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恭王

年關將至,狂風暴雪一連多日。早上大晴天,可每每一過午時,就大雪紛飛,暴雪令北京街道巷弄寸步難行,城外連綿着無垠的雪造白毯,就連山巔也都積了厚雪。坐落在前海西街的恭王府在這四九城裡頭有着第一號王府,這座宅子是乾隆朝的權相和坤的住宅。和坤玩弄權術,貪污受賄,積累了數不清的銀子,建造這座僅次於皇宮的大宅院。乾隆死後,和坤垮臺,嘉慶皇帝將它賜給自己的胞弟慶王,以後幾經周折,便到了恭王的手裡。自從辛酉年兩宮垂簾聽政以來,二十多年裡,恭王一直處於軍機處領班大臣的重要位置,執掌朝政,權傾天下。過往年節將至,一時間王府內便是訪客如織,當朝的大員會親自前來拜年,至於地方的大吏更是紛紛委派親信前來拜年。不過,現在這一切都成了過去,自打四年前,太后藉口越南前線戰利不利爲由,將一班軍機完全罷免,自甲申易樞之後,曾經權傾朝野的恭王便也就成了過去,

吃過早飯後,他在王府的東花園裡一邊散步,一邊隨意背誦幾句唐詩。觀着園內雪景,忽然間腦中靈感上頭,又得到一首集句佳作。他急忙回到書房,抽出一紙花箋,將這首詩記下。剛寫完,王府長史便來稟報:李中堂的轎子已停在府門外。

恭王雖然被罷了官,但他還是王爺,且他執政多年,得過他好處的人不少,故家居以來雖大爲冷清,卻也並非門可羅雀,還是有人前來看望問候。若是尋常的大臣,恭王看過名帖後,交代長史一句“知道了,多謝”,就沒有了下文。長史明白王爺的意思.出去婉拒來訪者。這樣做,來訪者並不見怪,反而覺得十分合適,因爲這種時候,來訪者也不過是年節的慣例,彼此之間都不便深談,甚至還不知王府旁邊是否有醇王的暗探,轎子停留的時間越短越好,心意到了就行了。

這就是官場之間的交往,本來不合情理,然而大家都這樣做,反而合情合理了。但是,李鴻章不是尋常的大臣,他和恭王的交情也不同尋常,多年來恭王與太后一樣,是李鴻章的靠山東,當年恭王之所以被人喊作爲“鬼子六”,也正是因爲其全力支持李鴻章等人辦洋務,這半年來李鴻章都住在天津,現在年節前親自拜訪,不能不見。恭王放下手中的筆,對長史說:

“將李中堂請到閱報室去。”

王府裡的閱報室,是專爲恭王閱讀西洋各國報刊所闢的一間房子。恭王不懂洋文,這些報刊上的文章自然是已經總署翻譯好了的。室內所有擺設,全是西洋的一套,精美考究,舒適實用。

“王爺。”

李鴻章一進閱報室,便要行跪拜大禮,恭王忙雙手扶着他的肩,不讓他跪下。

“中堂年事已高,千萬不要這樣。”

說着,親手把李鴻章領到牆邊的座椅旁,請他坐下。這是一套西洋牛皮沙發,是早些年英國公使威妥瑪送的。

“王爺,近來身體還好嗎?”

李鴻章望着五十剛出頭便已顯衰老跡象的恭王,關心地問。

“託祖宗的福,還好。”

奕沂微笑着說,

“中堂氣色甚好,我真佩服你的保養功夫。”

“哪有保養功夫,不想事罷了。”

李鴻章哈哈一笑。

“不想事是好,可這軍國大事卻不能不想啊!不過現在,不想了人反倒輕鬆了!人自然也就保養好了。”

奕訴說着便是一聲長嘆,可那聲嘆中帶着的怨言,李鴻章又豈會聽不出來。

多年來李鴻章佩服奕沂的器局,奕訴賞識李鴻章的才具,又加之無論對內對外,二人在大計上十分投合,故二十年來,李鴻章與奕沂,除開在官場上配合默契外,在私交上也有較深的情誼。因爲相知頗深,李鴻章並不需要說出來,有些話不需要說。

瞧着面前的李鴻章,奕沂猛然想:李鴻章一向住天津,這會子怎麼到京師來了呢?往年年節的時候,他可都是派親信過來的,莫非太后有什麼大事召他來商議?

“說了這多閒語,我還沒問你,什麼時候來的京師,住在哪兒。”

“昨天午後到的,住在賢良寺。”

奕沂點點頭:“有什麼要事嗎?”

“有一件大事要當面稟報太后,還沒有遞牌子,先到這裡來了,一來看望王爺,二來也要向王爺請教。”

“什麼大事,不等待到過完年。”

奕沂說着,神情立即肅然起來。他知道,李鴻章在這年節的時候,親來京師稟告太后,自然是有極大的事。可最近又有什麼大事?

“這不,朝鮮那邊又出妖事了,那個朝鮮王近來頻頻與那些開化黨人接觸,袁慰亭又發來電報說若是朝廷再不斷然行事,只怕未來局勢難挽。”

李鴻章說着,從衣袖袋裡取出電報,遞給奕訴。

“這是慰亭的電報,請王爺看看。”

奕沂接過電報,細細地看過一遍後還給李鴻章,端起茶碗來,慢慢地抿着,一言不發。朝鮮是大清最後的藩屬國了,尤其是自失越南藩屬之後,朝鮮這個藩屬國,對大清國而言卻是維持“天朝上國”最後的一塊遮羞布,也正因如此,在過去幾年間,朝廷纔會一改過去之態,千方百計加以以控制,以保住大清國最後的顏面。

李鴻章謙恭地問道。

“王爺您看,現在朝鮮的這個事,怎麼處置?”

奕沂又沉默了一會,方纔開口說道。

“朝鮮的事,中堂您不是早有定議,就是以“不擁虛名真有鎮壓實效者”嘛,慰亭於朝鮮所行之武斷,雖若人非議,然朝廷又豈不知慰亭之苦。”

從當年的壬午兵變、甲申政變以及後來的巨文島事件的發生,朝廷便愈來愈多的捲入朝鮮事務當時,特別是二次“朝俄密約”發生後,李鴻章更是認定朝鮮所行是“背華脫清”之舉,也就是這種不信任,使得朝廷上下意識到加強對朝鮮藩屬的管理的重要性,不過當年所面臨的是多種選擇,一是援周例,設監國於朝鮮,二是納朝鮮爲一行省,置郡縣,但無論是郡縣亦是監國,辦朝鮮的局勢卻非大清國力都能辦。但朝鮮關係到滿洲的邊防,又關係到大清國的形象和臉面,因此又斷然不能放棄,這纔有了李鴻章的“不擁虛名真有鎮壓實效者”,而這些年也確實見效,袁世凱雖沒有監國之名,但卻早得監國之實,不過這監國之實,靠的是專橫跋扈之法罷了。

“王爺言重了。不過都是做臣子的應盡之事,但王爺,現在日人與朝鮮虎視眈眈,不能不防啊。”

奕沂聽出李鴻章的話中之話,便說道。

“日人大辦水師,也不是一年兩年了,老七這個海軍衙門啊,哎……”

他口說老七指的醇親王,當年水師是他老六一手創辦的,可最後北洋成師了,老七卻只有用了十幾天的功夫便摘了那桃子,即便是時過五年,每每提及這事,仍然難嚥下那口氣,可卻沒辦法,誰讓皇上是人家兒子。

“竟然任由常熟蠻幹,這平時焉有不加強軍備之理,莫非要等到當年與法國戰事般,械彈難購之時,再高價購進嗎?”

“王爺這話說得對極了!”

奕沂這句話真是說到李鴻章的心坎裡去了。打從那位醇王主持海軍衙門,他便是滿肚子都是怨氣,且不說海軍衙門同意每年劃撥兩百萬兩經費劃給張之洞修那條几千里長的南北鐵路,就是戶部拋出那個“餉拙”,要南北洋停止購械、購艦時一言不發。便是滿腹怨氣與委屈。

這大清國的差事啊……

“他們不想那麼多,咱們不能不想不是,就拿這朝鮮來說,這事海軍衙門不想,可王爺,咱們卻不能不想!這朝鮮雖是彈丸之地,可卻是咱們大清國的面子,可現在俄國盯着,東洋饞着,就連同美國人也看着,至於朝鮮人自己個也生出“脫華背清”的心思,若是朝鮮再丟了,咱們大清國的裡子面子,可都全都丟了!”

李鴻章的話奕訴一聽就明白。不論是在外務亦或是洋務方面,他們二人是完全一致的。

“是呀!”

奕訴拖長着聲調說。

“現在這處務日緊,可老七和常熟那邊……再說,現在我也是不問事了,哎!這外事難辦啊!也難爲他們了!”

奕沂端起茶碗,那聲難爲,與基說是難爲,倒不如說是冷嘲。

“若是擱在會辦的人手裡,估計一點也不難!”

李鴻章笑了笑,然後看着恭王說道。

“少荃,你的意思……”

奕訴拖長着聲調,看着李鴻章,便知道他還有下話。

“我記得,這陣子西洋各國公使不是談着那本《泰西策》嘛!”

李鴻章不覺笑了起來。

“你是說唐子然吧,從他著的《泰西策》中倒是可見其有幾分大才,張香濤保舉他時,不也說他精通西學、外務、商務以及軍務無不一精嘛,前陣子弄的那個禁菸的法子,我也看了,不耗民力便可得千百萬之巨,我看,若是朝廷用人的話,也得讓他去試試,免得遺賢鄉里。”

奕沂揭開茶碗蓋,嘴角邊露出一絲冷笑,他又豈不知李鴻章的心知,張之洞是老七的人,老七他們撐着他辦洋務,辦到最後不還是打他的臉嗎?既然與其讓唐子然助其成事,倒不如斷他一臂。

“中堂不是明天要遞牌子見太后嗎,你好好琢磨琢磨一下,該給像唐子然這樣的大才委派個差使,至於什麼差使合適,明天就當面向太后提出來,太后是一向看重你的話,想來是不會違你的。”

第173章 義務第35章 強國之道第117章 統制第37章 新生之地第49章 浮想第24章 帝國主義第41章 碧雲寺第124章 要塞第29章 希望第15章 宮平第268章 極光第43章 八旗新軍第167章 誘餌第118章 潛伏第228章 北洋無男兒?第1章 劫後餘生嘆數奇第196章 國境線第159章 盡人事第182章 情報決定一切第37章 新生之地第332章 君與臣第278章 勒梅爾大海戰(一)第212章 末日(上)第30章 皇夢第82章 根基(下)第353章 豐年第274章 出擊第175章 督難安第93章 彼得堡的眼淚第368章 最強大的第202章 所謂忠臣第83章 東洋第24章 對牛彈琴第156章 公私難分第356章 未來第249章 遠航第118章 潛伏第232章 尋求第22章 雪夜長街第209章 氣數第103章 利益至上第334章 條件第113章 國商第202章 所謂忠臣第59章 在水一方第42章 大清國的希望第22章 馬前卒第98章 恰同學少年第205章 說客第212章 末日(上)第125章 面對現實第240章 未來的方向第314章 爲天下第29章 投身第204章 掣肘之人第365章 決裂第109章 尊重何來第162章 維特的苦惱第12章 蓋平縣第17章 紛亂第226章 內外第65章 夏威夷第367章 軍國之患第242章 夜戰第315章 在湖廣第92章 東亞風雲 下第11章 四策(上)第151章 尼古拉灣第113章 國商第190章 俘補第93章 彼得堡的眼淚第110章 大海在召喚第52章 達姆彈第97章 收穫第35章 騙亦有道第273章 待佳音第1章 美國佬的賞識第115章 鐵廠第1章 袁世凱的心思第159章 開啓大門第39章 李合肥的主意第220章 沙皇的決斷第189章 人心皆私第83章 東洋第7章 入幕且要着書先第175章 最終決定第130章 開啓第66章 臨時政府第40章 笑一場第29章 困局第252章 前沿第25章 北國第251章 走向戰爭的道路第110章 逃兵第8章 撈一把第3章 募勇第121章 遠慮近憂第20章 內外之別第79章 演習第123章 目標:本州
第173章 義務第35章 強國之道第117章 統制第37章 新生之地第49章 浮想第24章 帝國主義第41章 碧雲寺第124章 要塞第29章 希望第15章 宮平第268章 極光第43章 八旗新軍第167章 誘餌第118章 潛伏第228章 北洋無男兒?第1章 劫後餘生嘆數奇第196章 國境線第159章 盡人事第182章 情報決定一切第37章 新生之地第332章 君與臣第278章 勒梅爾大海戰(一)第212章 末日(上)第30章 皇夢第82章 根基(下)第353章 豐年第274章 出擊第175章 督難安第93章 彼得堡的眼淚第368章 最強大的第202章 所謂忠臣第83章 東洋第24章 對牛彈琴第156章 公私難分第356章 未來第249章 遠航第118章 潛伏第232章 尋求第22章 雪夜長街第209章 氣數第103章 利益至上第334章 條件第113章 國商第202章 所謂忠臣第59章 在水一方第42章 大清國的希望第22章 馬前卒第98章 恰同學少年第205章 說客第212章 末日(上)第125章 面對現實第240章 未來的方向第314章 爲天下第29章 投身第204章 掣肘之人第365章 決裂第109章 尊重何來第162章 維特的苦惱第12章 蓋平縣第17章 紛亂第226章 內外第65章 夏威夷第367章 軍國之患第242章 夜戰第315章 在湖廣第92章 東亞風雲 下第11章 四策(上)第151章 尼古拉灣第113章 國商第190章 俘補第93章 彼得堡的眼淚第110章 大海在召喚第52章 達姆彈第97章 收穫第35章 騙亦有道第273章 待佳音第1章 美國佬的賞識第115章 鐵廠第1章 袁世凱的心思第159章 開啓大門第39章 李合肥的主意第220章 沙皇的決斷第189章 人心皆私第83章 東洋第7章 入幕且要着書先第175章 最終決定第130章 開啓第66章 臨時政府第40章 笑一場第29章 困局第252章 前沿第25章 北國第251章 走向戰爭的道路第110章 逃兵第8章 撈一把第3章 募勇第121章 遠慮近憂第20章 內外之別第79章 演習第123章 目標: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