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十,沈開善和沈得善等人就動身返回杭州了,他們來京兆的事情都已經辦好了,杭州還有諸多事務等着,不能再在京兆逗留了。
沈開善已經去吏部述職完畢,他把幼子沈則熙留在京兆,讓他留在沈華善身邊好好學習,增長閱歷和見識世面;同時也請兄長沈華善對他多多照顧和提點,最好能夠幫他解決婚姻大事,他都二十有二了,年紀很不小了。
沈得善對兒子沈則儒作了種種提點和交代,話語間主要表達了兩層意思,一是好好照顧自己,好好爲官;二是要多往景泰大街跑,多聽沈華善的教誨。
沈則儒心中雖不捨得自己的父親,卻也知道杭州祖宅裡不開沈得善,對於父親的交代,他自然聽入心的,他也承諾今年會帶着兒子沈餘樸、沈餘柏等人回杭州過年,讓老夫照顧好自己等等。
沈開善等人走了之後,沈家也並沒有冷清多少,因爲多了成燕燕這個新嫁婦,又有沈則熙留下來,要處理的事情也不少。
在元宵之前,沈俞氏也接了好幾戶人家的邀請,帶着媳婦沈安氏、成燕燕一同赴宴,將成燕燕介紹給各京兆官員夫人認識,算是帶成燕燕入沈家交際圈子的第一步。
沈餘宏的成親,似乎是一個信號,一個沈家餘字輩漸漸長大開始登上家族舞臺的信號。沈華善和沈則敬在沈餘宏成親之後,發現了一個之前忽略了的事實:家族中適齡成親的男女越來越多了。
這也就是說,又到了家族二十年一遇的勢力大擴展的時候了。嫁娶姻親,結兩姓之好,這是一個家族的大事,因爲適齡男女的嫁娶之事,是一個家族和另一個家族結合、交融的最重要方式之一。
尤其是在沈氏這樣的家族裡面,聯姻之事涉及着更多的政治勢力、經濟利益和家族威望,既要講求門當戶對。又要思量未來興衰,往往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連帶關係,每個家族都不敢輕忽對待。
沈華善想得更多一些,在這個太子病重、諸皇子奪嫡勢起的時刻,選擇姻親要比以往慎重得多,時勢瞬息變化,稍有不慎。整個沈家都會落入萬劫不復的地步。
沈家已經選擇了十二皇子,在這個時候。沈華善爲侄子、孫兒輩考慮的姻親對象,有一個最起碼的前提:不能偏向幾個成年皇子的任何一方,比如前兵部尚書陳家這樣的人家,沈華善絕對是不會考慮的。道不同不相爲謀,兩個家族聯姻,必須要目標一致共同努力纔好。
對於沈華善的想法,沈則敬是深表贊同的,甚至他想到如果沒有合適的人家,就讓兒女婚事往後推遲幾年,等局勢明朗再說。雖然那時候或許兒女都成了大男老女了,也好過隨便找一個不合適的人家。
這個決定可不是容易下的,他的兒女之中,有好幾個適合談婚事的了,沈餘宣已經十八歲了。沈餘守也十七了,這兩個兒子的婚事可以拖幾年,可是嫡女沈寧今年就十五歲了,十月及笄之後,也要將婚事提上討論日程了。
沈華善和沈則敬討論得最多的就是沈寧的婚事,沈寧是沈則敬唯一的嫡女,也是沈則敬的嫡長孫女,如果各個皇子想要拉攏沈家,那麼沈寧就是最好的聯姻人選!
年齡適合,身份也夠資格,可以想見沈寧及笄之後,必然會有皇子來提親的,很有可能皇上會指婚也說不準。可是按照沈家的計劃,沈寧必定不能嫁給這幾個皇子中的任何一人的,沈華善和沈則敬已經在想應對這種狀況的對策了。
更重要的是,沈寧在這一兩年顯露出來的才能,如流處的事情、胡兆昌的事情等等,都讓沈華善極爲看重。敏銳的政治觸覺、獨到的眼光、佈局的能力,對天下大勢的把握,都讓沈華善深深覺得,這個孫女的本事或許在餘字輩所有人之上,沈家最缺少的就是這樣的人才!
還有一點,她跟着沈則敬在書房,學習的是朝政之道,如果就這樣隨便將她嫁出去,將她囿於夫家後宅,那就太可惜了,所以沈華善決定將沈寧留多幾年,婚事的事情需要考慮,卻不能將她早早嫁出去。
這一點,也得到了沈則敬的贊同,父子兩人在沈寧婚事問題上達成了共識。
沈餘樂和沈則熙的婚事也在沈華善的重點考慮之中。沈餘樂只比沈餘宏小几個月,到現在也還沒有定親,沈則遠和沈胡氏都暗暗着急,也曾爲他相看了幾門親事,可是沈餘樂神神叨叨的說緣分未到非合適之人這樣的話語,令沈則遠和沈胡氏兩人是無可奈何,便一直拖到現在了。
沈則熙年紀更大,已經二十有二了,卻遲遲沒有找到合適的對象。按說沈開善是杭州刺史,沈家在杭州的根基又深,適合的姑娘家應該有不少纔對,怎麼找一個姑娘家成親就這麼難呢?難道是這個侄兒眼界太高太挑剔?
沈華善初時還有些疑惑不解,待觀察了沈則熙幾天之後,他不由得搖頭嘆氣,怪不得。怎麼說呢,沈則熙的文名在江浙一帶倒是有名的,只可惜他在文章之上的感悟並沒有體現在與人相處中,說他拎不清不是,說他傻乎乎也不是,總之和一般兒郎不一樣——在他看來,天下所有的姑娘家都是一樣的,娶哪個姑娘都可以,不娶哪個姑娘也無區。
可是,每當沈開善有意和某家聯姻時,他又能說出一大通不合適和不滿意來,如是反覆了幾次。沈開善也是沒有辦法了,纔會讓他留在京兆。
還有沈宓、沈瑤明年也到了及笄之時,婚事也要考慮了,姑娘家不比少兒郎,一般有頭有臉的人家,都是及笄之後就將婚事定下了。
沈宓雖然是沈則敬的庶女,可是也不能馬虎了事,沈家雖然嫡庶分明,卻並不苛待庶出的子孫。只是受身份所限,庶出的子孫能選擇的姻親人家也少,特別是庶出的姑娘家,絕大多數都只能嫁給庶子爲妻。
沈華善從來就認爲庶女嫡媳是一個家族的不幸,沈家不會娶別家的庶女爲嫡妻,自然也不會想着將自家的庶女嫁給別家的嫡子爲妻。況且庶子並不見得都是差的,沈亦蘭嫁給古恆同爲妻,如今不是過得很好嗎?
日子,過得好不好,更多的是靠自己啊。
沈則敬回到和鳴軒之後,也和沈俞氏說了子侄輩的婚姻之事,讓她赴宴時注意看看是否有合適的人家,這些事情還是得交給內宅夫人做纔是。
說到婚姻之事,比如哪家有適齡的男或女,性格如何,容貌如何,是否有令名,是否有壞聲,這些後宅夫人大多都一清二楚,她們平時交際、宴會八卦的就是這樣的事情啊。沈華善的夫人早逝,這樣的大事自然要沈俞氏上心了,沈則敬對她是無比信任的。
“餘樂的婚事到還好說,只要他的出路定了下來,衝着沈家的名頭,也能找到合適的人家,況且還有弟妹在看顧着,這個倒不不太難辦。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的婚事,還是要由老太爺和二叔他們做主的。九叔的婚事就難辦一些,他年紀不小了又是這樣的性子,要找到合適的姑娘家也不容易。
還好新春之時宴會很多,倒能看到不少姑娘家,再不濟,也還有五月花朝節呢。”聽了沈則敬的話語,沈俞氏也開始考慮了,不用沈則敬細說,沈俞氏也知道沈家聯姻的標準,看來她得想辦法弄個京兆姑娘的花名冊了。
沈俞氏剛想着花名冊的事情,就見到沈則敬給她遞了一個本子,對她說道:“這些姑娘家裡面,你好好參詳參詳,如果有合適的,還是要想辦法見見面纔是。”
沈俞氏好奇地接過本子,翻開一看,竟然就是京兆姑娘的花名冊,她再一看,那上面的記載也很詳細,這些姑娘身後的各種勢力也都列了出來。有了這個本子,她就省事很多了,她也沒問沈則敬是從哪裡得到這本子的,這本子有用可信就夠了。
——沈俞氏還不知道,這個本子是她女兒沈寧的,沈則敬從她那裡借來了原本,照樣抄了一份給了沈俞氏。
在和沈華善剛剛開始談及聯姻之事的時候,沈則敬馬上就想到了沈寧的那個本子,經過這兩年多時間的更新和完善,沈寧的本子記錄得越發詳盡和全面了,這下正好派用上場。
因此,沈寧知道了沈華善和沈則敬的打算,知道又到了沈家二十年一次的大聯姻了。前世妹妹們悽慘的遭遇,沈寧記得一清二楚,自然又感覺自己罪孽深了幾分,如果不是爲了給上官長治鋪路,她們的命運也不至於那樣悽慘。說到底,都是因爲她,不然祖父和父親對族人一向愛慈,怎麼會捨得將她們推向深淵火炕呢?
幸好,這一世已經有了改變,經過鑑華堂的修煉,沈寧相信這些妹妹們的價值,也相信沈華善再不會作和前世一樣的決定,更相信命運之輪,向着好的方向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