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塵埃落定

洪走上嘉德殿,胖胖的臉上,寫滿了疲倦二字。

視滿朝文武若無物一般,徑自跪在丹陛下三拜九叩,“啓稟皇上,臣劉洪不辱使命,三十天體察天意,終有所得。天意如何,皆書於奏章之中,呈請皇上御覽。”

說着話,從大袖中取出竹簡一卷,高捧過頭頂。

“阿父,呈上來!”

張讓連忙佝僂着身子,走下丹陛,從劉洪手中接過竹簡。可就在這時候,令滿朝文武驚駭的事情卻突然發生了。當張讓從劉洪手中拿起竹簡的一剎那,劉洪的臉色突然通紅,喉嚨抖動了兩下之後,一口鮮血噴出來,濺的張讓一身都是血紅。

劉洪癱在了地上,氣息奄奄。

漢帝先是一怔,但迅速反應過來,大聲喊叫道:“太醫,太醫何 在?”

嘉德殿上亂成了一團,所有人都驚恐的看着昏迷的劉洪,弄不清楚發生了什麼事情。

有聰明的,隱隱猜到了其中的端倪。

想當初許劭月旦評評點董俷三人的時候,不也是一口血吐出來掛掉了?

難道說,這不是在做戲?而是劉洪真的泄露了天機,故而才遭到了如今的天譴嗎?

張讓手捧竹簡,站也不是,退也不是,半天說不出話。

有人喚來了太醫匆匆上殿,爲劉洪檢查了一番後,回答說:“皇 上,皇叔氣脈虛弱,需儘快調養才行。若是在耽擱下去。臣恐皇叔有性命之虞。”

“因何如此?”

“皇上。皇叔的脈象虛浮,而且極爲怪異。臣從醫二十載,卻從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故而也不好說明。”

“既然如此,快快攙扶皇叔下去,好生調養。”

漢帝說完,又對張讓道:“阿父,快將手中書卷呈上來。朕要看看天意究竟如何。”

張讓聞聽,忙奉上了竹簡。

漢帝打開竹簡,見上面洋洋灑灑書寫千餘字。

但內容無非是一個:雷擊嘉德殿,是因爲朝中有忠良爲宵小所陷 害,故而警示之。那忠良爲勾陳降世,一如文王之雷震子一般,是上天派來護佑大漢江山社稷地忠臣……

漢帝擡頭。突然問道:“何人是朕地雷震子?”

此言一出,大殿上一片寂靜。

漢帝分明是把自己比作了周文王,聽上去似乎有點怪異。可即便怪異,誰敢開口。

好半天,司徒陳耽挺身而出道:“天書所言雷震子,必爲皇甫義 真。”

何進陰陽怪氣道:“如此說來,雷震子已死,豈不是說我大漢必將亡於吾皇之手?陳司徒。你好大的膽子,詛咒大漢江山,更污衊吾皇昏庸無能。我且問你,天書所言,朝中有忠良爲宵小所陷害,也就是說那忠良之臣尚未棄世,與皇甫嵩何干?”

“這個……”

張讓也開口道:“老奴幼年時曾聽人說。凡上天所派。定有異 象。傳聞那雷震子相貌秉異。非常人之相。幼年曾爲人所棄,後來才成爲文王之子。和皇甫義真完全無關啊。”

又有東觀博士站出來說:“臣聞董家子生就秉異相貌,且名字中的‘俷’字,亦含‘棄’之意。以臣之見,天書中所言大漢忠良,莫非是指的那董家子董西平嗎?”

袁隗一旁聽得目瞪口呆。

蔡老頭可真是爲了保他這個女婿,什麼都敢說啊!

連董俷是雷震子轉世的瞎話都愣是敢往外編,他還真的是不怕這上天給他天譴嗎?

東觀博士,大都以蔡??爲馬首瞻。

可以說有一大半是以蔡??學生而自居,剩下的那些人,或是鑽研經學,卻以盧植爲師。

漢帝聞聽,不禁連連點頭。

而盧植此時也站出來,恭敬的說:“啓稟吾皇萬歲,臣尚有一 本。”

“奏來……”

“前日臣於蔡翁家中做客,偶然見有一書,名《敕勒川文集》,據說是有蔡翁之女昭姬編撰,尚未完成……不過,臣隨手翻閱,發現其中頗有奧妙,特別是有一種斷句之符號,非但淺顯易懂,而且於文章閱 讀,頗有益處,臣當時甚爲驚訝。”

誰也不曉得,這盧植爲什麼突然說出這樣地事情,好像和主題不着邊啊。

倒是漢帝笑逐顏開,點頭說:“蔡翁學究天人,有三君美名。想必那些是他所創吧。”

“臣當時也以爲是如此,可後來一問,才知道這斷句符號,實乃董家子所創。”

“啊?”

就連袁隗都吃驚不小。

那董家子還有這等本事,一武夫而已……

“董家子?可是那董西平?”

“正是!”盧植笑道:“那董家子生的確粗豪,五大三粗的看不出還有這種本領。臣當時也不相信,就取笑蔡翁說:伯??先生

張目可以理解,但有些過頭了。”

“哦,那蔡翁如何回答?”

“蔡翁說,那確實是董家子所創,非是他爲董西平張目。之所以起名爲《敕勒川文集》,是因爲董家子自幼長大的地方,就是涼州董家的敕勒川牧場。而敕勒川三字之名,還別有來歷。據蔡翁之女昭姬說,那是源自董家子所創作的一首民歌。”

這事情似乎變得越來越有趣了,赳赳武夫化身翩翩文士?

漢帝問道:“那民歌是如何唱的?”

“說實話,那民歌文辭不美,卻帶着雄勁之豪邁,頗有塞外民族之風味,若無生活於西北苦寒之地地經歷,定然無法創作。臣曾征戰沙 場,甚愛此歌之粗礦,故牢記心中……今日皇上既然詢問,臣且唱之:敕勒川。武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這曲調經過蔡??父女精心修改,而盧植那略帶蒼老沙啞的聲音唱 來,更顯風韻。

一時間,竟有人似乎有一種眼見西北大地之蒼涼地風情。

一曲唱罷,連袁隗也忍不住拍手叫好。可拍完了手,卻似乎變得有些尷尬起來。

漢帝也不禁輕聲唱和,連連點頭。

“這董家子。倒是個有才藝地人啊。”

“皇上,只怕此歌非董家子所創,而是抄襲他人之作。”

盧植聞聽愕然,“陳司徒,敢問是何人所創?陳司徒可能夠說出來歷?另外,那董家子曾與昭姬相伴,併爲昭姬作詩一首:美人卷珠簾。深坐蹙蛾眉,但見淚痕溼,不知心恨誰?敢問也是抄襲?還有當日董家子在鸞衛營所創《木蘭歌》,抄襲何人?”

陳耽被問的啞口無言。

盧植從袖中取出竹簡一卷,捧過頭頂。

“皇上,董家子在鸞衛營之時,曾整理出《道德經》一卷,並附有斷句之標點用法。呈給皇上。”

袁隗、何進,面面相覷。

那董家子,居然真的有這種本事?

兩漢時代,特別是在西漢早期,黃老之術可說是皇室必讀的文章。

自董仲舒之後,雖說儒學興起,但對於皇室而言。卻是外尊儒術。內尊黃老。故而每個皇帝都曾經誦讀過《道德經》。即便是漢帝劉 宏,也不例外。接過繡簡翻閱之後。按照標點符號的含義去理解薰俷地斷句,漢帝劉宏連連點頭,時而又輕輕搖頭。

陳耽眼見着這事情要脫出了控制,恨恨的瞪了盧植一眼,搶步上 前。

“皇上,就算那董家子文才出衆,可是卻有殺害皇甫義真的嫌疑,不可不查啊。”

“司徒,你們口口聲聲說皇甫義真爲董家子所害,可除了那一紙不知是何人所寫地證詞之外,再也沒有其他證據。朕這月餘來也曾詢問 過,那董家子分明用的是馬槊,可殺死皇甫義真的人卻是用雙錘。而 且,皇甫義真爲箭矢所射殺,據朕調查,那董家子並不善射,甚至連弓弩都沒有。其三弟蠻人沙摩柯倒是善射,可在皇甫義真死的時候,正和現荊州東部都尉秦??在南陽與反賊鏖戰,何國丈可作證。”

一旁何進,輕輕點頭,“正是。”

“爾等一邊說董家子是殺害皇甫義真地兇手,一邊卻又沒有半點證據,連那所謂地證人如今也不見了蹤跡。陳司徒,朕看你真地老了,老地連是非黑白都分不清了!”

這最後一句話出口,讓陳耽身子一顫。

劉宏地意思很明白:你老了,別佔着茅坑不拉屎了,還是把職務給我乖乖的讓出來吧。

陳耽知道,若他再不識好歹,只怕……

跪在丹陛下,淚流滿面,“老臣確實老了,實不足以擔當司徒一 職,請皇上恩准臣致仕還鄉。

一時間,朝堂上衆人唏噓不已。

陳耽,陳漢公,東海人……曾經歷任司空,司馬,司徒,如今就這樣退出了??陽舞臺。

皇上的意思很明白,這就是在警告我們,別沒事找事!

就在這時候,突然小黃門??碩稟報:“啓稟皇上,鸞衛營校尉董俷請求覲見皇上。”

衆人一怔,董家子求見?

漢帝也覺得有些奇怪,“可有說是什麼事情?”

“皇上,那來送信的羽林軍軍官說,似乎是關於涼州的戰事。”

“涼州?涼州怎麼了?韓遂雖然突破了金城防線,和李文侯等人匯合,難道他們……宣董俷覲見!”

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

薰俷雖說被關押,同時又有旨意不許董俷見任何人,可實際上呢,大家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只是誰也不清楚,董俷這會兒上殿要幹什麼。

不過他目前還在鸞衛營,故而傳報之後大約過了半個時辰,黃門在殿外高呼:“鸞衛營校尉董俷

覲見。”

“宣!”

隨着一陣呼喊聲此起彼伏,一身戎裝,頭戴九頭扭獅子罩面盔,身穿九頭扭獅子烏金鐵葉甲的董俷,大步流星走上嘉德殿。九尺五寸的身高。在百官之中如鶴立雞羣。

步履鏗鏘有力。魁梧壯碩地身形,猶如一座小山。

在大殿上地文武百官,不少是第一次見到董俷。只是那罩面盔遮住了薰俷的面龐,看不到長相。但從那步伐之中,讓不少人忍不住心中讚歎:果然不愧是虎狼之將。

“臣董俷叩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恭祝吾皇千秋萬載,壽與天 齊。”

別開生面的話語,讓滿朝文武都是一怔。

漢帝笑了。這可是第一次聽人如此叩拜,不過感覺挺不錯。

“下面跪的可是董西平?”

“正是罪臣!”

“哦?你早先不還說自己無罪,爲何又自稱罪臣?”

薰俷大聲說:“臣自稱有罪,是以爲臣又違背了皇上的旨意。皇上要臣禁足鸞衛營,不許和任何人說話。可是今天有家人前來送信, 臣……臣與涼州羌賊有殺姐之仇,不共戴天。離開涼州之前。臣曾與父親說,若殺了仇人,定要告訴微臣。”

“哦?”

“如今,臣父於積石山斬殺湟中賊酋北宮玉,並命人送來賊酋首 級,告知微臣……那北宮玉,就是四賊酋之一的北宮伯玉。本是微臣姐夫地弟弟,因窺微臣姐夫地破羌王之位。與賊酋韓遂聯手毒殺臣地姐姐和姐夫……現如今,北宮伯玉首級送到。”

小黃門??碩手捧錦盒,走上嘉德殿。

漢帝剛開始還有點莫名其妙,可聽到後來,卻是完全明白了。

“這,就是北宮伯玉的首級?”

漢帝忍不住放聲大笑,“數日來朕聽到地盡是壞消息。唯有今日。卻聽到了一個好消息。薰卿平身。你雖有違朕的旨意,卻是在情理之中。朕不但不怪你,還要賞你……薰卿,皇甫義真之事現已查明與你無關,這些日子你受委屈了,可有什麼要求?”

袁隗、何進等人翻了無數個白眼兒。

他受委屈?

他何曾受委屈了?

先是大鬧大理,連大理左平??慮也被他殺了。兩次未奉旨意就出動鸞衛營,其中一次還是爲了報私仇,若非王越等人攔着,這傢伙敢把太學院的人都給殺乾淨。

士子們震怒,卻是我等給他擦屁股。

他整日呆在鸞衛營,一千多個姑娘陪他戲耍玩鬧,媽的,他這也算是受委屈嗎?

可怒在心裡,卻說不出什麼話。

只期盼這董家子,莫要再給我們招惹麻煩了……

薰俷聞聽漢帝所言,毫不猶豫的大聲說:“皇上,臣無甚本領,不過一身蠻力。聽聞冀州有黃巾餘孽作亂,臣請皇上恩准,給臣一支兵馬前往冀州平定反賊。微臣保證,定取那黃巾賊酋首級送與皇上做禮物,若不能成功,臣願意獻上項上人頭。”

這傢伙有病,絕對是有病……

不少人在心裡暗自唸叨。盧植輕輕點頭,此子確是性情中人,受了誣陷,卻還想着平定反賊,也不枉我剛纔爲他說地那番好話……如此良才,爲何我卻遇不到呢?

不由自主的,盧植想到了他的學生,那個如今可能在公孫瓚麾下的劉玄德。

心中黯然,輕嘆了一口氣。

而何進和袁隗相視一眼,眼中的意思非常明白:誰他媽的說這貨只是個二楞子?這話說的多體貼,是二楞子能說出來的話語嗎?

漢帝劉宏神情複雜,看着董俷好半天,長嘆一口氣,“若滿朝文武都能如董卿這般忠勇,我大漢社稷豈能不氣運長久?董卿這番心意,朕領了,只是朕對你尚有大用,你還是留在??陽吧。如果真地把你派出 去,只怕蔡翁要堵着朕的宮門要女婿了……哈哈哈,董俷上前聽封:朕封你爲北宮校尉,專司北宮安危,鸞衛營依舊由你調遣。”

薰俷可不清楚,那北宮校尉是什麼。

可看滿朝文武豔羨的表情,心知那官職應該不差。

當下叩首謝恩:“微臣遵旨,一定盡忠職守,絕不辜負吾皇萬歲的厚望。”

何進志得意滿,暗自偷笑道:三百石俸祿變成七百石俸祿,董西平啊薰西平,自我大漢建立,恐怕還沒有一個人能如你這般,不到十六歲的年紀,卻在一年內連升數級……很好,如此一來,你董西平是我何進的人,這個烙印誰也無法抹掉了。

——————

好了,鬱悶的情節要結束了……

接下來會很和諧吧。

第20章 董衛聯姻(2)第50章 荒野偶遇第116章 回河東(一)第487章 長安(六)第487章 長安(六)第427章 長阪坡第40章 董卓喪女第198章 奔走雒陽第131章 野牛奔走燒當第262章 雞鹿塞(二)第217章 昭寧大事記(完)第259章 紛亂開局第43章 父子一諾(2)第423章 錦帆賊(一)第363章 彈汗山(一)第72章 火燒盤龍谷(一)第269章 殺胡令第499章 決戰之殤逝第104章 日趨嚴重第302章 隴西大會師(二)第178章 武夫爭雄第10章 獅鬃獸(1)第424章 錦帆賊(二)第414章 大亂第116章 回河東(一)第61章 惺惺相惜第226章 三公矯詔第199章 盧子幹赴河西第206章 千乘萬騎走北邙(三)第323章 大決戰(六)第420章 煮酒(二)第341章 大戰起,誰是晃去(完)第384章 郭嘉之死第177章 西園立八校(二)第315章 西域暴虎(二)第170章 辨王子(三)第337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五)第17章 求官(2)第46章 武夫無名第438章 另有蹊蹺第13章 殺戮一(上)第189章 袁隗計,二虎爭食第280章 雒陽烽火紀(四)第96章 董卓會三英第304章 開始吧第345章 徐州一夜第10章 獅鬃獸(1)第162章 韓與馬(四)第199章 盧子幹赴河西第290章 南山桃花源(二)第401章 關中橋頭堡(一)第131章 野牛奔走燒當第411章 呂蒙獻三關第9章 擂鼓翁金錘(2)第468章 大野澤(一)第19章 綠漪心思(2)第395章 十年(五)第159章 韓與馬(一)第109章 奉孝出馬第44章 巨魔士(一)第111章 孟德登場第157章 建春門血案(二)第193章 知我者謂我心憂第206章 千乘萬騎走北邙(三)第109章 奉孝出馬第428章 誰可橫刀立馬,唯我錦帆將軍第241章 雒陽一夜(二)第437章 僧與帝(三)第211章 帝非帝,王非王第32 名駒象龍第77章 騎牛童子第348章 一場風花雪月事第204章 千乘萬騎走北邙(一)第116章 回河東(一)第10章 獅鬃獸(1)第79章 張機辭官第5章 欲學萬人敵(1)第133章 正宗五禽戲第76章 五溪蠻人第493章 鐵鎖橫江第367章 雙虎鬥第437章 僧與帝(三)第280章 雒陽烽火紀(四)第26章 宴無好宴(1)第374章 長安之亂(六)第432章 雄主邪?第101章 義真之死第259章 紛亂開局第5章 欲學萬人敵(1)第162章 韓與馬(四)第471章 關中總動員(一)第420章 煮酒(二)第365章 彈汗山(三)第237章 戲志才之死第54章 分道揚鑣第115章 兄弟重逢第293章 先秦大匠第47章 鄙夫之怒第248章 董卓亦有遠慮第11章 馬奴小鐵(2)
第20章 董衛聯姻(2)第50章 荒野偶遇第116章 回河東(一)第487章 長安(六)第487章 長安(六)第427章 長阪坡第40章 董卓喪女第198章 奔走雒陽第131章 野牛奔走燒當第262章 雞鹿塞(二)第217章 昭寧大事記(完)第259章 紛亂開局第43章 父子一諾(2)第423章 錦帆賊(一)第363章 彈汗山(一)第72章 火燒盤龍谷(一)第269章 殺胡令第499章 決戰之殤逝第104章 日趨嚴重第302章 隴西大會師(二)第178章 武夫爭雄第10章 獅鬃獸(1)第424章 錦帆賊(二)第414章 大亂第116章 回河東(一)第61章 惺惺相惜第226章 三公矯詔第199章 盧子幹赴河西第206章 千乘萬騎走北邙(三)第323章 大決戰(六)第420章 煮酒(二)第341章 大戰起,誰是晃去(完)第384章 郭嘉之死第177章 西園立八校(二)第315章 西域暴虎(二)第170章 辨王子(三)第337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五)第17章 求官(2)第46章 武夫無名第438章 另有蹊蹺第13章 殺戮一(上)第189章 袁隗計,二虎爭食第280章 雒陽烽火紀(四)第96章 董卓會三英第304章 開始吧第345章 徐州一夜第10章 獅鬃獸(1)第162章 韓與馬(四)第199章 盧子幹赴河西第290章 南山桃花源(二)第401章 關中橋頭堡(一)第131章 野牛奔走燒當第411章 呂蒙獻三關第9章 擂鼓翁金錘(2)第468章 大野澤(一)第19章 綠漪心思(2)第395章 十年(五)第159章 韓與馬(一)第109章 奉孝出馬第44章 巨魔士(一)第111章 孟德登場第157章 建春門血案(二)第193章 知我者謂我心憂第206章 千乘萬騎走北邙(三)第109章 奉孝出馬第428章 誰可橫刀立馬,唯我錦帆將軍第241章 雒陽一夜(二)第437章 僧與帝(三)第211章 帝非帝,王非王第32 名駒象龍第77章 騎牛童子第348章 一場風花雪月事第204章 千乘萬騎走北邙(一)第116章 回河東(一)第10章 獅鬃獸(1)第79章 張機辭官第5章 欲學萬人敵(1)第133章 正宗五禽戲第76章 五溪蠻人第493章 鐵鎖橫江第367章 雙虎鬥第437章 僧與帝(三)第280章 雒陽烽火紀(四)第26章 宴無好宴(1)第374章 長安之亂(六)第432章 雄主邪?第101章 義真之死第259章 紛亂開局第5章 欲學萬人敵(1)第162章 韓與馬(四)第471章 關中總動員(一)第420章 煮酒(二)第365章 彈汗山(三)第237章 戲志才之死第54章 分道揚鑣第115章 兄弟重逢第293章 先秦大匠第47章 鄙夫之怒第248章 董卓亦有遠慮第11章 馬奴小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