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風起之卷_十六 兵貴神速(2)

“步步爲營,穩紮穩打”八字,實爲用兵的不二法門。董長壽以降諸將都面面相覷,說不出話來。雙方實力懸殊,單靠五德營,實是毫無取勝可能。他們只待不承認,但也不得不承認。一時間,衆人全都看着薛庭軒,只盼着能從他嘴裡有什麼奇謀妙計說出來。

薛庭軒見衆人無語,嘆了口氣,道:“大敵當前,若說破敵之策,現在一時間也難以提出。但是戰是和,還請諸位教我。”

所謂的“和”,不過是好聽一點的詞語而已,實際就是降了。劉斬張了張嘴,卻想起方纔被薛庭軒斥責,沒敢說法,文士成則看了看董長壽,也不說話。薛庭軒見衆人仍是不說,又道:“五德營向來集思廣益,本帥不敢擅專。若同意求和的,請站起來吧。”

雖然在衆人心目中想的,多半也只有投降這一條路,但誰也沒站起來。薛庭軒掃了一眼,厲聲道:“那麼,敢於與叛軍一戰的勇士,請站起來!”

話音甫落,所有人都直直站了起來,其間也包括司徒鬱和苑可珍這些文職人員。這一戰固然兇險萬分,取勝的機會可以說分毫沒有,但他們都是與共和軍血戰過來的,朗月省天爐關那場慘敗,陳星楚的遇害,都使得他們對共和軍寧死不屈。每個人都這樣想着:就算性命丟在這一戰裡,也在所不惜。

薛庭軒見所有人都站了起來,喝道:“好!即刻上望樓,召集全城軍民大會!”

望樓就在城頭上,裡面懸着一口大鐘。上一次全城軍民大會,還是前年擊敗畢煒遠征軍後召開的。當鐘聲敲響後,除了巡哨之人,城中幾乎所有人都聚攏過來。眼見下面黑壓壓一片,薛庭軒向陳忠行了一禮,道:“義父,請你隨我上去吧。”

鐵刃陳忠,獨臂槍薛庭軒,這是五德營的兩面大旗。以前在楚都城中,陳忠的地位至高無上,現在薛庭軒雖是後來居上了,但以往有什麼大舉措,仍是陳忠居首。只是薛庭軒仍然要陳忠先行,陳忠小聲道:“庭軒,你要動員全體軍民麼?”

薛庭軒點了點頭,也小聲道:“義父,生死一戰,唯有衆志成城,纔有一線生機,否則五德營自此除名。現在,唯有讓所有人都知道我們的決心。”

陳忠看了他一眼,微笑道:“好,義父聽你的。”他轉頭喝道:“拿我的大刀來!”

陳忠的大刀太過沉重,要四個人方能擡起。當四個親兵擡過大刀來,陳忠抓到手中,高聲道:“薛帥,請登樓。”

陳忠的嗓門不小,楚都城的城牆也並不很高,城下這萬餘人中倒有八九千都聽到了。聽得陳忠這般說,所有人都心裡一動,忖道:“陳老將軍正式讓賢了。”薛庭軒也知道陳忠的用意,又微微一點頭,沒說什麼,便向望樓走去,陳忠提着大刀跟在他身後,七個金槍班緊隨其後。上了望樓,陳忠高聲道:“楚都城的父老鄉親,薛帥有話要向大家說,請大家肅靜!”

陳忠在楚都城中的威信可謂一時無兩,下面登時變得鴉雀無聲。陳忠說完,卻退後了一步,並不與薛庭軒並列,更似統領金槍班一般。薛庭軒掃視了城下一下,緩緩道:“楚都城的父老,今日得報,共和叛軍已於八月一日發兵五萬來犯。”

五萬!雖然有陳忠彈壓,城下還是頓時響起了一片嘈雜聲。薛庭軒待城下又安靜了一些,接道:“庭軒與衆將已一致決定,與叛軍決一死戰。但此事幹系全城父老身家性命,庭軒不敢妄作決斷,從今日起,願意離城的,概不留難,一律給發盤纏。我等軍人,身負守土之責,唯有力戰而已。”

城下又是一片譁然。薛庭軒這話,實與遺言相仿了,即使是平民婦孺,也知這一戰凶多吉少。只是人人都沒想到薛庭軒竟會坦然相告,並且說願意逃走的自行逃走。有些膽小的便在想:“看來這一回是真守不住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只是逃到哪裡去呢?”這裡是異族聚居的西原,要東歸中原,談何容易。但留在城中,又是死路一條,當真進退兩難。交頭接耳中,卻聽人羣中有人叫道:“走是死,不走還有生路。薛帥,我不願走!”

這人的聲音極響,口齒也極爲清楚,城下諸人都聽得清楚。膽大的便想:“這人說得不錯。已經到了這個地步,只能有進無退。”膽小的也想:“這人說的也是道理,逃出城去,哪裡還有生路,留在城中,總還有一線生機。”登時邊上便有人附和,一時間“不走”之聲此起彼伏,越來越響。

薛庭軒在望樓上聽着下面的聲音,眼中已有淚光閃爍。待下面的喊聲靜了一些,他又高聲道:“多謝諸位父老。五德營百戰之師,寧爲玉碎,不爲瓦全!”

“寧爲玉碎,不爲瓦全”。這四字薛庭軒說來,有着一股凜然之氣。下面靜了靜,又是那大嗓門的叫了起來:“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登時邊上的人也隨着喊了起來。這八字很順口,越說越整齊,漸漸聲響漸高,直如驚雷,聲動數裡。

寧爲玉碎,不爲瓦全。此時的楚都城中盡是軍人家屬,刀頭舐血的生涯可謂是過到現在了。老年人想起了當初威名遠揚,百戰百勝,讓敵人聞風喪膽的地軍團五德營,不由得熱淚滾滾,即使是沒經過那些日子的後輩士卒,也被這等如火如荼的情緒感染,更是高聲疾呼,只覺勇氣百倍,縱然面前是刀山火海,也敢於一闖。一時間,楚城都幾乎要被聲浪震塌,連那些正在巡哨,未到望樓下的士卒,雖然看不到此情此景,亦是淚流滿面,人人都想着:“寧爲玉碎,不爲瓦全!”

望樓下,司徒鬱同樣激動萬分,但激動中卻也有點異樣。薛庭軒此番是明擺着要孤注一擲,他不知道薛庭軒還能有什麼手段破解眼前這個危機。五萬大軍,在西原可以說除了定義可汗以外,沒有哪支勢力能與之匹敵,何況西原那麼多部族中並不是都站在五德營一邊。即使定義可汗和思然可汗能夠袖手旁觀,兩不相助,肯定也會有一些部族被共和軍買通。再激昂的情緒也無法抵銷實力上的天差地別,難道薛庭軒打定了寧爲玉碎,不爲瓦全之心,只想孤注一擲,做最後一搏麼?他想讓自己相信薛庭軒不會如此頭腦發熱,但也想不出他到底能有什麼辦法。只是他總覺得薛庭軒已對眼前這一切早有預料。

卷一:風起之卷_十八 血洗刀兵(1)卷三:地裂之卷_十五  殺人有道(4)卷三:地裂之卷_尾聲(二)卷五:天舞之卷_十二  以死報之(1)(一)卷三:地裂之卷_十九  唯心不易(1)卷一:風起之卷_五 功虧一簣(1)卷二:海嘯之卷_十四 風暴將至(1)卷一:風起之卷_十六 兵貴神速(2)卷五:天舞之卷_二十  天翻地覆(1)(二)卷二:海嘯之卷_十五 磨刀霍霍(5)卷三:地裂之卷_十四  各展其能(5)卷三:地裂之卷_十五  殺人有道(3)卷四:雲飛之卷_七  人生至痛(4)卷四:雲飛之卷_三  隻手回瀾(1)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一  以瞻家邦(3)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1)(一)卷二:海嘯之卷_九 俯仰之間(2)卷一:風起之卷_十四 曲中鋒芒(1)卷四:雲飛之卷_十八  大開殺戒(3)卷三:地裂之卷_四  絕境逢生(1)卷二:海嘯之卷_十三 再造共和(2)卷三:地裂之卷_十四  各展其能(1)卷二:海嘯之卷_一 迫不及待(3)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3)(一)卷三:地裂之卷_七  逃出生天(3)卷二:海嘯之卷_三 天命在我(3)卷四:雲飛之卷_三  隻手回瀾(1)卷一:風起之卷_尾聲(2)(一)卷五:天舞之卷_十三   鐵甲艦(3)(三)卷三:地裂之卷_八  軍中譁變(1)卷一:風起之卷_四 天網之漏(3)(二)卷三:地裂之卷_一  南北決裂(2)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  掌握民心(1)卷三:地裂之卷_尾聲(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  捲土重來(3)卷二:海嘯之卷_十四 風暴將至(5)卷三:地裂之卷_十四  各展其能(4)卷一:風起之卷_十七 蓄勢待發(3)卷三:地裂之卷_四  絕境逢生(1)卷五:天舞之卷_二  脣槍舌劍(2)卷四:雲飛之卷_五  風雲際會(3)卷二:海嘯之卷_八 最後關頭(2)卷三:地裂之卷_十  中分南北(2)卷三:地裂之卷_十六  劈波斬浪(1)卷五:天舞之卷_十六  疾風驟雨(1)(二)卷二:海嘯之卷_三 天命在我 (2)卷三:地裂之卷_十三  風雪之夜(2)卷五:天舞之卷_五  血戰大江(4)卷四:雲飛之卷_十一  奇兵突襲(2)(二)卷二:海嘯之卷_十三 再造共和(2)卷二:海嘯之卷_十四 風暴將至(4)卷三:地裂之卷_八  軍中譁變(4) (一)卷四:雲飛之卷_十五  恩斷義絕(4)(一)卷三:地裂之卷_一  南北決裂(1)卷四:雲飛之卷_二  調虎離山(2)卷四:雲飛之卷_十三  遠赴西原(3)卷五:天舞之卷_十九  快刀亂麻(2)(三)卷五:天舞之卷_二十  天翻地覆(2)(一)卷三:地裂之卷_三  玄蓋門人(5)卷二:海嘯之卷_三 天命在我 (2)卷一:風起之卷_二十 天下雷行(3)卷五:天舞之卷_一  內亂將起(4)卷四:雲飛之卷_十五  恩斷義絕(4)(二)卷四:雲飛之卷_六  國事爲重(5)卷一:風起之卷_六 歃血爲盟(4)卷五:天舞之卷_二十  天翻地覆(2)(二)卷五:天舞之卷_十三   鐵甲艦(2)(一)卷五:天舞之卷_十一  血火飛迸(2)(二)卷三:地裂之卷_五  樂逢知音(1)卷四:雲飛之卷_十四  東征中原(2)(二)卷一:風起之卷_七 紀念堂(3)卷四:雲飛之卷_二  調虎離山(3)卷五:天舞之卷_十五  鋌而走險(2)(一)卷四:雲飛之卷_十九  牆邊血戰(3)卷一:風起之卷_十 知我心憂(5)卷三:地裂之卷_二  火漸燎原(2)卷三:地裂之卷_十八  狂風烈火(5)卷五:天舞之卷_十一  血火飛迸(2)(二)卷一:風起之卷_七 紀念堂(3)卷三:地裂之卷_二  火漸燎原(1)卷三:地裂之卷_十七  各出奇謀(5)卷三:地裂之卷_四  絕境逢生(1)卷四:雲飛之卷_八  慈母之心(5)卷一:風起之卷_三 燎原之火(上)(二)卷三:地裂之卷_十六  劈波斬浪(1)卷三:地裂之卷_十八  狂風烈火(5)卷四:雲飛之卷_十五  恩斷義絕(2)卷一:風起之卷_十五 兵不厭詐(6)卷一:風起之卷_十三 人人平等(4)卷二:海嘯之卷_八 最後關頭(3)(二)卷一:風起之卷_十二 計出必絕(3)卷三:地裂之卷_五  樂逢知音(5)卷二:海嘯之卷_十八 決死衝陣(4)卷三:地裂之卷_九  十一長老(1)卷一:風起之卷_十三 人人平等(4)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  掌握民心(3)卷二:海嘯之卷_十九 燃海之火(3)卷二:海嘯之卷_一 迫不及待(4)卷五:天舞之卷_七  良機錯失(2)卷四:雲飛之卷_二  調虎離山(1)
卷一:風起之卷_十八 血洗刀兵(1)卷三:地裂之卷_十五  殺人有道(4)卷三:地裂之卷_尾聲(二)卷五:天舞之卷_十二  以死報之(1)(一)卷三:地裂之卷_十九  唯心不易(1)卷一:風起之卷_五 功虧一簣(1)卷二:海嘯之卷_十四 風暴將至(1)卷一:風起之卷_十六 兵貴神速(2)卷五:天舞之卷_二十  天翻地覆(1)(二)卷二:海嘯之卷_十五 磨刀霍霍(5)卷三:地裂之卷_十四  各展其能(5)卷三:地裂之卷_十五  殺人有道(3)卷四:雲飛之卷_七  人生至痛(4)卷四:雲飛之卷_三  隻手回瀾(1)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一  以瞻家邦(3)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1)(一)卷二:海嘯之卷_九 俯仰之間(2)卷一:風起之卷_十四 曲中鋒芒(1)卷四:雲飛之卷_十八  大開殺戒(3)卷三:地裂之卷_四  絕境逢生(1)卷二:海嘯之卷_十三 再造共和(2)卷三:地裂之卷_十四  各展其能(1)卷二:海嘯之卷_一 迫不及待(3)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3)(一)卷三:地裂之卷_七  逃出生天(3)卷二:海嘯之卷_三 天命在我(3)卷四:雲飛之卷_三  隻手回瀾(1)卷一:風起之卷_尾聲(2)(一)卷五:天舞之卷_十三   鐵甲艦(3)(三)卷三:地裂之卷_八  軍中譁變(1)卷一:風起之卷_四 天網之漏(3)(二)卷三:地裂之卷_一  南北決裂(2)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  掌握民心(1)卷三:地裂之卷_尾聲(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  捲土重來(3)卷二:海嘯之卷_十四 風暴將至(5)卷三:地裂之卷_十四  各展其能(4)卷一:風起之卷_十七 蓄勢待發(3)卷三:地裂之卷_四  絕境逢生(1)卷五:天舞之卷_二  脣槍舌劍(2)卷四:雲飛之卷_五  風雲際會(3)卷二:海嘯之卷_八 最後關頭(2)卷三:地裂之卷_十  中分南北(2)卷三:地裂之卷_十六  劈波斬浪(1)卷五:天舞之卷_十六  疾風驟雨(1)(二)卷二:海嘯之卷_三 天命在我 (2)卷三:地裂之卷_十三  風雪之夜(2)卷五:天舞之卷_五  血戰大江(4)卷四:雲飛之卷_十一  奇兵突襲(2)(二)卷二:海嘯之卷_十三 再造共和(2)卷二:海嘯之卷_十四 風暴將至(4)卷三:地裂之卷_八  軍中譁變(4) (一)卷四:雲飛之卷_十五  恩斷義絕(4)(一)卷三:地裂之卷_一  南北決裂(1)卷四:雲飛之卷_二  調虎離山(2)卷四:雲飛之卷_十三  遠赴西原(3)卷五:天舞之卷_十九  快刀亂麻(2)(三)卷五:天舞之卷_二十  天翻地覆(2)(一)卷三:地裂之卷_三  玄蓋門人(5)卷二:海嘯之卷_三 天命在我 (2)卷一:風起之卷_二十 天下雷行(3)卷五:天舞之卷_一  內亂將起(4)卷四:雲飛之卷_十五  恩斷義絕(4)(二)卷四:雲飛之卷_六  國事爲重(5)卷一:風起之卷_六 歃血爲盟(4)卷五:天舞之卷_二十  天翻地覆(2)(二)卷五:天舞之卷_十三   鐵甲艦(2)(一)卷五:天舞之卷_十一  血火飛迸(2)(二)卷三:地裂之卷_五  樂逢知音(1)卷四:雲飛之卷_十四  東征中原(2)(二)卷一:風起之卷_七 紀念堂(3)卷四:雲飛之卷_二  調虎離山(3)卷五:天舞之卷_十五  鋌而走險(2)(一)卷四:雲飛之卷_十九  牆邊血戰(3)卷一:風起之卷_十 知我心憂(5)卷三:地裂之卷_二  火漸燎原(2)卷三:地裂之卷_十八  狂風烈火(5)卷五:天舞之卷_十一  血火飛迸(2)(二)卷一:風起之卷_七 紀念堂(3)卷三:地裂之卷_二  火漸燎原(1)卷三:地裂之卷_十七  各出奇謀(5)卷三:地裂之卷_四  絕境逢生(1)卷四:雲飛之卷_八  慈母之心(5)卷一:風起之卷_三 燎原之火(上)(二)卷三:地裂之卷_十六  劈波斬浪(1)卷三:地裂之卷_十八  狂風烈火(5)卷四:雲飛之卷_十五  恩斷義絕(2)卷一:風起之卷_十五 兵不厭詐(6)卷一:風起之卷_十三 人人平等(4)卷二:海嘯之卷_八 最後關頭(3)(二)卷一:風起之卷_十二 計出必絕(3)卷三:地裂之卷_五  樂逢知音(5)卷二:海嘯之卷_十八 決死衝陣(4)卷三:地裂之卷_九  十一長老(1)卷一:風起之卷_十三 人人平等(4)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  掌握民心(3)卷二:海嘯之卷_十九 燃海之火(3)卷二:海嘯之卷_一 迫不及待(4)卷五:天舞之卷_七  良機錯失(2)卷四:雲飛之卷_二  調虎離山(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