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安王的意思

盤膝而坐的李曄在矮榻上睜開眼,看到金色陽光躍過窗臺,在地毯上鋪陳開來,他嘴角浮現出一絲笑意。

平定河東已經有些時日,平盧軍早已進駐代、朔、雲、蔚四州,一系列後續事宜正在穩步推進。隨着徹底掌握河東,李曄對這十一州已經擁有絕對軍政大權。

隨之而來的,便是從四面八方匯聚過來的百姓氣運。

李曄雖然剛平河東不久,但好在平盧軍紀律嚴明,拿下城池之後少有侵擾百姓之舉,昭義、橫海、天平等軍也不敢造次,只敢去份府庫的錢糧,再加上初期撫民措施佈置得當,河東百姓已經初步歸心。

安王威名早已傳遍四海,世人皆知安王仁德,雖說儒釋道兵與各方諸侯,都不認爲李曄能夠中興大唐,所以對他殊無好感。但百姓卻不會管這些,他們在乎的很簡單:誰能讓他們安居樂業。

平盧軍進入河東的時候,雖然沒有出現百姓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的大場面,但戰後河東百姓卻樂意歸於安王統轄。

民心歸順,雖然還只是一部分,也遠沒達到河東百姓數量的一半,但好在河東地廣人密,李曄的收穫依然不小。

時至今日,李曄已經到了陽神真人後期,只差一步就能衝擊仙人境。

李曄估摸着,等李振初期民政政策完全實施到位,河東恢復和平秩序,給那些還在觀望、遲疑的百姓吃下一顆定心丸,他就擁有足夠的氣運了。

這個時間並不需要多久,短則半月,長則三兩個月。

到時就看在天際的幫助下,衝擊仙人境能否成功。

上午的時候,昭義軍節度使康承乾、天平軍節度使薛威、橫海軍節度使劉敬思聯袂求見,李曄在設廳招待了他們。

三人中以昭義軍戰力最強,康承乾修爲最高,但第一個開口說正事的卻是劉敬思,因爲他資歷最老——橫海軍早在在李曄出鎮平盧初期,就跟他交好。

劉敬思抱拳道:“此番出戰,全靠殿下調度有方,纔有如今大勝的局面,我等都對殿下敬佩萬分。眼下大軍出征已有數月,河東已定,我等特來詢問歸期。”

戰後的論功行賞早已做過,河東府庫的戰利品都被瓜分,劉敬思等人所得頗豐,上奏朝廷表功的摺子也已遞上,按理說不出多久,劉敬思等人就要加官進爵。

然而現在長安卻被鳳翔軍所圍。

前日接報,鳳翔軍已經開始攻城,而且戰將數量極多,長安城眼看就要被攻破。

一旦長安被破,天子西遷鳳翔,落入李茂貞之手,那麼衆人加官進爵的事,就沒什麼指望了,因爲這得看李茂貞的臉色。

除非他們跟李茂貞交好,李茂貞纔會給他們面子。

所以劉敬思等人,都想快些歸去,再做打算。

畢竟留在河東,只要李曄一個念頭,軍中沒有仙人境修士的劉敬思等人,就得乖乖人頭搬家,大軍落入李曄之手,藩鎮成爲李曄的戰利品。

李曄當然知道他們的心思。

天下大亂,局勢瞬息萬變,長安被攻,朝廷正統難以爲繼,而且平盧也在被宣武軍進攻,李曄的身份地位、權勢威嚴都在受到挑戰。

當大義名分已經脆弱不堪,安王的名頭其實也就沒了什麼作用,再難讓人俯首跟隨。

一切都到了只憑實力說話的時候。

幸好,李曄最不缺的就是實力。

無論是修士實力,還是軍隊實力。

所以他微笑對衆人道:“且不說平盧、天平兩鎮,此戰定河東之後,黃河以北,呂梁山以東,大唐最重要的北方重地,現今大部分都在孤王與爾等掌控之中。只餘鎮州成德、定州義武、幽州盧龍三鎮。也就是說,孤王只需再將此三鎮納入囊中,北方便盡在孤王掌握!”

劉敬思、康承乾、薛威等人聞聽此言,莫不色變,一個個頓感如坐鍼氈。

所謂呂梁山,便在黃河幾字彎的東側,也就是說,李曄只要再平了成德、義武、盧龍三鎮,黃河幾字彎以東、中原以北的地方,全都成了他的勢力範圍。

這還不包括天平、平盧兩鎮。

而聽李曄的意思,他正準備這麼做!

這纔是衆人最擔心的。

李曄平河東時,從平盧出發,渡過黃河,一路向西,沿途攻克魏博、收服昭義,早已將河東和平盧連成一片,之間再無阻隔。

李曄既然得了河東,自然不會拱手讓人,偏偏昭義軍的地盤,就橫在河東與魏博之間。在李曄已經得到魏博的情況下,他如果想要坐擁河東,昭義的位置就極爲尷尬。

總不能坐視昭義卡在喉嚨裡吧?

對李曄而言,這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康承乾這幾天是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着,就怕李曄回師平盧的時候,順便把他的昭義軍也奪了去。

這個局面,在攻河東之前,康承乾就很是顧慮,爲此昭義軍內部還吵得不可開交。

只不過最後在李克用與李曄之間,康承乾選擇了後者。畢竟李曄是唐臣,昭義軍只要不被揪住辮子,他總不好平白無故,來攻打昭義軍吧?

誰曾料想,眼下長安被攻,朝廷危殆,李曄固然失去了大義名分的強援,但從另一方面來說,也沒了桎梏。

天子都被劫了,天下大亂了,我李曄身爲唐臣,又是李唐宗室,貴爲親王,當然要平定四方,還大唐一個朗朗乾坤,再續大唐國祚——這沒毛病吧?

這兩日,康承乾已經上上下下,把李茂貞的十八代祖宗問候了百餘遍。如果現在能跟李茂貞見面,他一定會揪住對方的衣領憤怒質問:豎子爲何害我?!

李曄見衆人忐忑不安,康承乾更是汗如雨下,心裡倒也覺得有趣。

他繼續道:“李茂貞攻打長安,朝廷危在旦夕,孤王身爲李唐宗室,不得不爲社稷考量。一旦天子落入敵手,社稷淪陷,孤王也得爲大唐長遠謀劃一二,不能坐視大唐皇朝就此崩塌。”

衆人渾身一顫。

這話的意思就很明確了。

自古以來,天子落入敵手,也就意味着皇朝不存,大臣們若想保存社稷,延續國祚,就得扶持太子、宗親登位——再立一個天子,重建朝廷。

很明顯,李曄就打算這麼做了。

而且他不需要別人扶持,他本身就是李唐血脈,位至親王,在天子果真落入敵手的情況下,自立旗幟,沒人能說他的不是。

如果說,之前李曄行事還有朝廷在頭上,哪怕李儼信任他,哪怕他有節制山東軍政,便宜行事的大權,但歸根結底,他只是個臣。凡事他還得上奏朝廷,走個程序,有諸多掣肘。

那麼現在,一切就都不同了。

隨着李茂貞攻打長安,天子有落入敵手、朝廷有名存實亡的危險,李曄只要心狠一些,行事果斷一些,就能徹底擺脫朝廷的束縛。

當然,在李儼還在的情況下,他當然沒必要說我自立爲帝,在山東再建一個朝廷,搞得跟亂臣賊子一樣,給諸侯口實,在大義上失節。但卻能打着爲大唐廓清宇內的旗幟,自行其是。

如此一想,康承乾又把李茂貞的十八代祖宗問候了一遍:你攻打長安挾持天子,到底是害安王還是幫安王?

康承乾當然知道,李茂貞攻打長安,是想要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個“諸侯”,當然也包括安王。

但關鍵李曄可以不認啊,他可以說李茂貞以下犯上,大逆不道,名爲唐臣,實爲唐賊,然後打着勤王的大旗來討伐。

雖然他暫時並不能真的來,但早點拉起旗幟,聚集勢力,跟李茂貞劃清界面,避免李茂貞借天子詔令,讓他做着做那卻可以。

別人或許不能這麼幹,但李曄沒問題,因爲是他是宗室子弟,是名動天下的安王。

再者,經過漢末之後,大家對挾天子以令諸侯這種套路已經熟悉了,沒幾個人還會傻乎乎的任由擺佈。

倒也不是說李茂貞挾持天子就一點用都沒了,效果不如從前而已。

李曄見衆人眼神變幻,一副絞盡腦汁,費力揣摩李曄話中深意,想要弄清李曄的意圖,並且還偶爾恍然有悟的模樣,就有些想要發笑。

他還真不用康承乾等人費心揣摩他的想法。

他又不是心懷野望,行事卻要顧頭顧尾、一再口是心非的表示我是忠臣的梟雄,他是大唐安王,在亂世廓清宇內、匡扶社稷這件事上,還真不需要惺惺作態。

就是這件事可能會苦了康承乾等人。

他直言道:“孤王是什麼人,你們心中都有數。孤王想做的,無非是維護大唐權威,保證政令暢通而已。諸位都是大唐忠臣,河東一戰已經證明。想必諸位現在,也都有和孤王一樣的心思。這就很好辦了,你們繼續做你們的節度使,此戰就算朝廷不給封賞,孤王有節制山東軍政的大權,該給的都可以給你們。”

說到這,他嘆了口氣:“孤王知道你們對大唐忠心耿耿,不會違逆孤王的政令,但是誰知道成德、義武、盧龍怎麼想?孤王想做的,無非也是確認他們的忠心而已。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如果發生了什麼不愉快的事,需要動刀動槍,那想必三位也會繼續匡助孤王吧?”

李曄的意思很明白:你們日後都要聽我的。我叫你們幹什麼,你們就得幹什麼,像對待朝廷政令一樣,對待孤王的命令。

這就是李曄做主,衆人做從的意思了,也可以理解爲李曄做君,衆人做臣。

如果康承乾等人答應,那麼日後,他們就跟李振、劉大正等人扮演的角色沒有兩樣。

康承乾、劉敬思、薛威三人面面相覷,一時無言。

他們當然無言,不然能說什麼?

說安王你吃了熊心豹子膽,竟然想要收編我們?說安王你不講義氣,我們幫你平了河東,你反過來卻想吞併我們?

那不是找死嘛。真當安王的修爲是擺設?

跟着李曄,他們還是節度使,地位不會下降,還會得到很多恩賞,而且只要李曄發展得好,他們也大有前途。

唯一的壞處,就是從此受制於人了。

但受制於人,總比死了強。

三人不用想也知道,李曄想要殺他們,就跟碾死一隻螞蟻一樣簡單。而且碾死之後都不用考慮收屍。

他們各自藩鎮裡那些想要巴結安王、借勢上位的人,會屁顛屁顛跑過來麻利的處理後事。

亂世當道,人心叵測,大家麾下都有十萬大軍,那還能沒一些狼子野心之輩?

康承乾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後不得不起身離座,面朝坐在主位上的李曄下拜:“我等唯殿下馬首是瞻,但憑殿下差遣!”

第四十五章 開戰第一章 名將第九十一章 決戰(1)第五十章 像自己的自己第五十一章 安王之威第一百零五章 誅心第十五章 初戰(4)【第三更】第四十八章 嬀州會戰(4)第十七章 殺將(第二更)第二十七章 羣情激奮第一百二十一章 硬拼第十九章 道兵第四十四章 仿若彎月第七十八章 真正的目標第三十章 絕望 希望第一百零六章 昏君奸佞第八十一章 無從實現(三更)第二十五章 白說了(第三更)第一百二十章 兩個方法第六十四章 城破第十五章 慣於不惜死(已修改)第五十四章 分化瓦解第六十七章 太客氣了第十五章 山上的道觀和師父第七章 氣運第四十六章 原來是友軍?第三十七章 深入第一百零五章 誅心第七十二章 上任(3)第六十八章 四境平(4)第八十三章 到底是誰第五十二章 各處情況第二十四章 猴子的因果第六章 吞噬(第三更)第三章 安王的意思第十三章 二層第四十八章 扛起就跑第八十八章 相差太大第四十三章 水復第七章 氣運第七十八章 爭鬥第四十章 文明的戰爭 真正的大亂第六十五章 英雄你不能死第二章 龍氣第五十五章 帝道第三境第七十二章 單槍匹馬第五十章 平靜的時刻第九十一章 界限第五十章 像自己的自己第八十章 赴宴第一百一十五章 勝利的成果第一百三十一章 逆賊第一百零五章 誅心第一百四十七章 指日可定第二十一章 攻城(4)【第四更】第十一章 順勢而爲第七十章 上任(1)第四十六章 天地一體第二十九章 意料之外(第三更)第一百零二章 原因第一百三十四章 習慣第四十章 花明(5)第一百二十一章 金甲仙人第五十二章 若無君來採 何如不盛開第九章 生存與功勳第八十四章 威嚴第六十八章 將計就計第四十五章 這很合理吧第一百五十八章 陛下巡營第二十三章 收復河山第一百二十五章 費盡心思第八十六章 王來了(3)第三十四章 絕境反擊(第八更)第九十六章 你竟然放水?(三更)第五十七章 危機與勝利(5)第七十六章 害怕(上)第三十五章 願助安王第一百四十四章 宿命的聯合第一百一十九章 教化第四章 絕不後退第六十章 騙鬼第二十六章 下半身與下半句第一百三十一章 逆賊第一百三十八章 白鹿洞之謀(下)第十九章 怎能上山?(第三更)第一百二十八章 天道之力第四十一章 過往的未來第二十五章 妥協第四十四章 突然到來的李峴第八十五章 先走一步第四十章 八方雲動第四十七章 仙人之道(第二更)第四十四章 彩頭第九十五章 誰寫的命運第一百一十二章 你不想見他嗎?第七章 養豬第三十七章 深入第一百零四章 秘境中心(二更)第一百五十一章 逐中原而羣雄起(上)第八十九章 祂就是神
第四十五章 開戰第一章 名將第九十一章 決戰(1)第五十章 像自己的自己第五十一章 安王之威第一百零五章 誅心第十五章 初戰(4)【第三更】第四十八章 嬀州會戰(4)第十七章 殺將(第二更)第二十七章 羣情激奮第一百二十一章 硬拼第十九章 道兵第四十四章 仿若彎月第七十八章 真正的目標第三十章 絕望 希望第一百零六章 昏君奸佞第八十一章 無從實現(三更)第二十五章 白說了(第三更)第一百二十章 兩個方法第六十四章 城破第十五章 慣於不惜死(已修改)第五十四章 分化瓦解第六十七章 太客氣了第十五章 山上的道觀和師父第七章 氣運第四十六章 原來是友軍?第三十七章 深入第一百零五章 誅心第七十二章 上任(3)第六十八章 四境平(4)第八十三章 到底是誰第五十二章 各處情況第二十四章 猴子的因果第六章 吞噬(第三更)第三章 安王的意思第十三章 二層第四十八章 扛起就跑第八十八章 相差太大第四十三章 水復第七章 氣運第七十八章 爭鬥第四十章 文明的戰爭 真正的大亂第六十五章 英雄你不能死第二章 龍氣第五十五章 帝道第三境第七十二章 單槍匹馬第五十章 平靜的時刻第九十一章 界限第五十章 像自己的自己第八十章 赴宴第一百一十五章 勝利的成果第一百三十一章 逆賊第一百零五章 誅心第一百四十七章 指日可定第二十一章 攻城(4)【第四更】第十一章 順勢而爲第七十章 上任(1)第四十六章 天地一體第二十九章 意料之外(第三更)第一百零二章 原因第一百三十四章 習慣第四十章 花明(5)第一百二十一章 金甲仙人第五十二章 若無君來採 何如不盛開第九章 生存與功勳第八十四章 威嚴第六十八章 將計就計第四十五章 這很合理吧第一百五十八章 陛下巡營第二十三章 收復河山第一百二十五章 費盡心思第八十六章 王來了(3)第三十四章 絕境反擊(第八更)第九十六章 你竟然放水?(三更)第五十七章 危機與勝利(5)第七十六章 害怕(上)第三十五章 願助安王第一百四十四章 宿命的聯合第一百一十九章 教化第四章 絕不後退第六十章 騙鬼第二十六章 下半身與下半句第一百三十一章 逆賊第一百三十八章 白鹿洞之謀(下)第十九章 怎能上山?(第三更)第一百二十八章 天道之力第四十一章 過往的未來第二十五章 妥協第四十四章 突然到來的李峴第八十五章 先走一步第四十章 八方雲動第四十七章 仙人之道(第二更)第四十四章 彩頭第九十五章 誰寫的命運第一百一十二章 你不想見他嗎?第七章 養豬第三十七章 深入第一百零四章 秘境中心(二更)第一百五十一章 逐中原而羣雄起(上)第八十九章 祂就是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