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大戰起,誰是晃去(完)

關中大戰的計劃裡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就是配合,運動起來。對於這一點,賈詡等人思考了很久。

必須要有一個德高望重,精於兵事的人,坐鎮朔方。

這個人,不但能令徐晃等人信服,還要能威懾到鮮卑、幷州,使計劃得以完整的實施。這個人選,並不好找……在西域之中,除了董俷之外,只有一人能達到要求。

那就是盧植!

但是盧植的年紀,的確是是老了。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西域的寶貝並不多,像盧植這樣的寶貝,那就是僅此一個。

薰俷原本是不同意盧植去朔方的。

可沒成想,盧植聽了在都督府擔任門下從事的郝昭提起這件事以後,一個人找到了董俷。

“還記得嗎?”

那一晚,盧植和董俷促膝長談,“當年我心灰意冷,準備回老家,從此終老山林。是你激起了我的雄心……盧某一生,願效冠軍侯,願學那班定遠,爲我大漢開疆擴土,將我漢軍之威武,昭告天下……可是,盧某這一生,都沒有完成心願。”

“老師……”

盧植打斷了董俷的話,“西平,你這些年來,所有的作爲,我都看在眼中,說實話,心裡高興的很。唯一的遺憾,就是未能親自上陣,去實現我當年的那番心願。”

看着董俷,盧植露出了笑容。

“西平。你們都已經成了漢室的棟樑,爲師卻一天天地老去。這也許是我這一輩子之中,最後一次實現夢想的機會……西平,難道你要讓爲師抱憾終身而走嗎?”

盧植對於死,並不害怕!

事實上,如今他已經沒有什麼值得牽掛的事情。

盧植心裡明白,只要董俷活一天,他盧家的子孫。就可以享盡無上的榮耀和富貴。

這足夠了……

有這樣一個學生。而且自己的衣鉢也有了繼承。還有什麼好牽掛?

盧師的確老了……只看那滿頭的華髮,略顯佝僂地身體……董俷真不願意答應。

可是看着盧師那一臉地期盼,董俷也無法開口拒絕。

千叮嚀,萬囑咐之後。盧植帶着學生郝昭,在二百技擊士地陪同下,隨着選鋒軍踏上了前往朔方的行程。而在盧植出發的時候,他另一個學生賀齊。接掌了乞活軍的帥印。

徐晃在朔方,如今是一方土皇帝。

不過在盧植抵達宣佈了朔方大都督府的命令之後,卻心甘情願的交出了手中兵權。

他可以不尊重任何人,但是卻無法不尊重盧植。

盧植的威望,由此就足以看出端倪。朔方如今有人口七十萬,其中漢人和胡人地比例,已經到了四比六,隱約已經達到了持平。經過這些年的發展。乞伏氏人完全融入了漢民的生活之中。同時隨着人的力量縮小,徐晃展開了對人的鎮壓。

蠻奴二字之中,又增添了一個人。

隨着徐晃對朔方的控制力越發的強大。人在朔方的勢力,也漸漸地在消失。

願意歸化地人,可以繼續生活。凡不服從的人,徐晃同樣不會表示出半分軟弱。

解煩軍如今,有人馬五萬。

這還不包括在各地行屯田的屯田軍,兵力加起來,已經超過了十五萬人之多。

盧植地第二步行動,就是寫了兩封書信。

一封是寫給上郡的豪族,另一封則是寫給了在受降城的張遼。

給張遼的信中,言語非常簡練:西域有天子氣,新帝當出,漢室當興……我對文遠你不是很瞭解。但是從你願意這麼多年鎮守受降城,牽制蠻奴的行爲來看,你是個有情有義,分得出輕重的好男兒。如今,武功侯需要你的幫助,請來幫我吧。

這封信,若是換一個人寫,張遼會毫不猶豫的撕掉。

可是寫這封信的人是盧植,張遼就不得不去認認真真的考慮。

要說起來,他張遼也是武將出身,世代居住於雁門郡,抵禦蠻奴異族,捍衛漢室江山。

丁原在的時候,他的品序可是遠高於呂布。

後來丁原死了之後,張遼一起投靠了董卓,不過很顯然,他所受到的重視,遠不如呂布那般的耀眼奪目。不過這沒什麼,能夠隨呂布抗擊蠻奴,打擊異族,足夠了!

可是……

張遼對呂布可以說是非常的瞭解。

這並不是一個有情義的人!至少從呂布在幽州立足之後,竟沒有和他聯繫過一次。

不管是什麼原因?

對張遼而言,這是不可原諒的事情。

當初他駐守受降城,手下不過三千人而已。這幾年如果不是朔方的徐晃給與他強有力的支援,也許受降城早就落入鮮卑人之手,他張遼……呵呵,也早就沒命了!

不生於胡地,不知曉胡害!

薰俷這幾年在西域的作爲,的的確確是大漲漢人的臉面,張遼是極爲敬佩。

所以,當盧植的這封信送到了張遼的案頭上之後,張遼沒有考慮太久,就把受降城交給了龐德與張郃二人的選鋒軍。他帶着親衛六十人,從受降城來到了朔方。

在等待張遼回覆的同時,盧植一方面積極的依照着戍縣的計劃而準備,同時仔細的點備朔方的人馬。這一清點不要緊,盧植驚奇的發現,徐晃手下還真的是有人才。

老一批的潘璋凌操,龐淯蘇則,羊衜孫乾就不去說了。

原來只是在幷州軍中擔任一個牙門將的魏越,隨着這些年的成長,也已經能獨當一面。

這魏越。精於騎戰!

麾下有七百精騎,被徐晃稱之爲解煩之士,戰鬥力

悍。

解煩軍,原本地意思是爲君解煩。徐晃爲董俷解除煩惱,魏越則爲徐晃解除煩惱。

除此之外,盧植還發現了兩個人。

這兩人是從幽州而來,一番詢問之下,居然還是他當年學生公孫瓚的部下。

一個叫趙雲。勇武無雙。據說曾經和呂布打得不分伯仲;另一個名叫田豫。用兵詭譎,進退有度。

對於盧植來說,早年的兩個學生,劉備已經被他逐出了師門,另一個公孫瓚,卻是讓盧植頗感到驕傲的弟子。公孫瓚的死,對盧植也是一個巨大的打擊。沒想到在這朔方,竟然可以遇到弟子當年的部下。當盧植手撫干將的時候,竟然忍不住流出了兩行濁淚。

呂布偷襲令支,佔據半個遼西。

公孫範引火自焚,舉家戰死,無一人投降。

趙雲和田豫,當時鎮守盧龍塞。得知公孫範地死訊之後,立刻撤出了盧龍塞。遁入白狼城。

只可惜。呂布並不願意這樣放過他二人。

在白狼城下和呂布又是一場死戰,趙雲手下地兵馬死傷慘重,帶着百餘名殘兵敗將。逃出了白狼城。一路遊蕩,趙雲和田豫在商量了一番之後,決定投靠朔方。

也是此時地趙雲和田豫默默無聞,徐晃也沒有太在意。

否則的話,他定然會寫信告知董俷這兩人的事情,一來二去之下,竟和盧植相逢。

張遼抵達之後,盧植立刻派他和趙雲聯手,率領一萬解煩軍,悄然潛入了上郡。

一萬人聽上去好像很多!

可是有當地豪族的掩護,卻神不知鬼不覺的進入。

所等待的,就是董俷佔領郿縣的消息……

趙雲橫槍立馬,黑夫站在他馬前,倒拖熟銅大棍。

衛覬已經懵掉了,眼睜睜地看着攔在前方的兵馬,居然沒有做出半點的反應來。

他沒有反應,卻不代表着趙雲沒有反應。

一催胯下白龍馬,掌中亮銀槍撲棱一顫,恰似有了生命一般。

“衛家小賊,拿命來!”

鍾紳鍾縉二人一見,相視一眼,催馬挺槍就迎了上去,“速速保護大少離開,我二人斷後!”

說話間,趙雲已經衝了過來。

鍾紳鍾縉聯手夾擊,一人手持大斧,一人手舞大刀……

這會兒也顧不得什麼臉面了!

這兄弟兩個是拼了性命,死死的纏住了趙雲。那邊有衛覬的親兵,擁着衛覬落荒而逃。

趙雲眼見衛覬逃走,這心裡可就怒了!

今日若能拿下那衛覬,見到武功侯,也可爲見面禮……

你這兩個混蛋,竟然敢壞了我的好事!手上立刻加了力量,大槍撲棱棱抖動,槍影重重,卻是幻化出一朵朵綻放的槍花。這在指月錄當中,有個名堂叫做暴雨梨花槍。

那是童淵當年的成名槍法,如今在趙雲手中,更是出神入化。

鍾縉一個破綻,被趙雲一槍挑下了戰馬。鍾紳一見,厲聲吼道:“休要傷我兄弟。”

掄大斧朝着趙雲就劈了下來。

哪知趙雲,對鍾紳地大斧視若不見,胯下馬通靈似地突然一個小跳步,閃過了那力有千鈞的大斧,槍腳右手,二馬錯蹬時左手猛然扯出了寶劍,一道寒光襲向了鍾紳。

這在劍法之中,有一個說法,叫做反手劍!

若是董鐵在這裡的話,定然能夠看出趙雲這劍法之中地來歷。

可鍾紳卻無法躲閃,只聽噗的一聲,趙雲劍劈鍾紳,胯下馬陡然仰蹄一聲長嘶,踏碎了倒在地上,還沒有來得及翻身爬起來的鐘縉的腦袋,兄弟二人命喪於疆場。

演義中,鍾縉曾爲上庸太守,鍾紳曾也做到了望陵太守。

這二人雖曹操參加了赤壁大戰,正是在長阪坡上,被趙雲斬殺。

歷史,有時候真的是很難說清楚裡面的究竟。此地並非長阪,但兄弟二人,卻依然死在了趙雲的手中。

趙雲殺掉了鍾縉鍾紳,催馬就要追擊衛覬。

一隻手,猛然抓住了他的馬繮繩,田豫從本陣中追趕過來,“子龍,不要去追那傢伙。”

“爲什麼……”

趙雲不解的問道。

田豫卻笑了起來,“區區衛覬,不過一冢犬爾,何須放在心上。我們速去匯合文遠將軍,豫有一計,若能成功的話,卻勝似殺了那衛覬百倍,正可爲我等的覲見之禮。”

“國讓有何妙計?”

當趙雲和張遼兵馬匯合之後,趙雲忍不住再次詢問。

的確,雖然說已經在徐晃麾下效力良久,可是說起來,不管是趙雲還是張遼,都是寸功未立。如今就要見到董俷,兩人都希望能立下顯赫戰功,以做覲見董俷之禮。

田豫說:“衛覬此次出兵,幾乎是調集了衛家的全部兵力。如今,河東兵力空虛,袁紹正忙於和呂布交鋒,無暇顧忌……何不趁此機會,出兵安邑,掘了那衛覬的老窩?”

媽的,就知道讀書人沒好貨!

張遼忍不住暗自叫了一聲狠毒,可是心裡卻已經贊成了田豫的計策。

趙雲看了一眼張遼,二人相視一笑,異口同聲道:“就依國讓妙計,趁機奪取河東!”

————————br

第224章 孺子心歹毒(四)第205章 千乘萬騎走北邙(二)第89章 絞肉機(一)第384章 郭嘉之死第328章 西域二三事(二)第142章 董俷進雒陽第476章 四猛八大錘(四)第225章 誰逼迫誰?第402章 關中橋頭堡(二)第387章 建安二年的雪(三)第84章 董卓不立危牆下第62章 圉城論太平第218章 孺子心歹毒(一)第158章 天人感應第151章 鐵馬金戈入夢來第192章 名匠與發明家第187章 桃園一諾,翼德全義第484章 長安(三)第166章 興盛不過三代第3章 天生力王(2)第455章 泰平問對第423章 錦帆賊(一)第44章 巨魔士(一)第10章 獅鬃獸(1)第50章 荒野偶遇第115章 兄弟重逢第95章 俷公子突圍第21章 敲山震虎(2)第373章 長安之亂(五)第71章 一語點醒夢中人第280章 雒陽烽火紀(四)第77章 騎牛童子第69章 轉戰青徐第473章 四猛八大錘(一)第255章 求賢令第184章 雍水畔,董俷戰三英(一)第20章 董衛聯姻(1)第447章 覆沒第122章 疑似夢中第2章 董卓幼子第42章 少年蒲元(2)第224章 孺子心歹毒(四)第227章 矯詔出,諸侯興兵第57章 赴已吾第496章 決戰之奇兵第467章 溫侯(五)第189章 袁隗計,二虎爭食第477章 四猛八大錘(五)第104章 日趨嚴重第196章 漢帝崩,大亂將起(一)第154章 老實人發怒(二)第435章 僧與帝(一)第432章 雄主邪?第26章 宴無好宴(2)第34章 巨魔兒第117章 回河東(二)第236章 滎陽大戰(二)第288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435章 僧與帝(一)第201章 泰山賊(一)第1章 重生(2)第108章 羣英會第110章 黨人憂患第47章 鄙夫之怒第74章 飛燕南行第258章 公孫瓚之死第49章 太平教徒第329章 西域二三事(三)第137章 春宵一刻值千金第469章 大野澤(二)第165章 北宮校尉第379章 顏面存幾何第170章 辨王子(三)第498章 決戰之一子絕殺第406章 水淹七軍(三)第18章 放長線第30章 身處險境(2)第397章 十年(七)第258章 公孫瓚之死第495章 決戰之襄陽第465章 溫侯(三)第243章 雒陽一夜(四)第297章 涼州亂第59章 古之惡來第368章 各方雲動第14章 殺戮(二)第472章 關中總動員(一)第390章 家國天下第375章 長安之亂(七)第340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八)第63章 再遇唐周第443章 賈詡一謀蜀中第370章 長安之亂(二)第333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一)第410章 董西平單刀赴會(一)第155章 流言四起第158章 天人感應第202章 泰山賊(二)第269章 殺胡令第30章 身處險境(1)
第224章 孺子心歹毒(四)第205章 千乘萬騎走北邙(二)第89章 絞肉機(一)第384章 郭嘉之死第328章 西域二三事(二)第142章 董俷進雒陽第476章 四猛八大錘(四)第225章 誰逼迫誰?第402章 關中橋頭堡(二)第387章 建安二年的雪(三)第84章 董卓不立危牆下第62章 圉城論太平第218章 孺子心歹毒(一)第158章 天人感應第151章 鐵馬金戈入夢來第192章 名匠與發明家第187章 桃園一諾,翼德全義第484章 長安(三)第166章 興盛不過三代第3章 天生力王(2)第455章 泰平問對第423章 錦帆賊(一)第44章 巨魔士(一)第10章 獅鬃獸(1)第50章 荒野偶遇第115章 兄弟重逢第95章 俷公子突圍第21章 敲山震虎(2)第373章 長安之亂(五)第71章 一語點醒夢中人第280章 雒陽烽火紀(四)第77章 騎牛童子第69章 轉戰青徐第473章 四猛八大錘(一)第255章 求賢令第184章 雍水畔,董俷戰三英(一)第20章 董衛聯姻(1)第447章 覆沒第122章 疑似夢中第2章 董卓幼子第42章 少年蒲元(2)第224章 孺子心歹毒(四)第227章 矯詔出,諸侯興兵第57章 赴已吾第496章 決戰之奇兵第467章 溫侯(五)第189章 袁隗計,二虎爭食第477章 四猛八大錘(五)第104章 日趨嚴重第196章 漢帝崩,大亂將起(一)第154章 老實人發怒(二)第435章 僧與帝(一)第432章 雄主邪?第26章 宴無好宴(2)第34章 巨魔兒第117章 回河東(二)第236章 滎陽大戰(二)第288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435章 僧與帝(一)第201章 泰山賊(一)第1章 重生(2)第108章 羣英會第110章 黨人憂患第47章 鄙夫之怒第74章 飛燕南行第258章 公孫瓚之死第49章 太平教徒第329章 西域二三事(三)第137章 春宵一刻值千金第469章 大野澤(二)第165章 北宮校尉第379章 顏面存幾何第170章 辨王子(三)第498章 決戰之一子絕殺第406章 水淹七軍(三)第18章 放長線第30章 身處險境(2)第397章 十年(七)第258章 公孫瓚之死第495章 決戰之襄陽第465章 溫侯(三)第243章 雒陽一夜(四)第297章 涼州亂第59章 古之惡來第368章 各方雲動第14章 殺戮(二)第472章 關中總動員(一)第390章 家國天下第375章 長安之亂(七)第340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八)第63章 再遇唐周第443章 賈詡一謀蜀中第370章 長安之亂(二)第333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一)第410章 董西平單刀赴會(一)第155章 流言四起第158章 天人感應第202章 泰山賊(二)第269章 殺胡令第30章 身處險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