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地裂之卷_十  中分南北(4)

陸明夷和齊亮兩人從一個小酒館走出來,天色已暗。看着街頭的燈火,齊亮嘆道:“東平城真是繁華,和西靖不能比。”

西靖作爲名城,其實也不算小了,但從繁華上來說,確實還和東平城差得遠。陸明夷道:“東平五羊,號稱天下繁華之最,西靖比這兩個城當然要差一點。其實這兩城都是交通便利,各處運來的貨物都匯聚到此地,自然就繁華起來了。”

齊亮道:“只是一打仗,只怕這些繁華也將過眼即逝吧。聽老人說,當年高鷲城也是相當繁華呢,現在卻實在不怎麼樣。”

陸明夷道:“打上了仗,這些損失在所難免。天下無不散的宴席,從古至今,不知出過多少英主名王,最終都要煙銷雲散。”他說到這兒,看了看天空,笑道:“阿亮,我們的世界,已經就在眼前了。”

齊亮吒道:“我們的世界?”

“是,這個世界。”

陸明夷的眼裡,有一種異樣的光彩。齊亮心道:“明夷大概還在爲大統制的那道擢賢令而興奮。”

大統制的擢賢令下達後,最興奮的還是陸明夷這樣的下級軍官。以往天下承平,士兵按部就班地晉升,到五十歲退伍,絕大多數可能連個百夫長都升不到,運氣好的,能升個都尉就算祖墳冒青煙了,想升到下將軍,幾乎不可能。但擢賢令明明白白說了,只消有軍功,可以越級提升,這樣那些下級軍官的機會就要大得多了。現在陸明夷和王離、米德志都因此令而提升爲輔尉,齊亮也已成爲陸明夷麾下的什長。戰事一觸即發,在接下來的戰事中,陸明夷更有可能立下戰功而得到提升。只是齊亮總是有點擔心。僅僅是夜摩千風這一次譁變,就已經死了不少人,和南軍正式交戰後,定然會死傷更重。

這個世界,只是屬於明夷和王離這樣的英雄人物的,我終究出不了頭。齊亮想着,訕笑了笑道:“明夷,你說,我們什麼時候要出征?”

在東平城呆了已經有半年了。本來四月就該出征,但由於夜摩千風的譁變,接下來就是整肅諸軍,就拖了下來。這一番整肅,把不少軍官都整肅掉了,陸明夷和齊亮所屬的昌都軍區部隊也有幾個軍官被查出和顧清隨有種種轉彎抹角的關係而丟了職,這樣由徐鴻漸親自統領的衝鋒弓隊就顯得越發重要。陸明夷道:“如果我沒算錯的話,六月初就該出發了。”

齊亮道:“那就只有十幾天了?唉。”

陸明夷見他嘆了口氣,笑道:“阿亮,你擔心什麼?你現在訓練得很刻苦,上了戰場,也不用太擔心了。”

齊亮的槍馬不算太出色,但陸明夷現在常和他一塊兒訓練,所以齊亮現在進步相當大。只是他總是對即將到來的戰爭感到害怕。刀槍無眼,上月與譁變的夜摩千風一戰,齊亮也第一次見到了刀槍直接插進人身體中噴出的鮮血,現在仍是心有餘悸。他小聲道:“明夷,你說,我們能贏麼?”

陸明夷想也沒想就道:“不好說。”

齊亮沒想到他會這麼回答,怔了怔道:“不好說?”

“是。南船北馬,南軍的騎兵肯定不如我們,但他們的戰力卻不比我們差多少。這一戰,恐怕會曠日持久,打上好幾年才能見分曉吧。”

陸明夷的話輕描淡寫,根本沒半點懼意。齊亮的心裡卻是沉了沉,心道:“明夷倒是盼着戰事早點來。”他可沒這種想法,只盼着別有戰事,自己不晉升也沒什麼大不了。陸明夷這時道:“走吧,我們早點回軍營,還有時間再練一陣。”

齊亮答應一聲,又向左右看了看。東平城,如今依然繁榮如常,但也許用不多久,就會烽煙四起,殺聲遍地吧。他想讓自己別怕,可是心底的寒意卻依舊如一道冰水般不住流淌出來。

此時在帥府中,鄧滄瀾正和胡繼棠兩人在商議着軍情。

按大統制之命,軍隊整肅已經基本完成了。雖然鄧滄瀾對這次整肅仍有點不同意見,覺得整肅過嚴。顧清隨謀刺大統制,固然是一項大逆之罪,但顧清隨有親屬,他的親信也有親屬,親屬再有親屬,這樣拐彎抹角地追查下去,有些軍官連自己都不知道和顧清隨一黨有牽連亦被整肅掉了。好在到現在也差不多了,而經過這段時間的整肅,軍紀得到了加強,現在東平城裡這九萬餘大軍更加嚴整。

南征的計劃,是水陸並進,穩紮穩紮。首先是突進閩榕,一舉拿下南安城。上回東平這區陸戰隊圍攻南安城,就是因爲沒有水軍配合,而南安城的戰力出乎意料地強,結果未能得手。但這一次水陸交攻,南安城必破。拿下南安城後,再以此爲據點,水陸兩軍再進攻五羊城,五羊城就算準備再充份,戰力再強,也難有勝算。這也是鄧滄瀾早就定下的策略,但第一次南征,由於大統制嚴令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擊,結果操之過急而失敗,這一次卻多了個天水省的變數。一旦全軍出擊,天水省必定會來攻擊南征軍後防,以解廣陽省之危,所以計劃必須有所改動。胡繼棠和鄧滄瀾已向大統制提出了一個修改計劃。既然天水廣陽兩省互爲犄角,最好的辦法是擊破,由昌都軍區出兵攻擊天水省,牽制住他們,然後東平大軍直撲閩榕,宣稱直搗南安城。表面上陸戰隊兵分東西兩路,大部由胡繼棠率領,由西邊出發。一旦五羊城出兵,東路陸軍和水軍就在閩榕與五羊城軍對峙,不讓他們北上,胡繼棠則率西路師轉道北上,一舉切斷天水省軍的歸路,與北方攻擊天水軍區的部隊南北匯合,將天水軍區拿下,到時再重新南下,與鄧滄瀾水軍合兵對付五羊城軍。這個策略雖然耗時要長一些,但最爲穩妥。他們把這計劃上報後,得到大統制首肯,昌都軍區的萬里雲也已在做準備,準備六月七日出發。由於天水省是在大江以南,昌都省卻在大江以北,所以屆時東平水軍也須分出一部戰船沿江西上,接應萬里雲軍。

這條聲東擊西之計,真正的目標在於天水省。而此計成功的關鍵,就在於沿江西上的東平水軍。符敦城因爲北臨大江,水軍也不弱,萬里雲軍卻都是陸軍,若不能渡江,南北夾擊就無法成功,所以鄧滄瀾要親自帶隊。但南下水軍中也不能只是佯兵,不然五羊城發覺有詐,全軍撲出,在閩榕南北兩軍對峙的計劃就不能成功,反倒要被南軍將計就計,各個擊破了,所以人員安排必須斟酌停當。這支東路軍的實力肯定會不如五羊城,既要讓五羊城看不出破綻,而且也有頂住五羊城攻擊的能力,首將就必須是個極有能力,又能壓得住陣腳之人。商量之下,定下的人員,便是現在東平城裡的昌都援軍首將徐鴻漸。

徐鴻漸軍銜是都尉,僅次於東平城陸戰軍首將下將軍聶長鬆。聶長鬆要要東平城鎮守,而夜摩千風譁變中,他曾被夜摩千風扣爲人質。雖然因威武不能屈而受大統制嘉獎,可畢竟對他的聲名有損,在軍中的威望已不如一舉拿下夜摩千風的徐鴻漸了。而且對徐鴻漸委以重任,更是對萬里雲賣一個情面,萬里雲也更能夠全力以赴。而南下水軍的首將,鄧滄瀾決定是傅雁書。傅雁書雖然只是校尉,水軍中還有幾個都尉比他高,但他在夜摩千風譁變一役中守住戰船,得到嘉獎,加上是鄧滄瀾得意門生,在水軍中鋒頭一時無兩,亦是合適人選。

萬里雲六月七日出發,而東平諸軍則是六月一日就要出征了。鄧滄瀾和胡繼棠又商議了幾個細節,便各自回營準備。

十一長老會公告雖是五月十五日發出的,但豐天寶其實七日前就已離開了五羊城。日夜兼程,五月十九日,豐天寶回到符敦城,帶回了五羊城的修改計劃。這段時間喬員朗在符敦城裡也已進行了一番整肅。天水軍區本是方若水爲首,好在共和國各軍區長官進行輪換制,所以喬員朗也曾在符敦城呆過很長一段時間,算起來,比方若水還要久一些,所以他的整肅比東平城的整肅更有效率。得到豐天寶的迴音,喬員朗欣喜若狂。他不僅在十一長老會中名列第三,而且金生色也名列前茅,天水省在南方七省聯軍中的地位可想而知。按計劃,符敦水軍立刻全軍出發,水陸兩軍共計兩萬,沿江東下。

五月三十日,東平城正是做最後的準備,明日便要大軍出發。鄧滄瀾正在檢點兵員,中軍許靖持突然面色大變,緊急來見鄧滄瀾。

許靖持帶來的,是一條讓鄧滄瀾和胡繼棠都大吃一驚的消息。在三天前,天水軍突然出現在東平城上游大約三百里的王除城。王除城雖然不入十二名城,也是大江上船運的一個重要港口,人口也有兩三萬,城中並沒有正規軍,只有三百衛戍軍。因此五月二十七日,當符敦城的兩萬大軍突然抵達王除城,立刻封鎖四門,衛戍一下就被解除了武裝,毫無還手之力。

大江自西流向東,他們是順流而下,十五六天便可抵達東平城了。他們這一次更是全速前進,只花了七天時間就到了王除城。而天水省的部隊軍紀亦極爲嚴明,這次突然襲擊更是如風如火,鄧滄瀾還不知道,這支天水軍的首將即是喬員朗的中軍豐天寶。豐天寶對消息的封殺極爲得力,奪下了王除城的消息直到三天後才抵達東平城。得到這個消息,鄧滄瀾馬上通知了胡繼棠,胡繼棠聽得了這消息,亦是大驚失色。

喬員朗曾經隨胡繼棠徵倭,正是在此役中嶄露頭角的。當時喬員朗尚是個下級軍官,但在徵倭一役中,表現極佳,特別是行軍之速,更是有如驚雷掣電。強將手下無弱兵,這支天水軍來得如此之快,竟然搶在了他們之前,鄧滄瀾和胡繼棠已失去了先手。胡繼棠看着這份報告,久久不語。

鄧滄瀾心裡,亦是如同波濤洶涌。他道:“胡將軍,你意下如何?”

胡繼棠沉吟了一下,低聲道:“鄧帥,我擔心的,還不是這支天水軍啊。”

鄧滄瀾點了點頭:“五羊城肯定不會任由天水軍孤軍深入的。如果我沒猜錯的話,他們應該已經離東平城不遠了。”

胡繼棠半晌沒有說話。鄧滄瀾的擔心,他也已想到了。讓他最擔心的,就是這一次南軍的攻勢來得如此迅猛,己方還在想着南征,但他們竟然已經先行北上。好一陣,他才道:“一切請鄧帥定奪。”

鄧滄瀾道:“南軍想的,只怕是要釜底抽薪。”

他說得平靜,但胡繼棠卻是一抖,驚道:“直撲霧雲!”

卷二:海嘯之卷_十六 碧波紅血(2)卷三:地裂之卷_十五  殺人有道(5)卷一:風起之卷_二 勢弱用奇(下)(一)卷五:天舞之卷_四  風雲突變(3)(二)卷二:海嘯之卷_十四 風暴將至(3)卷五:天舞之卷_九  三箭齊發(2)(二)卷三:地裂之卷_二  火漸燎原(1)卷四:雲飛之卷_十七  當機立斷(1)(一)卷二:海嘯之卷_十九 燃海之火(1)卷二:海嘯之卷_十四 風暴將至(3)卷四:雲飛之卷_十七  當機立斷(1)(一)卷四:雲飛之卷_一  得不償失(4)卷三:地裂之卷_五  樂逢知音(3)卷一:風起之卷_十二 計出必絕(5)卷四:雲飛之卷_二  調虎離山(4)卷五:天舞之卷_十五  鋌而走險(2)(二)卷一:風起之卷_十 知我心憂(5)卷三:地裂之卷_二十  生死關頭(1)卷二:海嘯之卷_十五 磨刀霍霍(2)卷二:海嘯之卷_六 酒中豪傑(2)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2)卷五:天舞之卷_十七  天命有歸(2)(二)卷三:地裂之卷_二  火漸燎原(3)卷三:地裂之卷_一  南北決裂(3)卷三:地裂之卷_十  中分南北(2)卷四:雲飛之卷_九  生死有命(4)卷四:雲飛之卷_九  生死有命(4)卷三:地裂之卷_二十  生死關頭(4)卷一:風起之卷_三 燎原之火(上)(三)卷四:雲飛之卷_七  人生至痛(1)卷三:地裂之卷_十六  劈波斬浪(5)卷二:海嘯之卷_二 我命由天(1)卷四:雲飛之卷_十九  牆邊血戰(3)卷三:地裂之卷_二  火漸燎原(4)卷一:風起之卷_三 燎原之火(上)(一)卷二:海嘯之卷_三 天命在我(5)卷一:風起之卷_四 天網之漏(3)(二)卷三:地裂之卷_十二  咫尺天涯(2)(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二  燃眉之急(4)卷四:雲飛之卷_十二  燃眉之急(4)卷五:天舞之卷_十二  以死報之(2)(一)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  掌握民心(1)卷三:地裂之卷_二十  生死關頭(5)卷一:風起之卷_十四 曲中鋒芒(4)卷三:地裂之卷_七  逃出生天(3)卷五:天舞之卷_八  共和新政(1)(一)卷五:天舞之卷_十二  以死報之(2)(一)卷四:雲飛之卷_九  生死有命(3)卷一:風起之卷_九 斬草除根(5)(一)卷一:風起之卷_二十 天下雷行(6)卷五:天舞之卷_十七  天命有歸(2)(三)卷四:雲飛之卷_六  國事爲重(1)卷三:地裂之卷_二  火漸燎原(3)卷一:風起之卷_一 追擊千里(下)(二)卷二:海嘯之卷_一 迫不及待(5)卷一:風起之卷_十四 曲中鋒芒(6)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2)卷一:風起之卷_十三 人人平等(4)卷二:海嘯之卷_五 險死還生(4)(一)卷三:地裂之卷_五  樂逢知音(5)卷五:天舞之卷_七  良機錯失(2)卷二:海嘯之卷_四 破網而走(4)(二)卷五:天舞之卷_九  三箭齊發(2)(三)卷一:風起之卷_三 燎原之火(下)(二)卷五:天舞之卷_十七  天命有歸(2)(三)卷五:天舞之卷_十一  血火飛迸(1)(一)卷三:地裂之卷_十七  各出奇謀(5)卷三:地裂之卷_六  絕後之計(4)卷五:天舞之卷_十五  鋌而走險(1)(二)卷四:雲飛之卷_四  一飛沖天(1)卷五:天舞之卷_四  風雲突變(1)卷二:海嘯之卷_五 險死還生(2)卷三:地裂之卷_七  逃出生天(2)卷二:海嘯之卷_三 天命在我 (2)卷五:天舞之卷_十七  天命有歸(1)(三)卷二:海嘯之卷_十九 燃海之火(1)卷三:地裂之卷_十六  劈波斬浪(2)卷二:海嘯之卷_十九 燃海之火(1)卷二:海嘯之卷_十 自立門戶(4)(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九  牆邊血戰(3)卷五:天舞之卷_十四  亂命不從(2)(三)卷一:風起之卷_七 紀念堂(1)卷二:海嘯之卷_十二 殺機四伏(1)卷五:天舞之卷_十九  快刀亂麻(2)(一)卷一:風起之卷_十三 人人平等(2)卷四:雲飛之卷_十六  句羅水軍(2)卷五:天舞之卷_一  內亂將起(4)卷四:雲飛之卷_十  捲土重來(3)卷三:地裂之卷_五  樂逢知音(2)卷四:雲飛之卷_二  調虎離山(5)卷一:風起之卷_十六 兵貴神速(5)卷三:地裂之卷_九  十一長老(4)卷一:風起之卷_二十 天下雷行(4)卷五:天舞之卷_五  血戰大江(3)卷一:風起之卷_十五 兵不厭詐(6)卷五:天舞之卷_十四  亂命不從(2)(三)卷五:天舞之卷_一  內亂將起(2)卷二:海嘯之卷_尾聲(3)卷二:海嘯之卷_二 我命由天(5)(二)卷五:天舞之卷_十五  鋌而走險(1)(二)
卷二:海嘯之卷_十六 碧波紅血(2)卷三:地裂之卷_十五  殺人有道(5)卷一:風起之卷_二 勢弱用奇(下)(一)卷五:天舞之卷_四  風雲突變(3)(二)卷二:海嘯之卷_十四 風暴將至(3)卷五:天舞之卷_九  三箭齊發(2)(二)卷三:地裂之卷_二  火漸燎原(1)卷四:雲飛之卷_十七  當機立斷(1)(一)卷二:海嘯之卷_十九 燃海之火(1)卷二:海嘯之卷_十四 風暴將至(3)卷四:雲飛之卷_十七  當機立斷(1)(一)卷四:雲飛之卷_一  得不償失(4)卷三:地裂之卷_五  樂逢知音(3)卷一:風起之卷_十二 計出必絕(5)卷四:雲飛之卷_二  調虎離山(4)卷五:天舞之卷_十五  鋌而走險(2)(二)卷一:風起之卷_十 知我心憂(5)卷三:地裂之卷_二十  生死關頭(1)卷二:海嘯之卷_十五 磨刀霍霍(2)卷二:海嘯之卷_六 酒中豪傑(2)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2)卷五:天舞之卷_十七  天命有歸(2)(二)卷三:地裂之卷_二  火漸燎原(3)卷三:地裂之卷_一  南北決裂(3)卷三:地裂之卷_十  中分南北(2)卷四:雲飛之卷_九  生死有命(4)卷四:雲飛之卷_九  生死有命(4)卷三:地裂之卷_二十  生死關頭(4)卷一:風起之卷_三 燎原之火(上)(三)卷四:雲飛之卷_七  人生至痛(1)卷三:地裂之卷_十六  劈波斬浪(5)卷二:海嘯之卷_二 我命由天(1)卷四:雲飛之卷_十九  牆邊血戰(3)卷三:地裂之卷_二  火漸燎原(4)卷一:風起之卷_三 燎原之火(上)(一)卷二:海嘯之卷_三 天命在我(5)卷一:風起之卷_四 天網之漏(3)(二)卷三:地裂之卷_十二  咫尺天涯(2)(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二  燃眉之急(4)卷四:雲飛之卷_十二  燃眉之急(4)卷五:天舞之卷_十二  以死報之(2)(一)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  掌握民心(1)卷三:地裂之卷_二十  生死關頭(5)卷一:風起之卷_十四 曲中鋒芒(4)卷三:地裂之卷_七  逃出生天(3)卷五:天舞之卷_八  共和新政(1)(一)卷五:天舞之卷_十二  以死報之(2)(一)卷四:雲飛之卷_九  生死有命(3)卷一:風起之卷_九 斬草除根(5)(一)卷一:風起之卷_二十 天下雷行(6)卷五:天舞之卷_十七  天命有歸(2)(三)卷四:雲飛之卷_六  國事爲重(1)卷三:地裂之卷_二  火漸燎原(3)卷一:風起之卷_一 追擊千里(下)(二)卷二:海嘯之卷_一 迫不及待(5)卷一:風起之卷_十四 曲中鋒芒(6)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2)卷一:風起之卷_十三 人人平等(4)卷二:海嘯之卷_五 險死還生(4)(一)卷三:地裂之卷_五  樂逢知音(5)卷五:天舞之卷_七  良機錯失(2)卷二:海嘯之卷_四 破網而走(4)(二)卷五:天舞之卷_九  三箭齊發(2)(三)卷一:風起之卷_三 燎原之火(下)(二)卷五:天舞之卷_十七  天命有歸(2)(三)卷五:天舞之卷_十一  血火飛迸(1)(一)卷三:地裂之卷_十七  各出奇謀(5)卷三:地裂之卷_六  絕後之計(4)卷五:天舞之卷_十五  鋌而走險(1)(二)卷四:雲飛之卷_四  一飛沖天(1)卷五:天舞之卷_四  風雲突變(1)卷二:海嘯之卷_五 險死還生(2)卷三:地裂之卷_七  逃出生天(2)卷二:海嘯之卷_三 天命在我 (2)卷五:天舞之卷_十七  天命有歸(1)(三)卷二:海嘯之卷_十九 燃海之火(1)卷三:地裂之卷_十六  劈波斬浪(2)卷二:海嘯之卷_十九 燃海之火(1)卷二:海嘯之卷_十 自立門戶(4)(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九  牆邊血戰(3)卷五:天舞之卷_十四  亂命不從(2)(三)卷一:風起之卷_七 紀念堂(1)卷二:海嘯之卷_十二 殺機四伏(1)卷五:天舞之卷_十九  快刀亂麻(2)(一)卷一:風起之卷_十三 人人平等(2)卷四:雲飛之卷_十六  句羅水軍(2)卷五:天舞之卷_一  內亂將起(4)卷四:雲飛之卷_十  捲土重來(3)卷三:地裂之卷_五  樂逢知音(2)卷四:雲飛之卷_二  調虎離山(5)卷一:風起之卷_十六 兵貴神速(5)卷三:地裂之卷_九  十一長老(4)卷一:風起之卷_二十 天下雷行(4)卷五:天舞之卷_五  血戰大江(3)卷一:風起之卷_十五 兵不厭詐(6)卷五:天舞之卷_十四  亂命不從(2)(三)卷五:天舞之卷_一  內亂將起(2)卷二:海嘯之卷_尾聲(3)卷二:海嘯之卷_二 我命由天(5)(二)卷五:天舞之卷_十五  鋌而走險(1)(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