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鬼將得到了肯定答案,默默吞了下口水,忍不住就像上去巴結,卻又怕自己高攀不起,得罪了別人。
他遲疑着在原地不動,倒是蕭若水忽然轉頭指了指他說道:“你跟我來。”說罷,轉身朝着鬼門關內走去。
大鬼將一聽蕭若水冷淡的言語,心裡暗道不好,卻也沒有辦法,只能拉着臉讓周圍的鬼將們接任他的位置繼續檢查,然後忙不迭地就跟上了蕭若水的步伐,頗有點蕭瑟的味道。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哪!”那個一直給教訓的鬼將也忙不迭的跑了出來,對着大鬼將的身影就是一陣長吁短嘆。
“閉嘴吧你。”他的大哥上去就是一個暴慄,拉着他重新檢查了起來。
蕭瑟的背影,顫抖的身子,正是大鬼將王志民心中最真實的外在寫照。
王志民望着前方看也不看自己的蕭若水,心裡暗暗嘆氣:“看來這次他是真的要灰飛煙滅,再別嬌.妻了。”
回想當年,他在陽界混的是顛沛流離、苦不言哉,唯一值得慶幸的就是在幼年的時候娶了一個童養媳,童養媳也一直陪在他身邊從未離去,也算是他在陽界唯一的幸福了。
後來他因爲沒錢治病,先妻子一步魂入冥界通過各種阿諛奉承爬了上來,又幾經輾轉,終於憑着鬼將的身份找到了妻子的亡靈,和妻子一起幸福美滿的生活了下去。
沒想到,這美好的日子也要結束了。
很快,王志民和蕭若水一起來到了鬼門關後的黃泉路前。
蕭若水開口問道:“哪條是東路?”
王志民連忙指了一個方向,卻疑惑問道:“大人您剛纔的資質屬於上佳,要走的黃泉路應該是黃泉西路纔對。”
死後亡靈通過鬼門關後,憑藉資質品級的不同走的路也是不同,西路爲福,東路爲惡,南北爲中庸,既是代表着亡靈重生後的歸屬,也是代表着亡靈今後要藉以依仗的靠山。
“不用,我就要去東。”蕭若水轉過臉,冷冷地注視了眼大鬼將,朝着大鬼將之前指的方向走去。
大鬼將心底一寒,不敢再說,默默地跟了上去。
黃泉路很長,無論是東西南北的道路兩旁都種植着無數鮮紅色的彼岸花,隨着微風吹拂,遠遠看上去就像是血所鋪成的地毯,算是這長長黃泉路上唯一的風景與色彩。
“花開葉無,葉盛無花,花和葉兩不相見,卻又生生相惜。”蕭若水忽然停下步伐,站在了黃泉路上沒有再動。
大鬼將嘆道:“彼岸花開開彼岸,奈何橋前可奈何,大人,前面就是奈何橋了。”就像他的亡靈一生一樣,也要圖呼奈何,魂飛魄散了。
蕭若水瞥了眼大鬼將:“你很怕?”
大鬼將不知爲何,興許是死到臨頭,忽然膽子也大了許多,敢直視蕭若水的白眼回答:“當然,陽界的生靈尚且因爲魂入幽冥惶恐懼怕,更何況我很可能就要魂飛魄散,在這個世上再沒有一絲印記了,我怎麼可能不怕。”
蕭若水定定地看了他一眼,轉身直接走了開來。
大鬼將看着,嘆氣跟了上去:你還在期望什麼?難道他還真能繞過你?
黃泉路長,兩人相踏卻也只不過是一瞬間的事情。
他們望着盡頭處清晰可見的河橋,心裡都道:這條黃泉路,總算是走到頭了。
蕭若水加快腳步,踏上了奈何橋。
“你再說句詩,我聽得好就叫他放過你。”蕭若水踏在橋上看着橋盡頭清晰可見的一處穿雲宮殿,心裡欣喜,總算是給了大鬼將一個機會。
大鬼將欣喜,情不自禁道:“真的?”
蕭若水蒼白的臉色浮現一抹笑意:“說不說隨你。”一路走來他看得出這個鬼將不算是大惡,而且自己也總算是找到了那人的宮殿,這個大鬼將也算有功,饒他一命又如何。
況且,蕭若水回想之前姬成的表情,心裡覺得他很可能也沒有打算將這個鬼將弄死。
大鬼將見了知道有戲,連忙裝作沉思冥想了一會,實則是搜盡腦汁的想着曾經看過的各樣描寫奈何橋的詩句。
很快,他臉上泛起喜色,脫口而出道:“奈何橋東兩相亡,奈何橋南兩相忘,奈何橋西兩相望,奈何橋北兩相往。”
說完,他忽然心道不好,急忙望向了蕭若水,見他臉上似乎也有點難看的意思,頓時後悔不已。
完了完了,奈何橋東兩相亡,他們現在走的可不就是東路的奈何橋嗎,這不是在咒人家亡嗎!
大鬼將冷汗涔涔地冒下,忐忑不安地等待着蕭若水的斥責。
可是等了半響,大鬼將等來的卻是一聲:“好了,你走吧。”
大鬼將驚愕擡頭,望着那已經背對自己拾階而上的蕭若水,見他真的不是在說笑,連忙跪下朝着蕭若水磕頭道:“多謝大人不殺之恩,多謝大人不殺之恩。”他連磕三頭,擡頭卻發現早已看不見蕭若水的身影。
“兩相亡,兩相亡,難道我這一生也真的是要亡嗎?”蕭若水心中遐想萬分,彷彿又回答了當初的那一刻。
生之若水,死之若河,命懸於水,運牽於河。
這是那個人給他下的評語,意思很簡單,說他會死,而且會死兩次。
他說對了一半,他確實死了第一次。
“只不過這一次,我卻一定不會死。”蕭若水低聲呢喃,緩緩擡起頭望着頭頂貫入蒼穹的宏偉宮殿笑了。
他提腳,一步一步地重重踏上了青玉石階,就像是他心中的那股不屈一樣,狠心、用力。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爲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爲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爲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