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海嘯之卷_尾聲(3)

戰死在疆場之上,讓大統制明白,甘隆並不曾有過二心,即使當年和五德營相處甚歡。

因爲只有一擊之力,他要打的,便是五羊城裡的兩艘鉅艦。文曲,和武曲。只是,透過火光,他也不知道自己瞄準的是哪艘鉅艦。

火已越燃越近,甘隆頭髮都已蜷曲起來。他把火把往邊上的火焰上一伸,這火把本已烤得焦乾,一下就燃起,他點着了引線。

“轟!”

這一炮擊中的,正是武曲號。

談晚同看到有人將鄧滄瀾救下了船。若此行能將鄧滄瀾生擒活捉,實可謂不世之功。他實在忍受不了這樣的誘惑,雖然見宣鳴雷已經出發了,說別人不要上前,他仍是要武曲號轉舵,前去追擊。只是武曲號這等龐然大物要轉舵談何容易,剛掉過個頭來,耳畔聽得一聲巨響,簡直要把耳朵都震聾了,身子一震,人已伏倒在地。

武曲號中炮!

在這個時候還中炮,誰都不曾想到,包括鄭司楚。鄭司楚見武曲號受創極重,船體已然進水,這麼大的鉅艦,在這當口根本不可能救回來,只能張羅着救他。他心中又是後悔,又是詫異。看搖光號的模樣,誰也不相信那兒還會有人,但不但有人,還有人開出一炮來,此人之堅忍,實已難以想像。

武曲中了一炮,談晚同先是震驚,又是惱怒,繼而卻是佩服。

那是必死的一擊啊。他見武曲號上的水手心有不甘,要掉轉炮口也還敬一炮,忙制止他們道:“別白費勁了,快去逃生。”

放了這一炮的人,已根本不可能再活命。而這麼近法,搖光號上的大炮威力更在武曲號的大炮之上,怪不得一炮就把武曲號擊沉。雖然這一炮使得五羊城這一場輝煌的勝利抹上了一個無法遮掩的污點,但談晚同心中剩下的,僅僅是對一個軍人的敬意。他站在船頭高聲道:“對面北將,請問尊姓大名。”

“火軍團,甘隆。”

火軍團這名字聞所未聞,談晚同不由一怔,心道:“這是個什麼番號?我怎麼從來不知道。”

他自是不知道,在甘隆生命的最後一刻,他想到的自己並不是一個共和國軍人,而是許多年前,曾經縱橫天下的四相軍團之一,火軍團的名字。在甘隆此刻的心中,自己仍是火軍團的一員,正在與地軍團一同殺赴沙場,爲了人類的未來殊死一搏。

火焰已經燎着了甘隆的衣服,將他籠罩在一片奇彩之中。甘隆像鐵柱一般站着,高聲唱道:

“身既死矣,歸葬山陽。

山何巍巍,天何蒼蒼。

山有木兮國有殤。

魂兮歸來,以瞻家邦。”

這首歌,是昔年帝國軍的葬歌,卻總是被人當成戰歌來唱。很久以前,甘隆就是唱着這首歌衝向戰場。當時代轉到了共和國後,這首歌被禁了,但甘隆臨死前,這首歌的歌聲卻響在耳畔。彷彿許多年前,那些曾與自己一同出生入死,最終卻先自己倒下的戰友們又來到自己身邊。

魂兮歸來,以瞻家邦。

他想着。烈火,將甘隆捲入,吞沒,衝上雲天。

甘隆,昔年帝國火軍團最後的宿將,戰死於共和二十二年七月十七日凌晨。

這一日,正是共和國的建國節,孩童課本上說的“七一七,鑄劍爲犁四海一。”共和國南北分裂的第一場戰爭,以南方大勝,北方慘敗結束。

當艦隊回到港口,五羊城上下官員,包括陸戰隊的所有軍官們,以及不知多少好事者,將南門外擠個水泄不通。

天光已經隱隱放亮,一輪紅日正蓄勢待發,很快就要躍出海面。在這個時候凱旋而歸,任何人都覺得那是個無比的佳兆——預示着再造共和的大業必將成功。的確,東平水軍的實力完全不在五羊水軍之下,鄧滄瀾更是有水軍第一名將之號,在幾乎所有人的想法中,五羊城水軍能夠支撐下來就是個輝煌勝利了。五羊水軍帶來的這場勝利,已遠遠超過所有人的預期,難怪那些人都欣喜若狂。

作爲此戰的第一功臣,鄭司楚一夜之間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無名小卒成爲盡人皆知的人物。五羊城有鄭司楚這樣衆多的少年軍官,何愁大事不成!人人都這麼想,也幾乎所有人都想去見見鄭司楚,與他握個手,似乎握手後連自己都了不起了。也不知道是誰,喊出了“水軍第一名將鄭司楚”。大概覺得,先前的水軍第一名將鄧滄瀾被鄭司楚擊敗,這個名號當然順理成章要歸於他了。他一喊,別人便跟着喊。因爲這幾個字有點繞口,喊着喊着,成了“水戰第一鄭司楚”。

沒有人知道鄭司楚此時心中的想法。自己是第一次參加水戰,居然被看成水戰第一。鄭司楚的心裡,那種憂傷依然未去,頭腦也越發清醒。如果真要論水戰,宣鳴雷、談晚同、崔王祥三人,哪一個不遠在自己之上。但對於一般民衆來說,他們不需要這些,他們需要的只是一個信念。有了一個信念,然後相信,這似乎就是他們的一切了。

怪不得有人說,愚民愚民。所謂民心,原來如此靠不住。

鄭司楚心裡更加憂傷。他還記得,就在前幾年,自己剛被開革出伍時,在澡堂子裡就聽得素不相識的人在那兒罵自己和程迪文兩個大少爺貪生怕死,害慘了畢煒上將軍。自己就是自己,並不曾像澡堂子裡的人說的那樣貪生怕死,也不像現在正在朝自己歡呼的人那樣是水戰第一。

我會永遠清醒的。他想着。但這當口,他突然想到了,大統制當年是不是也曾這樣想過?

大統制明察秋毫,連父親也對他極爲敬佩,說平生最佩服的人,一個是大統制,剩下的數來數去,只有半個,不過並不是丁亨利。大統制最初,也根本很清醒地認識到自己,只是,在那些無窮無盡的歡呼中,他終於迷失了自己。當別人說他無比正確,永不犯錯,他就真以爲自己無比正確,永不犯錯了,結果就是錯招連連。

鄭司楚心中在想着,旁人見這個此戰第一功臣取得了如此輝煌的勝利後,居然連一點喜色都沒有,更覺得此人年紀雖輕,卻穩重無比,更顯得高深莫測,充滿吸引力了。人羣中還擠了不少少女,嘴裡尖叫道:“鄭司楚!”在她們心目中,無不在幻想着這位英姿勃發的少年將軍突然在百千萬人中看到自己,眼前一亮,不顧一切走過來將自己攬入懷中的場景,只是,這僅僅是幻想而已,鄭司楚在申士圖派來的侍衛簇擁下,走過了人羣。

那是個臨時辦起的慶功會。雖然鄭司楚將計劃說得頭頭是道,可申士圖自己,對這場勝利也不曾預料到,所以根本沒準備慶功會。好在五羊城富庶爲天下冠,臨時辦上幾桌酒宴,那是輕而易舉的事。這酒宴上,鄭司楚和談晚同、崔王祥以及幾個水軍上級軍官坐成一桌,申士圖親自作陪。申士圖口才極佳,說了一通,將五羊水軍贊得絕無僅有,其中對鄭司楚更是不吝讚詞——雖然鄭司楚自己都覺得過譽。

慶功會十分冗長。鄭司楚也不知接受了多少官吏的敬酒。他酒量雖好,這回也喝得有點暈暈的,說不出的難受,只是機械地酒到即幹,腦海中想的,仍是海上的爆炸與火光,以及火光中走投無路,絕望的士兵。迷迷糊糊中,只覺有個人又走到近前,他忙端起酒杯道:“多謝,多謝。”

“司楚,你喝太多了,回去歇息吧。”

是父親的聲音。鄭司楚一怔,卻見鄭昭站在他跟前。他忙道:“父親。”

鄭昭的眼裡,盡是慈愛。他拍了拍鄭司楚的肩,小聲道:“回去歇息吧,明天,我就帶你去向申伯伯提親。”

這個消息總算讓鄭司楚那種不快消散了許多。小芷,終於要和你成爲一家人了?他想着,微笑道:“好的。”

“回去歇息吧,這兒我幫你們擋着,你們都去歇息吧。”

鄭昭見向鄭司楚敬酒的人沒完沒了,心裡極其心疼,已要爲他擋駕了。鄭司楚也當真已喝得有點受不了,一邊的談晚同和崔王祥更是喝得臉像剛煮熟的蝦子,見鄭昭讓他們先行告退,忙道:“多謝鄭公。”

鄭司楚一離席,才發覺少了一個人,問道:“談兄,宣兄怎麼沒來麼?”

談晚同舌頭都有點短,哼哼着道:“他說,他是傷兵,不能喝酒,先行告退。”

宣鳴雷居然如此恬談,不居功自傲,鄭司楚倒有些意外。他道:“我們去看看他吧……”他還沒說完,談晚同已笑道:“不成了,明天吧,我得回去睡覺去。”

這一晚都沒有睡,心也懸在半空,現在終於放下,倦意就無法抵擋。他還能說話,崔王祥在一邊卻已垂着個頭,站着就睡着了。

我還是要去看看他。鄭司楚想着。不僅是與宣鳴雷說一下勝利後的喜悅,也是想問問他,他是不是有意將鄧滄瀾放走。他並不想去責備宣鳴雷,如果自己是宣鳴雷,也許也會這麼做,只是,他想去問問。

宣鳴雷的住宅離海邊甚近。他喜歡清靜,這兒離營房也有些距離。遠遠望去,便見他屋裡點着頭。走近了,已聽得屋裡叮叮咚咚傳來幾聲琵琶聲,柔媚無比。鄭司楚一怔,心道:“我只道宣兄的琵琶全是天風海雨,慷慨豪邁的,原來也有如此婉媚的調子。”

這調子優美動人,彷彿一個少年初次看到了意中的少女,欲言又止,卻又不肯放棄的模樣。鄭司楚生怕打斷了他的雅興,站在門外待他彈完。一曲終了,正待敲門,卻聽得有個女子道:“鳴雷哥,你這支《鳳求凰》原來也彈得這般好。”

那是申芷馨的聲音!鄭司楚的手指一下僵住了。申芷馨現在還在宣鳴雷房裡!這些天他一直都在全力進行計劃的實施,根本沒去見過申芷馨,但在記憶中,申芷馨對自己說話從未如此軟媚可人過。

宣鳴雷嘿嘿一笑道:“好麼?我可是曹氏三才手嫡傳,不是假的。”

“鳴雷哥,現在他們說司楚哥哥是水戰第一,其實該是你的吧。”

宣鳴雷嘆道:“不,水戰第一,仍是鄧帥的。鄭兄天才,也遠非我所能及,給鄭兄亦是實至名歸,我算什麼。”他頓了頓又道:“芷馨,你阿爹和鄭公都想讓你嫁給鄭兄,你爲什麼還要選了我?”

申芷馨道:“難道是做生意麼?這事是勉強不來的。司楚哥哥對我是很好,可我對他總是沒辦法親近起來。你呢,”說到這兒,她嬌聲道:“你不算什麼,那就不算什麼。反正我也不要這個名頭,水戰第一給司楚哥哥好了,我只要你。”

這話彷彿一把刀子,深深紮在了鄭司楚心頭。如果知道蕭舜華有男友時,這把刀子在他心頭劃了個傷口,現在卻已是將他的心扎得千瘡百孔。

破門而入,指着申芷馨問道:“小芷,我可是和你自幼一塊兒大起來的,爲什麼你要他不要我?”說罷,一拳把宣鳴雷打翻在地。但這個念頭只是閃了一下,他還是忍住了。

這些事,確實是勉強不來的。

他想着。慢慢地,轉身離去了,一聲未出。

我得到了勝利,卻失去了戀情。他自嘲地想着,又回頭看了看宣鳴雷窗上的燈光。

小芷,宣兄,祝你們幸福。

他想着,看着海面。此時海上紅日已現出一線,映得滿天俱紅,如潑鮮血,連海水都似染了鮮血一般紅。彷彿,這一場大戰,死去的那麼多人的血,都流在了水中。

不論是哪一方,血都是紅的。

卷三:地裂之卷_二  火漸燎原(5)卷四:雲飛之卷_十八  大開殺戒(4)卷五:天舞之卷_十一  血火飛迸(2)(三)卷五:天舞之卷_十三   鐵甲艦(3)(一)卷三:地裂之卷_十一  強中之強(3)卷一:風起之卷_十五 兵不厭詐(2)卷二:海嘯之卷_四 破網而走(1)卷一:風起之卷_十三 人人平等(3)卷四:雲飛之卷_十二  燃眉之急(4)卷四:雲飛之卷_一  得不償失(3)卷一:風起之卷_九 斬草除根(3)卷一:風起之卷_八 黑眚槍(2)卷一:風起之卷_十三 人人平等(3)卷二:海嘯之卷_二 我命由天(5)(一)卷一:風起之卷_十九 決死突擊(4)卷四:雲飛之卷_九  生死有命(1)卷二:海嘯之卷_六 酒中豪傑(4)(一)卷三:地裂之卷_十四  各展其能(2)卷一:風起之卷_十 知我心憂(5)卷三:地裂之卷_二十  生死關頭(1)卷三:地裂之卷_十三  風雪之夜(4)卷五:天舞之卷_十  絕後之計(1)(一)卷二:海嘯之卷_二 我命由天(5)(一)卷三:地裂之卷_一  南北決裂(3)卷一:風起之卷_二十 天下雷行(1)卷三:地裂之卷_十  中分南北(1)卷二:海嘯之卷_一 迫不及待(2)卷二:海嘯之卷_八 最後關頭(2)卷四:雲飛之卷_十一  奇兵突襲(2)(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五  恩斷義絕(2)卷一:風起之卷_十一 誘之以利(4)卷二:海嘯之卷_十八 決死衝陣(2)卷三:地裂之卷_二十  生死關頭(4)卷四:雲飛之卷_十三  遠赴西原(1)卷五:天舞之卷_十五  鋌而走險(1)(二)卷二:海嘯之卷_四 破網而走(4)(一)卷四:雲飛之卷_十六  句羅水軍(3)卷四:雲飛之卷_四  一飛沖天(4)卷一:風起之卷_十八 血洗刀兵(3)卷五:天舞之卷_二  脣槍舌劍(3)卷二:海嘯之卷_五 險死還生(3)(一)卷五:天舞之卷_八  共和新政(1)(二)卷五:天舞之卷_十三   鐵甲艦(1)(一)卷四:雲飛之卷_十三  遠赴西原(4)卷五:天舞之卷_七  良機錯失(3)卷二:海嘯之卷_四 破網而走(3)卷一:風起之卷_九 斬草除根(3)卷一:風起之卷_十七 蓄勢待發(3)卷四:雲飛之卷_六  國事爲重(2)卷一:風起之卷_十三 人人平等(4)卷三:地裂之卷_一  南北決裂(2)卷五:天舞之卷_一  內亂將起(1)(二)卷五:天舞之卷_十一  血火飛迸(2)(一)卷五:天舞之卷_十三   鐵甲艦(3)(二)卷五:天舞之卷_十五  鋌而走險(2)(一)卷四:雲飛之卷_四  一飛沖天(4)卷三:地裂之卷_一  南北決裂(3)卷三:地裂之卷_十七  各出奇謀(4)卷五:天舞之卷_十六  疾風驟雨(2)(二)卷二:海嘯之卷_十九 燃海之火(3)卷三:地裂之卷_一  南北決裂(3)卷五:天舞之卷_十八  血火激戰(1)(一)卷二:海嘯之卷_十六 碧波紅血(4)卷一:風起之卷_三 燎原之火(下)(二)卷五:天舞之卷_十四  亂命不從(1)(一)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1)(一)卷五:天舞之卷_一  內亂將起(2)卷三:地裂之卷_十八  狂風烈火(1)卷三:地裂之卷_四  絕境逢生(1)卷二:海嘯之卷_九 俯仰之間(4)卷四:雲飛之卷_十五  恩斷義絕(4)(一)卷四:雲飛之卷_十六  句羅水軍(4)卷五:天舞之卷_七  良機錯失(3)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一  以瞻家邦(1)(二)卷四:雲飛之卷_二  調虎離山(1)卷四:雲飛之卷_九  生死有命(1)卷四:雲飛之卷_八  慈母之心(2)卷一:風起之卷_十六 兵貴神速(1)卷二:海嘯之卷_一 迫不及待(3)卷三:地裂之卷_十八  狂風烈火(4)卷五:天舞之卷_五  血戰大江(4)卷三:地裂之卷_一  南北決裂(2)卷五:天舞之卷_九  三箭齊發(1)(三)卷四:雲飛之卷_一  得不償失(1)卷三:地裂之卷_十九  唯心不易(1)卷五:天舞之卷_十五  鋌而走險(2)(一)卷四:雲飛之卷_九  生死有命(4)卷一:風起之卷_十三 人人平等(2)卷三:地裂之卷_九  十一長老(3)卷五:天舞之卷_八  共和新政(2)(三)卷二:海嘯之卷_四 破網而走(4)(一)卷四:雲飛之卷_十七  當機立斷(1)(一)卷五:天舞之卷_一  內亂將起(1)(一)卷二:海嘯之卷_十 自立門戶 (3)卷五:天舞之卷_十九  快刀亂麻(2)(一)卷二:海嘯之卷_六 酒中豪傑(1)卷三:地裂之卷_二  火漸燎原(1)卷五:天舞之卷_十一  血火飛迸(2)(三)卷三:地裂之卷_三  玄蓋門人(1)卷二:海嘯之卷_十七 知彼知己(4)
卷三:地裂之卷_二  火漸燎原(5)卷四:雲飛之卷_十八  大開殺戒(4)卷五:天舞之卷_十一  血火飛迸(2)(三)卷五:天舞之卷_十三   鐵甲艦(3)(一)卷三:地裂之卷_十一  強中之強(3)卷一:風起之卷_十五 兵不厭詐(2)卷二:海嘯之卷_四 破網而走(1)卷一:風起之卷_十三 人人平等(3)卷四:雲飛之卷_十二  燃眉之急(4)卷四:雲飛之卷_一  得不償失(3)卷一:風起之卷_九 斬草除根(3)卷一:風起之卷_八 黑眚槍(2)卷一:風起之卷_十三 人人平等(3)卷二:海嘯之卷_二 我命由天(5)(一)卷一:風起之卷_十九 決死突擊(4)卷四:雲飛之卷_九  生死有命(1)卷二:海嘯之卷_六 酒中豪傑(4)(一)卷三:地裂之卷_十四  各展其能(2)卷一:風起之卷_十 知我心憂(5)卷三:地裂之卷_二十  生死關頭(1)卷三:地裂之卷_十三  風雪之夜(4)卷五:天舞之卷_十  絕後之計(1)(一)卷二:海嘯之卷_二 我命由天(5)(一)卷三:地裂之卷_一  南北決裂(3)卷一:風起之卷_二十 天下雷行(1)卷三:地裂之卷_十  中分南北(1)卷二:海嘯之卷_一 迫不及待(2)卷二:海嘯之卷_八 最後關頭(2)卷四:雲飛之卷_十一  奇兵突襲(2)(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五  恩斷義絕(2)卷一:風起之卷_十一 誘之以利(4)卷二:海嘯之卷_十八 決死衝陣(2)卷三:地裂之卷_二十  生死關頭(4)卷四:雲飛之卷_十三  遠赴西原(1)卷五:天舞之卷_十五  鋌而走險(1)(二)卷二:海嘯之卷_四 破網而走(4)(一)卷四:雲飛之卷_十六  句羅水軍(3)卷四:雲飛之卷_四  一飛沖天(4)卷一:風起之卷_十八 血洗刀兵(3)卷五:天舞之卷_二  脣槍舌劍(3)卷二:海嘯之卷_五 險死還生(3)(一)卷五:天舞之卷_八  共和新政(1)(二)卷五:天舞之卷_十三   鐵甲艦(1)(一)卷四:雲飛之卷_十三  遠赴西原(4)卷五:天舞之卷_七  良機錯失(3)卷二:海嘯之卷_四 破網而走(3)卷一:風起之卷_九 斬草除根(3)卷一:風起之卷_十七 蓄勢待發(3)卷四:雲飛之卷_六  國事爲重(2)卷一:風起之卷_十三 人人平等(4)卷三:地裂之卷_一  南北決裂(2)卷五:天舞之卷_一  內亂將起(1)(二)卷五:天舞之卷_十一  血火飛迸(2)(一)卷五:天舞之卷_十三   鐵甲艦(3)(二)卷五:天舞之卷_十五  鋌而走險(2)(一)卷四:雲飛之卷_四  一飛沖天(4)卷三:地裂之卷_一  南北決裂(3)卷三:地裂之卷_十七  各出奇謀(4)卷五:天舞之卷_十六  疾風驟雨(2)(二)卷二:海嘯之卷_十九 燃海之火(3)卷三:地裂之卷_一  南北決裂(3)卷五:天舞之卷_十八  血火激戰(1)(一)卷二:海嘯之卷_十六 碧波紅血(4)卷一:風起之卷_三 燎原之火(下)(二)卷五:天舞之卷_十四  亂命不從(1)(一)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1)(一)卷五:天舞之卷_一  內亂將起(2)卷三:地裂之卷_十八  狂風烈火(1)卷三:地裂之卷_四  絕境逢生(1)卷二:海嘯之卷_九 俯仰之間(4)卷四:雲飛之卷_十五  恩斷義絕(4)(一)卷四:雲飛之卷_十六  句羅水軍(4)卷五:天舞之卷_七  良機錯失(3)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一  以瞻家邦(1)(二)卷四:雲飛之卷_二  調虎離山(1)卷四:雲飛之卷_九  生死有命(1)卷四:雲飛之卷_八  慈母之心(2)卷一:風起之卷_十六 兵貴神速(1)卷二:海嘯之卷_一 迫不及待(3)卷三:地裂之卷_十八  狂風烈火(4)卷五:天舞之卷_五  血戰大江(4)卷三:地裂之卷_一  南北決裂(2)卷五:天舞之卷_九  三箭齊發(1)(三)卷四:雲飛之卷_一  得不償失(1)卷三:地裂之卷_十九  唯心不易(1)卷五:天舞之卷_十五  鋌而走險(2)(一)卷四:雲飛之卷_九  生死有命(4)卷一:風起之卷_十三 人人平等(2)卷三:地裂之卷_九  十一長老(3)卷五:天舞之卷_八  共和新政(2)(三)卷二:海嘯之卷_四 破網而走(4)(一)卷四:雲飛之卷_十七  當機立斷(1)(一)卷五:天舞之卷_一  內亂將起(1)(一)卷二:海嘯之卷_十 自立門戶 (3)卷五:天舞之卷_十九  快刀亂麻(2)(一)卷二:海嘯之卷_六 酒中豪傑(1)卷三:地裂之卷_二  火漸燎原(1)卷五:天舞之卷_十一  血火飛迸(2)(三)卷三:地裂之卷_三  玄蓋門人(1)卷二:海嘯之卷_十七 知彼知己(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