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筆刀

朝鮮統監府將如何應對?

當朝廷的旨意傳出的時候,至少在朝鮮半島,幾乎所有人都在關注着統監府,關注着這裡的最終決定,一些爲過去兩年間朝鮮國政權力盡爲府中所把持的朝鮮高官更是歡欣鼓舞,似乎大有唐氏不日去職之感。

而相比之下,朝鮮的大多數中國人反倒是憂心忡忡,他們既然擔心唐大人接受旨意,大肆抓捕那些曾資助杭州義軍的學生、百姓,又憂心唐大人抗旨致使特區半途而廢。

而在人們的擔心中,分駐於朝鮮八道的機動警察大隊以及漢城正在訓練的第二師,已經秘密進行調動。而與此同時,報紙上不斷的公佈着統監府將上折自辯以緩和此事,不過消息總讓人有些不太自信——在短短五天內,府中三次上書自辯,而三次都遭到朝廷的嚴斥。而每一次,都能“神通廣大”的通過“消息人士”獲得嚴斥的部分內容。

那毫不留情,甚至可以說殺意十足的斥責,只是不斷的加劇着在朝國人對朝廷的不滿,一切都在悄無聲息中進行着,沒有人知道未來會走向何處,甚至統監府的“誠惶誠恐”依然激起了許多人的不滿。

“夠了,真是的,實在不行,就打倒他們算了!”

清晨,幾乎是剛一進入銀行辦公室,高橋是清便聽到辦公室中傳出同僚們不滿的喊聲,不用理會,高橋也能聽到他們在討論什麼,一定是與統監府的辯折有關。

“就是。如果府中現在能出兵的話,與浙江省形成南北響應之局,沒準,這滿清立即就能被打倒!”

“就是,到時候中國自然也就光復了!”

可光復之後呢?

謙卑的同幾名仁川分行的同事打招呼的同時。進入自己的辦公室後高橋是清想到了這樣一個問題,在“旅華日人協會”中,最近幾天亦是歡欣鼓舞的談論着發生在中國的事件,他們無不樂觀的認爲,如果統監府能夠起兵的話,與浙江省的義軍起義形成響應。滿清朝廷勢必將會迅速崩潰,他們無不樂觀的認爲,屆時如李鴻章、張之洞、劉坤一等清國地方大員,必定會倒向起義者。

可他們卻忽視了一點——滿清崩潰後,誰去主宰中國?

是統監府的唐浩然。亦或是李鴻章、張之洞、劉坤一等清國地方大員?而這個問題恰恰決定了未來中國的命運。

如果地方大員無法達成共識,那麼勢必會爆發新的內戰,如中國歷史上的任何一場起義一般,起義者之間通過數年以至十數年的激戰,最終勝者爲王。

可到那時中國的元氣卻因爲戰爭耗盡了,不經十數年甚至幾十年之功,完全不得恢復。而日本的未來卻完全維繫於中國之身,亦正因如此。與協會中人們主張相反的是,高橋是清反倒堅持“清國保全論”,認爲統監府應該做出適當的讓步。

“哎呀。考慮那麼多幹什麼,你現在只是一名銀行職員!”

突然高橋是清長嘆了口氣,年初如許多日本的知識分子一般逃至仁川后,他首先在東亞學校找到了份英語老師的工作,隨後又進入了朝鮮銀行仁川分行,現在他只是一個很普通的銀行職員。

那種軍國大事。又豈是他這麼一個普通的銀行職員,甚至還是一個即將失去國家的無國流亡者所關心的。

嘴上這般說道着。高橋是清便俯身於辦公桌前,繼續統計着一些彙總數字。而在統計過程中,高橋是清的眉頭卻突然一跳,他敏銳的注意到一個詭異的現象。

“銀元硬幣的流出量激增了!”

隨着朝鮮銀行銀元券的逐步推行,已經完全爲市場所接受,銀行發行的銀元券因其良好的信用,已經能夠在山東沿海城市使用。而在朝鮮半島尤其是像仁川這樣的大城市中,銀元硬幣已經完全爲銀元券所取代,在這種情況下,銀元硬幣的兌換非常有限。

但這上面的數字卻顯示,在過去的五天中,仁川分行流出了超過一千五百萬元的銀元硬幣,遠超過過去一年的總合,而更令人好奇的是這些硬幣,並不是正常兌換,而是銀行內部的調動。

“怎麼會這樣,沒有那家分行遭到擠兌啊?”

思索間,高橋是清注意到,這些硬幣中有超過一千萬元是調往上海、山東以及天津等地,還有五百萬元則是調往平壤。

似乎有什麼地方不對,銀行調動如此多的現銀,恐怕並非簡單的調動,過去素來都是從清國調現銀往朝鮮,而現在卻是調往清國,調動如此多的現銀恐怕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爲了應對擠兌!

擠兌!

“要出大事了!”

從這些信號中,高橋是清立即意識到,這幾天肯定要出大事,否則銀行絕不會往清國調動鉅額現銀以應對可能發生的擠兌。

可會是什麼大事呢?

如果所料不差的話,事件一定是由府中策劃的,否則其絕不會主動調現銀用於穩定國內分行。

盯着紙面上的數字,高橋是清整個人不禁陷入沉思之中,突然,他手中的鉛筆猛的一下跌落至桌面,於脣邊喃喃道。

“難道是……”

一定是了,除非是那種大事,否則銀行又豈需要調動鉅額現銀應對擠兌?

“能夠應對可能發生的擠兌嗎?”

面對坐在面前的唐浩然問道他最爲關心的事情,自朝鮮銀行成立以來,其一直是府中最堅實的經濟支柱,即便是在出售南非礦業公司的股票獲得數千萬英鎊資金的情況下,銀行於國內設立的分行以及證券交易所,依然在源源不斷的向府中和公司提供鉅額貸款,而證券交易所更是募集了數千萬兩的現銀。

在府中策劃這場戰爭之後。銀行更是在第一時間籌備了超過五千萬元的軍費,再加上府中拿出的五千萬特別經費,足夠支持這場戰役,或許在軍力上府中遠遜於滿清,但是在戰費上。府中卻能夠提供足夠的戰費。

銀行有力的支持固然是府中所需要的,但唐浩然卻深知不能殺雞取卵,將來待到關東光復之後,需要銀行的地方更多,到時候需要以朝鮮銀行爲基礎建立中國的現代金融體系,正因如此。唐浩然纔會關心銀行能否應對擠兌。

信譽是銀行生存的根本,在擠兌中如銀行無法付出現銀,將來縱是自己贏得了戰爭,卻輸掉了金融,那麼對於府中而言無疑是災難性的。

“這幾天。除去調動超過三千萬現銀之外,另外又與匯豐、花旗等銀行達成新的借款協議,根據這一協議,我們可以在必要時調動不少於四千萬兩的現銀,這差不多是國內吸納存款的70%,即便是發生大規模擠兌亦可以應付,唯一的顧慮來自朝廷是否會查封銀行,於租界內的銀行雖無這一顧慮。但于山東等地設立的分理處,卻存在這一風險!”

作爲銀行的經理,有着他自己的顧慮。如果僅只是擠兌,依靠充足的銀元硬幣儲備以及用府中2400餘萬英鎊外匯儲備作爲擔保獲得的外國銀行提供的貸款,完全能夠應對任何規模的擠兌,唯一的顧慮就是滿清是否會查抄銀行。

“這些分理處雖然規模不大,但因其遠離通商口岸,現銀只得存於處內。如其被查沒,極有可能導致現金損失。而且分理處又承擔着工人的工資結算一職,所以。到時候恐怕會對銀行的聲譽造成一定的影響。”

聽取着的顧慮,唐浩然思索片刻後反問道。

“有彌補的辦法嗎?”

“有!”

看着大人,鄭重其事的說道。

“一但發生查沒,希望府在未來談判時,將銀行損失納入談判之中,如此,屆時銀行將向儲戶賠償利息損失,通過利息損失的支付,挽回銀行的信譽,”

換句話來說,滿清想查沒就查沒吧,但是將來一定要連本帶利的吐出來,然後銀行再用高額的利息償還儲戶,從而確保銀行的信譽不失,這完全就是帝國主義的作法。

不過對此唐浩然自然沒有反對,

“這樣,你擬個報告到府中,一但開啓談判,銀行方面可以直接提出損失,到時候府中會把這算入損失內,要求朝廷支付!”

如果滿清不願意支付呢?那就打下去,軍隊的槍桿子就是爲了保衛國民的利益存在的,銀行利益當然也是國民利益的一個組成,甚至於在另一方面,唐浩然還希望打贏之後,讓滿清出一筆軍費,從而保證自己不至“虧本”,當然,也許這筆軍費不比歷史上甲午戰爭的賠款,但至少能彌補一些損失。

“還有,這次雖然是軍事行動,但銀行也要配合,畢竟朝鮮銀行是相當於府中的中央銀行,所以,而根據軍事行動和戰區管理的需要,銀行必須要作好於戰區成立分理處的準備,,能不能穩定光復區的局勢,可就看你的了,怎麼樣,有問題嗎?”

有問題嗎?在道出這個問題的同時,唐浩然卻忍不住看了一下時間,現在,差不多開始了吧! ⊕тт κan ⊕co

待與就軍費等諸多金融上的問題商討一番,在其離開統監府後,唐浩然卻是因爲日益臨近的時間,而顯得有些籌措不安,這種不安與其說是擔心,倒不如說是對未知事物的憂慮,畢竟,現在滿清的那張皮還沒有被撕碎,不經甲午、未有庚子,又豈有滿清顏面掃地?沒有晚清爲償外債不斷加稅,又豈有地方人心盡失?

而現在,用一個師,或者說兩個半師去挑戰正值所謂“同光中興”盛時的滿清的權威,何其之難?如若失敗的話,自己能否保住朝鮮于不失?

就在諸如此類的念頭與唐浩然心底浮現的時候,李光澤卻悄無聲息的走到他的身後,深鞠道。

“大人,電文已經擬好了!”

接過那電文,置身於府中長廊邊的唐浩然只是掃視了一眼,雖說電文中依還挑動着“漢滿之別”的字眼,可唐浩然的心底卻不怎麼滿意。

“崇山,你可知,我等起兵,何人爲阻?”

將草擬的電文還給李光澤,唐浩然盯着那平若鏡面的園中小湖反問道。

“自是北洋,而非朝廷!”

確實,這正是起兵後面對的現實——阻力來自於北洋,而非朝廷。

“朝廷所持之八旗、綠營兵全不堪一擊,唯地方防軍尚可一戰,而奉天、直隸、山東防軍皆由北洋大臣所轄,自爲我軍之阻力!”

“其實,說白了,能阻擋咱們的,並非是滿清朝廷,如若只是滿清,靠着這兩個半師,便可一擊而潰,真正爲我心腹之患者,是在地方,而非中樞!”

在道出真正的憂慮之處後,唐浩然的目光微微一斂。

“滿清如欲阻擋咱們,必須調動各地可戰之防軍,方可阻以駐朝軍,亦只有各地新募之防軍,可爲駐朝軍之患……”

自咸豐亂起後,這地方團練纔是“我大清”的“國防軍”,至於“中央軍”不過只是虛耗銀餉罷了。

“大人,您的意思是?”

“反間……不……”

搖搖頭,唐浩然還沒有自大到所謂的“反間計”便能令朝廷不用地方,或者說施壓於地方。

“應該說是離間,這天下八督皆爲漢人,如今杭州首倡逐滿,天下盡爲八督所持,滿清朝廷又焉能安心?所以,咱們得在這方面動一下文章!”

唐浩然口中的八督指的自然是關內的八大總督,這八大總督纔是滿清朝廷唯一的依持,如果自己能離間以八大總督爲首的疆吏與滿清朝廷間的信任,那至少可以保證一點——滿清朝廷絕無力鎮壓自己的起兵,

“大人,這……這怕沒有那麼容易吧!”

離間一兩個地方總督與朝廷間的信任,雖似不易但尚且可行,可若是讓滿清朝廷與八大總督互不信任,恐怕那就無異於癡人說夢了,畢竟那八位能身居總督之位,首先便是深得朝廷信任,至少曾經深得朝廷信任。

點點頭,唐浩然的視線投向遠處,似乎是想看穿這山河,一直看到國內一般。

“崇山,你可記得雍正那會的一件舊事?”

(弱弱的求一下定閱和月票,無論您看的是不是正版!帝國的朝陽讀者交流羣:150536833歡迎你的加入)(。)

第10章 於此三千里第363章 軍國民化第65章 金山第52章 達姆彈第148章 事務新官第350章 東瀛的春天第107章 李合肥的憂慮第26章 何以爲重第256章 疑人不用第241章 兵臨城下第160章 新玩意第340章 用意第152章 軍艦之爭第185章 津門憂第161章 忠犬第258章 老艦新春第271章 偶然第6章 眼光第45章 興業第323章 南下第210章 天下第337章 面對未來的選擇第67章 府中出納第192章 間諜第100章 擇才第79章 演習第99章 用心良苦第122章 父子第182章 情報決定一切第261章 前夜第368章 最強大的第80章 參謀旅行第258章 老艦新春第373章 雖遠必誅第39章 求援第105章 事業征程第128章 安納波利斯第9章 田野上第63章 權威第120章 濱江第57章 湖南才第149章 日官第302章 出逃第16章 泰西策第175章 最終決定第254章 難擇第35章 強國之道第93章 彼得堡的眼淚第292章 代價第300章 革命第30章 問題第26章 日子第122章 濱江第316章 浙江風潮第11章 四策(上)第9章 生意第283章 尾聲(一)第52章 指導第295章 風雲際會第20章 內外之別第158章 如我所想第70章 離別第189章 人心皆私第121章 彈劾第133章 發展的需要第81章 根基(上)第195章 突襲第99章 用心良苦第190章 不列顛治世第305章 驚雷第20章 誰上門第47章 先謀官後做事第269章 南大西洋的雪第21章 賠罪第23章 東京之變第121章 遠慮近憂第104章 向着大海第176章 交談第301章 新的開始第78章 轟鳴第117章 統制第233章 謀略第47章 流亡者第46章 行轅第102章 控制第72章 使命第20章 誰上門第2章 心思第262章 死霧第96章 日本的命運第110章 大海在召喚第32章 查禁第140章 由他們去吧第35章 信唐某第133章 發展的需要第121章 彈劾第164章 底線第46章 事業之母第132章 海軍的春天第15章 工地
第10章 於此三千里第363章 軍國民化第65章 金山第52章 達姆彈第148章 事務新官第350章 東瀛的春天第107章 李合肥的憂慮第26章 何以爲重第256章 疑人不用第241章 兵臨城下第160章 新玩意第340章 用意第152章 軍艦之爭第185章 津門憂第161章 忠犬第258章 老艦新春第271章 偶然第6章 眼光第45章 興業第323章 南下第210章 天下第337章 面對未來的選擇第67章 府中出納第192章 間諜第100章 擇才第79章 演習第99章 用心良苦第122章 父子第182章 情報決定一切第261章 前夜第368章 最強大的第80章 參謀旅行第258章 老艦新春第373章 雖遠必誅第39章 求援第105章 事業征程第128章 安納波利斯第9章 田野上第63章 權威第120章 濱江第57章 湖南才第149章 日官第302章 出逃第16章 泰西策第175章 最終決定第254章 難擇第35章 強國之道第93章 彼得堡的眼淚第292章 代價第300章 革命第30章 問題第26章 日子第122章 濱江第316章 浙江風潮第11章 四策(上)第9章 生意第283章 尾聲(一)第52章 指導第295章 風雲際會第20章 內外之別第158章 如我所想第70章 離別第189章 人心皆私第121章 彈劾第133章 發展的需要第81章 根基(上)第195章 突襲第99章 用心良苦第190章 不列顛治世第305章 驚雷第20章 誰上門第47章 先謀官後做事第269章 南大西洋的雪第21章 賠罪第23章 東京之變第121章 遠慮近憂第104章 向着大海第176章 交談第301章 新的開始第78章 轟鳴第117章 統制第233章 謀略第47章 流亡者第46章 行轅第102章 控制第72章 使命第20章 誰上門第2章 心思第262章 死霧第96章 日本的命運第110章 大海在召喚第32章 查禁第140章 由他們去吧第35章 信唐某第133章 發展的需要第121章 彈劾第164章 底線第46章 事業之母第132章 海軍的春天第15章 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