)卷二:海嘯之卷_十四 風暴將至(3)卷五:天舞之卷_十四  亂命不從(2)(三)卷三:地裂之卷_五  樂逢知音(3)卷二:海嘯之卷_十一 一觸即發(2)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3)(一)卷五:天舞之卷_十六  疾風驟雨(2)(三)卷三:地裂之卷_十六  劈波斬浪(1)卷三:地裂之卷_五  樂逢知音(3)卷四:雲飛之卷_二  調虎離山(2)卷四:雲飛之卷_九  生死有命(3)卷四:雲飛之卷_十八  大開殺戒(3)卷二:海嘯之卷_四 破網而走(4)(二)卷五:天舞之卷_五  血戰大江(1)卷三:地裂之卷_十三  風雪之夜(4)卷五:天舞之卷_八  共和新政(1)(一)卷一:風起之卷_十九 決死突擊(1)卷四:雲飛之卷_十五  恩斷義絕(4)(一)卷五:天舞之卷_十八  血火激戰(1)(一)卷三:地裂之卷_十三  風雪之夜(3)卷一:風起之卷_十五 兵不厭詐(1)卷一:風起之卷_十五 兵不厭詐(1)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1)(二)卷五:天舞之卷_十一  血火飛迸(2)(一)卷四:雲飛之卷_二  調虎離山(2)卷一:風起之卷_十八 血洗刀兵(3)卷五:天舞之卷_十六  疾風驟雨(1)(二)卷三:地裂之卷_六  絕後之計(5)卷三:地裂之卷_十九  唯心不易(2)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4)(二)卷五:天舞之卷_八  共和新政(1)(三)卷四:雲飛之卷_十八  大開殺戒(3)卷五:天舞之卷_十六  疾風驟雨(1)(三)卷四:雲飛之卷_十六  句羅水軍(3)卷一:風起之卷_十六 兵貴神速(6)卷五:天舞之卷_十九  快刀亂麻(2)(三)卷三:地裂之卷_十二  咫尺天涯(3)(二)卷一:風起之卷_十九 決死突擊(1)卷三:地裂之卷_七  逃出生天(1)卷一:風起之卷_五 功虧一簣(4)(一)卷五:天舞之卷_七  良機錯失(1)卷二:海嘯之卷_十五 磨刀霍霍(4)卷五:天舞之卷_十五  鋌而走險(2)(一)卷四:雲飛之卷_十三  遠赴西原(3)卷二:海嘯之卷_一 迫不及待(5)卷二:海嘯之卷_三 天命在我(3)卷一:風起之卷_十 知我心憂(3)卷五:天舞之卷_八  共和新政(1)(一)卷一:風起之卷_十三 人人平等(5)卷一:風起之卷_八 黑眚槍(2)卷一:風起之卷_五 功虧一簣(2)卷二:海嘯之卷_十九 燃海之火(1)卷一:風起之卷_十四 曲中鋒芒(2)卷五:天舞之卷_三  大局已定(1)卷三:地裂之卷_二  火漸燎原(4)卷四:雲飛之卷_十  捲土重來(4)卷五:天舞之卷_一  內亂將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