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如雨下的炸彈,讓運河內的戰艦無處可避。
可以說,只要美軍轟炸機到達運河上空,在中國戰艦的頭頂上投下炸彈,就已經取得了勝利。
轟炸來得快,去得也快。
不到十分鐘,僥倖突破攔截的幾十架轟炸機就投下了全部炸彈。大部分B29攜帶的是五百磅級航空炸彈,少數則使用了一千磅級航空炸彈。與顧祝同預料的一樣,所有轟炸機都是以最大載彈量起飛。雖然這讓B29機羣無法直接返回美國本土,但是卻保證了能在短時間內投下足夠多的炸彈。
遭到轟炸的是六艘即將到達科隆港的防空巡洋艦。
損失最慘重的是“西寧”號,這艘巡洋艦被四枚五百磅級與兩枚一千磅級炸彈擊中,最終不得不在航道西側靠岸擱淺,不然就很有可能沉沒堵塞航道,使後面的戰艦無法同性,導致運河癱瘓。
其他五艘防空巡洋艦的情形也不樂觀,傷勢最輕的“拉薩”號捱了一枚炸彈,而別的都捱了三到四枚炸彈。所幸的是,這五艘戰艦都沒有沉沒的威脅,而且最終都蹣跚到達了科隆港。
只是,六艘防空巡洋艦都喪失了作戰能力,必須回國進行大修。
不幸中的萬幸是,航道沒有被堵塞,當天傍晚,第33艦隊的其餘戰艦就全部抵達了科隆港。
沒有防空巡洋艦是個問題,不過總比損失了艦隊航母好得多。
次日凌晨,第33艦隊改名爲第63艦隊,並且按照顧祝同的安排,在第62艦隊派來的三艘防空巡洋艦的掩護下離開了科隆港。
到此,已有三支航空戰鬥艦隊進入了加勒比海。
夜間,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爲艦隊補充艦載機,特別是在白天的戰鬥中損失慘重的艦載戰鬥機。
只是。第34艦隊還在巴拿馬灣裡待命。
顧祝同沒有浪費時間,因爲他沒有時間可以浪費。
九月十六日清晨,第34艦隊進入了巴拿馬運河。
防空部隊嚴陣以待,等待着美軍的再次襲擊。
要知道,美國已經制造出了數千架B29轟炸機,還有更多的B17與B24等性能稍遜的重型轟炸機。雖然B17與B24受航程限制,無法從本土起飛轟炸巴拿馬。但是隻要部署到古巴或者波多黎各,就能夠飛到巴拿馬上空。並且在投下炸彈之後飛往墨西哥南部的機場降落補充燃油。
顯然,這幾天,美軍有足夠的時間把這些轟炸機部署到古巴或者波多黎各。
只是,美軍的轟炸機羣並沒有到來。
到當天下午,在第34艦隊即將到達科隆港的時候,美軍發起過一次轟炸行動,只是機羣的規模並不大。還沒飛到陸地上空就被前去的艦載戰鬥機攔截了下來,上百架轟炸機與更多的護航戰鬥機被擊落,剩下的轟炸機就全部返航了。
結果就是,當天晚上,第34艦隊進入了加勒比海。
顧祝同沒有急着率領艦隊離開,因爲魯志剛已經發來消息,他從剩下的第31艦隊裡抽調了三艘防空巡洋艦與三艘輕巡洋艦,連同顧祝同之前提到的偵察艦隊,組建了一支臨時艦隊,而這支艦隊正在趕往巴拿馬。
顯然。顧祝同打算等到這支臨時艦隊到達之後再離開巴拿馬。
只是,他沒有等那麼久。
九月十九日,顧祝同收到了海軍情報處發來的消息,美軍已經放棄了轟炸巴拿馬運河的作戰行動,正在全力向波多黎各增兵。
也就是說,美軍已經猜到,中國海軍即將攻打波多黎各。
更重要的是,中國海軍已有是支戰鬥艦隊進入加勒比海。因此隨時有可能出動艦隊封鎖波多黎各。
在此之前,美軍肯定想把更多的部隊送到波多黎各。
收到消息後,顧祝同沒有遲疑。立即率領艦隊北上橫渡加勒比海,正式啓動了攻打波多黎各的作戰行動。
後來。顧祝同才知道,十五日的戰鬥,已經徹底打垮了美軍的士氣。
在這場持續了大約兩個小時的戰鬥中,美軍損失了七百八十八架轟炸機與三百六十四架戰鬥機,近萬名飛行員與空勤人員陣亡、失蹤或者是被俘,單次出動的損失率接近百分之八十!
這是個什麼概念?
即便在轟炸德意志第二帝國本土的戰鬥中,美軍轟炸機的損失率也不到百分之五,即每出動一百架次才損失五架。
百分之八十的損失率,意味着這是一次徹底失敗的轟炸行動。
按照美軍的標準,單次出動的損失率超過百分之七,就算得上是失敗了,因爲這意味着從轟炸中得到的好處還不如遭受的損失。
事實上,單次出動率在百分之五以上,轟炸行動就沒有多少意義了。
原因很簡單,轟炸機是最爲昂貴的戰機,而新式重型轟炸機又是轟炸機中最貴的,也是當時世界上最貴的戰機。
比如,製造一架B29的花費足夠用來製造十多架P51D!
當然,中國空軍的轟炸機也不例外。
在一次戰鬥中就損失了七百多架B29,不管美國多麼富裕、不管美國的工業生產能力多麼強大,也承受不起。
要知道,就算波音公司的兩條生產線開足馬力,一個月也只能生產一百架B29。
也就是說,一次戰鬥的損失,相當於大半年的產量了。
如果以價值衡量的話,七百多架B29相當於三支擁有三艘艦隊航母的戰鬥艦隊,而且還包括了所有護航戰艦與艦載機。
也就是說,美軍用相當於三支艦隊航母的代價,只換得了重創六艘巡洋艦,以及擊落三百多架戰鬥機的收穫。
顯然,美軍的損失比收穫大得多。
這樣的轟炸行動不但沒有意義,反而嚴重削弱了美軍的戰鬥力。再打一次的話,恐怕美軍就沒有多少轟炸機可用了。同樣的道理,如果把這些轟炸機用到別的地方,比如用來守衛波多黎各,肯定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當然,還有更適合使用這些轟炸機的地方,這就是美國西海岸地區。
雖然在自己的本土上進行戰略轟炸是一件很難想像的事情,但是美軍要想把中國軍隊擋在西海岸地區,就必須投入足夠多的轟炸機,把中國軍隊的佔領區變成焦土,讓中國軍隊無法向東推進。
事實上,當時美軍的大部分轟炸機都部署在中西部地區,主要任務就是去轟炸佔領着美國土地與城市的中國軍隊。
美軍沒再盲目使用轟炸機,顯然是明智之舉。
如果美軍在十六日再次出動轟炸機羣,對付正在通過巴拿馬運河的第34艦隊,肯定會付出更加慘重的代價。別忘了,已有三支戰鬥艦隊進入了加勒比海,而且九艘艦隊航母都搭載了大量戰鬥機。更重要的是,顧祝同也吸取了教訓,讓第34艦隊在進入運河之前就把艦載機派往聖何塞島。也就是說,總共有十二支艦載航空兵聯隊的戰鬥機可用,加上岸基航空兵,當時顧祝同手裡總共有一千多架戰鬥機。顯然,美軍的轟炸機羣就算達到了十五日的出動規模,也討不到半點好處。
當然,美軍沒有盲目行動,反而給顧祝同製造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麻煩。
這就是,在中國海軍圍攻波多黎各的時候,美軍的轟炸機羣是一個潛在的威脅,甚至是最大的威脅。
別忘了,美軍已經沒有艦隊航母了,大西洋艦隊形同虛設。
這樣一來,美軍要想阻止中國軍隊攻打波多黎各,唯一的手段就是充分利用數量充足的重型轟炸機。
到了加勒比海北面,顧祝同就沒有那麼多的優勢了。
雖然防空警戒艦更多了,但是“渡鴉”預警機在飛到戰場上空之後,最多隻能巡邏兩個小時。
這就是說,顧祝同很難得到岸基航空兵的支持與掩護。
更重要的是,因爲美軍在波多黎各部署了一支不算弱的戰術航空兵,所以顧祝同還得把夜間防空的任務交給岸基航空兵。
這樣一來,白天的防空任務就這能交給艦載航空兵。
至於通過突擊摧毀波多黎各島上的機場,這也是很不現實的,即波多黎各太大了,而且有大大小小近三十座機場與野戰機場,還能得到來自古巴與美國本土的支援,即便顧祝同把四支航空戰鬥艦隊的戰鬥力發揮到極限,也很難一舉奪得制空權,勢必要在這裡跟美軍爭奪一番。
顯然,顧祝同不能把所有希望都寄託到艦隊身上。
所幸的是,他也沒有把艦隊看成是無所不能的。
攻打美國西海岸地區的戰鬥就表明,即便艦隊足夠強大,在面對大陸的進攻中,也要承擔很大的作戰風險。
要不然,“衛青”號就不會遭到重創。
只有合理利用所有兵力,讓各支作戰部隊都發揮作用,才能用最小的代價取得勝利。
所幸的是,這次不再是跨大洋進攻,後方基地就在一千多公里之外,即便是美國西海岸的佔領區離波多黎各也不到三千公里。也就是說,顧祝同不但有艦載航空兵可用,還有岸基航空兵,以及強大的空軍做後盾。(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