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顏面存幾何

門宮是什麼地方?羊續聽到這三個字,爲何會面無人

這話說起來,可就長了……

在長安附近,有一個上林苑,誇長安、周至、戶縣、蘭田四縣縣境,中有松柏。

根據《漢書-文帝紀》記載,長門園在長門,長門長門園,也就是長門宮的前身,是前漢館陶長公主劉嫖的私人園林,後以劉嫖情夫董偃之名先給了漢武帝劉徹。在長門園的基礎上改建成長門宮,是皇帝祭祀休息的地方。

館陶長公主的女兒,就是漢武帝的皇后陳阿嬌。

陳阿嬌和漢武帝可以說是青梅竹馬,還留下了‘金屋藏嬌’的古語。但是這皇家的事情,有時候真的很難說。更不要說這感情,是最爲飄渺虛無的一種存在。

陳阿嬌後來被漢武帝廢去皇后之位,遷居長門宮。

但陳阿嬌並不甘心被廢,千金買賦,得司馬相如所做的《長門賦》,使長門之名流傳千古。

不過,從那以後,長門宮也就成爲冷宮的代名詞。

劉辨一直到出了長安城,也沒有弄明白,這長安城裡究竟是發生了什麼事情?

他甚至不明白,以前總是對他很客氣的典韋,爲什麼會對他變得如此兇惡。

目送王駕一行在典韋等人的簇擁下,緩緩駛出了長安城,羊續的心也一下子死了。

完了!

漢室地顏面,經此一晚之後。徹底完了!

不說別的,只要劉辨踏入了長門宮,那還有什麼尊嚴可談?

狠狠的瞪着賈詡,羊續咬牙切齒道:“賈文和,你定不得好死,不得好死!”

賈詡淡淡一笑,“我死不死,不在太傅你。若大都督讓我死,誰也攔不住。若大都督不讓我死。想要殺我也不可能。太傅,捫心自問,在這件事裡,你又做了什麼?”

說完。看了一眼那個兩眼噴火,被何儀何曼死死抓住的夏侯蘭。

賈詡搖搖頭,“宿衛大人,在大都督回來之前。只能委屈你一下了。大都督一日不回,任何人不得靠近長門宮。違令者,格殺勿論!”

“你,你不過一個區區軍師中郎將。有何資格……”

賈詡冷笑一聲,命賈穆捧過一個盒子。

輕輕的打開,從裡面取出了一根金瓜錘。森然道:“大都督在離開長安之前。留下金瓜。並囑託與我:若長安無事,則無需動用天罡錘;一俟長安出事。則關中、西涼、西州各地兵馬將領,皆聽從詡的調度。包括長安,金瓜可殺任何人。”

夏侯蘭和羊續聞聽,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

這董西平對賈詡,未免太信任了吧……

“請羊大人回府,把夏侯蘭打入天牢。無我手令,任何人不得探望和接觸二位。”

賈詡一句話,二百名巨魔士呼啦啦就涌上前來。

這一個命令,也等同於把羊續徹底的軟禁起來……至於夏侯蘭,賈詡沒放在心上。

天,漸漸的亮了!

那東方的雲霞翻滾,鑲嵌着五彩光亮,預示着一個好天氣地到來。

賈詡拖着疲乏的身子,回到了大都督府。還沒有坐穩,就見有一侍婢走進大廳。

“軍師,主母命小婢前來打聽,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爲什麼會這麼喧鬧?”

賈詡淡定笑道:“請姐姐回稟主母,只是一些跳樑小醜不自量力罷了。長安已經穩定,沒什麼大事發生。不過在主公回來之前,還請主母能再忍耐一下,莫輕易出門。”

“小婢明白!”

那侍婢匆匆離去,賈詡雙手搓揉麪龐,長長的嘆了口氣。

主公啊,我知道你不會這麼做,也從沒有想過要這麼做……只是,有些事情,並非是您願不願意那麼簡單。走到了今天這一步,主公您又怎可能有迴旋餘地?

您不願做的事情,就交由詡來爲之。

天下地罵名,詡願一肩承擔,唯有這樣,才能報答主公您對詡這一番知遇之恩。

手,不自覺的握成了拳頭。

就在這時,法正匆匆走進了大廳,躬身施禮,輕聲道:“軍師,函谷關送來戰報!”

澠(mi池,又名彭池。

來源於古水池名,本名(mi池,以池內注水生(一種水蟲)而得名。

上古時屬豫州,西周時爲都邊邑。

周赧王三十六年,秦趙會盟於此,更成就了趙國大夫相如的千秋美名。

只是此刻,池大火沖天。

鍾怎麼也弄不明白,這好端端的,怎麼一下子就變成了潰敗地局面?

十萬兵馬衝破了函谷關,一直殺進池。漢安軍被打得節節敗退,眼看着就要成就他鐘的不世美名。可一眨眼,一場大火把池盡毀,十萬大軍死傷慘重。

漢安軍突然間變得勇猛起來。

如潮水一般,向鐘的人馬發動兇猛攻擊。

遠處那黑色大迎風飄揚,上書‘漢安遊奕’四個大字,正中間有一個斗大‘黃’字。

黃忠?

鍾聽說過這個人,但說實話並不是非常的瞭解。

只知道這黃忠曾經是揚州刺史秦地手下,後來不知道怎麼的,就投靠了董俷。

是漢安十軍之中,遊奕軍的主帥。

但自從歸順了董俷之後,遊奕軍並沒有打過什麼特別有名地戰役。想想也是,遊奕軍幾次出擊,基本上是是漢安軍地聯合行動,更多人關注地是董俷地巨魔士等部,若非遊奕軍在漢安十軍編制之內。甚至不會有人知道有這支人馬地存在。

此刻,鍾帶着殘兵敗將,被圍困在西崤山的一座山崗之上。

這西崤山,又稱南大嶺,是一片丘陵地帶。站在山崗上,可以看到遠處烈焰沖天的池縣。

十萬人馬,如今只剩下這數千人。

而山崗之下,三萬遊奕軍肅立不動,

嘯。拂動戰旗獵獵作響,令人心生恐懼。

“軍師,我們撤吧!”

樂進輕聲說道。這個在初平年間就跟隨曹操的將領,如今看上去有些神色慌張。

“撤?“

鍾苦笑道:“怎麼撤?往哪兒撤?”

“末將願保護軍師。殺出一條血路……咱們退出函谷關,李典將軍不是在哪兒嗎?只要出了函谷關,谷城有太史慈將軍接應……”

鍾一聲苦笑:“函谷關,如今真的在我們手中嗎?”

“您是說……”

“如今只見黃忠。卻沒有看到那遊奕軍的軍師徐庶。想必李典將軍也有危險。”

“啊?”

繞是樂進膽子大,可是聽完了這話,仍感到遍體生寒。

鍾說:“從一開始,董賊就設了這個局。我真的是小看了董家那鄙夫了!”

現在回過味兒了!

怪不得那號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函谷關會被攻破。怕不是自己真地攻破了函谷關,而是人家打算關門打狗。來個一網打盡吧。徐庶。竟有如此的本領?

同樣的地方。卻是不同的景象。

年初時被一個義,帶着八百人把鍾擋在了焦城之外。如今更加悽慘。怕是要把性命,丟在這裡了。

遠處,傳來了悠長號角聲。

一支人馬和黃忠匯合在一處,帥字大旗上書寫‘踏白勇武’四個字,大(d中央,掐金邊

那陳到,不是去隴縣平亂了嗎?怎麼會在池出現?

其實,隴縣之亂從一開始就是一個幌子。不過是當地官員組織民衆做出的一個假象,爲的就是引開衆人地注意力。可以肯定,如果陳到不走,長安就不會出現大亂。畢竟作爲漢安第一軍,踏白軍雖然不顯山露水,可是戰力卻名揚天下。

出長安之後,踏白軍立刻化整爲零。

由裴元紹、董召、韓德等人分別領本部人馬,悄然抵達池,和黃忠的遊奕軍匯合。如今,薰召韓德兩人,已經率領本部隨徐庶出擊,秘密潛伏在了函谷關內。

所等待的,就是今日這一把大火。

樂進一咬牙,輕聲道:“軍師,事已如此,後悔也沒有用處。小將斷後,請軍師立刻往函谷關方向撤退。說不定那函谷關,還在曼成的手中,不如拼一拼,如何?”

“將軍……”

鍾明白,所謂斷後,和送死沒有什麼分別。

樂進正色道:“進一介武夫,死不足惜。主公可無進,卻不可無軍師。快請軍師準備,進發動攻擊地時候,軍師可帶人往函谷關撤退。若能脫險,他日在爲進報仇雪恨。”

身材短小的樂進,說這番話的時候,卻是斬釘截鐵。

鍾一咬牙,“將軍保重,若函谷關未失,當於關上,等候將軍歸來!”

這時候,什麼話都是多餘地。鍾說完,翻身上馬,點齊兵馬,準備突圍。

而另一面,樂進也點齊了本部人馬,厲聲喝道:“主公養我等多時,如今正是以死報主公恩情地時機。某願死戰,誰敢與我一同殺敵?”

這山頭上地兵馬,多數是樂進的親兵。

高舉刀槍,同聲呼喊道:“願與將軍死戰!”

“好兒郎,隨我殺敵!”

兩千人馬,在樂進地帶領下朝山崗下衝去。可沒等他們到半山坡,山下傳來一聲厲吼:“放箭!”

嗡……

一片奇異的聲響傳來,滿天的箭矢如同蝗蟲過境一樣飛射而出,遮天蔽日。

數百名士兵被箭矢射成了了刺蝟,樂進自己也中了一箭,不過好在並非是要害。

彷彿不知疼痛,樂進仍舊高呼前進。

山下,黃忠捻鬚一笑,“這傢伙,倒也是個漢子,只可惜……嘿嘿,叔至,這一功是我的,你可莫要和我爭搶。”

陳到點頭道:“將軍只管行動。這些人衝鋒,定是爲掩護鍾撤退,我去追擊。”

“啊……”

黃忠聞聽,好生的懊惱:怎地把鍾給忘記了?

可恨,端的是可恨啊!

也不好在說什麼,畢竟是他先做出的選擇。一催胯下黃金驄,純種的安西大馬希聿聿長嘶,拖着黃忠就衝了出去。另一邊,陳到帶着踏白軍,繞過戰場追了下去。

黃金驄,是年中時,甘賁派人送來的寶馬。當時一共有兩匹,一匹黃金,一匹呼雷駁。

黃金驄毛髮柔順,色澤有如黃金一般閃亮,故而得名黃金驄。

薰俷當時還在長安,把黃金驄送給了黃忠,還有一匹呼雷駁,則送給了典韋。

只是呼雷駁的年紀還有點小,典韋不認騎乘。

可黃金驄卻已成熟,奔跑起來是,就如同一抹金光。黃忠拖刀而行,衝到了樂進身前。

“小賊,把你項上人頭拿來!”

那樂進好歹也是個大將,聞聽勃然大怒,挺槍就刺。

樂進的槍法,也是得高人的指點,招數極爲巧妙。可他如今的對手,卻是黃忠!

那是一個連董俷都要忌憚的人物。

雖然年紀老了,可這經驗和招數,卻已經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象鼻古月刀施展開來,只見一道道,一溜溜,一抹抹的寒光在空中交織閃動。

刀光森冷,刀氣森然……

樂進每封擋一次,都必須要使盡了全身的力氣。那大刀的力道,實在是太剛烈了!

只四五個回合,樂進的槍法可就散了。

黃忠借二馬錯蹬的一剎那,反手推刀一擊。

樂進猝不及防之下,被黃忠一刀砍落下馬。也不管他是死是活,黃忠歷嘯一聲,殺入了敵羣中。

第489章 西行第463章 溫侯(一)第144章 雒陽城內大宅門(二)第384章 郭嘉之死第416章 空城第459章 亂局(三)第103章 單福先生第25章 黃河九曲第8章 大姐(1)第406章 水淹七軍(三)第199章 盧子幹赴河西第471章 關中總動員(一)第382章 黑名單第458章 亂局(二)第306章 沙沙有心事(一)第28章 走馬震金城(二)第393章 十年(三)第425章 當陽(一)第174章 故人重逢第180章 疑似太平盛世來第290章 南山桃花源(二)第48章 緣深緣淺第88章 以漢之名(二)第279章 雒陽烽火紀(三)第187章 桃園一諾,翼德全義第293章 先秦大匠第47章 鄙夫之怒第278章 雒陽烽火紀(二)第306章 沙沙有心事(一)第82章 三醜結義第377章 長安之亂第443章 賈詡一謀蜀中第381章 陳宮論連橫第348章 一場風花雪月事第353章 鳳雛第一謀第496章 決戰之奇兵第220章 孺子心歹毒(三)第17章 求官(1)第293章 先秦大匠第39章 中原無戰事(二)第47章 鄙夫之怒第124章 敕勒歌第32 名駒象龍第145章 雒陽城內大宅門三(上)第422章 五蠻第225章 誰逼迫誰?第471章 關中總動員(一)第111章 孟德登場第383章 沿着錯誤軌跡第464章 溫侯(二)第328章 西域二三事(二)第77章 騎牛童子第48章 緣深緣淺第45章 巨魔士(二)第403章 袁紹亦躊躇第440章 暗藏殺機第95章 俷公子突圍第398章 十年(八)第191章 徐庶求學第347章 破長安第250章 漢安軍第180章 疑似太平盛世來第443章 賈詡一謀蜀中第249章 一紙詔書諸侯亂第289章 南山桃花源(一)第36章 一氣韓九曲第62章 圉城論太平第1章 重生(2)第182章 雍丘之戰(一)第137章 春宵一刻值千金第281章 雒陽烽火紀第128章 涼州之亂第98章 殺牛角(一)第12章 心思(2)第81章 太平亂起第359章 小溫侯(二)第332章 曹呂聯姻第422章 五蠻第453章 張任露崢嶸(二)第336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四)第497章 決戰之聲東擊西第11章 馬奴小鐵(1)第479章 文若不文弱第277章 雒陽烽火紀(一)第65章 巨魔襲來(一)第201章 泰山賊(一)第76章 五溪蠻人第491章 蔡美人第23章 阿醜相隨(2)第5章 欲學萬人敵(2)第35章 破羌之難第258章 公孫瓚之死第1章 重生(1)第5章 欲學萬人敵(1)第425章 當陽(一)第433章 活字第36章 一氣韓九曲第189章 袁隗計,二虎爭食第224章 孺子心歹毒(四)
第489章 西行第463章 溫侯(一)第144章 雒陽城內大宅門(二)第384章 郭嘉之死第416章 空城第459章 亂局(三)第103章 單福先生第25章 黃河九曲第8章 大姐(1)第406章 水淹七軍(三)第199章 盧子幹赴河西第471章 關中總動員(一)第382章 黑名單第458章 亂局(二)第306章 沙沙有心事(一)第28章 走馬震金城(二)第393章 十年(三)第425章 當陽(一)第174章 故人重逢第180章 疑似太平盛世來第290章 南山桃花源(二)第48章 緣深緣淺第88章 以漢之名(二)第279章 雒陽烽火紀(三)第187章 桃園一諾,翼德全義第293章 先秦大匠第47章 鄙夫之怒第278章 雒陽烽火紀(二)第306章 沙沙有心事(一)第82章 三醜結義第377章 長安之亂第443章 賈詡一謀蜀中第381章 陳宮論連橫第348章 一場風花雪月事第353章 鳳雛第一謀第496章 決戰之奇兵第220章 孺子心歹毒(三)第17章 求官(1)第293章 先秦大匠第39章 中原無戰事(二)第47章 鄙夫之怒第124章 敕勒歌第32 名駒象龍第145章 雒陽城內大宅門三(上)第422章 五蠻第225章 誰逼迫誰?第471章 關中總動員(一)第111章 孟德登場第383章 沿着錯誤軌跡第464章 溫侯(二)第328章 西域二三事(二)第77章 騎牛童子第48章 緣深緣淺第45章 巨魔士(二)第403章 袁紹亦躊躇第440章 暗藏殺機第95章 俷公子突圍第398章 十年(八)第191章 徐庶求學第347章 破長安第250章 漢安軍第180章 疑似太平盛世來第443章 賈詡一謀蜀中第249章 一紙詔書諸侯亂第289章 南山桃花源(一)第36章 一氣韓九曲第62章 圉城論太平第1章 重生(2)第182章 雍丘之戰(一)第137章 春宵一刻值千金第281章 雒陽烽火紀第128章 涼州之亂第98章 殺牛角(一)第12章 心思(2)第81章 太平亂起第359章 小溫侯(二)第332章 曹呂聯姻第422章 五蠻第453章 張任露崢嶸(二)第336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四)第497章 決戰之聲東擊西第11章 馬奴小鐵(1)第479章 文若不文弱第277章 雒陽烽火紀(一)第65章 巨魔襲來(一)第201章 泰山賊(一)第76章 五溪蠻人第491章 蔡美人第23章 阿醜相隨(2)第5章 欲學萬人敵(2)第35章 破羌之難第258章 公孫瓚之死第1章 重生(1)第5章 欲學萬人敵(1)第425章 當陽(一)第433章 活字第36章 一氣韓九曲第189章 袁隗計,二虎爭食第224章 孺子心歹毒(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