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雲飛之卷_十二  燃眉之急(1)

十二 燃眉之急

共和二十五年一月三十日凌晨,清穹城陷落,天水軍徹底覆滅,但北軍主將胡繼棠也於此役戰死。這個消息,一月三十一日卯時便以羽書傳到了鄧滄瀾的座船上。此時正值鄧滄瀾率領水軍向五羊軍發動了第五次攻勢。

胡繼棠也死了。鄧滄瀾看到這條消息時,心裡無比的空虛。雖然與胡繼棠交情並不算深,但同爲開國八大將帥中僅存的在職軍官,一想到此後就只剩自己一個人了,鄧滄瀾便有種說不出的滋味。

胡繼棠也是以生命換來了最後一次勝利,自己難道也要以生命爲代價換取勝利麼?這個悲觀的念頭僅僅在鄧滄瀾心中閃現了一下,便對一邊的中軍許靖持道:“靖持,擊鼓,發衝鋒令!”

以傅雁書爲首的諸舟督正在與南軍惡戰,大江上,已漂滿了死屍和破船片。五羊水軍與東平水軍,這兩支共和國最爲精銳的水軍旗鼓相當,不論哪一邊都無法取得決定性的優勢。然而鄧滄瀾明白,五羊軍的崩潰已經就在眼前了。五羊水軍確實沒有敗,可是駐守東陽城的五羊陸軍卻已經快要抵擋不住北軍陸戰隊的如潮攻勢。

鳴雷,你若死於此役,也算死得其所吧。鄧滄瀾想着。現在自己的這兩個得意弟子就正在面對面地進行殊死戰,不論哪一個戰死,鄧滄瀾都會如同失去了一半生命那樣痛苦。他看了看天空,天空裡清清朗朗,連雲都沒有,而江面上則瀰漫着硝煙,上下之間便如兩個世界。他忽然高聲吟道:“快哉風!把紅塵掃盡,放出一天空。”

這是當年閔維丘過訪,自己設便宴招待他時,閔維丘給自己寫的。當時傅雁書和宣鳴雷都列席在座,傅雁書是一點感覺也沒有,宣鳴雷卻很是喜歡,經常會自彈自唱,鄧滄瀾也聽過好幾遍了。他其實並不很喜歡閔先生給自己寫的這首詩,只覺詩意雖然豪邁,卻也漸走衰頹一路,而鄧滄瀾向來沒覺得自己老過。雖然頭髮也漸漸有白的了,可在心裡,他總覺得自己依舊是當初那個英氣勃勃,不可一世的年輕人。

然而終究是老了。鄧滄瀾想着。現在,已是年輕人的世界,此時正在交錯纏鬥的雙方將官,也應該都是些四十歲以下的人,自己無論如何都已經老了。地,火,水,風。曾經的帝國軍校四個最傑出的年輕人,也只剩下了自己一個。

往矣。往矣。

如雷的進軍鼓聲,鄧滄瀾聽來也覺得如此蒼涼。而這鼓聲傳入宣鳴雷耳中,帶來的卻是心驚肉跳。

師尊發動總攻了。這也意味着,東陽城馬上就要陷落。

當初鄭司楚反對奪東陽城,就是因爲奪了也守不住,純屬得不償失。可是由於餘成功的堅持,加上奪取東陽城後,也確實對北軍造成了相當大的威懾,宣鳴雷便沒有執意反對。現在看起來,鄭司楚說的還是正確的,堅守東陽城,確實得不償失。因爲當大江通路被阻斷,東陽城得不到東平城來的支援,就只是一座沒有退路的孤城。那個時候,鄭司楚最擔心的就是這種情形,而這正是眼前的實況。師尊並不需要擊潰自己,甚至不需要兩支水軍決出勝負來,只消在江面纏鬥,東平城援軍就無法開赴東陽城,甚至東陽城一旦失守,駐軍想逃都逃不掉。

不行,必須當機立斷,要餘成功棄守東陽城了。宣鳴雷想着,對身邊的副將道:“向餘帥發信號。”

宣鳴雷的副將,便是崔王祥的表兄趙西城。趙西城本來也是個舟督,但因爲佩服宣鳴雷之能,自覺才能不足以獨當一面,自願來給宣鳴雷當中軍副將。不過趙西城這人雖然戰術平平,但人細心謀慎,做舟督不是很稱職,做中軍卻極爲優秀,宣鳴雷有他輔佐,亦覺如虎添翼。聽宣鳴雷說要發信號,趙西城問道:“說什麼?”

宣鳴雷想了想,說道:“戰況危急,東陽已不可守,請餘帥及時退兵。”

東陽城裡有着好幾萬陸軍。如果這些人被北軍消滅,五羊軍陸軍實力便損失一半,可謂受到毀滅性打擊了。宣鳴雷戰到現在,越來越沒了取勝的信心。東平水軍便如一塊粘在手上的膠一樣,既甩不掉,也吞不下,宣鳴雷已經很清楚五羊水軍沒有能力擊潰捲土重來的東平水軍了。戰事延續得越久,就對己方越不利。上之上策,就是趁早退卻。

趙西城聽宣鳴雷說要餘成功退功,不由一怔。現在戰事正酣,雖然鄧滄瀾的水軍並無敗像,但他們也休想擊潰五羊水軍。在這個當口要棄守東陽城,以餘成功的性子,只怕會怒斥說是胡說八道。如果宣鳴雷不是申士圖的女婿,趙西城都猜得到戰後餘成功定要治宣鳴雷一個自亂軍心之罪。他追問了一句:“要餘帥退兵?”

宣鳴雷呆了呆,頹然道:“算了,餘帥不會聽的,而且這樣發下令去,只會自亂軍心。”

趙西城沒再說話。的確,餘成功的性子他也明白,要他知難而退,那是不可能的。當初要奪東陽城,軍中很多軍官都覺得不太現實,但餘成功還是堅持執行。到了現在,什麼都晚了,只能是硬頂下去。以東平水軍這樣只求亂不求勝的進攻法,如果東陽城能守住的話,便只是白費心機。

可是,東陽城能守住麼?

宣鳴雷是在大江上鏖戰,並不知道東陽城北門外的外況。此時的餘成功已是焦頭爛額,好幾次,他都要下達撤退令了。

東陽和東平的聯合防禦體系,只有在大江防線無虞的情況下才能發揮作用。可現在大江上炮聲隆隆,東平援軍根本過不來。甚至連東陽城的傷兵都退不回去。再這樣下去,東陽城勢必會被全殲。

真的錯了!餘成功現在纔算真正明白當初鄭司楚爲什麼會說現在取東陽是操之過急。一個防禦體系,必須有各方面的配合。只是現在的五羊軍尚不足以佔據絕對優勢,想要讓東平東陽兩城組成一個固若金湯的整體,實是力有未逮。鄧滄瀾正是看到了五羊軍這個軟肋,現在東陽城已是騎虎難下,東平城的援兵上不來,東陽城的傷兵也退不下去,而北門外,北軍的攻勢卻越來越強。

現在的北軍陸戰隊名義上是下將軍聶長鬆指揮,實際上指揮者卻是新提拔的都尉霍振武。正橫槍立馬於東陽城下的霍振武看着正不住攻城的軍隊,心中卻有點焦躁。

這一次攻勢,鄧帥將指揮的實權交到了自己手中,聶長鬆僅僅掛了個旗號。這固然是自己的機會,但也是一付千鈞重擔。霍振武年紀雖輕,卻向來老成持重,可攻到現在,這個老成持重的年輕勇將也終於焦躁了。

根據細作稟報,餘成功這人剛愎自用,一意孤行。上一次就是他決意強攻東陽,若不是鄭司楚和宣鳴雷臨陣變計,掉頭奇襲,餘成功上回策劃的攻擊將一敗塗地。當時率先看破鄭司楚奇襲目的的正是霍振武,不過當時他對鄭司楚只有讚歎,因爲鄭司楚的行動顯然是倉促間的權宜之計,有破綻並不足怪,而餘成功明明已經做了周全準備,結果定下的計策還是如此捉襟見肘,破綻百出,在年輕氣盛的霍振武看來,餘成功實是名過其實,不堪一擊。可是現在攻擊已經持續了那麼久,餘成功的守禦依然堅如磐石,直到現在霍振武才明白,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長處,即使餘成功也不例外。餘成功的大局觀不強,他策劃的大計劃不見得如何高明,可是他仍是個相當有才幹的守將,至少不是浪得虛名。

真不能看輕世上任何一個人啊。霍振武想着,將手中長槍一舉,喝道:“進攻!若不能攻下東陽城,此軍不退!”

霍振武的攻勢分爲左中右三翼,其中中路主攻,左右兩路爲輔,牽制住城頭守軍,不讓他們集中力量。現在這三路人馬全都膠着不前,餘成功死守不出,城頭箭矢如疾雨般飛下,火炮也不住發射,城門口一字排開的鐵甲車則巋然不動,可也無法再往前推進了。霍振武曾經下令不顧一切向前,但餘成功看到鐵甲車便有準備,以粗纜吊下巨石,等鐵甲車靠近便將巨石推下當頭轟擊,砸下後再用纜車吊上去。損失了幾輛鐵甲車後,霍振武見強攻損失太大,下令鐵甲車不要靠近城牆,只在城門口布防以防五羊軍出城突襲,再以雲梯攻擊。餘成功則用撓鉤搭住雲梯,澆油點火焚燒。這樣你出一計攻,我出一計防,攻防之勢犬牙交錯,雙方的損失都在增大,東陽城還是難以攻克。不過霍振武知道自己還有一個優勢,就是自己能夠隨時替換生力軍進攻,守軍卻因爲鄧帥守住了大江,無法與東平城聯爲一體,只能在苦苦支撐了。現在自己要做的,就是保持攻勢,直到敵人崩潰。

這是最笨的計策,但也是最有效的計策。在這種無休止的惡戰之下,餘成功心頭的絕望已越來越濃。

東陽城,看來是守不住了。五羊軍並沒有絕對的優勢,取下東陽城的確是操之過急。這是餘成功第二次這樣想了,可現在即使這樣想,一切都悔之晚矣。他回過頭看了看,因爲在東陽北門,根本看不到大江上的局勢,但斥候不住來報,說大江上戰事正酣,根本無法讓運兵船通行。

天早已暗了下來,但東陽城的北門卻一片通明。與之相應,南門外的大江上也是煙焰燭天。再望望東邊,一線曙色已透出了天際,二月一日的凌晨馬上就要到了。

二月一日,南軍不敵北軍猛攻,東陽城陷落。

餘成功似乎已看到此戰過後的戰報上如此寫着了。這一戰後,對自己會怎麼評價?雖然現在想這些未免也太早了點,可餘成功仍然會這樣想。

戰死的英雄,還是身敗名裂的庸將?他想起了年景順。若自己這個外甥還在身邊,那壓力還能減輕不少吧。而鄭司楚如果還在前線,說不定他又有什麼解危的妙計出來。其實就算鄭司楚在前線,現在也肯定想不出什麼妙計了,但餘成功這時對自己已失去了一切信心,倒覺得若有別人主持,會比自己好得多。他正在想着,前方傳來了一陣山崩地裂般的呼號,有個渾身浴血的軍官急急衝到餘成功面前,也不行禮,叫道:“餘帥,城門已破,請餘帥快做定奪!”

雖然這個結果餘成功早已料到,甚至現在才得知這消息,已比他估定的晚了很多,但他的臉還是白了白。他尚不知清穹城已在兩天前陷落,天水軍全軍覆沒的消息,只想着自己這一失敗,再造共和一方將遭到第一次大挫,自己必將淪爲再造共和的大罪人,因此臉色馬上就漲得通紅,站起來拔出佩刀,喝道:“傳令下去,收縮防線,全軍撤退!”

只能撤回東平城了。雖然江上還在血戰,可北面已被圍得鐵桶一般,根本無法出城奪路而逃。何況就算衝出北門,沒有渡江船隻,最後仍會被北軍圍殲。他傳下這條令,才覺得背後汗水已溼透重衫,心裡卻如釋重負。一旁的中軍正待下去傳令,餘成功又道:“讓高鶴翎與葉子萊率部先行撤退,餘衆隨我斷後。”

卷三:地裂之卷_五  樂逢知音(1)卷一:風起之卷_十五 兵不厭詐(1)卷四:雲飛之卷_十二  燃眉之急(2)卷一:風起之卷_九 斬草除根(2)卷二:海嘯之卷_七 瞞天過海(1)卷四:雲飛之卷_一  得不償失(3)卷二:海嘯之卷_尾聲(3)卷一:風起之卷_十六 兵貴神速(3)卷二:海嘯之卷_四 破網而走(4)(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六  句羅水軍(3)卷四:雲飛之卷_十  捲土重來(1)卷二:海嘯之卷_九 俯仰之間(1)卷二:海嘯之卷_尾聲(1)卷四:雲飛之卷_一  得不償失(2)卷三:地裂之卷_八  軍中譁變(1)卷四:雲飛之卷_十二  燃眉之急(2)卷五:天舞之卷_十六  疾風驟雨(1)(三)卷二:海嘯之卷_八 最後關頭(4)卷三:地裂之卷_十九  唯心不易(1)卷二:海嘯之卷_九 俯仰之間(4)卷二:海嘯之卷_十三 再造共和(5)卷五:天舞之卷_十二  以死報之(2)(一)卷三:地裂之卷_八  軍中譁變(4) (一)卷四:雲飛之卷_十三  遠赴西原(1)卷二:海嘯之卷_十三 再造共和(2)卷一:風起之卷_尾聲(2)(一)卷五:天舞之卷_十六  疾風驟雨(2)(二)卷一:風起之卷_五 功虧一簣(4)(二)卷一:風起之卷_十二 計出必絕(1)卷一:風起之卷_七 紀念堂(4)(一)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一  以瞻家邦(1)(一)卷三:地裂之卷_二  火漸燎原(4)卷三:地裂之卷_二十  生死關頭(2)(一)卷二:海嘯之卷_十三 再造共和(5)卷一:風起之卷_十六 兵貴神速(2)卷三:地裂之卷_七  逃出生天(2)卷二:海嘯之卷_十一 一觸即發(3)卷四:雲飛之卷_十八  大開殺戒(2)卷一:風起之卷_十四 曲中鋒芒(3)卷三:地裂之卷_十二  咫尺天涯(4)卷五:天舞之卷_一  內亂將起(3)卷四:雲飛之卷_十四  東征中原(3)(二)卷四:雲飛之卷_六  國事爲重(1)卷二:海嘯之卷_七 瞞天過海(3)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3)(一)卷三:地裂之卷_八  軍中譁變(1)卷三:地裂之卷_十一  強中之強(4)(一)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  掌握民心(1)卷一:風起之卷_一 追擊千里(下)(二)卷一:風起之卷_七 紀念堂(4)(二)卷四:雲飛之卷_一  得不償失(2)卷四:雲飛之卷_六  國事爲重(2)卷二:海嘯之卷_十七 知彼知己(5)卷五:天舞之卷_十七  天命有歸(1)(二)卷一:風起之卷_四 天網之漏(1)(三)卷一:風起之卷_四 天網之漏(3)(二)卷四:雲飛之卷_八  慈母之心(4)卷三:地裂之卷_十七  各出奇謀(3)卷二:海嘯之卷_十 自立門戶 (3)卷二:海嘯之卷_十五 磨刀霍霍(4)卷二:海嘯之卷_三 天命在我(5)卷三:地裂之卷_五  樂逢知音(4)卷二:海嘯之卷_九 俯仰之間(2)卷五:天舞之卷_十九  快刀亂麻(2)(一)卷一:風起之卷_九 斬草除根(3)卷三:地裂之卷_十二  咫尺天涯(2)(一)卷五:天舞之卷_八  共和新政(2)(一)卷四:雲飛之卷_十八  大開殺戒(2)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4)(一)卷二:海嘯之卷_九 俯仰之間(4)卷一:風起之卷_十六 兵貴神速(6)卷一:風起之卷_尾聲(1)卷二:海嘯之卷_十六 碧波紅血(1)(一)卷五:天舞之卷_二  脣槍舌劍(3)卷二:海嘯之卷_十八 決死衝陣(3)卷二:海嘯之卷_十三 再造共和(1)卷一:風起之卷_十 知我心憂(3)卷二:海嘯之卷_五 險死還生(3)(一)卷四:雲飛之卷_八  慈母之心(1)卷三:地裂之卷_六  絕後之計(2)卷一:風起之卷_一 追擊千里(上)(一)卷五:天舞之卷_十  絕後之計(2)(二)卷五:天舞之卷_五  血戰大江(2)卷五:天舞之卷_十一  血火飛迸(2)(三)卷三:地裂之卷_十一  強中之強(4)(一)卷二:海嘯之卷_十四 風暴將至(3)卷五:天舞之卷_十五  鋌而走險(1)(二)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  掌握民心(4)(一)卷一:風起之卷_十八 血洗刀兵(4)卷一:風起之卷_七 紀念堂(4)(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五  恩斷義絕(1)卷五:天舞之卷_九  三箭齊發(2)(一)卷一:風起之卷_八 黑眚槍(4)卷一:風起之卷_十五 兵不厭詐(2)卷一:風起之卷_五 功虧一簣(4)(二)卷一:風起之卷_十九 決死突擊(2)卷一:風起之卷_二 勢弱用奇(下)(一)卷三:地裂之卷_十三  風雪之夜(1)卷二:海嘯之卷_一 迫不及待(2)
卷三:地裂之卷_五  樂逢知音(1)卷一:風起之卷_十五 兵不厭詐(1)卷四:雲飛之卷_十二  燃眉之急(2)卷一:風起之卷_九 斬草除根(2)卷二:海嘯之卷_七 瞞天過海(1)卷四:雲飛之卷_一  得不償失(3)卷二:海嘯之卷_尾聲(3)卷一:風起之卷_十六 兵貴神速(3)卷二:海嘯之卷_四 破網而走(4)(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六  句羅水軍(3)卷四:雲飛之卷_十  捲土重來(1)卷二:海嘯之卷_九 俯仰之間(1)卷二:海嘯之卷_尾聲(1)卷四:雲飛之卷_一  得不償失(2)卷三:地裂之卷_八  軍中譁變(1)卷四:雲飛之卷_十二  燃眉之急(2)卷五:天舞之卷_十六  疾風驟雨(1)(三)卷二:海嘯之卷_八 最後關頭(4)卷三:地裂之卷_十九  唯心不易(1)卷二:海嘯之卷_九 俯仰之間(4)卷二:海嘯之卷_十三 再造共和(5)卷五:天舞之卷_十二  以死報之(2)(一)卷三:地裂之卷_八  軍中譁變(4) (一)卷四:雲飛之卷_十三  遠赴西原(1)卷二:海嘯之卷_十三 再造共和(2)卷一:風起之卷_尾聲(2)(一)卷五:天舞之卷_十六  疾風驟雨(2)(二)卷一:風起之卷_五 功虧一簣(4)(二)卷一:風起之卷_十二 計出必絕(1)卷一:風起之卷_七 紀念堂(4)(一)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一  以瞻家邦(1)(一)卷三:地裂之卷_二  火漸燎原(4)卷三:地裂之卷_二十  生死關頭(2)(一)卷二:海嘯之卷_十三 再造共和(5)卷一:風起之卷_十六 兵貴神速(2)卷三:地裂之卷_七  逃出生天(2)卷二:海嘯之卷_十一 一觸即發(3)卷四:雲飛之卷_十八  大開殺戒(2)卷一:風起之卷_十四 曲中鋒芒(3)卷三:地裂之卷_十二  咫尺天涯(4)卷五:天舞之卷_一  內亂將起(3)卷四:雲飛之卷_十四  東征中原(3)(二)卷四:雲飛之卷_六  國事爲重(1)卷二:海嘯之卷_七 瞞天過海(3)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3)(一)卷三:地裂之卷_八  軍中譁變(1)卷三:地裂之卷_十一  強中之強(4)(一)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  掌握民心(1)卷一:風起之卷_一 追擊千里(下)(二)卷一:風起之卷_七 紀念堂(4)(二)卷四:雲飛之卷_一  得不償失(2)卷四:雲飛之卷_六  國事爲重(2)卷二:海嘯之卷_十七 知彼知己(5)卷五:天舞之卷_十七  天命有歸(1)(二)卷一:風起之卷_四 天網之漏(1)(三)卷一:風起之卷_四 天網之漏(3)(二)卷四:雲飛之卷_八  慈母之心(4)卷三:地裂之卷_十七  各出奇謀(3)卷二:海嘯之卷_十 自立門戶 (3)卷二:海嘯之卷_十五 磨刀霍霍(4)卷二:海嘯之卷_三 天命在我(5)卷三:地裂之卷_五  樂逢知音(4)卷二:海嘯之卷_九 俯仰之間(2)卷五:天舞之卷_十九  快刀亂麻(2)(一)卷一:風起之卷_九 斬草除根(3)卷三:地裂之卷_十二  咫尺天涯(2)(一)卷五:天舞之卷_八  共和新政(2)(一)卷四:雲飛之卷_十八  大開殺戒(2)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4)(一)卷二:海嘯之卷_九 俯仰之間(4)卷一:風起之卷_十六 兵貴神速(6)卷一:風起之卷_尾聲(1)卷二:海嘯之卷_十六 碧波紅血(1)(一)卷五:天舞之卷_二  脣槍舌劍(3)卷二:海嘯之卷_十八 決死衝陣(3)卷二:海嘯之卷_十三 再造共和(1)卷一:風起之卷_十 知我心憂(3)卷二:海嘯之卷_五 險死還生(3)(一)卷四:雲飛之卷_八  慈母之心(1)卷三:地裂之卷_六  絕後之計(2)卷一:風起之卷_一 追擊千里(上)(一)卷五:天舞之卷_十  絕後之計(2)(二)卷五:天舞之卷_五  血戰大江(2)卷五:天舞之卷_十一  血火飛迸(2)(三)卷三:地裂之卷_十一  強中之強(4)(一)卷二:海嘯之卷_十四 風暴將至(3)卷五:天舞之卷_十五  鋌而走險(1)(二)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  掌握民心(4)(一)卷一:風起之卷_十八 血洗刀兵(4)卷一:風起之卷_七 紀念堂(4)(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五  恩斷義絕(1)卷五:天舞之卷_九  三箭齊發(2)(一)卷一:風起之卷_八 黑眚槍(4)卷一:風起之卷_十五 兵不厭詐(2)卷一:風起之卷_五 功虧一簣(4)(二)卷一:風起之卷_十九 決死突擊(2)卷一:風起之卷_二 勢弱用奇(下)(一)卷三:地裂之卷_十三  風雪之夜(1)卷二:海嘯之卷_一 迫不及待(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