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雲飛之卷_十六  句羅水軍(3)

鄭司楚開了門,只見傅雁容正在門口,卻換了一套新衣裙。他笑了笑道:“阿容,你衣服倒帶得多。”

傅雁容臉微微一紅。她雖然聰慧過人,到底尚是小女兒情性,漂亮衣服是少不了的。她道:“就你話多,換套衣服也要說。你現在沒事吧?”

“沒事,進來吧。”

傅雁容一走進來,看了看周圍道:“咦,你牆上這幅畫倒挺不錯。”

鄭司楚屋中掛的,是一副美人撲蝶圖,署名是句羅畫師金秉寬。金秉寬在中原無甚名氣,但看筆法,卻也相當不錯。鄭司楚道:“句羅向是中原屬國,事事模仿中原。”

傅雁容走在牆邊,細細看着這幅畫。鄭司楚笑道:“阿容,你就爲了看這幅畫麼?”

傅雁容轉過頭,低聲道:“司楚,我聽說過這李繼源。”

鄭司楚見她聽說過李繼源,不知怎麼有點酸酸的,乾笑道:“怎麼了?”

“他曾來過東平。那一次他是押送戰船而來,阿爹說他年紀雖輕,卻極爲不凡。司楚,你要當心他。”

李繼源一直彬彬有禮,但鄭司楚也感覺得到這人身上的那種英銳之氣。這人便如一把出鞘的利刃,即使談笑殷殷,也難以掩去鋒芒。他道:“是啊。句羅是島國,水軍向來精銳。記得我看過古書,說句羅幾十年前曾出過一個名將叫李堯天,曾當過鄧帥的副將,但有人說他的水戰之能,實還在令尊之上,是真正的天下第一水軍名將。”

傅雁容白了他一眼道:“你啊,老是天下第一,天下第一的。阿爹以前也常說,天下第一,只是個虛名,其實只會讓人束手縛腳。你現在不也號稱水戰天下第一了?可我覺得你要真在水上和人鬥啊,肯定不是我哥和師哥的對手。”

傅雁容現在和鄭司楚已經很熟了,說話自不是那麼客氣。鄭司楚也明白自己這個“水戰天下第一”不折不扣是過譽,笑了笑道:“當然。阿容明察秋毫,一語道破,在下實在汗顏。”

傅雁容也笑了笑,又正色道:“司楚,有件事,不知你想到沒有。”

“什麼?”

傅雁容猶豫了一下,才道:“對了,句羅的鴻臚寺是禮部專門接待外國使者的地方麼?這名字有點怪啊。”

鄭司楚見她突然拉開話頭,不知她本來想問什麼,只是道:“是啊。這是很早以前的設置了,中原早已廢除,句羅倒還保留着。阿容,你要問的這是這個?”

傅雁容淡淡一笑道:“也就是好奇罷了。司楚,你在船上也累了吧,早點歇息,不知今天句羅王會是什麼樣的迴音。”

鄭司楚道:“無論如何,阿容,你不會有事的,放心吧。”

傅雁容沒再說什麼,便告辭出去了。她和鄭司楚現在雖然熟稔,兩人也情根早種,但到底還沒到無話不說的地步。看着她的背影,鄭司楚心裡突然有一絲痛楚。

傅雁容走時,眼神中那一絲猶豫和痛楚,實是掩飾不掉的。她要問的到底是什麼?鄭司楚想着。雖然一路上傅雁容一直和自己談笑,但他也知道這個少女心裡的痛苦。她夾在南北雙方之間,爲了自己背棄了父兄,可自己卻又是朝不保夕。如果再造共和真的失敗了,她自是能回去,可她的這一生,一定也會沉浸在痛苦之中。

她要問的,也許就是將來麼?可是鄭司楚心底卻又覺得不對。傅雁容年紀雖輕,又是個女子,但他也明白傅雁容的才智絕不在自己之下。她決定了做什麼,肯定已經有了決心。那麼,她的真正用意,也許是提醒自己。可是提醒了自己,勢必又要對父兄不利,如此才讓她痛苦。那麼,她要提醒自己什麼?

鄭司楚坐了下來。提醒李繼源的能力?李繼源確實很有能力,可他越有能力,也越能做出決斷。對於句羅來說,在中原南北雙方之間得到最大的收益,纔是最爲現實的。現在句羅依附北方,不過是給北方錦上添花。但如果幫助南方,勝利後,他們肯定能有更多好處。這一點是鄭司楚最大的底氣,李繼源也肯定能看到,所以他對李繼源並沒有什麼不放心。難道是傅雁容多慮?可鄭司楚也更明白傅雁容的能力。她雖然一直不願意攪進南北相爭這趟渾水中,可是這個少女的智慧,卻是連他都不得不折服。

她一定要提醒自己什麼。鄭司楚幾乎想過去追問傅雁容,到底想提醒自己什麼,但又沒動身。如果去追問了,只怕會被傅雁容看不起,另一方面要她明說亦是難爲她。畢竟,自己現在是與她父兄作對,

他想來想去都想不出所以然,這時卻聽得門外又響起了一個聲音:“鄭司楚將軍在麼?”

這正李繼源的聲音。鄭司楚一開門,見李繼源正站在門口。他道:“李將軍,大王有迴音了麼?”

李繼源笑了笑道:“大王正與衆臣商議。鄭將軍,海上勞頓,只怕也辛苦了,是否有意隨在下去一觀市容?”

觀市容是假,這李繼源多半是想旁敲側擊,探聽一下自己的底細了。鄭司楚心裡也打着同樣的念頭,便道:“正好,有勞李將軍。”

“馬已備好了,鄭將軍請。”

他們一出門,外面已有個士兵牽着兩匹馬過來。李繼源跳上一匹,笑道:“鄭將軍,請。”

鄭司楚見這兩匹馬都十分高大,讚了一句:“好馬。”雖然還未必比得上自己的飛羽,但這兩匹也的確是千挑萬選的好馬。兩人上了馬,走出金剛院,李繼源道:“鄭將軍,有句話不知說出來冒不冒昧?”

“李將軍請說。”

李繼源也不看他,目光只是看着前面,沉聲道:“中原多事,南北交兵,不知眼下雙方哪一邊佔優?”

果然來了。鄭司楚心裡便是一沉。他很想說南方再造共和聯盟已穩操左券,但他也知道李繼源不可能不知道中原局勢,自己這樣當面說瞎話,只會讓他看不起。他道:“北軍勢大,但南軍得道多助,短時間裡,勝負尚未可知。”

李繼源點了點頭道:“原來如此。只是我聽說中原南北雙方都奉共和爲主旨,爲何又要動起刀兵?”

這句話倒不太好說。鄭司楚頓了頓道:“南北雙方,雖然同奉共和,但北方大統制獨斷專行,已無共和之實。”

“國不可一日無君。一人獨斷,但英明神武,只怕比衆說紛紜更好點。”李繼源笑了笑,帶住馬道:“鄭將軍,我國向來奉大王爲主,大王睿智英明,百姓一般安居樂業。太平歲月,總比妄動刀兵要好。”

太平歲月比妄動刀兵要好,這話鄭司楚倒也同意。只是這般一說,有點象是指責南方無事生非了。他道:“不錯。家天下者,若主上英明,一般可以讓百姓安居樂業。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若一人獨斷,一意孤行,旁人無從置喙,一旦執政者出現偏差,最終便只能讓天下萬劫不復。李將軍不嫌我冒昧的話,可記得貴國昏溺侯故事?”

昏溺侯名叫金敏安,是數百年前的句羅王。金敏安少耽詩書,聰慧過人,剛即位時,人人都說敏安王乃是一代明王。而金敏安即位後,也的確英明,句羅國泰民安,國勢蒸蒸日上。隨着句羅國力的增強,中原卻正值多事之秋,號稱十八家諸侯,七十二處狼煙,刀兵四起,那時前朝大帝尚是一方叛軍之首,還不曾脫穎而出。敏安王覺得相形之下,句羅已能反客爲主,有入主中原的可能。句羅向來是中原藩屬,他們都不覺自己是外國,只覺自己也有統治中原的資格,便發傾國之兵西侵。開始戰事極其順利,句羅佔去了中原東北大片土地,句羅不僅將白蟒山奪得,還奪去了一塊比句羅本島還要大一些的地盤。但隨着中原塵埃落定,大帝建立新朝,命句羅退兵,金敏安心有不甘,公然反抗,結果大帝和句羅起了戰火。句羅雖然有了十來年太平歲月,積聚甚多,可隨着戰事加劇,以前的積聚消耗殆盡。敏安王此時仍然不肯置休,下了碎國諭,號稱“不惜碎盡句羅,亦須底定中原”,結果本來富庶的句羅短短几年間急轉直下,喪兵無數,民不聊生。當大帝的軍隊集結已畢,準備跨海東征,將句羅收爲行省時,敏安王仍然不顧一切地要全民皆兵,誓死一戰。這時敏安王之弟見句羅有滅國之虞,聯合朝中大臣發動政變,在朝上刺殺敏安王,廢其王號,諡以“昏溺”二字,向大帝求和,表示盡退所侵之地,永爲藩屬,大帝纔沒有滅掉句羅,允其保留王號。句羅人對句羅王一向恭順,唯獨對昏溺侯,卻是唾罵至今,說他胡作非爲,害苦蒼生,連前十幾年的德政都一筆勾銷了。句王王係數百,一共也就出過三個昏王,昏溺侯名列第一。

這也是句羅人引爲國恥之事,聽鄭司楚說起這事,李繼源臉上有點泛紅,噎得說不出話來。鄭司楚見他說不出話來,只怕會惱羞成怒,忙又道:“昏溺侯如此無道,幸繼位的敏仁王英明,因此句羅仍可復國。但李將軍,萬一當時敏仁王亦如昏溺侯一般一意孤行,羣臣縱然不滿,又有何力迴天?如今中原大統制一如昏溺侯,南方再造共和聯盟也正是糾其偏差,此正是家天下與萬衆之天下的差別。”

李繼源乾笑了笑道:“沒想到,鄭將軍對我句羅史事也如此熟悉。”

其實鄭司楚雖然好讀書,但以前並不算如何熟於句羅史事。只是這一次要來句羅,一路上他臨陣磨槍,無日不在讀書,更有個博覽羣書的傅雁容在側,抉幽發微,現在他雖然還比不上句羅史官這樣張嘴即來,實已比一般句羅人更熟悉歷史了。聽得李繼源這般說,他道:“古人有云,以史爲鑑,可以知興廢。李將軍,有些話心照不宣,在下多說無益,但大統制如此妄爲,將來若他仍然一意孤行,妄動刀兵,對句羅來說,只怕也不是件好事。”

卷四:雲飛之卷_十  捲土重來(4)卷二:海嘯之卷_二 我命由天(3)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  掌握民心(3)卷一:風起之卷_尾聲(2)(二)卷三:地裂之卷_十五  殺人有道(1)卷二:海嘯之卷_十二 殺機四伏(5)卷一:風起之卷_十三 人人平等(1)卷五:天舞之卷_十三   鐵甲艦(3)(一)卷一:風起之卷_十二 計出必絕(2)卷一:風起之卷_八 黑眚槍(4)卷三:地裂之卷_三  玄蓋門人(1)卷二:海嘯之卷_十九 燃海之火(1)卷一:風起之卷_十五 兵不厭詐(2)卷三:地裂之卷_一  南北決裂(3)卷一:風起之卷_十六 兵貴神速(2)卷二:海嘯之卷_四 破網而走(3)卷二:海嘯之卷_八 最後關頭(1)卷二:海嘯之卷_尾聲(2)卷三:地裂之卷_十九  唯心不易(1)卷三:地裂之卷_十  中分南北(1)卷四:雲飛之卷_十一  奇兵突襲(2)(二)卷四:雲飛之卷_七  人生至痛(3)卷四:雲飛之卷_六  國事爲重(5)卷四:雲飛之卷_十九  牆邊血戰(3)卷三:地裂之卷_二十  生死關頭(1)卷四:雲飛之卷_三  隻手回瀾(1)卷四:雲飛之卷_九  生死有命(2)卷一:風起之卷_四 天網之漏(1)(三)卷二:海嘯之卷_十四 風暴將至(3)卷二:海嘯之卷_十 自立門戶 (3)卷一:風起之卷_十八 血洗刀兵(5)卷五:天舞之卷_九  三箭齊發(1)(二)卷五:天舞之卷_十四  亂命不從(1)(一)卷四:雲飛之卷_五  風雲際會(2)卷四:雲飛之卷_三  隻手回瀾(2)卷五:天舞之卷_五  血戰大江(1)卷三:地裂之卷_十七  各出奇謀(1)卷二:海嘯之卷_十三 再造共和(3)卷四:雲飛之卷_二  調虎離山(5)卷四:雲飛之卷_十九  牆邊血戰(2)卷一:風起之卷_十六 兵貴神速(3)卷五:天舞之卷_十一  血火飛迸(1)(一)卷三:地裂之卷_八  軍中譁變(2)卷一:風起之卷_十五 兵不厭詐(3)卷三:地裂之卷_四  絕境逢生(4)卷一:風起之卷_二十 天下雷行(3)卷一:風起之卷_五 功虧一簣(4)(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六  句羅水軍(1)卷三:地裂之卷_十八  狂風烈火(4)卷一:風起之卷_十一 誘之以利(3)卷三:地裂之卷_十七  各出奇謀(1)卷五:天舞之卷_二十  天翻地覆(2)(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八  大開殺戒(2)卷五:天舞之卷_十四  亂命不從(2)(一)卷五:天舞之卷_十二  以死報之(2)(二)卷三:地裂之卷_十五  殺人有道(2)卷五:天舞之卷_十三   鐵甲艦(2)(一)卷三:地裂之卷_四  絕境逢生(2)卷四:雲飛之卷_十  捲土重來(2)(二)卷一:風起之卷_十七 蓄勢待發(2)卷二:海嘯之卷_三 天命在我(4)卷二:海嘯之卷_十九 燃海之火(3)卷三:地裂之卷_十五  殺人有道(4)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1)(二)卷二:海嘯之卷_十七 知彼知己(2)卷一:風起之卷_五 功虧一簣(4)(一)卷一:風起之卷_三 燎原之火(下)(二)卷四:雲飛之卷_九  生死有命(4)卷二:海嘯之卷_九 俯仰之間(3)卷五:天舞之卷_九  三箭齊發(2)(二)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一  以瞻家邦(4)卷五:天舞之卷_四  風雲突變(2)(二)卷三:地裂之卷_八  軍中譁變(1)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1)(一)卷一:風起之卷_四 天網之漏(1)(三)卷二:海嘯之卷_三 天命在我(4)卷三:地裂之卷_十九  唯心不易(3)卷二:海嘯之卷_十 自立門戶(1)卷一:風起之卷_十三 人人平等(5)卷二:海嘯之卷_三 天命在我(5)卷二:海嘯之卷_十六 碧波紅血(3)卷三:地裂之卷_六  絕後之計(3)卷一:風起之卷_七 紀念堂(2)卷三:地裂之卷_九  十一長老(1)卷五:天舞之卷_二  脣槍舌劍(3)卷一:風起之卷_十八 血洗刀兵(3)卷五:天舞之卷_十九  快刀亂麻(2)(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八  大開殺戒(3)卷五:天舞之卷_二十  天翻地覆(1)(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二  燃眉之急(3)卷一:風起之卷_二十 天下雷行(2)卷一:風起之卷_三 燎原之火(上)(一)卷四:雲飛之卷_十四  東征中原(3)(二)卷二:海嘯之卷_四 破網而走(2)卷三:地裂之卷_十一  強中之強(3)卷三:地裂之卷_三  玄蓋門人(4)卷二:海嘯之卷_十九 燃海之火(3)卷四:雲飛之卷_七  人生至痛(5)卷二:海嘯之卷_三 天命在我(5)卷二:海嘯之卷_尾聲(3)
卷四:雲飛之卷_十  捲土重來(4)卷二:海嘯之卷_二 我命由天(3)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  掌握民心(3)卷一:風起之卷_尾聲(2)(二)卷三:地裂之卷_十五  殺人有道(1)卷二:海嘯之卷_十二 殺機四伏(5)卷一:風起之卷_十三 人人平等(1)卷五:天舞之卷_十三   鐵甲艦(3)(一)卷一:風起之卷_十二 計出必絕(2)卷一:風起之卷_八 黑眚槍(4)卷三:地裂之卷_三  玄蓋門人(1)卷二:海嘯之卷_十九 燃海之火(1)卷一:風起之卷_十五 兵不厭詐(2)卷三:地裂之卷_一  南北決裂(3)卷一:風起之卷_十六 兵貴神速(2)卷二:海嘯之卷_四 破網而走(3)卷二:海嘯之卷_八 最後關頭(1)卷二:海嘯之卷_尾聲(2)卷三:地裂之卷_十九  唯心不易(1)卷三:地裂之卷_十  中分南北(1)卷四:雲飛之卷_十一  奇兵突襲(2)(二)卷四:雲飛之卷_七  人生至痛(3)卷四:雲飛之卷_六  國事爲重(5)卷四:雲飛之卷_十九  牆邊血戰(3)卷三:地裂之卷_二十  生死關頭(1)卷四:雲飛之卷_三  隻手回瀾(1)卷四:雲飛之卷_九  生死有命(2)卷一:風起之卷_四 天網之漏(1)(三)卷二:海嘯之卷_十四 風暴將至(3)卷二:海嘯之卷_十 自立門戶 (3)卷一:風起之卷_十八 血洗刀兵(5)卷五:天舞之卷_九  三箭齊發(1)(二)卷五:天舞之卷_十四  亂命不從(1)(一)卷四:雲飛之卷_五  風雲際會(2)卷四:雲飛之卷_三  隻手回瀾(2)卷五:天舞之卷_五  血戰大江(1)卷三:地裂之卷_十七  各出奇謀(1)卷二:海嘯之卷_十三 再造共和(3)卷四:雲飛之卷_二  調虎離山(5)卷四:雲飛之卷_十九  牆邊血戰(2)卷一:風起之卷_十六 兵貴神速(3)卷五:天舞之卷_十一  血火飛迸(1)(一)卷三:地裂之卷_八  軍中譁變(2)卷一:風起之卷_十五 兵不厭詐(3)卷三:地裂之卷_四  絕境逢生(4)卷一:風起之卷_二十 天下雷行(3)卷一:風起之卷_五 功虧一簣(4)(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六  句羅水軍(1)卷三:地裂之卷_十八  狂風烈火(4)卷一:風起之卷_十一 誘之以利(3)卷三:地裂之卷_十七  各出奇謀(1)卷五:天舞之卷_二十  天翻地覆(2)(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八  大開殺戒(2)卷五:天舞之卷_十四  亂命不從(2)(一)卷五:天舞之卷_十二  以死報之(2)(二)卷三:地裂之卷_十五  殺人有道(2)卷五:天舞之卷_十三   鐵甲艦(2)(一)卷三:地裂之卷_四  絕境逢生(2)卷四:雲飛之卷_十  捲土重來(2)(二)卷一:風起之卷_十七 蓄勢待發(2)卷二:海嘯之卷_三 天命在我(4)卷二:海嘯之卷_十九 燃海之火(3)卷三:地裂之卷_十五  殺人有道(4)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1)(二)卷二:海嘯之卷_十七 知彼知己(2)卷一:風起之卷_五 功虧一簣(4)(一)卷一:風起之卷_三 燎原之火(下)(二)卷四:雲飛之卷_九  生死有命(4)卷二:海嘯之卷_九 俯仰之間(3)卷五:天舞之卷_九  三箭齊發(2)(二)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一  以瞻家邦(4)卷五:天舞之卷_四  風雲突變(2)(二)卷三:地裂之卷_八  軍中譁變(1)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1)(一)卷一:風起之卷_四 天網之漏(1)(三)卷二:海嘯之卷_三 天命在我(4)卷三:地裂之卷_十九  唯心不易(3)卷二:海嘯之卷_十 自立門戶(1)卷一:風起之卷_十三 人人平等(5)卷二:海嘯之卷_三 天命在我(5)卷二:海嘯之卷_十六 碧波紅血(3)卷三:地裂之卷_六  絕後之計(3)卷一:風起之卷_七 紀念堂(2)卷三:地裂之卷_九  十一長老(1)卷五:天舞之卷_二  脣槍舌劍(3)卷一:風起之卷_十八 血洗刀兵(3)卷五:天舞之卷_十九  快刀亂麻(2)(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八  大開殺戒(3)卷五:天舞之卷_二十  天翻地覆(1)(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二  燃眉之急(3)卷一:風起之卷_二十 天下雷行(2)卷一:風起之卷_三 燎原之火(上)(一)卷四:雲飛之卷_十四  東征中原(3)(二)卷二:海嘯之卷_四 破網而走(2)卷三:地裂之卷_十一  強中之強(3)卷三:地裂之卷_三  玄蓋門人(4)卷二:海嘯之卷_十九 燃海之火(3)卷四:雲飛之卷_七  人生至痛(5)卷二:海嘯之卷_三 天命在我(5)卷二:海嘯之卷_尾聲(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