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地裂之卷_十一  強中之強(4)(一)

大統制密令中這句話,令胡繼棠擊節不已。與南軍本來打算釜底抽薪,奇襲霧雲城相比,這計策纔是真正的釜底抽薪。七省聯盟宣稱是爲了解民倒懸,但他們的軍隊卻搶掠民財,北方民衆必然會對他們恨之入骨,而南方民衆就算不信,也將忐忑不安,民心大失。如此一來,雖然並不能對南軍根本有損,南軍的大義名份卻也開始動搖了。更讓鄭司楚他們想不到的是,這時的霧雲城裡,十幾個說書先生組織一個“報國宣講團”,編了一些故事去各處講述。那些故事無不是說南方叛軍殘忍暴虐,如何如何殺人不眨眼,燒殺擄掠,無惡不作。爲首的,正是有名的說書先生申公北。申公北口齒伶俐,聲音響亮,把南軍的暴行說得繪聲繪色,說南軍如何搶掠,如何奸人妻女,說到極處,更是痛哭流涕,只怕連鄭司楚他們這些南軍聽了都要爲之髮指——當然,鄭司楚作爲南軍後起名將,也被他實名編了進去。這個組織實是禮部在牽頭的,但當時程迪文聽了也爲之色變,怎麼也不相信鄭司楚竟然和申公北嘴裡那個無惡不作的人是同一個。但他身爲禮部官員,而這個報國宣講團卻是大統制直接下令組織起來,當然也不好說什麼,只好聽了旁人一嘴的“這鄭司楚真不要臉”、“想不到鄭國務卿竟是這樣一個人”之後,回家喝個爛醉,出口鳥氣。幸好知道鄭司楚的人有不少,有一次申公北去昌都軍區宣講,有個認得鄭司楚的軍官怎麼也不相信鄭司楚竟會去強姦女子,怒起來向臺上扔了個鞋,申公北纔算消停一陣,不過到了別處,他嘴裡的鄭司楚仍是個殺人越貨,搶劫強姦,無惡不作的惡徒。

這些都是後話,對鄭司楚來說,當務之急是鞏固東平城的城防。雖然北軍的應對越出了他的估計,但不管怎麼說,東平城已在南軍手中。因爲東平城已是一座空城,幾乎什麼都要從頭做起。平定民心,駐紮各部,都是鄭司楚和年景順這兩個中軍的責任。由於當初的上策已然不可行,東平水軍便轉道進入大江,預計六月五日才能抵達東平城,現在的東平城裡,南軍沒有戰艦。不過現在南軍也沒有跨江攻擊的意思,餘成功下令全軍固守,將帶來的大炮安上城頭,一旦北方水軍來犯,便以岸炮還擊。只是東平水軍這兩天都沒有異動,看來剛轉移到東陽城,也在整頓軍務之中。

六月五日,五羊水軍抵達東平城下。宣鳴雷知道東平水軍現在有螺舟,而五羊水軍卻沒有,因此一路都靠大江南岸行駛。五羊水軍一到,鄭司楚也鬆了口氣。現在南軍也已水陸合兵,北軍想要攻擊,同樣討不了好。只是這幾天北軍並沒有動向,卻讓他有點擔心。

鄧滄瀾到底在打什麼主意?

這一天傍晚,餘成功在營中排下酒宴,給水軍接風,也商討一下下步措施。此時從王除城來的天水軍使者也已來到東平城,說明現時情況。豐天寶頗有能力,王除城因爲有一個不小的港口,所以他準備將此地經營爲一個據點。王除城在符敦和東平的中間,在此地駐軍,左右逢源,也可以防止北軍在此地登陸。酒過三巡,有士兵突然過來稟報,說北方水軍揚帆啓航,有來犯之意。

聽得北軍來犯,宣鳴雷和談晚同、崔王祥三人馬上登船,準備迎敵。現在因爲南軍尚無螺舟,所以五羊水軍採取守勢,照當初鄧滄瀾的戰術,在大江上佈下鐵腳木鵝和水雷。鄭司楚和年景順和年景順也登城觀戰。這一戰規模不大,現在五羊水軍也已配備了舷炮,因爲兩軍交鋒,不分勝負。可是看着江上的戰事,鄭司楚心裡總有種說不出的不安。

他正看着,年景順見他有些心神不定,笑道:“司楚,不用擔心,我們的水軍並沒落在下風。”

南軍並沒有落在下風,鄭司楚也知道。他沉吟了一下,低聲道:“我擔心的不是這個。阿順,如果這次只是佯攻,爲了掩飾真正用意,那該怎麼辦?”

年景順道:“你怕他們聲東擊西,去攻擊王除城麼?豐將軍不是易與之輩,早有準備,他們攻不下的。”

王除城雖非巨城,但規模也不小,而且豐天寶的兵力亦不弱,本來就打了個固守的主意,以岸炮還擊,不打水戰,東平水軍再強,沒有陸軍協助,光靠水軍定然攻不下王除城。鄭司楚嘆道:“終究不能大意。你別忘了,鄧帥居然棄了東平城,這一點我們都不曾想到。”

年景順點了點頭道:“不錯。我馬上讓斥候前去偵察,如果有必要,就派兵增援王除城。”

斥候的消息第二天到了。東平水軍果然分出了一支沿江西上,前往王除城。鄧滄瀾趁着五羊水軍抵達東平城才攻擊王除城,顯然是爲了防止南軍仍會沿海岸北上。當天餘成功就和年景順與鄭司楚商議,決定派一萬人救援王除城。

這一萬人由遲魯帶隊,夜摩千風和谷可放、夜摩王佐三人亦編在隊中,當天就出發了。第四天,遲魯發來羽書,說東平水軍果然發一支偏師突襲王除城,但他們卻沒有登陸作戰,只是在江上掃滅了天水軍戰船後繼續西行。天水軍因爲臨江,還有一些戰船,但他們這支水軍根本不成編制,只不過內河運輸防守,與戰力卓絕的東平水軍相比,自然不是對手。本來豐天寶還定下了一個誘敵深入之計,準備趁東平水軍攻城時給他們一個致命打擊,誰知東平水軍連王除城的城牆都不曾靠近,擊沉了天水軍的大半船隻後就又向西而行。

他們是要去攻擊符敦城!

鄭司楚馬上就想到了。雖然天水軍分出了近一半兵力到王除城,但符敦城是十二名城之一,城防堅固,單靠這支東平水軍偏師,肯定也是攻不下的。可是如果他們並不擔任主攻,而是接應北方另外派出的援軍呢?鄭司楚想到了這一點,馬上讓斥候四處查探。

消息很快就傳來了,大統制果然已命昌都軍區發兵,攻擊天水省。這是條密令,事前誰也沒得到消息,但昌都軍一旦動身,消息便瞞不住了。只是斥候雖然得力,可消息傳來也要時間,鄭司楚得到消息已是六月十日,而昌都軍在六月七日便已出發。

但願喬員朗能頂住這一劫。鄭司楚想着。他和年景順商議後,讓遲魯一軍馬上繼承西行,增援符敦城。因爲遲魯所統乃是陸軍,行軍速度沒有水軍快,他們趕到符敦城時已是六月十八日。

遲魯軍一到符敦城,就大吃一驚。萬里雲親率昌都軍已經於兩日前抵達大江北岸,幾乎同時,東平水軍也已抵達。幾乎連一點時間都沒有浪費,昌都軍搭載東平水軍戰船搶渡攻城。昌都和天水,同屬共和國的兩大軍區,雙方軍官有不少都曾在對方軍營呆過,但現在勢成水火,鬥起來也毫不留情。符敦城雖然還有一些戰船,但這些內河戰船實在遠不及東平水軍能夠出海作戰的戰船堅固厲害,水戰失利後,喬員朗收縮陣線,進行城防戰,萬里雲則有萬餘士兵搶渡成功,在灘頭猛攻。遲魯軍趕到時,北軍的攻勢已經持續了兩天兩夜,符敦城這座名城亦有點岌岌可危,遲魯軍趕到時,甚至已有昌都軍登上了城牆,正在與天水軍進行白刃戰了。幸好遲魯來得及時,連口氣都不曾喘一下便投入戰場。昌都軍攻勢雖猛,但再衰三竭,本來見戰勢漸趨主動,符敦城馬上就要被奪下,天水軍也已快到油枯燈燼之地,誰知竟突然殺出意料之外的一支生力軍,天水軍的士氣爲之大振,此消彼長,昌都軍的軍心都一下低落,結果一番苦戰,撲上城頭的昌都軍終於被擊退。

卷三:地裂之卷_七  逃出生天(1)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  掌握民心(2)卷一:風起之卷_七 紀念堂(4)(二)卷五:天舞之卷_十三   鐵甲艦(2)(二)卷三:地裂之卷_九  十一長老(3)卷三:地裂之卷_十  中分南北(3)卷五:天舞之卷_十  絕後之計(1)(三)卷三:地裂之卷_九  十一長老(3)卷三:地裂之卷_十五  殺人有道(3)卷四:雲飛之卷_二  調虎離山(2)卷四:雲飛之卷_三  隻手回瀾(2)卷一:風起之卷_二十 天下雷行(6)卷三:地裂之卷_十六  劈波斬浪(4)卷二:海嘯之卷_五 險死還生(3)(二)卷三:地裂之卷_七  逃出生天(2)卷三:地裂之卷_四  絕境逢生(2)卷三:地裂之卷_十七  各出奇謀(4)卷五:天舞之卷_十八  血火激戰(1)(二)卷五:天舞之卷_十三   鐵甲艦(3)(二)卷一:風起之卷_十六 兵貴神速(3)卷一:風起之卷_九 斬草除根(2)卷五:天舞之卷_十四  亂命不從(2)(二)卷二:海嘯之卷_七 瞞天過海(4)(一)卷一:風起之卷_十五 兵不厭詐(1)卷三:地裂之卷_四  絕境逢生(2)卷四:雲飛之卷_十二  燃眉之急(3)卷一:風起之卷_十五 兵不厭詐(2)卷五:天舞之卷_七  良機錯失(2)卷四:雲飛之卷_九  生死有命(3)卷三:地裂之卷_九  十一長老(1)卷五:天舞之卷_二  脣槍舌劍(3)卷三:地裂之卷_二十  生死關頭(2)(二)卷一:風起之卷_十四 曲中鋒芒(1)卷二:海嘯之卷_四 破網而走(3)卷三:地裂之卷_二十  生死關頭(2)(二)卷五:天舞之卷_十  絕後之計(1)(二)卷一:風起之卷_七 紀念堂(4)(一)卷四:雲飛之卷_十四  東征中原(3)(一)卷三:地裂之卷_四  絕境逢生(1)卷五:天舞之卷_二  脣槍舌劍(1)卷二:海嘯之卷_十七 知彼知己(1)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一  以瞻家邦(2)卷二:海嘯之卷_六 酒中豪傑(4)(一)卷二:海嘯之卷_八 最後關頭(3)(一)卷五:天舞之卷_十三   鐵甲艦(2)(二)卷五:天舞之卷_四  風雲突變(2)(二)卷二:海嘯之卷_十六 碧波紅血(2)卷五:天舞之卷_十九  快刀亂麻(2)(三)卷四:雲飛之卷_一  得不償失(2)卷三:地裂之卷_六  絕後之計(4)卷二:海嘯之卷_七 瞞天過海(2)卷五:天舞之卷_十四  亂命不從(1)(二)卷二:海嘯之卷_十 自立門戶(4)(一)卷二:海嘯之卷_五 險死還生(1)卷一:風起之卷_三 燎原之火(下)(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四  東征中原(1)(二)卷二:海嘯之卷_十九 燃海之火(3)卷三:地裂之卷_十七  各出奇謀(4)卷一:風起之卷_十七 蓄勢待發(3)卷四:雲飛之卷_六  國事爲重(1)卷一:風起之卷_十四 曲中鋒芒(3)卷一:風起之卷_九 斬草除根(1)卷二:海嘯之卷_一 迫不及待(1)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  掌握民心(2)卷二:海嘯之卷_十四 風暴將至(1)卷一:風起之卷_十四 曲中鋒芒(3)卷三:地裂之卷_三  玄蓋門人(4)卷四:雲飛之卷_十六  句羅水軍(3)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  掌握民心(4)(二)卷四:雲飛之卷_六  國事爲重(1)卷一:風起之卷_一 追擊千里(上)(二)卷四:雲飛之卷_二  調虎離山(1)卷三:地裂之卷_十  中分南北(4)卷二:海嘯之卷_一 迫不及待(2)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  掌握民心(4)(二)卷三:地裂之卷_十一  強中之強(2)(二)卷三:地裂之卷_十一  強中之強(4)(二)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4)(二)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3)(一)卷一:風起之卷_八 黑眚槍(1)卷二:海嘯之卷_七 瞞天過海(4)(一)卷五:天舞之卷_十  絕後之計(1)(三)卷四:雲飛之卷_十六  句羅水軍(1)卷三:地裂之卷_十六  劈波斬浪(4)卷三:地裂之卷_三  玄蓋門人(3)卷一:風起之卷_十一 誘之以利(4)卷二:海嘯之卷_六 酒中豪傑(3)卷三:地裂之卷_十四  各展其能(5)卷一:風起之卷_七 紀念堂(4)(二)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2)卷四:雲飛之卷_六  國事爲重(2)卷四:雲飛之卷_三  隻手回瀾(2)卷二:海嘯之卷_四 破網而走(3)卷三:地裂之卷_十五  殺人有道(3)卷二:海嘯之卷_四 破網而走(4)(一)卷一:風起之卷_一 追擊千里(下)(一)卷二:海嘯之卷_一 迫不及待(1)卷四:雲飛之卷_十九  牆邊血戰(4)(一)卷三:地裂之卷_二  火漸燎原(5)卷三:地裂之卷_十四  各展其能(4)
卷三:地裂之卷_七  逃出生天(1)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  掌握民心(2)卷一:風起之卷_七 紀念堂(4)(二)卷五:天舞之卷_十三   鐵甲艦(2)(二)卷三:地裂之卷_九  十一長老(3)卷三:地裂之卷_十  中分南北(3)卷五:天舞之卷_十  絕後之計(1)(三)卷三:地裂之卷_九  十一長老(3)卷三:地裂之卷_十五  殺人有道(3)卷四:雲飛之卷_二  調虎離山(2)卷四:雲飛之卷_三  隻手回瀾(2)卷一:風起之卷_二十 天下雷行(6)卷三:地裂之卷_十六  劈波斬浪(4)卷二:海嘯之卷_五 險死還生(3)(二)卷三:地裂之卷_七  逃出生天(2)卷三:地裂之卷_四  絕境逢生(2)卷三:地裂之卷_十七  各出奇謀(4)卷五:天舞之卷_十八  血火激戰(1)(二)卷五:天舞之卷_十三   鐵甲艦(3)(二)卷一:風起之卷_十六 兵貴神速(3)卷一:風起之卷_九 斬草除根(2)卷五:天舞之卷_十四  亂命不從(2)(二)卷二:海嘯之卷_七 瞞天過海(4)(一)卷一:風起之卷_十五 兵不厭詐(1)卷三:地裂之卷_四  絕境逢生(2)卷四:雲飛之卷_十二  燃眉之急(3)卷一:風起之卷_十五 兵不厭詐(2)卷五:天舞之卷_七  良機錯失(2)卷四:雲飛之卷_九  生死有命(3)卷三:地裂之卷_九  十一長老(1)卷五:天舞之卷_二  脣槍舌劍(3)卷三:地裂之卷_二十  生死關頭(2)(二)卷一:風起之卷_十四 曲中鋒芒(1)卷二:海嘯之卷_四 破網而走(3)卷三:地裂之卷_二十  生死關頭(2)(二)卷五:天舞之卷_十  絕後之計(1)(二)卷一:風起之卷_七 紀念堂(4)(一)卷四:雲飛之卷_十四  東征中原(3)(一)卷三:地裂之卷_四  絕境逢生(1)卷五:天舞之卷_二  脣槍舌劍(1)卷二:海嘯之卷_十七 知彼知己(1)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一  以瞻家邦(2)卷二:海嘯之卷_六 酒中豪傑(4)(一)卷二:海嘯之卷_八 最後關頭(3)(一)卷五:天舞之卷_十三   鐵甲艦(2)(二)卷五:天舞之卷_四  風雲突變(2)(二)卷二:海嘯之卷_十六 碧波紅血(2)卷五:天舞之卷_十九  快刀亂麻(2)(三)卷四:雲飛之卷_一  得不償失(2)卷三:地裂之卷_六  絕後之計(4)卷二:海嘯之卷_七 瞞天過海(2)卷五:天舞之卷_十四  亂命不從(1)(二)卷二:海嘯之卷_十 自立門戶(4)(一)卷二:海嘯之卷_五 險死還生(1)卷一:風起之卷_三 燎原之火(下)(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四  東征中原(1)(二)卷二:海嘯之卷_十九 燃海之火(3)卷三:地裂之卷_十七  各出奇謀(4)卷一:風起之卷_十七 蓄勢待發(3)卷四:雲飛之卷_六  國事爲重(1)卷一:風起之卷_十四 曲中鋒芒(3)卷一:風起之卷_九 斬草除根(1)卷二:海嘯之卷_一 迫不及待(1)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  掌握民心(2)卷二:海嘯之卷_十四 風暴將至(1)卷一:風起之卷_十四 曲中鋒芒(3)卷三:地裂之卷_三  玄蓋門人(4)卷四:雲飛之卷_十六  句羅水軍(3)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  掌握民心(4)(二)卷四:雲飛之卷_六  國事爲重(1)卷一:風起之卷_一 追擊千里(上)(二)卷四:雲飛之卷_二  調虎離山(1)卷三:地裂之卷_十  中分南北(4)卷二:海嘯之卷_一 迫不及待(2)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  掌握民心(4)(二)卷三:地裂之卷_十一  強中之強(2)(二)卷三:地裂之卷_十一  強中之強(4)(二)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4)(二)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3)(一)卷一:風起之卷_八 黑眚槍(1)卷二:海嘯之卷_七 瞞天過海(4)(一)卷五:天舞之卷_十  絕後之計(1)(三)卷四:雲飛之卷_十六  句羅水軍(1)卷三:地裂之卷_十六  劈波斬浪(4)卷三:地裂之卷_三  玄蓋門人(3)卷一:風起之卷_十一 誘之以利(4)卷二:海嘯之卷_六 酒中豪傑(3)卷三:地裂之卷_十四  各展其能(5)卷一:風起之卷_七 紀念堂(4)(二)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2)卷四:雲飛之卷_六  國事爲重(2)卷四:雲飛之卷_三  隻手回瀾(2)卷二:海嘯之卷_四 破網而走(3)卷三:地裂之卷_十五  殺人有道(3)卷二:海嘯之卷_四 破網而走(4)(一)卷一:風起之卷_一 追擊千里(下)(一)卷二:海嘯之卷_一 迫不及待(1)卷四:雲飛之卷_十九  牆邊血戰(4)(一)卷三:地裂之卷_二  火漸燎原(5)卷三:地裂之卷_十四  各展其能(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