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大裁軍

進入一九四六年,中國海軍兵力不足的問題得到了根本性的解決。

當然,不僅僅是因爲獲得了更多嶄新的戰艦。

在一九四六年初,中國海軍接受了第二批四艘“白起”級艦隊航母,使艦隊航母的數量增加到了十九艘。到了一九四六年中期,隨着第三批八艘“白起”級交付,艦隊航母的數量達到了二十七艘。到一九四六年底,中國海軍最多能獲得八艘、最少能獲得五艘“白起”級艦隊航母。

當然,不管是三十三艘、還是三十六艘,中國海軍都有足夠明顯的兵力優勢。

可以說,當時中國海軍造的艦隊航母已經多得有點出頭了。

在一九四五年底,也就是中國海軍在夏威夷海戰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之後,就有人提出,沒有必要繼續保持現有的造艦強度,甚至應該取消那些還沒完成的戰艦,從而降低戰爭對經濟造成的壓力。

在當時,這只是提議。

只是,到了一九四六年初,這就不僅僅是提議了。

隨着同盟國集團的內部矛盾得到解決,把擊敗美國確定爲最高目標,而且戰略優勢又如此明顯,中國確實沒有必要花大力氣來增強軍備了。要知道,以中國在一九四六年初的軍事力量,擊敗美國絕對不是難題。

只是,首先遭到削減的不是海軍,而是陸軍。

一九四六年初,中國的最高戰爭委員會就通過了一項決議。把陸軍的總兵力由現有的二千三百萬裁減到一千八百萬,也就是在一年之內裁軍五百萬,以此增強社會生產,提高工業產量。

可以說。裁軍是必須走的一條路,而這只是走出的第一步。

相對而言,這五百萬複員軍人還是好的。

要知道,在復員之後,他們都得到了合適的安置,而且大部分複員軍人的年紀都在三十歲以上,在服役之前就已經參加了社會勞動,因此在復員之後。大多回到了原來的工作崗位上,也就能夠重新融入社會。

此外,中國的各行各業也需要這支勞動力大軍。

首先裁減陸軍的原因也很簡單,紅俄早已戰敗。連英國都投降了,因此不存在攻打印度的問題。在登上美國本土之前,中國陸軍已經找不到一個像樣的對手了,而攻打美國本土根本需要不了這麼多的陸軍官兵。即便找最高標準估計,即中國軍隊單獨承擔了攻打美國本土的作戰任務。且最終目的是佔領美國全境,也只需要投入大約八百萬地面部隊,而中國陸軍保留了一千八百萬兵力,顯然還是綽綽有餘。

當然。這也不是陸軍在戰爭結束前的最後一次裁軍。

到戰爭結束的時候,中國陸軍總共進行了三次裁軍。最終只保留了一千二百萬兵力,且這個數字在戰爭結束後的第三年就縮減到了五百萬。到戰爭結束後的第五年,中國陸軍的總兵力僅剩下了三百萬。

緊跟着陸軍裁軍的是空軍。

在宣佈陸軍大裁軍的消息後不到一個月,空軍也開始裁軍,而且主要裁減的是戰術航空兵。

按照計劃,中國空軍將在一年之內,把兵力由三百四十萬裁減到二百五十萬。

看絕對數字,空軍的裁軍規模並不大,可是要看相對比例的話,空軍的裁軍規模遠超過了陸軍。

完成裁軍之後,空軍將保留大約一萬架戰術飛機。

有趣的是,空軍中的戰略航空兵與運輸航空兵不但沒有裁減,反而有所增強。

如果裁軍行動沒有變化,到一九四六年底,中國空軍將保有一萬四千架轟炸機與八千架運輸機。

事實上,這個規模算不上大。

要知道,在一九四四年,中國空軍擁有足足一千七千架轟炸機與近萬架運輸機。只是當時有很大一部分轟炸機與運輸機編在遠征軍裡面,而遠征軍在編制上受德軍管轄,不在中國空軍的編制之內。

與陸軍不同,中國空軍裁軍與戰後的發展有很大的關係。

說得簡單一些,就是通過裁軍來明確了戰後的發展方向。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是中國空軍在糾正曾經犯下的錯誤。

要知道,在大戰爆發之前,中國空軍的主要學習對象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空軍,即以發展戰術航空兵爲主,而空軍的真實地位是陸軍的支持者,即空軍的發展完全圍繞着陸軍的裝甲化進行。在戰術使用上,空軍的主要價值就是爲陸軍的裝甲集團提供支援,增強裝甲部隊的突擊能力。

大戰爆發後,中國空軍才走上了另外一條發展道路。

可以說,這是被逼出來的結果。

這就是,攻打日本本土的作戰行動進行得不夠順利,而空軍在對日戰略轟炸中的表現又沒有預期的那麼好。

這些,都迫使中國空軍提高戰略航空兵的地位。

隨後,在對日戰略轟炸、以及在大陸戰場上針對紅俄的戰略轟炸,參加對付英國的戰略轟炸,還有攻打澳洲本土的作戰行動,乃至在中太平洋戰場上的戰鬥,都無一例外的證明了戰略航空兵的價值。

正是如此,中國空軍明確了發展方向。

也直到這個時候,中國空軍才成爲了“制空論”的忠實信奉者。

要知道,真正能夠體現出空軍在進攻中的價值,而且把這種價值發揮到極限的就是戰略航空兵。

說得簡單一些,轟炸機的主要價值就是讓敵人的空軍徹底癱瘓在地面上。

戰爭早就證明,性能再先進的戰鬥機也不可能阻止敵人的戰鬥機升空作戰,同樣不可能在空戰中取得百分之百的勝利。如此一來,即便戰術航空兵再強大,也不可能徹底打垮敵人的空軍,也就無法奪得絕對制空權。只有轟炸機,才能炸掉敵人的機場,也才能讓敵人的戰鬥機無法升空,也才能奪得絕對制空權。

當然,這絕對不是戰略航空兵的主要價值。

對英轟炸足以證明,高強度的戰略轟炸,不但能夠打掉一個國家的軍事力量,還能夠徹底炸燬一個國家的基礎、特別是工業基礎。

這樣一來,自然有人想到,能不能通過轟炸來擊敗一個國家呢?

說得準確一點,就是完全由空軍單獨作戰,在不動用地面部隊、甚至不動用艦隊的情況下擊敗一個國家。

可以說,這是相當超前的軍事思想。

要知道,空軍問世也不過三十年,而所有的戰爭最終都是由地面戰鬥決定勝負的,沒有一場戰爭由空軍單獨打贏。

只是,這絕對是正確的軍事思想。

雖然在當時,乃至在接下來的三十年之內,空軍也沒能單獨打贏一場戰爭,但是隨着軍事技術進步,當空軍的戰鬥力達到了某個程度的時候,也就有能力用轟炸來迫使一個國家投降。

大戰結束後不到六十年,中國空軍就用一場漂亮的戰爭證明了這一點。

當然,中國空軍能在六十年後單獨擊敗一個國家,與堅持以戰略航空兵爲重,重點發展空軍的進攻能力有必然關係。

可以說,在大戰末期,中國空軍選擇了一條正確的發展道路。

有趣的是,並非所有軍兵種都在裁員。

當時,陸戰隊就沒有裁軍,反而在擴軍。

按照計劃,到一九四六年底,陸戰隊的一線作戰部隊將達到三十個陸戰師,二線部隊則爲六十個陸戰師。

這就是說,陸戰隊作戰部隊的總兵力將從原來的一百五十萬增加到兩百萬。

如果把非作戰人員算上,陸戰隊的總兵力將突破二百四十萬。

當然,陸戰隊擴充不是沒有道理。

要知道,登陸戰中,陸戰隊是絕對的主力,只有陸戰隊成功上岸,奪取了海灘與港口之後,才能讓陸軍的作戰部隊上岸。實戰還證明,在濱海地區,特別是在河流密佈的沿海平原上作戰,陸戰隊比陸軍更有效。

這樣一來,如果以攻打美國西海岸地區爲目標,陸戰隊的價值就超過了陸軍。

也正是如此,在陸軍大舉裁軍的時候,陸戰隊卻在擴軍。

事實上,正是這次擴軍,爲陸戰隊在戰後不再受海軍轄制,成爲獨立兵種,而且是三大軍種外唯一的獨立兵種有很大的關係。

當然,陸戰隊得到重視,也直觀的反映出,中國的軍事戰略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在大戰爆發前,中國的軍事戰略以防禦爲主,即便不是本土防禦,也是以背靠本土的防禦爲主,即把敵人擋在國門之外。也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主要用在本土之外、而且以進攻爲主的陸戰隊纔沒有受到重視。

陸戰隊的地位提高,意味着中國放棄了防禦戰略,轉爲奉行進攻戰略。

當然,在這波裁軍浪潮中,中國海軍也不可能置身事外,只是晚一點才受到影響,而且裁軍幅度一點都不比其他軍種低。

更重要的是,海軍大規模裁軍所造成的長遠影響最爲巨大。

即便對這場戰爭最後階段的戰鬥來說,中國海軍大裁軍也造成了難以估量的影響,而這又是不得不做,而且早做比晚做要好得多的事情。

第513章 鋼鐵與烈火第260章 動力之源第35章 大部隊到達第196章 新式武器第483章 最佳選擇第118章 順手擒來第593章 寄生經濟第483章 最佳選擇第593章 寄生經濟第203章 開闢新戰場第63章 體能極限第247章 操之過急第14章 海軍之父第86章 圍攻第259章 保守與積極第116章 追擊第180章 分歧第14章 營救第333章 結局已定第608章 一錘定音第224章 險象環生第31章 外交家第162章 巔峰對決第228章 厚積薄發第10章 利益同盟第375章 不是秘密第586章 服軟第239章 天生缺陷第207章 冒險第2章 大國角力第41章 載譽而歸第42章 自以爲是第130章 戰場外的任務第192章 工程師第44章 你追我趕第586章 服軟第292章 高下立見第62章 搭檔第152章 正面決戰第68章 倒計時第88章 避戰與主戰第616章 和平的基礎第106章 積極應對第455章 死戰難免第76章 將星登場第223章 集中攻擊第185章 夜間惡戰第183章 雨季攻勢第209章 排兵佈陣第184章 圈套第293章 準備開打第435章 亂中出錯第191章 輪替作戰第262章 疲於奔命第36章 叢林求生第183章 等待時機第478章 接二連三第344章 問題依舊第250章 後繼乏力第131章 帝國末日第483章 最佳選擇第214章 臨機應變第33章 停戰條件第82章 預料之外第599章 談判第53章 犧牲第618章 短暫的繁榮第580章 新使命第553章 衆口紛紜第591章 化敵爲友第239章 從容應對第405章 犧牲第490章 飛蛾撲火第58章 面對偉人第204章 披掛上陣第7章 重工業第79章 直擊要害第116章 目的地第447章 備戰第574章 豁然明朗第308章 好景不長第160章 餘熱第17章 戰略大師第195章 科技進步第389章 孤注一擲第128章 走向戰爭第152章 坐以待斃第457章 天降神兵第146章 大使第84章 見好就收第165章 落幕之戰第56章 利令智昏第311章 戰術勝利第620章 現代海軍之父第22章 赴死之地第204章 中東戰爭第122章 投降第371章 等待時機第508章 錯誤的進軍第95章 參戰陰謀
第513章 鋼鐵與烈火第260章 動力之源第35章 大部隊到達第196章 新式武器第483章 最佳選擇第118章 順手擒來第593章 寄生經濟第483章 最佳選擇第593章 寄生經濟第203章 開闢新戰場第63章 體能極限第247章 操之過急第14章 海軍之父第86章 圍攻第259章 保守與積極第116章 追擊第180章 分歧第14章 營救第333章 結局已定第608章 一錘定音第224章 險象環生第31章 外交家第162章 巔峰對決第228章 厚積薄發第10章 利益同盟第375章 不是秘密第586章 服軟第239章 天生缺陷第207章 冒險第2章 大國角力第41章 載譽而歸第42章 自以爲是第130章 戰場外的任務第192章 工程師第44章 你追我趕第586章 服軟第292章 高下立見第62章 搭檔第152章 正面決戰第68章 倒計時第88章 避戰與主戰第616章 和平的基礎第106章 積極應對第455章 死戰難免第76章 將星登場第223章 集中攻擊第185章 夜間惡戰第183章 雨季攻勢第209章 排兵佈陣第184章 圈套第293章 準備開打第435章 亂中出錯第191章 輪替作戰第262章 疲於奔命第36章 叢林求生第183章 等待時機第478章 接二連三第344章 問題依舊第250章 後繼乏力第131章 帝國末日第483章 最佳選擇第214章 臨機應變第33章 停戰條件第82章 預料之外第599章 談判第53章 犧牲第618章 短暫的繁榮第580章 新使命第553章 衆口紛紜第591章 化敵爲友第239章 從容應對第405章 犧牲第490章 飛蛾撲火第58章 面對偉人第204章 披掛上陣第7章 重工業第79章 直擊要害第116章 目的地第447章 備戰第574章 豁然明朗第308章 好景不長第160章 餘熱第17章 戰略大師第195章 科技進步第389章 孤注一擲第128章 走向戰爭第152章 坐以待斃第457章 天降神兵第146章 大使第84章 見好就收第165章 落幕之戰第56章 利令智昏第311章 戰術勝利第620章 現代海軍之父第22章 赴死之地第204章 中東戰爭第122章 投降第371章 等待時機第508章 錯誤的進軍第95章 參戰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