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能說我說的一定就是對的,但我認爲,如果按照我說的去做,最起碼會少走一些彎路!
現在的商場如同戰場,競爭激烈,如果你不知道起碼的商業規則,大浪淘沙,必然會被淘汰!
我耐住性子,聽完鍾婷婷的工作彙報,簡單的記錄下了其中的重點,然後暗示她可以離去。
鍾婷婷倒是個明白人,道頭知尾,很快的識趣告辭了。
我深深呼吸了一口長氣,準備晉見文總去也!
當我梳好蒼蠅落上也會傷了大胯的髮型,感覺風度翩翩,自我感覺超級良好的時候我輕輕地敲了文總辦公室的門。
童鞋們,敲門也是有講究的,包括拜訪單位客戶,陌生朋友,林林總總,各有千秋。
敲門最正確的做法是用右手,手指自然彎曲,掌心朝向自己,用中指第二指節敲擊門,先敲三下,隔一小會兒,再敲幾下。
敲門的響度要適中,敲得太輕了別人聽不見,太響了不禮貌而且會引起主人反感。
敲門時,絕對不能用拳捶、用腳踢,更不要“嘭嘭”亂敲一氣,如果房間裡面有人正在休息,會驚嚇到他們。
如果遇到門是虛掩着的,也應當先敲門。這個敲門有兩層意思:一是表示一種詢問“我可以進來嗎?”;二是表示一種通知“我要進來了!”
我此時的情況自然屬於大衆情況之一,但我只敲了前三下,屋裡面就傳來文總悅耳的聲音:“請進!”
我自然是堅決擁護領導的指示,輕輕推開門,回手把門關上,恭恭敬敬,熟門熟路的低着頭走到文總辦公室的左側面,準備坐在熟悉的位置聆聽領導的教誨。
不料低着頭還沒等坐下,卻意外地發現我正要坐下的位置竟然有人在坐着!
而且不是外人,正是文總她老人家!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還是從前模樣。
我腦子一暈,擡起頭來,卻發現原來文總的座位上已經正襟危坐了一個個子不高,頭髮花白,微微禿頂,看起來大約有五六十歲的老頭。
文總悅耳的聲音響起:“我來介紹一下,這位就是公司的王總經理,這一位是我們公司最近的業務經理明星林經理,他半年的業績達到了四個億,是我們公司原來業務二部十年的業務總額!”
我腦子裡剎那間一片空白——實話說,我倒是知道我們公司有一個神秘的總經理,但是很少有員工見過他,是個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人物!
今日我倒是有幸見到了他,是不是代表我受到了領導的重視,快要被提拔了?
不過這位總經理姓什麼不好,爲什麼偏偏姓王?
難道你不知道隔壁老王的故事嗎?
還是你就是隔壁老王!
其實大家都耳熟能詳,隔壁老王的起源來自於一個笑話——
一對夫婦生了一個小孩,取名叫小白。小白漸漸長大了,開始學說話。爲了讓家裡的老人家開心,於是就先教他喊“姥爺”。小白就喊“姥爺”,結果過了兩天,姥爺死了。
家裡人又教小白喊“姥姥”,小白不久也學會了喊“姥姥”,結果過了兩天,姥姥也死了。
接下來輪到學喊“爸爸”了,小白的爸爸非常緊張。他一下就學會了喊“爸爸”,接下來的兩天裡,爸爸徹夜未眠,睡不安穩。結果兩天後,隔壁老王死了。
21世紀有發現過老王的故事主角名字=王。主角名基哥!
隔壁老王還是漫畫阿宅正傳毀童年篇裡惡搞的主角!
大頭兒子小頭爸爸裡面的鄰居。(並非動畫場景)有一集,大家發現他竟然和大頭兒子長的一模一樣。你懂的……隔壁老王患有怪癖,好幾回只穿着一條底褲出現在我家衣櫃裡,因此我們相處並不愉快。直到今天,兒子上學路上出了車禍,急需rh型血的時候,隔壁老王趕到醫院給我兒子輸血……
好吧好吧,我承認我想的有點多,有點亂,但畢竟事實是現在隔壁老王確實很火好不好?
話又說回來,既然這位隔壁老王,不不不,王總經理今天突如其來的現身,肯定是有事情了,我敢用腦袋打賭!
只希望不是太大的變化吧!
其實每個人,或者說職場上的大多數人,都是很想穩定的,穩定=平穩=輕車熟路=不動腦筋,相信會有人認同我這個觀點!
但站在領導的角度看,如果一成不變就代表着一潭死水,或者說沒有衝勁和幹勁,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早晚會被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蠶食掉!
好吧好吧,不能胡思亂想了,第一次見大領導印象分是很重要的!
講幾個故事給大家聽:第一個是
折衝樽俎!
春秋中期,諸侯紛立,戰亂不息,中原的強國晉國謀劃攻打齊國。爲了探清齊國的形勢,便派大夫範昭出使齊國。齊景公以盛宴款待範昭。席間,正值酒酣耳熱,均有幾分醉意之時,範昭借酒勁向齊景公說:“請您給我一杯酒喝吧!”景公回頭告訴左右待臣道:“把酒倒在我的杯中給客人。”範昭接過侍臣遞給的酒,一飲而盡。晏嬰在一旁把這一切看在眼中,厲聲命令侍臣道;“快扔掉這個酒杯,爲主公再換一個。”依照當時的禮節,在酒席之上,君臣應是各自用個人的酒杯。範昭用景公的酒杯喝酒違反了這個禮節,是對齊國國君的不敬,範昭是故意這樣做的,目的在於試探對方的反應如何,但還是爲晏嬰識破了!範昭回國後,向晉平公報告說:“現在還不是攻打齊國的時候,我試探了一下齊國君臣的反應,結果讓晏嬰識破了。”範昭認爲齊國有這樣的賢臣,現在去攻打齊國,絕對沒有勝利的把握,晉平公因而放棄了攻打齊國的打算。靠外交的交涉使敵人放棄進攻的打算,即現在“折衝樽俎”這個典故,就是來自晏嬰的事蹟。孔子稱讚晏嬰的外交表現說:“不出樽俎之間,而折衝千里之外”,正是晏子機謀的真實寫照。
第二個是霸業因時而興
晏相國來到了館舍,楚國大臣爲他洗塵接風,席間展開了激烈的辯論,楚國下大夫首先發言道:“齊自太公封國建邦以來,煮鹽墾田,富甲一方、兵甲數萬,足可以與楚匹敵。爲什麼自齊桓公稱霸中原之後,曇花一現,再不能領袖諸侯了呢?以齊國國土之寬廣,人口之衆多,國家之富庶,加上晏相國您的才智,怎麼就不能再崛起中原呢?反而向我楚國結盟,這太讓人費解了。”晏嬰回答:“識時務者爲俊傑,通機變者爲英豪,先前自周失政於諸侯之後,諸侯連年征戰,春秋五霸迭興,齊國稱霸於中原,秦國威振於西戎,楚國稱雄於荊蠻之地,這一切固然有人爲的因素,可大多數靠的是天意。先前以晉文公的雄才大略,尚且逃亡四方;秦穆公霸於西戎之後,文治武功盛極一時,其死後子孫衰弱,再也難振往日之雄風;秦穆公
就連你們楚國也自楚莊王之後,亦常受吳晉二國的騷擾,困苦不堪。難道只有齊國衰弱不成?今日齊國前來交好結盟,這只是鄰國之間的友好往來罷了。你作爲楚國名臣,本應通曉‘隨機應變’這四個字的含義,可怎麼卻也問出這樣愚蠢的問題呢?”
第三個是良臣死社稷,不死昏君
下大夫臉紅着退了下來,身旁的上大夫不服氣地質問道:“平仲您自以爲是隨機應變之士,然而齊自內亂以來,齊臣爲君死的不可計數,而您作爲齊國的世家大族,卻不能討伐叛賊,或棄官明志,或爲君王而死,您不覺得羞愧嗎?爲什麼還留戀名譽地位遲遲不肯離去呢?”晏嬰正色反駁道:“做大事的人,不必拘泥於小節,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只知道君主爲國家的社稷而死時,作臣子的才應該與之同死,而今先君並非爲國家社稷而死,那麼我爲什麼要隨隨便便從先君而死呢?那些死的人都是愚人,而非忠臣,我雖不才,但又怎能以一死來沽名釣譽呢?況且在國家有變時,我不離去,乃是爲了迎立新君,爲的是保存齊的宗祖,並非貪圖高位呀,假使每個人都離開了朝中,國家大事又有誰來做呢?並且國家內亂,哪一國沒有發生過呢?你們楚國不是也有這種事嗎?又何必責怪我們呢?”
明白我的意思了嗎?
在其位要謀其政,如果想要被領導重視,就請一定要竭盡所能,但也要注意方式方法!
你紮紮實實的做好本職工作是必須的,但是如果你想再進一步的話,就一定要站在領導的角度去想去做,這樣才能更好的體現出你的價值!
點,線,面!
首先你要穩住一個點,然後相連成線,最後才能做到面面俱到!
這句話說起來很容易,做起來卻很難,全看你個人的悟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