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還是制度的問題

朱由檢這個暴發戶+守財奴,純屬看見別人掙錢眼珠子就紅的那種。興致勃勃的來找陳燮,希望他給自己支招,咱也在鐵路大潮裡扮演一回潮頭上的弄潮兒。沒曾想,陳燮一番話,給他的熱情澆的七七八八了。對啊,咱是皇帝啊,凡事都能收稅不是?

看看老朱被忽悠進了溝裡,陳燮鬆了一口氣。鐵路對這個國家有多重要,看看春運就知道了。這玩意說實話還是應該掌握在國家的手裡,但是有一點又很討厭,官僚主義。說到底真的是制度問題,缺乏監督機制的體制,滋生官僚主義和腐敗是很正常的。

還有一點,只要是掙錢的,皇帝都去伸手,這對民間的積極性是一個不小的打擊。鐵路很海運不同,海運的買賣是把腦袋綁在褲腰帶上掙錢的勾當,這年月沒有打鐵船,沒有衛星定位,沒有網絡通訊,跑海上的買賣是很危險的。朱由檢是窮瘋了,纔給陳燮忽悠進來的,而且他還沒投入多少本錢,不然纔不幹呢。

這回他掙了大把的錢,心裡就癢癢了,惦記着掙更多的銀子。陳燮很冷靜的告訴他,這些事情不是你該做的,你該做的是引導這個國家的發展方向,制定和完善制度。

“這個,不是你說過麼,銀子要流通了才叫銀子,收倉庫裡就是一堆死物。朕見這一次送回來的金子。心裡琢磨着是不是做點事情纔好。以前朕是窮怕了,總想着多掙一點銀子在手,心裡才踏實。”朱由檢說的就是心裡話了。以前是真窮,苦日子算是過夠了。

朱由檢還是想做點什麼,但是他又拿不定主意,辦學什麼的,說實話可以走戶部的賬,他這點積蓄叫做內庫。陳燮真是哭笑不得,朱家的皇帝一個比一個奇葩。一個比一個摳門不捨財,真是有傳統的。

“陛下。誰說辦學就要賠錢的?你得看什麼學校不是?這又不是下面的官府學堂,培養的都是做官的人才。商人的地位可以提高,但終究無法取代官,他們只能作爲一種監督權力的形式存在。做官終究是讀書人的主流。明白這個道理。事情就好辦了。您不是有銀子麼?不是想花一些麼?好辦啊,辦學!就辦一個皇家格物學堂,下面設各種學科,爲了區別於各地的官學,您這裡就收學費。想學航海啊,繳費,想學鍊鋼,繳費。就這事情,您不好出面收費。可以交給宗室來做啊。找一個老實的,在外面做做樣子,實際上什麼事情都不管。掛他的名字辦學就是了。實在不信宗室,就找個外人,掛個名而已,誰還敢動陛下銀子的歪念頭?你還可以辦一家醫院,這個臣拿手,手下也有人才。御醫也可以出來坐鎮。看病收費,咱也不說什麼錢都收。咱換個花樣,有錢有地位的,你來看病,得收貴一點的費用,沒錢窮苦人,能免就給免了。再說了,您是陛下啊,怎麼能一門心思在怎麼掙錢上頭,大明的要緊事還多得是呢。”陳燮一番話,最後又給兜回來了。

朱由檢訕笑兩聲,心裡不好意思,卻決定了要格物學堂和醫院的事情,至於人才,管陳燮要,不怕他不給。“好好,你說的對,既然如此,那就好好說說,大明還有什麼要緊事沒辦?還要朕來操心費神的?”

聽到這話,陳燮陡然把臉色一沉道:“陛下,您這樣可不行,關乎大明的江山社稷,任何事情都不能馬虎對待。”朱由檢很明顯的一愣,立刻回到了皇帝的本質,站起拱手道:“朕謝過思華提醒,還請繼續指教。”

陳燮這才鬆了臉色,繼續道:“指教談不上,就說臣的一點淺見。以臣看來,眼下最要緊的事情,還是完善各級諮議局的監督機制。次要的纔是官府制度的完善,太祖當初草創的官府制度和科舉制度,說句不敬的話,是有缺失的。”

朱由檢越發的嚴肅了,這是提到了朱元璋了,陳燮敢當着他說這個話,就是很忠心的表現。不然誰會跟他說,太祖辦的不好,您不能學太祖。事實證明了,明太祖朱元璋就是個特例,他的精力及其旺盛,一個人能幹好多人的活。他創立的集權制度,說到底還是建立在個人的能力之上,後來他的子孫們,就沒這個能耐了,內閣制度出現,司禮監的制度出現,實際上就是一種皇帝權力無法照顧太全面而衍生的制度。朱元璋那樣的皇帝,爽是爽了,任何權力都在手裡,但是太累。其他皇帝,多數都做不到他的樣子。

“你大膽說,朕仔細聽。”朱由檢的態度出來了,陳燮這才道:“陛下,臣以前說過,現有官府對基層的控制力度是很差的。大明的官不是多了,而是少了。隨着工商業的發展,人口流動的現象加劇,現有官府存在的弊端,不用十年就會體現出來。所以現在就必須未雨綢繆,對現有管制進行完善和改進。首先說基層權利,這點必須改進,不然到了鄉下,什麼事情官府都插不上手,全是士紳、宗族、小吏說了算。這些人是沒拿工錢的,他們也是要養家餬口的,時間長了,哪有不伸手往兜裡裝的。養成習慣了,這些人就理所當然了。這是對普通百姓一層扒皮。所以呢,今後應該增加鄉鎮一級的權利機構。”陳燮說着在拿起筆,在紙上畫了個結構圖。

“陛下請看,這是縣,下面是鄉、鎮,別小看這些鄉鎮機構,他們能最大限度的把權利掌握在官府的手裡。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個縣令管一個縣,人口少則七八萬,多則十餘萬,說的不好聽一點,根本就顧不過來。百姓之間有點矛盾糾紛,更多的是依靠宗族和士紳來調解。這些人掌握了基層權利,確實解決了官府很多麻煩。反過來看呢?掌握了權利,他們對普通百姓如何呢?大明的基礎,不是這些士紳和小吏,而是普通的百姓,因爲他們是最底層的。遠的不說,五年前,大明是個什麼情況?陛下能不清楚麼?那麼在那個時候,這些掌握基層權利的人都在做啥呢?不排除有個別士紳在賑濟,他們的善舉值得肯定。但是更多的士紳和惡霸,則在趁機囤積糧食賣高價,兼併土地。他們的行爲,加劇了民變的滋生。他們首先是權利的收益者,但卻沒有去維護給於他們權利的朝廷。對於這樣的人,陛下該怎麼處置呢?以前沒法子,因爲很難管的到那一層,今後呢?放任麼?”

一個問題拋出來,朱由檢陷入了沉思,久久不語。沒有經歷十多年的民變,朱由檢是不會正視這個問題的,以前大明動不動就說官員多了,現在看來官員不是多了,是少了。當然這是陳燮的說法,朱由檢還需要思考才能認同。

“思華,總不能讓舉人、進士,去做這些小官吧?以前都是小吏的活,他們能做的來?拉不下那個臉啊。增加了官員,朝廷的開銷也大了嘛。”朱由檢還是很猶豫,下不了決心。

陳燮繼續道:“你說的沒錯,但是相比於官員的增加,朝廷收入的增加速度呢?對比一下,您會發現朝廷收入的速度會遠遠高於支出的速度。還有一點,這些基層權利機構的確立後,在稅收環節,能爲朝廷多收多少稅,您又想過沒有?”

朱由檢還是不能認同,嘀咕了一句:“那誰來幹這些小官?”

陳燮早有準備,笑道:“這就涉及到一個制度改革了,首先得從科舉說起。”

朱由檢啊了一聲,又要折騰科舉啊,之前已經摺騰的夠嗆了。可是看看陳燮堅定的眼神,朱由檢只好苦笑道:“好,你說。”陳燮笑道:“陛下,首先臣要說一個現象,京師會試大比的時候,您有沒有見過那些鬍子花白的考生?臣在鄉試的時候見過,一問啊,六十了,還在考舉人。那麼臣請問陛下,就算讓他中了舉人,又中了進士,還有多少年能爲朝廷效力?”

“啊……,啊?”朱由檢發出語氣的感嘆聲,真的被陳燮問住了,是這個道理啊。一時間腦子都亂了,有心說什麼不是每個舉人進士都老的,可是一想啊,現在的科舉制度下,能中進士的多數在四十歲以上,很多官員在任上幹不了幾年,就得告老還鄉了。各地的官員,都是一羣老頭,說的不好聽一點,辦事能力肯定不如年輕人啊。穩重是穩重了。

朱由檢的腦子裡開始兜圈子,他想搞清楚陳燮到底想說啥,但就是從這個圈子裡出不來。科舉爲官,這是自隋唐開始的,目的是爲了打擊門閥大戶對官員的壟斷,給普通人一個上進的階梯。這個制度,最大的特點就是公平。從隋朝開始,到唐朝的基本完善,可以說這個制度凝聚了歷代封建地位的聰明才智。)

第157章 技術官僚孫元化第79章 你個牲口第833章 失敗的接觸第365章 擊敗第185章 喜訊頻傳第642章 如何造反的問題第52章 崇禎元年來臨第729章 北大西洋的浪第897章 決定世界歸屬的一戰(十)第386章 小心別失火第358章 宣傳隊、播種機第348章 驚人的行軍速度第426章 再提封爵第776章 換個角度看問題第283章 西北客商第301章 驚濤拍岸(中)第221章 銀圓開路第481章 短暫的衝突(下)第738章 扯淡的民族性格第798章 兩大帝國之間的接觸第435章 承諾第256章 徹底懾服第622章 同樣的問題第32章 鎮宅利器拿破崙炮第820章 誰搶誰?(續一)第454章 勸降第624章 強力變革第344章 釣魚第676章 培養盟友第454章 真相第371章 給點什麼賞賜?第405章 再見江湖第292章 任性第891章 決定世界歸屬的一戰(四)第384章 運河三大衛第777章 滅藩第639章 隱情第617章 認知差距第861章 狼狽爲奸第96章 穿越規則制定的核心理論基礎第598章 希望在南洋第224章 明朝版催更第214章 稱呼問題第832章 針鋒相對第620章 財政預算制度第47章 新的財路第542章 受降第121章 惡客登門第275章 壞事變好事第217章 魏國公第187章 難以想象的大淩河第94章 年貨第451章 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第54章 家學淵源第235章 至蘇州第784章 神明降世第377章 城管第62章 產業興旺第854章 鮑魚之肆第534章 勞師遠征第613章 不是沒遠見第113章 慘劇、義憤第563章 新時代的序幕第573章 非自由競爭的時代第660章 聰明過頭第43章 基礎生活設施建設第161章 誰都靠不住第439章 復叛第782章 從小開始禍害第82章 細節要求“**”第254章 登州新鮮事第52章 崇禎元年來臨第51章 崇禎元年的腳步近了第332章 卿本佳人,奈何做賊第639章 隱情第882章 國家的責任第202章 忍!殘忍!第125章 要不要再打一場第293章 無題第489章 聲東擊西第689章 如此父女第108章 斥候戰!第361章 肅然而敬第196章 核心目的是什麼?第441章 征服者第243章 真是是善意的建議麼?第75章 亮相第19章 黑心赤腳醫生第578章 怪物第652章 三把火第128章 轉進的本質月底了啊求月票第579章 大踏步第516章 歪樓第876章 築路(四)第246章 保密意識第200章 脆敗第382章 想那麼多幹啥?第18章 聯合商號第226章 敬而遠之
第157章 技術官僚孫元化第79章 你個牲口第833章 失敗的接觸第365章 擊敗第185章 喜訊頻傳第642章 如何造反的問題第52章 崇禎元年來臨第729章 北大西洋的浪第897章 決定世界歸屬的一戰(十)第386章 小心別失火第358章 宣傳隊、播種機第348章 驚人的行軍速度第426章 再提封爵第776章 換個角度看問題第283章 西北客商第301章 驚濤拍岸(中)第221章 銀圓開路第481章 短暫的衝突(下)第738章 扯淡的民族性格第798章 兩大帝國之間的接觸第435章 承諾第256章 徹底懾服第622章 同樣的問題第32章 鎮宅利器拿破崙炮第820章 誰搶誰?(續一)第454章 勸降第624章 強力變革第344章 釣魚第676章 培養盟友第454章 真相第371章 給點什麼賞賜?第405章 再見江湖第292章 任性第891章 決定世界歸屬的一戰(四)第384章 運河三大衛第777章 滅藩第639章 隱情第617章 認知差距第861章 狼狽爲奸第96章 穿越規則制定的核心理論基礎第598章 希望在南洋第224章 明朝版催更第214章 稱呼問題第832章 針鋒相對第620章 財政預算制度第47章 新的財路第542章 受降第121章 惡客登門第275章 壞事變好事第217章 魏國公第187章 難以想象的大淩河第94章 年貨第451章 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第54章 家學淵源第235章 至蘇州第784章 神明降世第377章 城管第62章 產業興旺第854章 鮑魚之肆第534章 勞師遠征第613章 不是沒遠見第113章 慘劇、義憤第563章 新時代的序幕第573章 非自由競爭的時代第660章 聰明過頭第43章 基礎生活設施建設第161章 誰都靠不住第439章 復叛第782章 從小開始禍害第82章 細節要求“**”第254章 登州新鮮事第52章 崇禎元年來臨第51章 崇禎元年的腳步近了第332章 卿本佳人,奈何做賊第639章 隱情第882章 國家的責任第202章 忍!殘忍!第125章 要不要再打一場第293章 無題第489章 聲東擊西第689章 如此父女第108章 斥候戰!第361章 肅然而敬第196章 核心目的是什麼?第441章 征服者第243章 真是是善意的建議麼?第75章 亮相第19章 黑心赤腳醫生第578章 怪物第652章 三把火第128章 轉進的本質月底了啊求月票第579章 大踏步第516章 歪樓第876章 築路(四)第246章 保密意識第200章 脆敗第382章 想那麼多幹啥?第18章 聯合商號第226章 敬而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