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八)

平四年五月,就在曹操迎奉天子與陽的同一天,關至於塞外邊荒,發生了許多令天下人想不到,也無法估計的事情,把整個大漢一下子都點燃起來。

西域乞活軍主將賀齊,自烏孫出兵,在與原駐守於呼揭的踏白軍換防之後,突然殺入堅昆,活捉北匈奴大單于後,突入丁零,擊殺了駐守於漠北高原上的呼廚泉。

這一戰,令天下震動。

不僅僅是因爲賀齊將北匈奴擊潰,更重要的是,賀齊在消滅了北匈奴之後,在漠北祭起了屠刀。三日之內殺二十三萬控弦之士,甚至還包括了許多尚未成年的孩子。

北匈奴三十六部,原本近百萬。

可是在經歷了這一次殺戮之後,只餘下不足二十萬婦孺,被盡數遷入朔方,賣身爲奴。

誰也沒有想到,甚至包括在戍縣主持大局的賈詡都沒有想到。

往日裡文質彬彬的賀齊,甚至在說話的時候都會臉紅,竟然會有如此鐵血強硬的一面。

二十三萬控弦士,等於把匈奴人在塞外的根,全都給掘了!

在匈奴古史中,只有一個人曾經如此狠辣的殺戮,那就是秦始皇的手下大將,蒙恬。

那已經是在四百多年以前的事情了……

蒙恬擊潰匈奴之後,被殘留在黃河以南的匈奴人,盡數殺掉,迫使匈奴不得不向北面逃竄,經歷了許多年之後。纔算是恢復了元氣。而這一次,賀齊殺得更狠。

倖存的匈奴人,紛紛向被逃竄。

雖然他們可以南下尋找鮮卑地庇護,可聰明一點的人都看了出來,這一次漢人是要動真格的。鮮卑已經不是當年檀石槐的時代,不論從任何一方面講,和連都不可能抵擋住乞活軍的腳步。也就是說,鮮卑遲早會滅亡。又如何來保護匈奴人呢?

緊跟着。馬騰在鸞鳥山遭遇伏擊。幼子馬休被薰俷麾下大將韓德所殺,從子馬被黃忠所殺,馬騰自己,也慘死在鸞鳥山中,搭檔郭憲被薰俷結義兄長典韋伏擊,數萬大軍幾乎被典韋俘獲,郭憲在親衛的拼死掩護下。企圖自武都郡投奔張魯。

不成想,在武都遭遇了騰子駒的白馬羌人,落得一個身首異處的悽慘下場。

北匈奴和馬騰地覆滅,如果說讓關東諸侯只是感到震驚地話,郿縣地失守,卻是讓天下人都爲之顫抖。

因爲,那是想所有人發出了一個訊號:虎狼之將,回來了!

蓮勺大營中。衛覬握緊了拳頭。面色陰沉的令人感到恐懼。

雖然天氣還很炎熱,可是衛覬卻覺得遍體生寒,而且是那種直讓人戰慄的寒意。

“大公子。我們……撤吧!”

一名武將站起來,壓低聲音道:“我們現在撤走,時間還來得及。”

“權叔,我不甘心,不甘心啊!”

衛覬的年紀,和董俷相差無幾,不過比董俷,卻是好看的多。頜下有一縷黑鬚,使得他平添了一分穩重的氣質。握着拳頭,他大聲的叫喊起來,“我真地是不甘心!”

權叔,姓鍾名紳,字權叔。

可不要誤會,他和潁川鍾家,可說的上是沒有半點關係。

鍾紳出於會稽郡山陰縣(今浙江紹興),自幼習文練武,文武雙全,頗有才華。

他有一雙胞胎兄弟,名叫鍾縉,如今也在衛家效力。

揚州與河東,相距十萬八千里之遙,這二人怎麼會到了河東效力?話說起來,卻是長了……

自從孫策佔領了豫章之後,鍾家兄弟就意識到會稽難保。

他們也看出,那劉不是個能成大事的人,於是商量了一下,決定去河東避難。

河東,有他們的遠方親戚,將二人就推薦到了衛家門下。

衛家如今已經沒落,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終究還是有些份量。衛覬看出這二人是有本事的,於是就把他們要過來。從剛開始一文不名的武師,很快就成了衛家的管事。

衛覬,歷經四百年士族地薰陶,文采飛揚,精於書畫,心計也非常深沉。

自從衛梓在陽被殺之後,衛家一下子成了天下人地笑柄。可衛覬卻堅持認爲,衛家並非沒有機會重新崛起,只是現在時機不成熟,尚不足以和當時的董俷對抗。

最好的求存之道,就是韜光養晦,暗中積蓄力量。

試想,河東衛氏四百年大族,就算是在破落,力量還是非常地驚人。

至少在河東一地,衛氏的能量無人可比。這一韜光養晦,卻是淡出了所有人的視線。

就連董卓在入陽之後,也忘記了衛氏的存在。

從一開始依附於袁紹之下,漸漸的,衛氏也在不斷的發展和壯大。

至今日,衛家已經掌控了整個河東,而衛覬所等待的,就是這樣一個機會。有道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楚王三年磨劍,打造出了一個強大的楚國。他衛覬十年磨劍,雖不一定能和楚王相比,但也一定可以,爲河東衛氏打出一片全新天地。

出兵左馮,卻是衛覬謀劃了許久的事情。

李傕郭在衛覬的眼中,不過是跳樑小醜。只要能拿下長安,憑藉關中之險,足以讓他揚名立萬。雖然也知道曹操會虎視關中,但是衛覬早已經有了解決的辦法。

只需和袁紹結盟,曹操就不能不退避三舍。

呂布在幽州看似兇悍,可實際上並不足以和袁紹對抗。最厲害的魏攸,在年初已經病故。

魏攸一死,呂布就不足爲慮。

下一步袁紹就會和曹操拼個你死我活。而他衛覬,外有河東富饒之地。內據關中八百里秦川,這天下……總會有他一席之地。可千算萬算,卻獨獨忘記了董西平。

薰俷竟然殺出了西域!

這傢伙是怎麼從西域殺出來的?莫非這老天不長眼,竟然助那董家子成事?

衛覬這時候,可真地是難受無比。這心裡面好像被壓了一塊石頭似的,喘不過氣。

鍾縉說:“大少,董西平既然出現在關中,只怕是關中必有一場大亂。以我之見。不如和郭將和。我們現在退出蓮勺。過河水後據守臨晉,且看那蚌相爭。”

衛覬眼睛一亮,卻聽出了鍾縉的意思。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既然事不可違,我何不做那漁翁?董西平和李郭之間,必然會有一場大戰!我守住臨晉之後,坐擁河東。北望雲中,南顧東郡……也未必就不能成就一番大事業。

想到這裡,衛覬輕輕點頭,“稚叔所言極是,此事就由你安排,儘快和郭講和。”

鍾紳笑道:“大少不必擔心,只怕這會兒那郭多比你我更想要講和呢。”

的確,董俷出現。郭首先要解決的。是如何與李傕和解。然後持續了這麼長時間的火拼,雙方死傷無數,就算是和解。也需要足

間。而後,他們將面對薰西平。

那纔是李郭二人的大敵!

從他們殺死了董卓地那一天開始,董俷就是他們地心腹大患。

三人商議完畢,正準備分頭行事。就在這時候,從大帳之外,走進來了一羣人。

兩個親兵攙扶着中間地一人,而那人滿身的血污,全身上下是遍體鱗傷。

“小三,你……”

雖然血污遮住了那人的面容,可衛覬還是一眼認出來,此人正是他的兄弟衛愷。

我不是讓他守住臨晉嗎?他怎麼會……

衛覬猛然打了一個寒蟬,上前一步,抓住了衛愷的胳膊,“小三,你怎麼會來這裡?我不是要你守住臨晉嗎?你,你,你……怎麼會是如此狼狽的模樣,出了什麼事?”

“大哥,不好了!”

衛愷沙啞着聲音,未開口,熱淚橫流。

“臨晉,臨晉沒有了……”

衛覬三人的腦袋,嗡地一聲就響了起來。臨晉沒有了?是什麼意思?難道說……

衛覬不敢去想,抓住了衛愷的胳膊,大聲的喊道:“小三,究竟出了什麼事情?”

“大哥,你走之後,我遵照你的命令,加固臨晉城牆。可不成想,三日前董賊兵馬突然從梁山口殺出,強渡陽頜之後,襲擊臨晉……他們的人太多了,只堅守了一天……”

衛愷後面說了什麼,衛覬是一句話也沒有聽進去。

臨晉丟了嗎?

那我們的歸途,豈不是說也被……

衛覬不敢想像這種後果,手不停的打顫……他此刻想的,卻是更深地東西。

梁山口,連接離陰。說穿了,那是幷州上郡所在。薰賊兵馬,竟能從上郡殺出來?

也就是說,上郡丟了!

這是一個何等巨大地佈局,董家子竟然有如此可怕的兵力嗎?

他是幾方在開戰?且不說西域還有個康居,北匈奴被他旬月間掃平,那豈不是要直接面對鮮卑?還有,他和馬騰開戰,搶奪了武都,還要防範住漢中郡的攻擊。

奪取郿縣,薰家子將面臨李郭聯手,如今又……

衛覬越想越感到害怕,厲聲喝道:“撤兵,立刻撤兵……我們無比要在薰賊兵馬立足未穩之前,奪回臨晉。否則不但是我們完了,那河東也完了,衛家也完了!”

鍾縉鍾紳,現在哪裡還有心思去顧忌郭地兵馬?

立刻傳令下去,數萬大軍緊急開拔,回師東去,要奪回那臨晉。

當晚,衛覬剛做好撤兵的準備,不成想噩耗再次傳來,朔方太守徐晃領兩萬解煩軍,自大城塞出兵,在射姑山下大敗馬騰之子馬鐵,將北地郡奪回,虎視三輔。

與此同時,西域兵分三路,自河西殺入了涼州。

北路軍主帥陳到,領兩萬踏白軍,兵臨臨涇城下……

中路軍主帥典韋,一日之間連奪十三座縣城,幾乎把大半個漢陽郡掌握在了手中。

而南路軍主帥黃忠,更是爽快。

隴西金城本就沒有什麼人馬,只幾日的光景,將隴西和金城兩郡完全掌握在手中。

很難想象出,那會是怎樣的一番景象?

兵鋒所向,所向睥睨……

衛覬聽完了這個消息之後,忍不住仰天一聲大叫,噴出了一口鮮血。

該死的董家子,居然又如此實力?我的個老天爺,這樣下去,別人還怎麼玩下去?

衛覬昏了過去,鍾縉和鍾紳卻不敢懈怠。

還整頓什麼輜重啊……

趕快撤吧!

一夜的功夫,諾大的聯營是空無一人,遍地狼藉,到處都是衛家留在蓮勺的輜重。

惶惶如喪家之犬!

這句話雖然有罵人的痕跡在裡面,卻是極爲妥當的形容出了衛家大軍的狼狽。

自蓮勺一路退去,走重泉之後,直奔荔水。

這荔水,卻是水分支。只要渡過荔水,就算是抵達臨晉。

兩天一夜的光景,衛覬大軍根本不敢休息。他們非常清楚,多停留一天,就多一份危險。

直到看見了荔水,衛覬才忍不住長出了一口氣。

“傳令三軍,整頓人馬,徐徐過河……”

衛覬這兩天,是茶飯不思,夜不能寐。早先那俊雅風度,已經不見了蹤影。臉色慘敗,雙眸無神。的確,他的確是衛家的天之驕子,可這天之驕子若未經磨練,始終難成大氣。衛覬雖然滿腹經綸,胸懷甲兵。遇到挫折的時候,還是少了幾分沉穩。

大軍陸續,開始渡河。

衛覬長吁一口氣,扭頭向長安的方向看去,目光中仍帶着濃濃的不甘。

鍾縉勸解道:“大公子,董家子雖粗鄙,卻有一句話說的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咱們今日退卻,就是爲了明日重新佔領三輔謀劃,這時候且不可輕舉妄動。”

“我知道,我知道……”

衛覬仰天,長嘆一聲之後,恨恨的說:“總有一日,我定要取那董家子的人頭!”

這話音未落,突然間就聽到一陣蒼涼的牛角號聲,在河面上響起。

緊跟着,從荔水上游方向殺出了一支人馬。爲首大將,金盔金甲,胯下渾紅馬。

掌中一杆烏金搠,威風凜凜,殺氣騰騰。

“衛家小兒休走,大將張遼……再次恭候多時!”

這一支人馬,數量並不算是很多。可個個生龍活虎,賽似出水的蛟龍。

帥字大旗上左邊書‘爲君解煩’,右邊是三軍副都督,正中央斗大的張字,掐金邊,走銀線,獵獵作響。

衛覬頭一下子懵了!

張遼是誰?還真沒有聽說過……

可是這傢伙殺將起來,可是絲毫不弱啊。

衛愷拍馬舞槍,大聲喊道:“兄長,快點撤,快點撤!”

這時候也沒有人去鼓動兵馬了,整個衛家大軍,全都亂了起來。

衛愷拼死攔住了張遼,不過只三五個回合下來,被張遼擡手一搠,就給挑下馬去。

不過,這麼一會兒的功夫,已經足夠衛覬三人逃走。

鍾縉和鍾紳二人舞刀弄槍,在亂軍中殺出一條血路,奔重泉就走。

臨晉肯定是回不去了。先往重泉休息一下,喘口氣,然後再想辦法,撤回河東吧。

身邊只剩下了數千人,比之當初進入三輔時的意氣風發,簡直是天壤之別。

眼看着就要抵達重泉,鍾縉兄弟剛鬆了一口氣,就聽到四面八方傳來喊殺之聲。

一員大將,頭戴亮銀盔,身穿亮銀甲,披素白戰袍,胯下白龍馬,掌中一杆亮銀槍。

“衛家小賊,常山趙雲,在此已恭候多時!”

第243章 雒陽一夜(四)第441章 千里草第319章 大決戰(二)第458章 亂局(二)第178章 武夫爭雄第348章 一場風花雪月事第473章 四猛八大錘(一)第197章 漢帝崩,大亂將起(二)第91章 絞肉機(三)第141章 三醜戰三英(二)第45章 巨魔士(二)第53章 追悔莫及第171章 漢帝心中存躊躇第54章 分道揚鑣第386章 建安二年的雪(二)第224章 孺子心歹毒(四)第481章 蒼亭之殤第300章 鏖戰(三)第282章 請主公上坐第166章 興盛不過三代第91章 絞肉機(三)第145章 雒陽城內大宅門三(下)第138章 亦幻亦真第356章 諸侯亂,何去何從第27章 走馬震金城(一)第51章 飛白絕倫第171章 漢帝心中存躊躇第22章 殺人者‘公子’(2)第440章 暗藏殺機第353章 鳳雛第一謀第370章 長安之亂(二)第164章 塵埃落定第303章 大遷徙第57章 赴已吾第102章 陰錯陽差第68章 斷頭溝第275章 司馬防(一)第33章 進退維谷第348章 一場風花雪月事第349章 南榮彧第234章 一個小人物第352章 大麻煩第374章 長安之亂(六)第121章 虎女營第176章 西園立八校(一)第396章 十年(六)第384章 郭嘉之死第84章 董卓不立危牆下第388章 建安二年的雪(完)第118章 回河東(三)第57章 赴已吾第224章 孺子心歹毒(四)第163章 韓與馬(完)第442章 如此簡單第269章 殺胡令第175章 驚州來人第10章 獅鬃獸(1)第218章 孺子心歹毒(一)第283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355章 孫劉聯盟第65章 巨魔襲來(一)第23章 阿醜相隨(1)第496章 決戰之奇兵第363章 彈汗山(一)第28章 走馬震金城(二)第220章 孺子心歹毒(三)第210章 雪鬼追蹤第226章 三公矯詔第265章 雞鹿塞(完)第443章 賈詡一謀蜀中第299章 鏖戰(二)第448章 賈詡二謀荊襄(一)第121章 虎女營第2章 董卓幼子第221章 死亡刺殺第40章 董卓喪女第250章 漢安軍第149章 憐香惜玉否第102章 陰錯陽差第298章 鏖戰(一)第180章 疑似太平盛世來第454章 機關算盡太聰明第170章 辨王子(三)第242章 雒陽一夜(三)第5章 欲學萬人敵(1)第216章 昭寧大事記(三)第331章 涼州詞第93章 絞肉機(五)第12章 心思(1)第2章 董卓幼子第236章 滎陽大戰(二)第421章 短歌行第410章 董西平單刀赴會(一)第358章 小溫侯(一)第37章 再遇裴元紹第459章 亂局(三)第317章 幽州牧呂布第351章 建安初年那些事兒第256章 曹孟德的退讓第60章 雙醜會
第243章 雒陽一夜(四)第441章 千里草第319章 大決戰(二)第458章 亂局(二)第178章 武夫爭雄第348章 一場風花雪月事第473章 四猛八大錘(一)第197章 漢帝崩,大亂將起(二)第91章 絞肉機(三)第141章 三醜戰三英(二)第45章 巨魔士(二)第53章 追悔莫及第171章 漢帝心中存躊躇第54章 分道揚鑣第386章 建安二年的雪(二)第224章 孺子心歹毒(四)第481章 蒼亭之殤第300章 鏖戰(三)第282章 請主公上坐第166章 興盛不過三代第91章 絞肉機(三)第145章 雒陽城內大宅門三(下)第138章 亦幻亦真第356章 諸侯亂,何去何從第27章 走馬震金城(一)第51章 飛白絕倫第171章 漢帝心中存躊躇第22章 殺人者‘公子’(2)第440章 暗藏殺機第353章 鳳雛第一謀第370章 長安之亂(二)第164章 塵埃落定第303章 大遷徙第57章 赴已吾第102章 陰錯陽差第68章 斷頭溝第275章 司馬防(一)第33章 進退維谷第348章 一場風花雪月事第349章 南榮彧第234章 一個小人物第352章 大麻煩第374章 長安之亂(六)第121章 虎女營第176章 西園立八校(一)第396章 十年(六)第384章 郭嘉之死第84章 董卓不立危牆下第388章 建安二年的雪(完)第118章 回河東(三)第57章 赴已吾第224章 孺子心歹毒(四)第163章 韓與馬(完)第442章 如此簡單第269章 殺胡令第175章 驚州來人第10章 獅鬃獸(1)第218章 孺子心歹毒(一)第283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355章 孫劉聯盟第65章 巨魔襲來(一)第23章 阿醜相隨(1)第496章 決戰之奇兵第363章 彈汗山(一)第28章 走馬震金城(二)第220章 孺子心歹毒(三)第210章 雪鬼追蹤第226章 三公矯詔第265章 雞鹿塞(完)第443章 賈詡一謀蜀中第299章 鏖戰(二)第448章 賈詡二謀荊襄(一)第121章 虎女營第2章 董卓幼子第221章 死亡刺殺第40章 董卓喪女第250章 漢安軍第149章 憐香惜玉否第102章 陰錯陽差第298章 鏖戰(一)第180章 疑似太平盛世來第454章 機關算盡太聰明第170章 辨王子(三)第242章 雒陽一夜(三)第5章 欲學萬人敵(1)第216章 昭寧大事記(三)第331章 涼州詞第93章 絞肉機(五)第12章 心思(1)第2章 董卓幼子第236章 滎陽大戰(二)第421章 短歌行第410章 董西平單刀赴會(一)第358章 小溫侯(一)第37章 再遇裴元紹第459章 亂局(三)第317章 幽州牧呂布第351章 建安初年那些事兒第256章 曹孟德的退讓第60章 雙醜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