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倉促上陣

聖誕節剛過完,美國海軍部下達了命令,由“依阿華”號、“新澤西”號、“馬薩諸塞”號、“亞拉巴馬”號、“北卡羅來納”號、“華盛頓”號、“阿拉斯加”號與“夏威夷”號、以及“巴爾迪摩”號、“波士頓”號、“堪培拉”號與“昆西”號組成第72艦隊,其餘戰艦由太平洋艦隊自行編排。

這十二艘戰艦中,除了兩艘“南達科他”級與兩艘“北卡羅來納”級,其餘全是新艦。

顯然,這是一支強大的艦隊。以噸位爲準,即便不考慮其他輔助戰艦,也超過了四十萬噸,而中國海軍的五艘快速戰列艦、三艘大型巡洋艦的總噸位還不到三十萬噸。以火力投送能力爲準,十二艘戰艦能在一分鐘之內把一百五十噸炮彈投擲到數十公里之外,相當於三百架艦載機的投彈能力。以官兵數量爲準,十二艘戰艦上總共有一萬八千餘名官兵,超過了第71艦隊。

只是,這也是一支脆弱的艦隊。

十二艘戰艦中,竟然有十艘是新艦,而且嚴格說來,兩艘“依阿華”級、兩艘“阿拉斯加”級與“巴爾迪摩”級的後兩艘都沒有正式服役,甚至還沒有完成服役之前必須的基礎訓練。

“依阿華”號與“新澤西”號在一九四三年底才建成,前者於一九四三年十二月十日交付給美國海軍,後者則在十二月二十二日交付。交付的時候,兩艘戰艦都只進行了造船廠組織的測試工作,並沒有進行海軍測試,也就是說沒有通過海軍驗收。如果不是戰事緊迫,這兩艘戰艦根本不可能在一九四四年初服役。或者說,按照正常的程序,兩艘戰艦必須在完成海軍測試,由海軍驗收之後才能編入現役,然後進行爲期半年以上的基本訓練,才能形成戰鬥力。

顯然,這兩艘戰艦是在完成驗收之前服役的。

雖然在隨後的驗收中,海軍並沒有發現多少問題,而且小問題都及時解決了,並沒有對兩艘戰艦的作戰能力構成太大的影響。在此期間,美國海軍還爲兩艘戰艦安裝了在一九四三年才研製成功的雷達火控系統,並且做了檢測。但是與任何新造的戰艦一樣,兩艘戰艦上肯定存在一些無法在測試中發現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很有可能在戰鬥中暴露出來,從而對戰艦的戰鬥力產生負面影響。

更何況,“依阿華”級是一種全新的戰列艦,而且跨度非常大。

與前一級戰列艦,即“南達科他”級相比,雖然“依阿華”級保留了九門十六英寸艦炮的具體配製,副炮也採用了較爲成熟的五英寸高平兩用炮,高射炮依然以博福斯與厄利空爲主,連火控系統的變化都不是很大。但是在其他方面,甚至是在火炮的具體型號上,依然有着極大的差別。

別的不說,“依阿華”級的排水量就比“南達科他”級高了一大截。

在排水量增大的同時,“依阿華”級的最高航速比“南達科他”級高了五節,達到了驚人的三十三節。如此一來,就需要更大的推進功率。在同樣採用八座燃油鍋爐與四臺蒸汽輪機的情況下,“依阿華”級的推進功率達到了二十一萬二千軸馬力,比“南達科他”級高出了百分之六十多!

這是個什麼概念?

說得直接一些,在“依阿華”級上,根本不可能採用“南達科他”級的動力系統,必須採用功率密度更高的動力系統。也就是說,“依阿華”級必須採用全新的動力系統,而這套系統的工作溫度與壓力必須更高。

顯然,這是一個很大的技術進步,而技術進步往往就意味着技術風險。

技術風險帶來的,顯然不是什麼好東西。

事實上,在進行船廠測試的時候,“依阿華”號與“新澤西”號就暴露出了動力系統不可靠的問題。當時,造船廠的工程師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讓兩艘戰艦鍋爐的工作壓力與溫度達到設計指標,也就無法達到最大輸出功率。結果就是,爲了達到軍方提出的航速,造船廠在進行海試的時候做了手腳,把兩艘戰艦的排水量限制在了四萬六千噸以內,而且選擇了較爲合適的測試時機。根據戰後披露的資料,“依阿華”號是在順水的情況下,達到了三十二節的最高航速,而“新澤西”號則沒能達到這一速度,其測試得到的最高航速只有三十一點二五節。

要知道,這都是輕載時的最高航速。

按照美國海軍的標準,最高航速對應的是標準排水量。

以兩艦在測試時的表現,如果達到標準排水量的話,航速都將降到三十一節以內,而在滿載排水量的情況下,航速能否達到三十節都是個問題。

當然,動力系統輸出功率不足,只是問題之一。

此外,還有一個較爲嚴重的問題,即動力系統的可靠性。

雖然建造“依阿華”號的紐約海軍造船廠,以及建造“新澤西”號的費城海軍造船廠都堅持認爲兩艘戰艦的動力系統不存在可靠性的問題,絕對能達到海軍提出的標準,但是海軍在驗收的時候,發現兩艦動力系統的一些子系統的故障間隔時間都遠低於標準,從而導致整套動力系統的可靠性嚴重偏低。

只是,美國海軍根本沒有時間進行更深入的測試。

說白了,如果要進行徹底的、全面的測試,唯一的辦法就是讓兩艘戰艦出海,按照海軍的標準航行數千、甚至上萬海里,才能知道動力系統的可靠性有多高。可是在當時,美國海軍根本沒有這麼多的時間。

要知道,兩艘戰艦第一次遠行就是前往太平洋,編入太平洋艦隊。

除了動力系統,兩艘戰艦的續航力也存在問題。

雖然美國海軍的要求是在十五節的情況下達到兩萬海里,而且造船廠提交的建造書中也是這一標準。但是在隨後的航行測試中,美國海軍發現兩艦的實際續航力要比設計續航力低得多。

只是,這個時候已經來不及彌補這個缺陷了。

這就是,在前往珍珠港的途中,兩艘戰艦在巴拿馬停靠,進行了燃油補給,而計算出來的燃油消耗量,表明兩艦的實際續航力連一萬二千海里都不到,而導致續航力降低的主要因素有兩三個,一是鍋爐的燃油效率嚴重低於設計指標,二是裝載的燃油質量不過關,三是油巢設計不合理、無法達到最大載油量。

顯然,要解決這三個問題並不容易。

所幸的是,這個問題不算嚴重,即便只有一萬二千海里的續航力,也足夠了。

主要就是,此時的美國海軍不再需要前往西太平洋作戰,主要戰場在夏威夷羣島,因此對戰艦續航力的要求已經大幅度降低。

事實上,動力系統功率不足的問題也不算嚴重。

要知道,在第72艦隊裡面,除了四艘重巡洋艦與兩艘大型巡洋艦,另外四艘戰列艦的最高航速都在二十八節以內,戰鬥航速還不到二十七節,因此即便兩艘“依阿華”級戰列艦的最高航速不到三十節,也是跑得最快的戰列艦了。此外,中國海軍的五艘快速戰列艦的實際最高航速也在三十節以內,並不比“依阿華”級快。

至於動力系統的可靠性,如果維護保養良好,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當時,兩艘“依阿華”級上存在的最大問題,在火力與防護上。

與“南達科他”級相比,“依阿華”級的最大改進之處,就是用mk7型十六英寸艦炮取代了mk6型,不但身管長度提高到了五十倍徑,而且採用了更大的藥室,能夠發射威力更大的穿甲彈。

問題是,兩艘戰艦上的十八門主炮都沒有做測試。

在前往太平洋之前,兩艘戰艦甚至沒有能夠蒐集完彈道參數。結果在航行途中,兩艘戰艦在波多黎各附近逗留了一天,全面測試了主炮。後來又在巴拿馬與夏威夷羣島進行了同樣的測試工作,才收集到了足夠多的彈道參數。

完成這一系列測試後,美國海軍發現了一個更加嚴重的問題。

這就是,在全裝藥發射新式穿甲彈的時候,mk7型的身管磨損情況極爲嚴重,身管壽命恐怕連一百發都不到。

顯然,這是一個極爲嚴重的問題。

要知道,這意味着在進行一百次全裝藥發射之後,身管由磨損導致的誤差將嚴重影響到炮擊精度。

當然,對一場海戰來說,一門主炮打一百枚炮彈是不可能的事情。

原因很簡單,任何一艘戰列艦的主炮備彈量都沒有這麼多。“依阿華”級平均每門主炮的備彈量爲八十枚,而且只有大約六十枚是穿甲彈,其中新式穿甲彈的數量肯定在三十枚以內。

再說了,並非所有時候都需要全裝藥發射炮彈。

當時,兩艘“依阿華”級最大的問題,還是在防護能力上,而且這是一個致命的,甚至可以說是無法彌補的缺陷。發現這個缺陷的,並非兩艘戰艦上的官兵,而是美國海軍專門負責驗收戰艦的測試部門。要命的是,在發現這個問題的時候,兩艘戰艦已經抵達珍珠港,編入了太平洋艦隊。

第606章 無償援助第15章 熱身第607章 放權第510章 左右爲難第128章 走向戰爭第162章 進軍所羅門羣島第486章 預警機第502章 最後一戰第107章 戰爭繼續第126章 變局第117章 僞裝第259章 保守與積極第410章 引狼入室第93章 各有千秋第9章 深入基層第196章 轉移重點第537章 最後的預備隊第101章 遠戰第214章 臨機應變第463章 轉戰大西洋第78章 新任務第26章 熱身活動第222章 最後的攻擊第279章 恍然大悟第303章 水下利器第275章 空頭支票第330章 戰略冒險第88章 最後的攻擊第568章 登陸成功第37章 出發第184章 圈套第62章 搭檔第14章 海軍之父第41章 載譽而歸第343章 惡仗第499章 一鼓作氣第19章 事在人爲第427章 不再後退第220章 致命缺陷第161章 勝利第74章 各打各的第113章 大好局勢第383章 轉折點第206章 出奇制勝第399章 欲蓋彌彰第13章 恐懼的滋味第189章 蘿蔔與坑第388章 一擊得手第367章 進退兩難第124章 各有打算第387章 預備隊第117章 戰鬥開始第96章 誘餌第26章 熱身活動第502章 最後一戰第62章 用人之道第483章 最佳選擇第74章 各打各的第208章 唯一的機會第205章 戰爭需求第403章 沉着冷靜第220章 軍火貿易第442章 證明第227章 常規軍備第147章 最後機會第611章 肢解俄國第121章 迎頭痛擊第139章 戰略方向第5章 八國侵俄第395章 爭取第4章 政治體制第56章 代言人第34章 厲害關係第90章 戰略關鍵點第598章 再赴前線第612章 決裂第475章 攻擊開始第274章 取捨兩難第211章 火藥桶第456章 軍事冒險第587章 技術決定未來第315章 證明自己第9章 被妞泡第159章 反擊第582章 立場第618章 短暫的繁榮第168章 拋磚引玉第166章 日落大洋第188章 復出第292章 高下立見第92章 信心第605章 裁軍壓力第242章 一舉超越第139章 戰略方向第436章 反擊第619章 戰火熄滅第551章 萬事俱備第290章 嚴重誤判第298章 主力艦的舞臺第477章 再接再厲
第606章 無償援助第15章 熱身第607章 放權第510章 左右爲難第128章 走向戰爭第162章 進軍所羅門羣島第486章 預警機第502章 最後一戰第107章 戰爭繼續第126章 變局第117章 僞裝第259章 保守與積極第410章 引狼入室第93章 各有千秋第9章 深入基層第196章 轉移重點第537章 最後的預備隊第101章 遠戰第214章 臨機應變第463章 轉戰大西洋第78章 新任務第26章 熱身活動第222章 最後的攻擊第279章 恍然大悟第303章 水下利器第275章 空頭支票第330章 戰略冒險第88章 最後的攻擊第568章 登陸成功第37章 出發第184章 圈套第62章 搭檔第14章 海軍之父第41章 載譽而歸第343章 惡仗第499章 一鼓作氣第19章 事在人爲第427章 不再後退第220章 致命缺陷第161章 勝利第74章 各打各的第113章 大好局勢第383章 轉折點第206章 出奇制勝第399章 欲蓋彌彰第13章 恐懼的滋味第189章 蘿蔔與坑第388章 一擊得手第367章 進退兩難第124章 各有打算第387章 預備隊第117章 戰鬥開始第96章 誘餌第26章 熱身活動第502章 最後一戰第62章 用人之道第483章 最佳選擇第74章 各打各的第208章 唯一的機會第205章 戰爭需求第403章 沉着冷靜第220章 軍火貿易第442章 證明第227章 常規軍備第147章 最後機會第611章 肢解俄國第121章 迎頭痛擊第139章 戰略方向第5章 八國侵俄第395章 爭取第4章 政治體制第56章 代言人第34章 厲害關係第90章 戰略關鍵點第598章 再赴前線第612章 決裂第475章 攻擊開始第274章 取捨兩難第211章 火藥桶第456章 軍事冒險第587章 技術決定未來第315章 證明自己第9章 被妞泡第159章 反擊第582章 立場第618章 短暫的繁榮第168章 拋磚引玉第166章 日落大洋第188章 復出第292章 高下立見第92章 信心第605章 裁軍壓力第242章 一舉超越第139章 戰略方向第436章 反擊第619章 戰火熄滅第551章 萬事俱備第290章 嚴重誤判第298章 主力艦的舞臺第477章 再接再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