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挑戰書

德皇親自召開軍事會議,並沒解決德軍的根本問題,但是馮承乾如願以償。按照德皇下達的旨意,部署在比利時的二線部隊中,八個步兵師直接歸屬海軍司令部,由提爾皮茨元帥調動。

馮承乾沒有在柏林逗留,處理完必要事情之後,他就返回了威廉港。

此時,東線與西線迎來了開戰之後的第一個短暫平靜期。在馬祖裡湖戰役與馬恩河戰役結束之後,交戰雙方都需要時間調整部署,讓鏖戰了兩個多月的軍隊進行休整,以及制訂新的作戰計劃。

當然,這只是表面上的平靜。

在御前會議上,德皇就提出,應該高度重視英法的持續作戰能力,放棄一切不切實際的幻想。雖然德皇沒有明說,但是意思很明確,即已經不可能按照施利芬計劃,在數個月之內擊敗法國。

有趣的是,法金漢似乎沒有明白德皇的意思。

就算德皇一再強調速勝是不大可能的事情了,法金漢依然堅持認爲,對現有的作戰計劃進行適當調整,依然有可能擊敗法國。當時,法金漢提出,在戰線中部發動一次進攻,就有機會突破法軍防線。

法金漢堅持己見,讓德皇非常惱火。

最終,德皇與法金漢不得不各讓一步。德皇答應讓法金漢在西線再發動一次進攻,而法金漢則答應僅用現有兵力。

事實上,做出讓步的不是德皇,而是法金漢。

以當時的情況,如果法金漢不肯在兵力調度上做出讓步,德皇就很有可能讓興登堡出任帝國陸軍總參謀長。

由此產生的結果就是,法金漢在西線只有一百八十個師的兵力。

這點兵力,能夠發動一次突破法軍防線的進攻行動嗎?

看上去,一百八十個師不算少了。大戰爆發的時候,帝國陸軍總兵力也沒有這麼多,而且對面的法軍最多隻有一百四十個師。問題是,這是西線戰場上的總兵力,而不是法金漢用來發動進攻的兵力。扣除掉戰線其他地點上的兵力,法金漢能夠用於進攻的兵力不會超過六十個師。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算不上是壞事。

當時,帝國陸軍的總兵力已經超過三百個師,除掉還在訓練的四十個師,大約有二百六十個師可以調動。在此之前,魯登道夫在東線的兵力只有兩個軍團,不到四十個師,也就是說,只要戰局有需要,德皇可以把留在本土的四十個師派往東線,讓魯登道夫在東線好好幹上一場。

事實上,這正是德皇迫使法金漢讓步的目的。

德皇採納了馮承乾的建議,在西線不可能取得速勝的情況下,把重點轉向東線,首先打垮俄國,並且爭取讓奧斯曼帝國、羅馬尼亞等國加入軸心國集團。更重要的是,如果俄國在一九一五年或者一九一六年戰敗,就能讓意大利相信,德意志第二帝國肯定能在歐洲大陸上取勝。

可以說,這是說服意大利以軸心國成員身份參戰的關鍵一步。

馮承乾返回威廉港後不久,德皇就以考察軍隊爲明去了東普魯士,與魯登道夫、霍夫曼等東線主要指揮官進行了面對面的會談,詳細瞭解了東線的情況,並且給魯登道夫安排了重要任務。

如果一切順利,魯登道夫將年底,最遲一九一五年初,發動一場大規模進攻。

十一月中旬,馮承乾收到了德皇發來的命令。魯登道夫已經策劃好東線的進攻行動,海軍也要更加積極一些。

即便沒有德皇的命令,馮承乾也會策劃一次大規模作戰行動。

這個時候,斯佩伯爵的艦隊已經通過了麥哲倫海峽,進入了南大西洋。因爲收到了提爾皮茨的命令,所以斯佩沒有前往福克蘭羣島,而是去了更加偏遠的聖喬治亞島。按照提爾皮茨的安排,斯佩艦隊將在這裡與運送煤炭的船隻會合,補充煤炭、以及對鍋爐等設備進行必要檢修之後,將直接北上。

如果一切順利,斯佩將在十一月底回到北大西洋。

事實上,斯佩回來的不是時候,因爲公海艦隊中,“毛奇”號與“馮-德-坦恩”號還沒有修復,僅有“德塞利茨”號爲首的六艘戰列巡洋艦。只是大艦隊的情況更加糟糕,因爲兵力幗於分散,大艦隊的規模甚至在公海艦隊之下。別的不說,當時傑利科手裡最多隻有四艘戰列巡洋艦可用,其中“獅”號與“皇家公主”號在十月底回到本土,正在進行全面維護與檢修。

關鍵是,大艦隊會爲了攔截斯佩艦隊,與公海艦隊決戰嗎?

馮承乾不知道,他也沒有去想。只有一點很明確,公海艦隊必須出去接應斯佩艦隊,如果大艦隊避而不戰,必然會再次給英國皇家海軍臉上抹黑,沉重打擊英國的士氣,甚至會讓盟國感到不滿。

說得簡單一些,只要大艦隊呆在港口裡面,馮承乾就算再次取得了勝利。

至少,這是政治上的重大勝利。

要知道,在過去兩百多年裡,英國皇家海軍從來沒有因爲敵人過於強大而讓艦隊龜縮在港口裡面。也正是驍勇奮戰的精神,塑造了英國皇家海軍縱橫四海、戰無不勝的傳奇,更讓其他國家萬分忌憚。

打破這個奇蹟,等於打垮了英國皇家海軍的鬥志。

如果能在海洋上擊敗英國皇家海軍,自然是再好不過了。

爲此,馮承乾回到威廉港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公海艦隊準備出海接應斯佩艦隊的消息放了出去。

可以說,現在的問題不是公海艦隊能不能打,而是大艦隊是否願意打。

顯然,馮承乾是在向大艦隊挑戰。

傑利科會前來應戰嗎?

如果僅僅是傑利科,他肯定不會迎接馮承乾的挑戰,因爲艦隊實力擺在那裡,即便能夠擊敗公海艦隊,也要付出極爲慘重的代價,而做爲大艦隊司令,傑利科的首要任務是確保大艦隊的安全。

問題是,傑利科僅僅是大艦隊司令。雖然由他指揮大艦隊作戰,但是到底該怎麼打,卻不由他來決定。

當時,積極主張出海作戰的是海軍大臣丘吉爾。

只是,丘吉爾也並非笨蛋。

得知公海艦隊即將再次出海,丘吉爾首先想到的不是斯佩艦隊,而是公海艦隊想借此機會與大艦隊決戰。

局勢非常明瞭,積極尋求決戰的不是大艦隊,而是公海艦隊。

因爲英國皇家海軍擁有戰略上的優勢,即便大艦隊不出港,也能對德意志第二帝國實行戰略封鎖,所以在必要的時候,大艦隊完全可以呆在港口裡面,等到時機成熟之後再與公海艦隊決戰。

相反,德意志第二帝國要想解除遭到的封鎖,就得在海洋上擊敗英國皇家海軍。

看上去,就算大艦隊呆在港口裡面,優勢也在英國這邊。

問題是,如果大艦隊留在港口裡面,而不是積極應戰,那麼英國就將失去所有盟國的支持,而且公海艦隊將掌握北海的制海權。

對英國來說,這顯然是一個無法接受的結果。

大艦隊必須出海作戰,必須在海戰中擊敗公海艦隊,英國才能保住制海權,也才能對德意志第二帝國進行全面封鎖。

設得蘭海戰之後,大艦隊龜縮在港口裡面,已經造成了極爲嚴重的負面影響。

根據丘吉爾提交給英國下議院的一份調查報告,在開戰後的兩個月內,因爲沒有能夠對德意志第二帝國實施全面的、徹底的封鎖,德意志第二帝國已經通過海運,從海外進口了相當於和平時期一年貿易量的戰略物資。按照這份報告得出的結論,如果不能切斷德意志第二帝國從海外獲取戰略資源的渠道,那麼法國將在一九一五年六月底之前戰敗,俄國也將在一九一五年底戰敗。

雖然這份報告未免有些誇大其詞,但是足以證明對德進行戰略封鎖的重要性與緊迫性。

要想對德意志第二帝國進行全面的戰略封鎖,唯一的辦法就是擊敗公海艦隊,至少迫使公海艦隊龜縮在港口裡面。

戰前,絕大多數皇家海軍的將領都認爲,只要戰爭爆發,公海艦隊就會躲在港口裡面。

原因很簡單,英德海軍的艦隊實力擺在那裡,除非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不把那些昂貴的戰艦當回事,不然就不會挑戰英國皇家海軍。

顯然,這些英國皇家海軍將領都想錯了。

公海艦隊打得非常積極,而且抓住了開戰後,英國皇家海軍準備不充分的機會,取得了開門紅。

走到這一步,英國皇家海軍的處境就沒有那麼有利了。

雖然在總體戰略上,英國皇家海軍依然掌握着主動權,比如在其他地區,英國皇家海軍正在剿滅德意志第二帝國的襲擊艦艇,但是在軍事層面上,英國皇家海軍卻非常被動,因爲在公海艦隊主動挑戰的時候,大艦隊不得不應戰。

可以說,這正是丘吉爾的觀點,也是很多強硬派的觀點。

馮承乾發出了“挑戰書”,即便傑利科十萬個不願意,他也無法躲到一旁,讓公海艦隊自由進出北海。

;

第260章 動力之源第199章 輕敵大意第458章 激戰第214章 臨機應變第121章 迎頭痛擊第280章 水下艦隊第313章 用行動證明第358章 雪中送炭第234章 強大的外表第605章 裁軍壓力第233章 不倫不類第155章 農民軍第376章 有備而來第238章 功虧一簣第64章 機會與挑戰第476章 致命錯誤第96章 誘餌第373章 決戰在即第405章 犧牲第433章 最後的機會第495章 穿梭轟炸第606章 無償援助第486章 預警機第171章 振作第233章 生不逢時第77章 伏擊第247章 意料之外第285章 目的第9章 奇蹟第317章 大膽行動第382章 坐以待斃第196章 新式武器第92章 等待機會第30章 偷襲第166章 所羅門海第588章 核技術第23章 最後的陣地第421章 勢均力敵第244章 最後的努力第136章 未雨綢繆第342章 戰戰兢兢第150章 爭分奪秒第465章 喧賓奪主第5章 明爭暗鬥第420章 新挑戰第53章 跑步前進第534章 功敗垂成第77章 伏擊第407章 坐失良機第273章 打破僵局第405章 犧牲第37章 看熱鬧第431章 冒險第350章 俄國的結局第94章 決戰在即第81章 內訌第145章 與蛇共舞第26章 只進不退第225章 恰到好處第192章 拖延戰略第562章 頑抗第208章 石油危機第14章 戰鬥力第206章 出奇制勝第86章 圍攻第213章 手到擒來第115章 虛張聲勢第160章 餘熱第133章 戰略決策第514章 後繼乏力第236章 扛鼎之作第459章 強攻第123章 空中對手第41章 如釋重負第471章 耐心等待第110章 關鍵時刻第59章 永遠銘記第118章 順手擒來第174章 射殺失手第154章 叔侄情第598章 再赴前線第225章 恰到好處第36章 叢林求生第382章 坐以待斃第230章 進軍印度洋第399章 欲蓋彌彰第124章 轟炸機的剋星第238章 錯失良機第291章 將錯就錯第153章 求生的本能第119章 躲藏第155章 農民軍第201章 禮貌的外衣第216章 爭分奪秒第64章 機會與挑戰第451章 登陸前第258章 尼米茲猜想第31章 技術投入第149章 主要目的第494章 出其不意
第260章 動力之源第199章 輕敵大意第458章 激戰第214章 臨機應變第121章 迎頭痛擊第280章 水下艦隊第313章 用行動證明第358章 雪中送炭第234章 強大的外表第605章 裁軍壓力第233章 不倫不類第155章 農民軍第376章 有備而來第238章 功虧一簣第64章 機會與挑戰第476章 致命錯誤第96章 誘餌第373章 決戰在即第405章 犧牲第433章 最後的機會第495章 穿梭轟炸第606章 無償援助第486章 預警機第171章 振作第233章 生不逢時第77章 伏擊第247章 意料之外第285章 目的第9章 奇蹟第317章 大膽行動第382章 坐以待斃第196章 新式武器第92章 等待機會第30章 偷襲第166章 所羅門海第588章 核技術第23章 最後的陣地第421章 勢均力敵第244章 最後的努力第136章 未雨綢繆第342章 戰戰兢兢第150章 爭分奪秒第465章 喧賓奪主第5章 明爭暗鬥第420章 新挑戰第53章 跑步前進第534章 功敗垂成第77章 伏擊第407章 坐失良機第273章 打破僵局第405章 犧牲第37章 看熱鬧第431章 冒險第350章 俄國的結局第94章 決戰在即第81章 內訌第145章 與蛇共舞第26章 只進不退第225章 恰到好處第192章 拖延戰略第562章 頑抗第208章 石油危機第14章 戰鬥力第206章 出奇制勝第86章 圍攻第213章 手到擒來第115章 虛張聲勢第160章 餘熱第133章 戰略決策第514章 後繼乏力第236章 扛鼎之作第459章 強攻第123章 空中對手第41章 如釋重負第471章 耐心等待第110章 關鍵時刻第59章 永遠銘記第118章 順手擒來第174章 射殺失手第154章 叔侄情第598章 再赴前線第225章 恰到好處第36章 叢林求生第382章 坐以待斃第230章 進軍印度洋第399章 欲蓋彌彰第124章 轟炸機的剋星第238章 錯失良機第291章 將錯就錯第153章 求生的本能第119章 躲藏第155章 農民軍第201章 禮貌的外衣第216章 爭分奪秒第64章 機會與挑戰第451章 登陸前第258章 尼米茲猜想第31章 技術投入第149章 主要目的第494章 出其不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