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義真之死

平元年二月,皇甫嵩奉旨征討潁川反賊。

徵調北軍五校(屯騎、越騎、步兵、長水、射聲)與三河(河南、河東、河內)騎兵,共六萬多人集結於管城,並於二月十三日和右中郎將朱儁相約分兵出擊。

朱儁部走陳留、縣,直奔南陽;而皇甫嵩則出擊潁川,以期吸引黃巾軍的注意力。

剛過四十的皇甫嵩,祖上曾擔任度遼將軍,是正經的軍人世家出身。

性情剛烈,更嫉惡如仇。在進入潁川之後不久,就與黃巾軍波才一部人馬相遇。

雙方在穎水河畔,展開了激烈的撕殺。

苦戰近十日的光景,皇甫嵩終於大敗波才,取得了進入潁川后的第一場大勝。

穎水河畔,殘陽如血。

無數具死屍疊摞在那裡,戰馬淒厲的哀鳴,在戰場上徘徊,似乎在尋找已經喪命的主人。

皇甫嵩登上了一處高崗,眺望遠方。

面頰如同刀削斧劈一般,棱角格外的分明。風中帶着一股刺鼻的血腥味,但卻又讓皇甫嵩感到非常的舒服。已經很久沒有聞到過這樣的味道了,好像又回到了在邊關和異族作戰歲月。

這一次,也許是他一生中最後一次機會。

皇甫嵩心裡很明白,如果不是太平道造反,他說不定現在呆在何方,當個清閒的小官吧。

骨子裡是看不起朝堂上的那些官員,尸位素餐,整天的在算計來算計去。卻偏偏沒有人爲皇上。爲大漢國考慮過。又做了一個深呼吸,皇甫嵩開口:“軍司馬何在?”

“末將在?”

“命令大軍停止打掃戰場,繼續向宛縣進發。我要在十日之內。抵達宛縣。”

“喏!”

軍司馬立刻下去傳達命令。

皇甫嵩卻在依然站在高崗上,斜陽中,如同一棵筆直蒼勁地古鬆。

宛縣啊……從二十天前就失去了消息。據說整個南陽都被反賊攻破,不知道宛縣如何?

皇甫嵩不能不感到憂心忡忡,雖然他從未在手下面前表現出什麼情緒。

宛縣有大將軍地家眷,據說大將軍的父親。何老太公目前仍居住在宛縣城中。如果宛縣被反賊攻破的話,只怕身爲皇親國戚地何府,當然只不過是個外戚,也難以保全。

離開洛陽之前,何進曾專程上門拜託皇甫嵩。

如果是皇甫嵩對何進這個人並不是很看在眼裡的話,那麼太傅袁隗的話,他卻不能不聽。

“義真啊,遂高是我們清除宦閹的關鍵。如果我們能救出他的父親。想必遂高定然會對我們感激萬分。所以,老朽懇求你,不惜一切,務必要保證何太公的安全。”

可以看得出來。袁地確是很在意宛縣。

當然他並不是在意宛縣的安危,而是在意宛縣城中的某一個人。

都這個時候了。還在算計?皇甫嵩心裡要多膩歪有多膩歪,可偏偏又無法拒絕。

按照皇甫嵩的計劃,反賊的主力既然已經被擊潰,那麼十天內定然可以抵達宛縣。

可誰都沒有想到,波才大敗之後,在短短的幾天裡再次集結了數萬人馬,擋住了皇甫嵩的前進道路。不得不說,北軍五校作爲中央常備軍,其戰鬥力非常的驚人。

而波才地人馬大都是臨時聚集起來的烏合之衆,雙方纔一接觸,很快就落了下風。

隨後,河內騎兵自兩側迂迴出擊,令波纔再一次大敗。

在穎水河畔丟了幾千具屍體以後,潰散而去。波纔在親軍的拼死保護下,逃出生天。

好了,兩次大敗,想必黃巾軍也應該明白雙方的差距了。

就在皇甫嵩整備人馬,正要下令急行軍地時候,波才又一次出現了,帶着上萬重新集結的烏合之衆。

“螻蟻,這些該死地螻蟻!”

皇甫嵩終於怒了。

兩次大敗你們,兩次懶得理睬你們,這些該死的蝗蟲卻不知死活,一而再,再而三的出來送死。好吧,既然你們想死的話,那我就成全你們。

皇甫嵩率軍出擊,大敗波才於穎陰城外。

不過這一次,他不準備在放過對方了。命令五校人馬在穎陰就地修整,而後帶着八千三河騎兵乘勝追擊。這一次,無論如何都要把這些蝗蟲消滅,省的再出來惹麻煩。

波才帶着人馬,惶惶如喪家之犬。

沿着穎水倉皇逃竄。一路上幾乎得不到任何的修整,剛喘口氣,後面的騎兵就追上來。

咬着牙繼續跑,波纔在心裡把褚燕的祖宗十八代罵了一個遍。

打仗就打仗,哪有那麼多的彎彎繞?三戰下來,上萬名黃巾軍橫屍穎水河畔。雖然這些人大部分是波才臨時從潁川地區召集起來的人馬,並非是他本部嫡系。可不管怎麼說,大家都是教友,大家都是苦哈哈。死了這麼多人,褚燕就不心疼嗎?

波才這個人,有點憨直,心眼兒也不算多。

奉命聽從褚燕的調遣,他是有點不舒服。不過爲了天公將軍的大業,這不算什麼。

故而,很痛快的就把手中的人馬交給了褚燕。

他自己則帶着臨時召集起來的烏合之衆,拼命的阻攔皇甫嵩。

用褚燕的話,“波纔將軍,你的任務很簡單,就是給我激怒皇甫嵩,不惜一切代價的激怒皇甫嵩。損失多少人馬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把他帶到飲馬河畔。成功了,你首功一件;但如果失敗了,就休怪飛燕軍法無情,你到時候別怨我。”

飲馬河,飲馬河……

波才跑了一天兩夜。後面的皇甫嵩依然如影隨形的跟着,大有不取他性命誓不罷休地意思。

“距離飲馬河還有多遠?”

“渠帥。在往前二十里。就是飲馬河了!”

已經疲憊不堪地波才聞聽,頓時精神振奮,“告訴兄弟們。再加把勁兒,我們快安全了!”

皇甫嵩率領八千騎兵一路追擊,斬殺黃巾士卒多不勝數。

眼看着就要追上波才

成想在抵達飲馬河的時候,發現在河對岸有一座黃巾才帶着殘兵敗將,躲入了營內。弄不清楚對方有多少人馬。不過看樣子,人數應該不算太多。也許這裡就是黃巾軍的一處聚集地,正好把它消滅掉。

不過天已經很晚了,手下地騎兵一路追趕,也都顯得很疲憊。

對方大營看上去,已經有了準備。皇甫嵩在思忖了一番之後,決定臨時安營紮寨,在天亮之後發起攻擊。把這些蝗蟲消滅了。想必往宛縣去,再也不會有阻礙。

於是,八千騎兵臨時搭箭了營寨,在飲馬河另一邊修整。

對岸的營地裡。時不時的會有鼓聲響起。應該是反賊在召集人馬,商議對策吧。

皇甫嵩並沒有在大帳中休息。而是站在河畔,看着對岸燈火通明的營地。

當憤怒的情緒過去之後,他開始隱隱感到有些不太對勁。反賊的主帥難道是傻子嗎?

明知道打不過我,卻偏偏要送死。

如果換做是我,肯定會放主力過去,然後不斷地襲擾他們的後防線,破快糧道。

潁川如今已經成了反賊的樂園,官軍大都縮在幾個堅固的城市中,不敢出來。

也就等同於,朝廷的人馬在進入潁川之後,糧道就變得很危險。如果沒有袁隗的命令,沒有何進的請求,皇甫嵩是絕對不會理睬冒然出擊。相反,他會步步爲營,掃平潁川地區的反賊主力之後,再向宛縣進發。可惜現在,他只能冒險進軍。

不對,這裡面好像有問題。

皇甫嵩蹙眉看着對岸地營地,又看了看水勢很平緩的飲馬河。

奇怪,飲馬河的水怎麼這麼少呢?

“來人!”

皇甫嵩突然想到了什麼,立刻喚來手下的將領,“你帶人去對岸地營寨看一下。”

那將領打了一個哆嗦,“將軍,你的意思是偷襲敵營?可他們都還沒睡啊!”

“讓你去你就去,不要那麼多話!”

軍令難違,那將領就算有一萬個不情願,也只好點齊人馬,偷偷地趟過了飲馬河,直撲對方的營寨。河水只有馬腿膝蓋那麼深……皇甫嵩心裡一咯噔,似乎明白了。

“全軍集結,全軍集結!”

心中意識到上了當,皇甫嵩大聲的叫喊。跑了一整天的士兵們,迷迷糊糊的睜開眼睛,一邊上馬,一邊暗自咒罵皇甫嵩。可皇甫嵩這時候也顧不得許多了,大聲的催促。

幾乎是在同時,那過了河的將領在逼近對岸營地之後,發現對方並沒有什麼反應。

心裡奇怪,一咬牙,帶人就衝了過去。

營寨大門是虛掩的,門口站着兩個衛兵。騎兵衝擊過去,砍下了那些衛兵的腦袋才發現,竟然是兩個草人。心中意識到有些不妙,將領衝進了營地。

只看見到處都點着火把,營地中間有一圈戰鼓,上面吊着羊。

鼓聲,就源自於此。整個營地裡,空無一人。

“不好,上當了!”

那將領立刻帶着人撤出了營地,在河對岸大聲的叫喊起來:“將軍,是空營,這是一座空營!”

話音未落,從飲馬河上游,傳來一陣轟隆的咆哮聲。

如同天河決口,兩人高的水牆呼嘯着就奔騰而來。皇甫嵩沒聽清楚對岸將領的叫喊,可是卻明白髮生了什麼事情。

如今已經接近汛期,飲馬河的水位不可能這麼低。

只有一個可能,有人在飲馬河上游堵住了水流,纔會出現這樣的一個結果。

那波才,恐怕不是黃巾軍的主帥。對方有高人啊……皇甫嵩翻身上馬,大喊道:“跑,快跑!”

一馬當先,在親隨的護衛下疾馳而去。

可大多數士兵還沒有弄清楚究竟出了什麼事情。眼睜睜的看着滔滔大水撲來。這才發出驚恐地叫喊聲。

飲馬河是穎水地上游,由於隆冬剛過,河水中有不少大塊尚未融化的堅冰。

數千名士兵。被決口的洪水捲入進去。很多人被堅冰撞飛起來,落在河水中地時候,就變成了屍體。足足存了兩天的水,飲馬河上游的水位之高就可以想像了。

兩岸,被洪水捲過之後,變成了一片泥濘。

到處都是死屍。士兵的,還有馬匹的……武器、糧草丟了一地,看上去格外的悽慘。

皇甫嵩跑地快,而且是往高地上跑。

一塊堅冰衝過了,撞在馬上之後,那戰馬一聲哀鳴,把皇甫嵩甩下了馬背。

身後跟隨的親兵,有的人騎着馬。有的人根本就來不及。有親兵把皇甫嵩抓在馬背上,瘋狂的衝上了一座高崗。洪水就從腳下洶涌而過,那冰塊撞擊的聲響,那河水奔騰的聲音。令人心驚肉跳。

皇甫嵩坐在高崗上,麻木的看着滔滔洪水。

突然一聲大喊:“嵩……該死!”

鏘地拔出肋下佩劍。就要自。有親兵眼疾手快,攔住了皇甫嵩。

“將軍,你不能死啊!”

“嵩無能,上了賊人的當,累三軍將士喪命,更有負皇上的厚愛,讓我死,讓我死!”

數百名跑上高崗的士兵齊刷刷地跪下,“將軍,您若死了,我等該如何是好?咱們在穎陰尚有兩萬大軍,我們還有機會啊……將軍一死,誰帶着我報仇雪恨呢?”

皇甫嵩手中的寶劍被親兵搶走,呆如木雞地站在原地。

沒錯,要報仇雪恨!

穎陰還有我兩萬大軍,我還有機會一雪今日的恥辱!

想到這裡,皇甫嵩又來了精神。天亮之後,皇甫嵩收攏倖存下來的殘兵敗將,只剩下四五百人。

而且大多數人的馬匹都被洪水捲走,河內騎兵,如今變成了河內步軍。

待洪水過後,皇甫嵩抖擻精神,帶着殘兵敗將向穎陰方向逃去。一路上可以看到無數在洪水中喪生的士兵,皇甫嵩心如刀割一般,不斷的在馬上責備自己太輕敵了。

黃巾賊,不簡單啊!

雖然不願意承認這個事實,但皇甫嵩

不去面對。

能不惜上萬同伴的性命而設計這個計策的人,不但是足智多謀,而且心狠手辣。

波才?

只是個平庸之輩,不足掛齒。可怕的是,那個隱藏在波才身後的人。

皇甫嵩也是運氣好,而褚燕也是一時大意。早在數日前,陳留地區的黃巾將領彭脫就派人向他求救。面對朱儁的兇猛攻擊,彭脫已經快要支持不住了。所以褚燕在設計了這個計策之後,就帶領主力人馬直撲陳留,準備和彭脫夾擊朱儁的人馬。

而波才卻是一路擔驚受怕,如今正躲在飲馬河上游的高地上呼呼大睡。

所以,皇甫嵩這才能撿回了一條命。

只不過,來的時候是騎兵,大家意氣風發。回去的時候變成了步軍,灰溜溜的還要躲避流寇。當真是風光不再。

跑了一天之後,已經習慣了騎馬飛奔的河內騎兵實在是頂不住了。

僅有的幾匹戰馬,也因爲太過疲憊而累死在路旁。

皇甫嵩心知這樣下去可不行。如果被賊兵追上,他們現在的狀況可是一個都逃不了。

不過,這世上的事情有時候真的是古怪。

在天快要黑下來的時候,一羣飢寒交迫,疲憊不堪的殘兵敗將在山灣腳下發現了一隊人馬,而且都是騎兵,看那些戰馬,不知道比他們原先的戰馬要好多少倍。

人數也不算多,三十多個人。

雖然都拿着武器,可皇甫嵩這邊的四五百人,手裡也都拿着傢伙呢。

“將軍,那些人看起來不是官軍。而且這個時候敢在潁川招搖過去的人,不是反賊就是流寇。咱們這麼跑下去,天曉得要跑到什麼時候。要不然,咱們搶了他們的馬?”

如果在平時,皇甫嵩定然會打聽清楚對方的情況。

可如今這種情況,保命第一。而且親兵說的也沒有錯。這個時候還能招搖過市地人。不是流寇就是反賊。管他們是不是流寇,管他們是不是反賊。這已經都不重要。

重要地是,要儘快趕回穎陰。

當下。皇甫嵩做出了他一生中最錯誤的決定,也是他一生中的最後一個決定。

數百名官軍蜂擁而上,直撲向那些人。倉促間,對方立刻上馬迎戰,爲首地一人頭戴鎏金獅子開口盔,身穿獅子甲。胯下象龍馬,掌中一對擂鼓甕金錘,正是從宛縣殺出來的董俷等一行人。

離開宛縣之後,董俷等人日夜兼程,馬不停蹄的進入潁川地區。

但此時的潁川,已經變成了太平道的天下,流寇的樂土。到處都是黃巾抹額地反賊,反而官軍是一個都看不見。一路上。也和好幾股黃巾軍遭遇。不過幸好對方的人數都不算多,董俷等人殺出重圍後,聽說在穎陰城有官軍駐紮,就準備過去。

眼看着天就要黑了!

薰俷身邊的人。也都累得筋疲力盡。

無奈之下,在山灣處停下來。準備休息一下,吃點東西后再次出發。

可誰也沒成想,一羣手持武器的人突然衝了出來。雖然沒有帶着標誌性的黃巾,可看那樣子,就知道對方是窮兇極惡之徒。說實話,這時候皇甫嵩的手下樣子也是很悽慘,看上去和泥腿子差不多。如果是往常,薰俷還會留個心眼。可一路上遭到的襲擊次數一多,董俷不免有些驚弓之鳥。看到對方衝過來,二話不說輪錘就殺。

一邊是疲憊的五溪蠻巨魔士;一邊是狼狽地官軍。

大家的情況都差不多,巨魔士雖然仗着馬匹、兵器的便利,可官軍的人數卻很多。

薰俷大錘上下翻飛,在人羣中連連喊殺。

錘過之處,無一人能夠阻擋。象龍在人羣中縱橫馳騁,連踢帶踹,又是撕咬,又是衝撞。

皇甫嵩在遠處看地清楚,心裡暗道一聲:反賊之中,果然是藏龍臥虎啊。如此猛將,竟然不能爲朝廷效力……可惜,實在可惜!

不過可惜是可惜,皇甫嵩還是從親兵手中接過了一張三石硬弓。

張弓搭箭,瞄準了董俷。手一鬆弦,利箭如同流星一般直撲向人羣中的薰俷。

狂狼大叫一聲,“主公小心!”

一個虎撲,從馬上竄起來,把董俷撲下了戰馬。利箭正中狂狼地背心,當場斃命。

薰俷的眼睛一下子就紅了……

大錘雖然丟在了一遍,可是象龍卻機靈的跑到了他的身旁。

翻身上馬,抽出了斬馬劍。

“反賊,拿命來!”

聲若巨雷一般,手舞斬馬劍,一路衝殺過來,直撲向皇甫嵩。

這發起狠來的董俷,殺法格外兇殘。刀刀見血,招招要命。凡攔在他面前的官軍,無不被他砍得是血肉橫飛,支離破碎。皇甫嵩心中暗自吃驚:反賊中有如此人物?

身邊的親兵一擁而上,把董俷圍在了中間。

此時,巨魔士已經節節敗退。有道是好虎架不住羣狼,官軍也是玩命了撕殺起來。

皇甫嵩面沉如水,眼中寒芒隱現。

再次彎弓搭箭,準備射殺董俷的時候,突然從旁邊山溝中傳來了一個聲音:“主公,休要驚慌,少要害怕,唐周來了!”

說時遲,那時快,一支利箭呼嘯着射向了皇甫嵩。

噗的一聲,正中皇甫嵩的肩膀。而董俷也在這時候砍翻了身邊的親兵,探手抓出一支投槍,怒吼一聲,擡手擲出。雙方相距有幾十步,可薰俷這一擲,卻是含怒而擲,不但力道猛,更快若流星一般。

皇甫嵩先是被箭射中肩膀,手一軟,弓箭脫手。

緊跟着一道烏芒臨面,眼睛一閉,暗叫一聲道:我命休矣!

噗……

一蓬血霧,噴向了空中。

第219章 孺子心歹毒(二)第176章 西園立八校(一)第429章 夏侯蘭(一)第22章 殺人者‘公子’(2)第392章 十年(二)第231章 羣雄鬥呂布第115章 兄弟重逢第38章 中原無戰事(一)第495章 決戰之襄陽第299章 鏖戰(二)第318章 大決戰(一)第248章 董卓亦有遠慮第45章 巨魔士(二)第245章 國運昌盛第12章 心思(2)第10章 獅鬃獸(2)第224章 孺子心歹毒(四)第222章 大文章第314章 西域暴虎(一)第72章 火燒盤龍谷(一)第216章 昭寧大事記(三)第123章 白衣麗人第175章 驚州來人第302章 隴西大會師(二)第83章 一進雒陽第126章 一手黃金一手屠刀(一)第190章 奉旨募兵第428章 誰可橫刀立馬,唯我錦帆將軍第37章 再遇裴元紹第254章 三韓獻寶,中藥變韓藥第70章 諸葛一家第380章 魯肅獻策合縱第337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五)第124章 敕勒歌第171章 漢帝心中存躊躇第159章 韓與馬(一)第144章 雒陽城內大宅門(二)第4章 殺人歌(2)第217章 昭寧大事記(完)第23章 阿醜相隨(2)第106章 將軍威武第499章 決戰之殤逝第484章 長安(三)第347章 破長安第200章 堪大用者有幾人第321章 大決戰(四)第410章 董西平單刀赴會(一)第477章 四猛八大錘(五)第8章 大姐(2)第95章 俷公子突圍第449章 賈詡二謀荊襄(二)第302章 隴西大會師(二)第231章 羣雄鬥呂布第1章 重生(2)第43章 父子一諾(2)第381章 陳宮論連橫第299章 鏖戰(二)第310章 躁動的心之石韜第211章 帝非帝,王非王第223章 那是誰?第153章 老實人發怒(一)第436章 僧與帝(二)第36章 一氣韓九曲第202章 泰山賊(二)第447章 覆沒第289章 南山桃花源(一)第496章 決戰之奇兵第192章 名匠與發明家第169章 辨王子(二)第105章 父子相逢第340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八)第325章 遼西起風雲第267章 金銀決(二)第23章 阿醜相隨(2)第66章 巨魔襲來(二)第102章 陰錯陽差第253章 董氏一門第218章 孺子心歹毒(一)第241章 雒陽一夜(二)第408章 羣虎出閘第480章 家與國第284章 亂亂亂(一)第306章 沙沙有心事(一)第407章 大軍天降第500章 大結局第177章 西園立八校(二)第145章 雒陽城內大宅門三(上)第374章 長安之亂(六)第376章 長安之亂(八)第323章 大決戰(六)第376章 長安之亂(八)第161章 韓與馬(三)第187章 桃園一諾,翼德全義第16章 所爲何來(2)第184章 雍水畔,董俷戰三英(一)第318章 大決戰(一)第389章 沙門護法第177章 西園立八校(二)第209章 大宅門之四小虎第391章 十年(一)
第219章 孺子心歹毒(二)第176章 西園立八校(一)第429章 夏侯蘭(一)第22章 殺人者‘公子’(2)第392章 十年(二)第231章 羣雄鬥呂布第115章 兄弟重逢第38章 中原無戰事(一)第495章 決戰之襄陽第299章 鏖戰(二)第318章 大決戰(一)第248章 董卓亦有遠慮第45章 巨魔士(二)第245章 國運昌盛第12章 心思(2)第10章 獅鬃獸(2)第224章 孺子心歹毒(四)第222章 大文章第314章 西域暴虎(一)第72章 火燒盤龍谷(一)第216章 昭寧大事記(三)第123章 白衣麗人第175章 驚州來人第302章 隴西大會師(二)第83章 一進雒陽第126章 一手黃金一手屠刀(一)第190章 奉旨募兵第428章 誰可橫刀立馬,唯我錦帆將軍第37章 再遇裴元紹第254章 三韓獻寶,中藥變韓藥第70章 諸葛一家第380章 魯肅獻策合縱第337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五)第124章 敕勒歌第171章 漢帝心中存躊躇第159章 韓與馬(一)第144章 雒陽城內大宅門(二)第4章 殺人歌(2)第217章 昭寧大事記(完)第23章 阿醜相隨(2)第106章 將軍威武第499章 決戰之殤逝第484章 長安(三)第347章 破長安第200章 堪大用者有幾人第321章 大決戰(四)第410章 董西平單刀赴會(一)第477章 四猛八大錘(五)第8章 大姐(2)第95章 俷公子突圍第449章 賈詡二謀荊襄(二)第302章 隴西大會師(二)第231章 羣雄鬥呂布第1章 重生(2)第43章 父子一諾(2)第381章 陳宮論連橫第299章 鏖戰(二)第310章 躁動的心之石韜第211章 帝非帝,王非王第223章 那是誰?第153章 老實人發怒(一)第436章 僧與帝(二)第36章 一氣韓九曲第202章 泰山賊(二)第447章 覆沒第289章 南山桃花源(一)第496章 決戰之奇兵第192章 名匠與發明家第169章 辨王子(二)第105章 父子相逢第340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八)第325章 遼西起風雲第267章 金銀決(二)第23章 阿醜相隨(2)第66章 巨魔襲來(二)第102章 陰錯陽差第253章 董氏一門第218章 孺子心歹毒(一)第241章 雒陽一夜(二)第408章 羣虎出閘第480章 家與國第284章 亂亂亂(一)第306章 沙沙有心事(一)第407章 大軍天降第500章 大結局第177章 西園立八校(二)第145章 雒陽城內大宅門三(上)第374章 長安之亂(六)第376章 長安之亂(八)第323章 大決戰(六)第376章 長安之亂(八)第161章 韓與馬(三)第187章 桃園一諾,翼德全義第16章 所爲何來(2)第184章 雍水畔,董俷戰三英(一)第318章 大決戰(一)第389章 沙門護法第177章 西園立八校(二)第209章 大宅門之四小虎第391章 十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