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人中呂布!(二)

短短一炷香的時辰,在雙軍尚未交鋒之前,呂布手中的方天畫戟,已經飽飲了關東諸侯數員大將的鮮血。

繼上黨太守張揚部將穆順之後,冀州刺史韓馥部將吳刈、豫州刺史孔伷部將馮闊、河內太守王匡部將毛珞、東郡太守喬瑁部將許垠、兗州刺史劉岱部將章次、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部將齊顧等相繼死於呂布手中。

其實這也沒什麼,畢竟沙場廝殺哪有不死人的,但關鍵是,這些位將軍竟然沒有一個人能夠迫使呂布挪動哪怕一步。

換句話說,呂布不必藉助馬力、甚至不必移動身位便將諸侯那些位將軍盡數斬落馬下,這着實令人費解。

衆所周知,騎兵之所以比步兵強悍,其中有大部分原因應該歸宿於他們胯下的戰馬,對於武將也是如此。

戰場之上,武將分騎將與步將兩種,有些武將騎術相當高超,只要給他一匹戰馬、一把銀槍,即便千軍萬馬也只能任憑他馳騁,但是這類武將一旦失去了戰馬,戰鬥力會變大打折扣,因爲他們早已習慣了在戰馬上作戰;反過來說,也有些武將因爲體格、或是其他的原因無法騎乘戰馬,常年與麾下士卒憑藉一雙腿浴血奮戰,若是有朝一日這類武將騎馬作戰,他們的實力或許還不如在平地。

就拿陳驀來說,如今的他便無法稱爲一名騎將,因爲陳驀在平地上所能發揮出的實力,要比他在馬背上強勁地多,但是,出身幷州的呂布顯然是一位騎將。

作爲一名騎將,殺敵憑藉的是高超的騎術與精湛的武藝,但是事實上,呂布根本就沒有動用胯下的嘶風赤兔,從始至終都沒有。

當呂布又一次地朝着那各路諸侯的大軍勾動手指時,關東聯軍近十萬兵馬、上百部將已經沒有一個人再敢出陣與呂布單打獨鬥,因爲先前的犧牲的讓他們徹底明白,兩者間的武藝根本就不在一個檔次,即便逞強出陣,也無非是送死而已。

在衆人矚目之下,呂布獨自一人策馬在陣前,傲視眼前各路諸侯大軍,靜靜感受着偌大戰場的鴉雀無聲,那是何等的威風,別說其他人,就連陳驀也被呂布那股豪情所震懾。

當然了,最令陳驀震驚的,還是呂布那份對於自己的自信。

不,應該是自負!

武藝高低尚在其次,兵刃懸頭猶面不改色,至少陳驀辦不到,畢竟關東諸侯派出的將軍,都是各地的驍勇之將,即便有些武將或許尚未感悟命格之力,但是論起陣前鬥將,就算是陳驀恐怕也難以應付。

而呂布不同,他對自己的武藝相當自負,偌大天下,只有一個人能讓他認真對付,那個人叫董卓!

“關東武夫,不過爾爾!”

這是呂布出陣以來所說的第一句話,語氣中沒有任何的嘲諷、也沒有任何的奚落,平淡地彷彿是在陳述即成的事實,甚至於還稍稍帶着幾分失望。

但是這句話對於關東武人耳中,卻顯得格外刺耳,彷彿是一柄鋒利的鋼刀扎入他們的口中,一個個面紅耳赤、羞愧難當。

什麼,大軍掩殺?

要知道漢朝尊崇儒術,推崇禮法,文人有文人的禮節,武人有武人的規矩,分毫也亂不得。

但凡兩軍交鋒,多半要陣前鬥將,一員猛將單槍匹馬在前,麾下士卒吶喊助威在後,這是一種振奮士氣的手段。

當然了,這只是武人之間慣用的手段,對於儒將、謀士而言可用可不用,畢竟,誰也沒見過兩支軍隊中的謀士提着寶劍拼死搏鬥的。

鬥將之前必須通名,需要報上官職、軍職、姓甚名誰,然後再行開打,雖說看着迂腐,但確實有這麼一個規矩。

即便在廝殺當中也有規矩,但凡舉槍射箭,當要叫號提醒對方,所謂的“敵將看槍”、“賊子看箭”指的便是這個,應着[爲人光明磊落]、[明人不做暗事]的規矩,但凡注重武德的武將,沒有一個人會在沒有提醒對方的前提下,對着人家後背放冷箭,哪怕對方是逆臣、亂黨。

這都是規矩。

除此之外,就算在打掃戰場、收割戰果的時候也有規矩,最常見的就是割首級換取軍功,畢竟古時也曾發生過虛報戰功的種種事蹟。

但是要知道,那些被割下的頭顱在上報戰功之後可不是隨處丟了了事,除了罪大惡極之輩外,最後還得讓人縫到那具屍體上,安土下葬,這都是武人所謂的[死者爲大]。

但凡鞭撻屍體、戳棺掘屍等事,在世人眼中簡直就是慘無人道,也難怪張素素如此痛恨皇甫嵩,畢竟這位戰果赫赫的老將軍在某些方面確實做地太過了一點。

言規正傳,眼瞅着呂布輕而易舉將己方派出的大將一一斬殺,各路諸侯又氣又怒、心急如焚,近十萬兵馬被呂布區區一人震懾住,這若是傳出去豈不是要讓天下人恥笑?

但是要讓他們仗着己方兵馬遠超對方當即揮軍掩殺,這種沒臉沒皮的事他們也做不出來,畢竟都是一方刺史、一地太守,誰叫大漢朝是禮儀之邦呢?

這種時候,即便是明知道送死,也要繼續派人上去,保不定有人能打贏呂布呢?

其實他們也知道這個希望十分渺茫,但是至少可以消耗一下呂布的體力啊,若是體力耗盡,管他千人敵、萬人敵,一名士卒就能輕輕鬆鬆將他腦袋割下來。

當然了,這種可能性比之前的還要渺茫。

但是不管怎麼說,關東諸侯心中也是憋着一口氣,他們不信偌大天下會找不出一個能與呂布分庭抗衡的猛將!

可問題是,即便各路諸侯有這個心思,但是他們麾下的部將可不是那麼想的,一個個都把頭埋低,縮着腦袋不敢出聲,生怕主公叫自己上去送死。

反過來說,諸侯們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誰會願意叫自己的部將上去送死,讓其他人坐觀成敗呢?袁紹不就是有句名言麼,[可惜我上將顏良、文丑二人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懼來將!]

但說實在的,誰知道他麾下顏良、文丑二將此刻在不在軍中?

最終,還是北海太守孔融派出了自己僅有、也是北海城中僅有的一員猛將,武安國。

孔融是朝野聞名的儒士,早年間多少也受到過黨錮牽連,又因性格剛烈、脾氣耿直,以至於官途十分坎坷,何進權傾朝野時,他因彈劾官僚、外戚貪污一事被何進嫉恨,故而辭官,待去年董卓把持朝綱時,又因廢帝一事與董卓言辭激辯,先行貶職、隨後被調派到北海一帶,擔任北海郡守。

衆所周知,北海在青州境內,自從張素素在青州放出豪言後起,此處黃巾死灰復燃,董卓將孔融這一位文人墨客派到北海,分明是不安好心。

當然了,也幸虧孔融只是位文人,又有名望,否則早已被董卓所殺,畢竟對於剷除異己之事,董卓向來不會手下留情。

別看黨人幾乎每時每刻都在抨擊朝政,但是當國家危難時,率先站出來的,也是這些曾經飽受甘苦、坎坷的黨人,孔融、陶謙、韓馥便是其中之一,可以說,如果沒有他們,單靠袁紹、曹操二人,是無法讓聯軍達到如此聲勢的。

說實在話,聯軍這十餘路諸侯中,恐怕沒有幾個是真心爲漢室社稷着想的,他們當中有些人多半打着自己的小算盤,若要說只爲大義毫無私心,孔融算一個,陶謙算一個,眼下的曹操和孫堅算一個,除此之外,其他諸侯究竟爲公爲私,恐怕也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武安國,恐怕多半是抱着必死的決心來到了呂布面前,這從他的眼神中能看得出來,至少陳驀對此非常瞭解,因爲曾經在芒碭山時,陳驀望向孫堅的眼神,便如同現在的武安國一樣。

但是,呂布並不是孫堅……

“北海武安國,請!”提着兩柄鐵錘,武安國抱拳行了一禮。

“唔!”呂布微微一點頭,算是還了禮,雖看似張狂,但是以他來說,他確實給了武安國足夠的尊重,至少這份尊重在此之前的武將一個都沒有享受過。

“鐺!”

“鐺!”

武安國力氣不弱,揮舞着兩柄鐵錘卻不見有任何吃力,只聽風聲呼呼,不難想象這鐵錘若是落在人身上,那到底會是一個怎樣的景象,雖說陳驀在腕力上也不弱,但是卻無法做到像他那樣。

“鐺!”

武安國憋足了勁道的一錘,被呂布擋住了,胯下赤兔馬微微一晃,再次站穩了腳跟。

“僅此而已?”呂布淡淡說了句。

剎那間,武安國面色漲紅,咬緊牙關輪圈鐵錘,一下又一下地砸向呂布,看得出來,他的武藝確實要比之前的穆順等人更甚一籌,就連一身戾氣也比他們濃厚,那灌注戾氣的鐵錘,就連陳驀感到一陣心怵。

但是很奇怪地,呂布卻沒有向之前那樣一招解決對手,反而一味地防守着。

當真是滴水不漏!

很難想象當呂布的畫戟與武安國的鐵錘相撞時,被彈開的竟然是後者。

足足揮舞了半柱香,武安國額頭頻頻冒汗,顯然是有些吃不消了,就在這時,呂布畫戟一轉,“嗤啦”一聲挑飛了武安國的一隻手,隨即淡淡說道,“念你心存一死與呂某交手,呂某不欲殺你。方纔我已手下留情,你卻不明好歹,還欲與呂某糾纏,故而取你一臂,作爲教訓,回去吧!”

一句話說得武安國面紅耳赤,捂着左臂傷口,神色複雜望着呂布,期間眼神頻頻變換,似乎是想與呂布拼命,但是最後,他還是撿起自己的斷臂黯然撥馬回頭,因爲他很清楚,他與呂布之間的差距實在太大了。

整個戰場沒有任何取笑武安國,其一是因爲他已經盡到了自己的本分,儘自己全力去挑戰呂布的極限;其二,他的對手實在是太強大了,能活着回來已經是僥倖,又如何強求其他?

而繼武安國之後,已經沒有人敢再次出陣應戰呂布,雖說武安國是活着回到了軍中,但是對武人而言,那樣的活着,與死去幾乎沒有多大差別,失去了一隻手臂的他如何再征戰沙場?充其量他一家老小或許會感到幾分僥倖與慶幸,不必再日夜惦掛出陣的丈夫、兒子或是父親。

袁紹、袁術、王匡、張揚,這些位諸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卻沒有一人派出自己得力的部將,連帶着他們軍中士卒的士氣也是大減。

望着那些諸侯懦弱的模樣,呂布輕蔑地搖了搖頭,淡淡說道,“十萬兵甲,男兒僅一人乎?”眼下之意,聯軍內除武安國外,其餘都是怕事女流之輩,這句話在地位、階級分明的大漢朝,絕對是最惡毒的奚落,沒有之一。

話音剛落,呂布突然聽到聯軍後陣傳來一聲震天般怒吼。

“待我老張前來殺你!”

吼聲震天、中氣十足,就連呂布也微微露出了幾分凝重,細細瞧去,見對面軍隊一陣騷亂,隨即有一員豹頭環眼、燕頷虎鬚的大漢策馬從軍中竄了出來,手持長矛,急速衝向呂布,走身戾氣濃厚彷彿鬼撒一般。

這種程度的戾氣,呂布只在自己的副將陳驀身上看到過。

“來將通名!”呂布擡手喝道,因爲他第一時間意識到,對方並非善與之輩。

“我乃燕人張……翼……德!”

來將一邊策馬狂奔,一邊大吼通名,來勢洶洶,馬速何其之快?第一個字時還在對面陣前,到最後一個字落下時,那將手中長矛早已狠狠壓向呂布。

正是前些日子把陳驀打地重傷的張飛!

“鐺!”

一聲巨響,面對着張飛的天生神力,即便是呂布胯下的良駒嘶風赤兔也不禁後腿一屈,險些跪倒。

“吱嘎,吱嘎……”

張飛的蛇矛與呂布的畫戟死死頂在一起,這是純粹的腕力比拼,就連二人手中精鐵打造的兵刃也在這兩股力道的比拼下逐漸彎曲。

“閣下便是張飛?!”呂布咬牙沉聲問道,期間,他的雙手青筋繃緊,即便是他也感到了幾分吃力。

看得出來,單論臂力,張飛要穩勝呂布一籌。

“便是老張我!”大吼一聲,如同響雷,張飛猛地一震蛇矛攤彈開呂布畫戟,雙手持矛再一次狠狠劈下。

蛇矛還沒落下,那巨大的勁道如同疾風般吹地呂布髮束凌亂無比。

“鏘鏘鏘!”

繼續數擊碰撞,二人各逞所能,但是二人四周的地面卻遭了秧,一時間,黑色勁氣亂竄,在堅硬的泥石地面上留下了道道劃痕,攪地面目全非。

在二人身旁,一深一淺兩股戾氣互相碰撞,糾纏在一起,彷彿隱隱間有兩頭兇惡的猛獸正撕咬在一處,一頭正是張飛本命命格,【朱厭】;還有一頭,毫無意外便是呂布的命格,【窮奇】。

雖說與呂布不長不短的相處了一段日子,但是陳驀從未見過呂布的本命命格,當然了,武人的命格,那是命根子,本來就不是可以隨意炫耀的玩意,要知道一旦被人獲悉你的命格秘密,就意味你的性命有一半被捏在別人手中,何其兇險?

正如董卓對呂布的描述那樣,呂布的命格【窮奇】,那是一頭似虎又似牛的兇獸,通體火紅,彷彿赤焰,頸後有黑色鬃毛,直至背部,肋生雙翅,眼神兇惡不似善類,蓄勢待發、擇人而噬,極具攻擊性,可以說是陳驀見過的所有命格中最兇惡的命格,身上的狂暴氣息甚至比九嬰還要兇殘。

當然了,那是陳驀沒有見過自己刺殺董卓那晚所展現出的貪狼魂獸,因爲那時他一度失去了意識……

或許,只有像張飛這樣的萬人敵,還能迫使呂布施展出真正的實力,那會整個戰場十萬人馬彷彿都看傻了眼,愣愣地盯着陣前那兩人走馬戰成一團。

矛來戟往,張飛與呂布之間的戰鬥,顯然不是方纔那些可以相提並論,畫戟蛇矛揮舞間,那道道黑色氣流彷彿羣蛇般亂竄。

突然,張飛一頓蛇矛重重頓在地面,只聽轟地一聲,數丈之內地面盡數龜裂崩壞,隨即下陷。

【裂地!】

“嘶!”呂布胯下赤兔馬果然不愧是良駒,不需主人指示,當即踏着飛濺的泥土碎塊騰空而起,落到坑外。

“哪裡走!”張飛大吼一聲,手中蛇矛一揮,竟然劈出一道清晰可見的半月形黑色氣浪,隨即策馬趕上,手中蛇矛重重掃向呂布。

眼看着呂布即將被那道黑色氣浪斬中,卻見他眼神一凜,竟然伸出左手,握拳迎上那道氣浪,竟然硬生生將它擋下,只見那道黑色氣浪停滯在呂布左手手背前方震動不停,卻無論如何也無法撕開呂布【剛體】。

一時間,那如同鋸鋼般的聲音響徹整個戰場,令人倍感牙酸。

隨即,只聽呂布一聲低喝,那道黑色氣浪竟然被他強行折轉方向,而且速度更快,去勢更兇,朝着張飛迎面而去,而此刻的張飛提着蛇矛早已衝到呂布不遠處,哪有提防,被打地正着,幸虧他剛體純熟,但是不管怎樣,硬生生受到了自己奮力一記也不禁讓他一陣頭暈目眩。

等到張飛恢復知覺時,呂布的畫戟早已近在咫尺,就在張飛暗叫不妙之際,忽然間,呂布的表情一變,在正要攻擊張飛的瞬間收住身形,勒馬側身一閃。

千鈞一髮之際,彷彿有一股無比狂野的疾風從呂布身邊襲過,險險擦過他的身體,割斷了幾絲頭髮。

“……”呂布皺眉轉頭過來,神情複雜地望着地上一道極長極細的劃痕,彷彿是一柄巨刀留下的痕跡,順着這道痕跡,他看到在諸侯聯軍陣前,策馬立着一位身旁綠袍、赤面長髯的武人。

方纔便是這個傢伙揮刀阻止了自己?在那麼遠的地方?

呂布的眉頭再次皺起,感受着涌動在那將四周的滯住氣息,眼中的凝重之色越來越濃。

“閣下何人?”

只見那將表情冷漠倨傲,微眯雙目,一撫長髯,手提青龍偃月刀目視呂布,眼神中帶着幾分意氣,似乎對呂布心存不滿。

“河東男兒,關羽、關雲長!”

第41章 變天第85章 戰火第24章 斷後(四)第88章 真不錯啊,天氣……第60章 御駕之爭(三)第27章 黃巾的墮落第39章 意外(二)第48章 賭局第23章 初至潁川(二)第14章 分歧第7章 邂逅第126章 隱藏的(二)第97章 狼騎之名(三)第4章 遭遇(二)第7章 虧欠的人情第32章 呂不韋與黃雀(二)第37章 獵虎第21章 斷後第75章 營救(二)第36章 藏匿第35章 威震白馬第87章 出征前夕第41章 變天第36章 藏匿第48章 賭局第122章 莽夫,難以匹敵的悍將第42章 暗流(二)第16章 部署(二)第55章 偶遇(二)第69章 追兵(二)第53章 半年之期第18章 神武魂第4章 異於常人的士卒第24章 錯愕第25章 黃巾之名第91章 無法被阻擋的刀勢(二)第35章 威震白馬第45章 獵虎於丘(六)第1章 魂回千年第19章 長安之變(二)第152章 分裂的黃巾第33章 第五日:崩離的曹營第124章 窮奇與貪狼第80章 隱匿的殺手第62章 遇第18章 神武魂第147章 車輪戰(二)第60章 御駕之爭(三)第149章 白澤與窮奇第13章 蓄謀第147章 車輪戰(二)第57章 大勢所趨?第17章 部署(三)第16章 首戰(二)第42章 退路(三)第43章 獵虎於丘(四)第24章 貪狼的力量第36章 夜襲第145章 徐州最終之戰第52章 瑣碎第31章 呂不韋與黃雀第146章 車輪戰第22章 斷後(二)第22章 初至潁川第20章 善後第27章 荊州之戰前夕(二)第9章 惡氣第96章 狼騎之名(二)第86章 戰火(二)第27章 荊州之戰前夕(二)第35章 威震白馬第15章 部署第63章 約會?(二)第25章 貪狼的力量(二)第60章 最後的天書第1章 內憂外患第121章 郭嘉的計中計:上游伏兵第60章 御駕之爭(三)第25章 第一日:半渡而擊(三)第65章 準備第47章 最後的黃巾(三)第39章 意外(二)第112章 疏途(二)第38章 藏匿(三)第59章 御駕之爭(二)第74章 營救第103章 橫生枝節(三)第四十章第5章 驕兵第8章 敗!(二)第70章 反戈?第146章 車輪戰第107章 對峙(二)第7章 邂逅第5章 隙第88章 真不錯啊,天氣……第125章 隱藏的第66章 被動第90章 無法被阻擋的刀勢第19章 初次體會
第41章 變天第85章 戰火第24章 斷後(四)第88章 真不錯啊,天氣……第60章 御駕之爭(三)第27章 黃巾的墮落第39章 意外(二)第48章 賭局第23章 初至潁川(二)第14章 分歧第7章 邂逅第126章 隱藏的(二)第97章 狼騎之名(三)第4章 遭遇(二)第7章 虧欠的人情第32章 呂不韋與黃雀(二)第37章 獵虎第21章 斷後第75章 營救(二)第36章 藏匿第35章 威震白馬第87章 出征前夕第41章 變天第36章 藏匿第48章 賭局第122章 莽夫,難以匹敵的悍將第42章 暗流(二)第16章 部署(二)第55章 偶遇(二)第69章 追兵(二)第53章 半年之期第18章 神武魂第4章 異於常人的士卒第24章 錯愕第25章 黃巾之名第91章 無法被阻擋的刀勢(二)第35章 威震白馬第45章 獵虎於丘(六)第1章 魂回千年第19章 長安之變(二)第152章 分裂的黃巾第33章 第五日:崩離的曹營第124章 窮奇與貪狼第80章 隱匿的殺手第62章 遇第18章 神武魂第147章 車輪戰(二)第60章 御駕之爭(三)第149章 白澤與窮奇第13章 蓄謀第147章 車輪戰(二)第57章 大勢所趨?第17章 部署(三)第16章 首戰(二)第42章 退路(三)第43章 獵虎於丘(四)第24章 貪狼的力量第36章 夜襲第145章 徐州最終之戰第52章 瑣碎第31章 呂不韋與黃雀第146章 車輪戰第22章 斷後(二)第22章 初至潁川第20章 善後第27章 荊州之戰前夕(二)第9章 惡氣第96章 狼騎之名(二)第86章 戰火(二)第27章 荊州之戰前夕(二)第35章 威震白馬第15章 部署第63章 約會?(二)第25章 貪狼的力量(二)第60章 最後的天書第1章 內憂外患第121章 郭嘉的計中計:上游伏兵第60章 御駕之爭(三)第25章 第一日:半渡而擊(三)第65章 準備第47章 最後的黃巾(三)第39章 意外(二)第112章 疏途(二)第38章 藏匿(三)第59章 御駕之爭(二)第74章 營救第103章 橫生枝節(三)第四十章第5章 驕兵第8章 敗!(二)第70章 反戈?第146章 車輪戰第107章 對峙(二)第7章 邂逅第5章 隙第88章 真不錯啊,天氣……第125章 隱藏的第66章 被動第90章 無法被阻擋的刀勢第19章 初次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