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勇祖上和狄師有很深的交情,據說在清末時期,陳慧勇的太爺爺曾經和狄師一起擁護過孫先生變法。
在香江的時候多次和清廷作對,主打三民主義,可惜後來功敗垂成,陳慧勇的太爺爺和狄師出現在清廷的刺殺名單上。
爲了逃命,孫先生的手下給他們安排了一艘前往舊金山的船隻,那年頭流行華奴,大量的華人被塞進船隻,當成豬玀廉價賣到北美。
前途命運多舛,明明知道是個深坑,但還是要跳進去,可惜在登船的時候,遭遇到不測,陳慧勇的太爺爺保護了狄師,他留在了香江阻擋清廷的殺手。
在他的掩護下,狄師這才得以坐船逃離。
陳慧勇的太爺爺運氣也還算不錯,身體被砍了好幾刀掉入大海之中,卻被一個農村的啞巴給救了。
這啞巴天生不會說話,當長的很漂亮,陳慧勇的太爺爺就此被她救活了,從此隱姓埋名,和啞巴一起生活下來,爲了防止走漏風聲,索性他也當了啞巴。
這女啞巴只是不會說話,其他功能正常,甚至是有些異常,一口氣給陳慧勇的太爺爺生了七個孩子,最後難產死了。
陳慧勇太爺爺悲痛欲絕,不過革命尚未成功,他不能隨啞巴而去,當下繼續和組織聯繫了起來,搞起了革命。
後來清廷敗落了,陳慧勇太爺爺算是有功之臣,在建立了國家之後,獲得了不菲的利益。
可惜後來勝利的果實被竊取,孫先生也死了,陳慧勇太爺爺悲痛欲絕,患上了咯血病,這個病和當年的霍元甲一樣,沒多久便死了。
好在陳慧勇太爺的兒子已經成長起來,帶領着六個兄弟姐妹一起過日子,這一次他們北上找到了蔣先生,開始了入伍當兵。
他正是蔣先生的第一代門生,軍閥時代到來,陳家兄弟都是將才,在戰場上勇猛無比。
在和僞滿洲作戰的時候,消失了幾十年的狄師忽然歸國了,他要尋找他的好兄弟,找了半天沒找到。
後來才經過重重困難找到了陳慧勇太爺的子孫,才知道好兄弟已經死了。
狄師內心悲痛,陳慧勇家祖勸他留下來,一起爲國民戰鬥。
狄師已經走入了另外一個世界,看破了生死,只想參悟大道,渡劫飛昇,離開這個千瘡百孔的地方,去他該去的地方。
就此雙方分手。
不過狄師每年都會回來看望陳慧勇家祖這一家。
後來陳慧勇的家祖在淞滬會戰的時候,被登陸的東夷鬼子殺死,整個滬部徹底輪下,幾十萬人被殺!
民族仇恨被激發,陳慧勇的爺爺繼續帶兵作戰,直到全國解放勝利,重新建立了全新國度。
可惜的是,隨着戰爭的勝利,國人醜陋自私的一面開始展露出來,各種貪腐現象嚴重,就算是高層之間,也存在這種腐敗。
偏偏在這時候,內戰又開始了。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陳慧勇的爺爺便就此退隱到了香江,三聯勝也便是在這時候建立起來的,本身的目的是作爲特工的存在。
畢竟,陳慧勇的爺爺曾經在特工部門呆過一段時間。
後來隨着時代的變強,社團的性質也發生了改變,轉眼之間,幾十年滄海桑田,物非人亦非。
但陳慧勇家族和狄師一直保持着正常的交往關係。
這是陳慧勇爺爺的交代,狄師是他們陳家一輩子的朋友。
能結交上狄師這樣的人,對於陳慧勇家族來說也是一大好處,當年三聯勝起步的時候,狄師可是提供了大量的財力和物力,甚至幫他刺殺了不少對手。
在幾十年前,狄師還經常性的每年往返幾趟,也是最近二十年,可能是香江的老人越來越少了。
狄師也可能疲倦了,便不再回來。
不過他不回來,陳慧勇卻都會前往拜見,最近十年來,和狄師有聯繫的都是陳慧勇!陳慧勇有知識有文化,也有頭腦,但他能夠上位,更得力於和狄師的關係。
所以,整個陳家對狄師瞭解最透徹的,也只有陳慧勇了。
不過狄師的秘密,狄師是如何進入修真這個圈子的,他到了北美之後發生了什麼,陳慧勇卻是不得而知。
這也是他一直渴望都想知道的。
實際上,他早在半年前便來到了北美,三聯勝強大的果實被人竊取,老婆被人輪間,陳慧勇恨不能一口口咬死曹雪眠,一刀刀活剮了盧北川。
不過他也知道,面對盧北川他根本無能爲力,唯一能做的就是求助狄師。
但是他來的時候狄師在閉關,他在這裡等待了半年時間,狄師纔出來,一個一百五十多歲的人,看上去好像四十幾歲,也只有修行才能做到這一點。
陳慧勇哭着將情況說給了狄師聽,狄師聽完之後,勃然大怒,立刻讓自己的弟子開始行動。
這幾天,陳慧勇每日和狄師在一起,每當看見狄師冷笑,便會有人死亡,而死亡的那些人,無不是在洛杉磯--舊金山一代的社團頭目。
只要不遵從狄師,便只有一個下場,那就是死。
陳慧勇親眼所見,有幾名黑手黨的教父來見狄師,其中一人頗有些不敬,對狄師會客室懸掛的美女畫像指指點點。
狄師冷冷一笑,這人立刻死了。
在陳慧勇看來,就是這麼詭異。
而今,他又看到了狄師的冷笑,心中頗有些不解,這一次要死的人是誰呢?要知道眼前在狄師的禪室之中,只有他們兩個人。
“你的對手來了。”狄師淡淡的道。
陳慧勇一愣,他的對手?他的太多了,會是誰呢?不過兩秒鐘後,陳慧勇便想到了,“盧北川?”
“此人修爲不低,年紀輕輕便已經到達辟穀!比我當年強了不知道多少倍,靈氣復甦,妖孽輩出,看來此話不假啊。”狄師似乎在自言自語,又好像是在跟陳慧勇說。
不過陳慧勇聽不懂,他聽不懂也不隨便問,他知道狄師如果想說,一定就說了,如果不想說,問了也沒用。
這便是做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