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壬辰之夏(中)

一場夏日的豪雨之後,在這田間地上處處盡是泥沼,尤其是那田間,更是積着水,在距離杭州十數裡外的村子裡到處都是烏煙瘴氣的,那百姓早不知道逃到了什麼地方去了,沒有百姓敢於這兵勇橫行的地方住下,這村裡的街村外的路,還有那田間的營舍裡的小道,都被上萬兵勇的皮靴子成了一灘灘泥漿裡,稀粥似的流淌着,一大清早,隨着洋式軍號聲,這置於爛泥沼中的兵營再一次熱鬧了起來,到處都是拿着飯盒領飯的兵勇,與往日的兵勇不同,這些穿着洋式軍裝的兵勇在領飯時亦不見混亂,而是排着隊,而那營中的飄旗上的“臺灣新軍”則道出了他們的身份來。

軍號聲!

當那軍號聲從營地上傳來的時候,同樣傳到了營中大帳中,與普通營帳相比,這大帳至多也就上鋪上了兩層青磚又墊上了一層稻草、木板,雖是如此,可大帳中依然溼氣極重,若是於練軍、防軍其官長自不會住於營帳,但於臺灣新軍中,非但新軍統制段祺瑞住於帳中,甚至就連同袁世凱亦未住進村中的房舍,甚至那些“騰出”反而完全便宜了傷兵,一衆官佐全住於這營地之中與兵勇同甘共苦,這便是新軍的不同。

其實這倒也不是臺灣新軍的獨創,與此時國內防軍練軍俱習淮軍不同,從袁世凱創辦臺灣新軍協時,其便借且朝鮮統監府中舊友之便,新軍建制、條例俱仿的駐朝新軍,甚至相比於駐朝新軍對外以鎮、協爲名,對內以師、團爲名不同。其反倒更遵從“新軍軍制”,這宿營制自然也是習自駐朝新軍。不過這種官兵同甘共苦的舉動,倒也讓臺灣新軍上下一心,尤其是他們那位巡撫大人與其同住營中,總讓新軍官兵極爲感動。以甚紛紛甘願於沙場爲其效死,而這倒也算是意外收穫。

當軍號響起時,袁世凱在冰冷的行軍牀上睜開眼睛的時候,他所感受到的第一個情緒就是神清氣爽,爲何會如此,究其原因到也簡單——杭州城近在眼前。若非是中堂大人授意,恐怕他早已經揮師奪下杭州城,於城內的巡撫衙門就任這浙江省巡撫了。

雖說兩年前從朝鮮調至臺灣後,袁世凱就已經真正晉身官場領檯灣巡撫一職,可臺灣畢竟是孤懸海外的“化外之地”。那官不過只是比總理朝鮮大臣多出了一個“國朝”之名罷了。可浙江省卻不同,其非但是財賦重地,亦是國朝繁華之帶,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而自此之後,自己便能主持這蘇杭魚米之地,袁世凱又豈會不心生愉悅之感。

當然更爲重要的是。經此一戰之後,這天下誰人不知新軍之稅,北有朝鮮新軍。而南則有他袁世凱把持的臺灣新軍,雖說臺灣新軍兵力不過萬人,雖名爲一鎮實際並不滿員,且赴任浙江後,這一鎮新軍亦需交還於閩浙,可當今這大清國。除了他袁世凱,誰還能練新軍?就是中堂大人那邊亦已經多次於電報中透露出欲委其“練以新軍、守我大清江口門戶”的意思。

“說到底。本官還是要謝謝唐子然啊!”

雖說於心底嫉妒唐子然的“東北總督”之位,可袁世凱對其卻依然頗存一番感激之心。若是沒有他唐子然起兵,又豈能顯出新軍之要,這大清國,又豈有他的立足之地。

“惹是沒有你,又豈有本官的今天!”

於心底感嘆一聲,當袁世凱透過熹微的晨光,用望遠鏡審視數公里遠的杭州城牆時,那臉上的得意之色更加濃烈,呼吸也變得急促起來了。按中堂大人與他唐子然私下所定,給其三天的時間撤出杭城“逆亂”,而今天恰是第三天,今天之後,這杭城“逆亂”是斬是殺可就全由他袁世凱了,當然更重要的是,今天之後,他這位浙江巡撫才真正實至名歸。

再往那邊看去只見新軍官兵人人滿臉污垢,個個渾身臭汗泥漿,好了,弟兄們再辛苦一天,再受一天的罪,今個晚上大傢伙就能好好的舒坦、舒坦了!

就在這時,突然一個報告聲於他耳邊響起。

“大人,方纔斥候發現有一支千人左右的隊伍離開杭城後其並乘船往海路,而是沿江逆流而上,疑亂逆逆首既在其中……”

逆流而上!難道是想進入浙北山區?

“快,立即派人把此事告訴段統制,請他立即派重兵清剿……”

“大人,萬萬不可!”

袁世凱的話未說完,一個話聲便打斷他的決斷,是他從京城請來的幕僚亦是其故友徐世昌,

“哦,卜五這是爲何?”

袁世凱一副虛心受教的模樣,雖說年青但在他的身上卻很少獨斷專行,碰着事情的時候對幕僚的建議更是極爲尊重,此時自然也是如此,甚至一開始他就挑明瞭自己的想法。

“這逆軍於浙江作亂,正是趁機斬草除根之時,以免影響他日大計,爲何卜五以爲不可派兵進剿?”

他日大計自然是練兵、行新政的大計,若是這一千多逆匪逃至山區成了匪患,那可真就遺患無窮了。

“大人,這杭州逆匪與武昌(1)關係極深,若是大人斷然派兵盡殲其師,雖有中堂與武昌相約於先,可湖南終歸是其摯友,若其當真身於亂軍之中,若其身死其中的話!屆時武昌雖明不至追究,但如若就此決裂或至其與中堂關係緊張,互失信任,於大人總有不利!”

徐世昌這麼一提醒,袁世凱只覺後背一涼,這可不正是他對出兵杭州的顧忌,若是說譚嗣同與唐浩然沒有聯繫,他第一個便是不信,他不信單憑譚嗣同一個書生,能掀起這麼大的風浪來?

若是這人當真於亂軍中身故,那自己可就當真與他唐浩然結下仇來了。可惹是作其糜爛地方的話,那於將來……!

“卜五,可若縱虎歸山的話,可將來其糜爛地方,只恐我浙江將終無寧日?”

若是自己不當這個浙江巡撫。管他將來是否糜爛地方,可問題就在這,將來這浙江可是我袁世凱的天下,又豈能容其糜爛地方!再者今日不能盡殲其於杭州,留有後患,沒準他日就是這後患斷了自己的官路。左右爲難下。袁世凱只得把求助的目光投向徐世昌。

“大人,若由其糜爛地方,必令我浙江終無寧日!”

話聲稍頓,徐世昌看着袁世凱低聲說道。

“既然逆匪可爲大患,可糜爛地方。可壞大事,那爲何不能逼其盡出浙江!”

提出這一建議時,徐世昌的眼中精光一閃,儘管他的話未說盡,可任誰都能聽出他話裡的意思,這意思再明白不過了,不過就是禍水他引,將其引往他處。屆時無論他譚嗣同如何糜爛地方,自然也就與他袁世凱無關了,

“卜五。你的意思是……”

沉吟着袁世凱朝遠處看了一眼,又重新把視線投向徐世昌。

“大人可知,今日中堂心頭之患是爲何人?”

中堂心頭之患?

ωωω ⊙тTk ān ⊙¢ O

是武昌?

這個念頭不過是稍閃即逝,於袁世凱看來,於中堂看來,雖說唐浩然有這個實力。可若是論起威望來這唐浩然至多隻是他日之患,於中堂而言真正的心腹之患。恐怕第一當數武昌的張之洞,第二則是江寧的劉坤一。至於他唐浩然至多隻能排第三。

儘管並不贊同中堂對唐浩然的看法,但袁世凱卻也明白,自己和唐浩然所差的正是這份威望,若是唐浩然能有張氏之威,只怕這天下……

“你的意思是將其引入湖南?”

若是能將譚嗣同以及其千餘亂逆引入湖南,非但能牽制南皮之力,亦能令南皮無力相爭於中堂,再則劉坤一爲湘軍老將,這湖南老家出了亂子,他這個湘軍老將又豈能坐視,屆時湖廣以及兩江之力盡爲其所牽制,縱是其能剿定譚氏,先前自己的重重顧慮可不就落在了張之洞身上嘛!

於心底反覆思量着徐世昌的計策,袁世凱立即意識到此策對自己、對中堂可謂是百利而無一害,這古有“一桃殺三士”,而徐世昌的這一計卻是“一計謀三人”,這徐卜五,心下唸叨一聲,袁世凱瞧着徐世昌時眼光亦發生了些許變化,不過那變化卻是發自肺腑的欽佩之意。

“卜五之策雖是良策,可中堂大人那邊……”

袁世凱這會所擔心的反倒是中堂大人那邊的態度,若是中堂大人以其心毒,沒了中堂大人的賞識,又豈有他袁世凱的明天?

“大人,今日之中國,已非昨日之中國,中堂又豈是昨日之中堂,以一人而定一國,如此良策,中堂又豈會拒之!”

“以一人而定一國”七字傳入耳中時,袁世凱只覺周身一震,盯着徐世昌時那眼光頓時複雜起來,是了,今日已非昨日,自己豈能用昨天的眼光去看中堂!自己當真是被眼前之利蒙花了眼,竟還沒有徐卜五看的遠,可真是……

暗自斥已一番,一副虛心受教的袁世凱先是感激一番徐世昌,而後又吩咐道。

“卜五,你看現在就派人與其聯繫,若是其同意盡出浙江,再送他些許彈藥、銀兩,不知卜五以爲如何?”

“大人所言極是!如此,他湖南自不爲拒之!”

贊同之餘,徐世昌又稱讚道。

“如若武昌得知,想來亦會承大人之情!可謂是一舉而數得!”

((1)武昌:主角所冒充者爲武昌人,以晚清習慣被稱爲“武昌”。弱弱的求一下定閱和月票,無論您看的是不是正版!帝國的朝陽讀者交流羣:150536833歡迎你的加入)()

第30章 皇夢第179章 軍法無情第302章 出逃第334章 條件第46章 事業之母第81章 根基(上)第114章 外流第209章 氣數第112章 公士第129章 法國第124章 人才第194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55章 華陽洞第259章 天涯第336章 別無選擇第74章 臺灣第379章 絕不妥協第19章 欠東風第39章 求援第380章 德意志的決定第95章 謀劃第66章 臨時政府第48章 引進第36章 平壤第286章 大決戰(一)第145章 起義第5章 同文館(下)第200章 激戰(上)第92章 改變第15章 反應第208章 炮壘第32章 前途第129章 法國第147章 袁大人的野望第91章 東亞風雲 上 今天加更!第75章 同文學堂第301章 新的開始第366章 後進國家第3章 壬辰之夏(下)第53章 北洋衙門第62章 時局如戲第258章 老艦新春第336章 別無選擇第351章 大白來訪第29章 希望第252章 前沿第7章 在海上第311章 革命之初第41章 討人情第55章 夕陽第218章 交易(下二)第43章 拓財第12章 袁氏之心第184章 遼陽戰役(三)第348 寧爲中華犬第42章 大清國的希望第32章 查禁第27章 “難民”第53章 北洋衙門第251章 走向戰爭的道路第45章 興業第312章 江寧變第51章 “行家”第126章 東洋的希望第227章 鴻章第6章 湘與淮第44章 差遣第84章 “保姆”第322章 初戰第54章 鹿兒島第184章 遼陽戰役(三)第74章 臺灣第206章 墳墓第189章 人心皆私第252章 前沿第350章 東瀛的春天第31章 特區爲何第104章 向着大海第329章 故友第166章 潛伏者第201章 激戰(下)第29章 投身第192章 間諜第311章 革命之初第152章 軍艦之爭第370章 託雷翁事件第134章 南浦第135章 成軍第99章 用心良苦第217章 交易(下一)第357章 走向戰爭第226章 內外第338章 倫敦的決斷第141章 星洲第13章 連環套第9章 田野上第37章 新生之地第106章 農憫第51章 統籌
第30章 皇夢第179章 軍法無情第302章 出逃第334章 條件第46章 事業之母第81章 根基(上)第114章 外流第209章 氣數第112章 公士第129章 法國第124章 人才第194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55章 華陽洞第259章 天涯第336章 別無選擇第74章 臺灣第379章 絕不妥協第19章 欠東風第39章 求援第380章 德意志的決定第95章 謀劃第66章 臨時政府第48章 引進第36章 平壤第286章 大決戰(一)第145章 起義第5章 同文館(下)第200章 激戰(上)第92章 改變第15章 反應第208章 炮壘第32章 前途第129章 法國第147章 袁大人的野望第91章 東亞風雲 上 今天加更!第75章 同文學堂第301章 新的開始第366章 後進國家第3章 壬辰之夏(下)第53章 北洋衙門第62章 時局如戲第258章 老艦新春第336章 別無選擇第351章 大白來訪第29章 希望第252章 前沿第7章 在海上第311章 革命之初第41章 討人情第55章 夕陽第218章 交易(下二)第43章 拓財第12章 袁氏之心第184章 遼陽戰役(三)第348 寧爲中華犬第42章 大清國的希望第32章 查禁第27章 “難民”第53章 北洋衙門第251章 走向戰爭的道路第45章 興業第312章 江寧變第51章 “行家”第126章 東洋的希望第227章 鴻章第6章 湘與淮第44章 差遣第84章 “保姆”第322章 初戰第54章 鹿兒島第184章 遼陽戰役(三)第74章 臺灣第206章 墳墓第189章 人心皆私第252章 前沿第350章 東瀛的春天第31章 特區爲何第104章 向着大海第329章 故友第166章 潛伏者第201章 激戰(下)第29章 投身第192章 間諜第311章 革命之初第152章 軍艦之爭第370章 託雷翁事件第134章 南浦第135章 成軍第99章 用心良苦第217章 交易(下一)第357章 走向戰爭第226章 內外第338章 倫敦的決斷第141章 星洲第13章 連環套第9章 田野上第37章 新生之地第106章 農憫第51章 統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