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賈詡二謀荊襄(二)

沒有注意到字數,後面的幾行註釋,好像超出字數了……

非常抱歉,爭取補出一千字吧,還請大家原諒。

閬中已在望!

這閬中,位於嘉陵江中部,西川的東北方。東面有巴山,西面是劍門,雄峙川北,是入川后必經之路。

看到城頭上迎風招展的大纛,王商這一路上懸在嘴邊的心啊,纔算是放回了肚子裡。

仰天長出了一口氣,心道:“還好,總算是及時回來了……閬中看上去沒事兒,關中軍也不見蹤跡。我還有時間,足夠在閬中佈置起一道防線。不過,關中軍沒有來攻打閬中,想必是去了梓潼。但願伯苗能多堅持一些時日,給我足夠的時間來佈防……伯苗,還請多保重!”

這大戰尚未開始,王商已經做好了放棄梓潼的準備。

數萬人馬抵達閬中之後,見城頭上空無一人。王商不禁奇怪,命人到閬中城下叫門。

離開閬中的時候,王商把城中防務交給了他族中兄弟王甫。王甫是廣漢(q,一聲平)縣人,不屬於王商這一支。不過,縣王氏,素來和新都王氏比較親近,王甫和王商的關係呢,也不像王累和王商那樣,也好過王謀,是王商極爲信賴的族人,故而王商把閬中交給了王甫。

士卒兵丁在城下大聲的叫喊。

城頭上先是一陣沉靜,卻沒有人出現。

就在王商感到心中惶恐的時候,閬中城門卻吱呀呀的開了。王商鬆了一口氣,心道:這國山(王甫的字)玩兒的是什麼把戲?害得我以爲閬中出事了呢……嚇死我了,一會兒見到他定要好好斥責。

想到這裡,王商催馬上前。

在王商想來。一定是王甫親自出來迎接。

到了自家門口,心裡也就少了許多防備。王商帶着笑意,向城門跑去。卻見一支人馬從城內衝出來。全部頂盔貫甲。刀槍鋥亮。爲首地是一員大將,金盔金甲,大紅緞子的戰袍,胯下一匹汗血赤兔馬,掌中一杆象鼻古月刀。年紀大約在四旬上下,頜下黑鬚,威風凜凜。

王商認得這人,是閬中嚴氏族人。名叫嚴顏。

川中,世族林立,像王氏這種家族,在川中已有五六百年的歷史,除此之外還有成都張氏,巴郡董氏……等等不一一列表。除了王氏這種幾百年地大族之外,還有許多立足百年之久地小家族。

百年,在中原足以成望族。

可是在川中卻不然……中原時常會有戰火。而且距離皇權較近,一個不小心就會滿門滅族。

但是川中遠離皇統,除了一些土著襲擾之外,戰火很少蔓延此地。

故而這川中世族的根基,遠遠厚過了中原大族。一二百年的族羣。在川中根本就算不的什麼。

嚴氏家族自漢明帝以來,進入川中,至今已有一百多年。

時常受川中大族打壓,地位非常的尷尬。這嚴顏,是嚴氏家族當代的家主。一身祖傳的好武藝。胯下馬、掌中刀,在巴西無人可敵。龐羲任巴西太守的時候。曾數次想請嚴顏出山。

但由於閬中世族地阻撓,嚴顏時至今日,不過官拜閬中佐都尉。

要說明一點的是,佐都尉和佐校尉完全是兩個概念。若比較的話,就類似於後世的市警局局長和縣警局局長,而且還是在市警局的眼皮子底下,能有多大的權利,自然也能夠猜到。

嚴顏名義上的閬中佐都尉,手中並沒有兵權。

除了族中給嚴顏配備的三百嚴氏族兵之外,指揮不動閬中一兵一卒。

王商心裡奇怪:怎麼這嚴顏跑出來了?

不過他也沒有想太多,張口道:“季……”

他想說:季陽,王甫在什麼地方?怎麼沒有出來迎接我呢?

可是沒等他說完,就聽嚴顏一聲氣沉丹田地巨吼:“王文表,王甫已死,還不給我拿命來!”

這一聲,若同霹靂一樣在空中炸響。

王商還沒有反應過來,嚴顏的馬已經衝到了他的跟前。王商這時候還在想:這嚴季陽什麼時候有了一匹如此好馬呢?、

眼前刀光一閃,緊跟着血光崩現。

嚴顏衝到了王商的跟前,手起刀落,斬王商於馬下。人頭骨碌碌掉在了地上,還打了幾個滾兒。

蜀軍當時就懵了!

這是怎麼回事?嚴都尉怎麼把王太守給殺了呢?

嚴顏在馬上橫起大刀,一聲巨吼:“閬中已歸涼王,爾等還不棄械投降,莫非還要反抗嗎?”

這傢伙的嗓門真地是洪亮,幾萬蜀軍聽得清清楚楚。

也許是爲了應嚴顏這一聲咆哮,城頭上那面代表着劉璋的紅色大纛轟然倒塌,直摔落在城下。

緊跟着,四周喊殺聲驟起。

從四面八方涌出無數人馬,全都是無難軍的打扮。

閬中城頭,升起了一面黑色大纛。上書漢丞相三軍大都督,涼王董。黑底金字,在陽光下格外醒目。

城門樓上,賈龍的身影出現。

一顆血淋淋的人頭,掛在旗杆上。有眼睛尖地人,一眼就認出那人頭正是別駕司馬王甫地首級。

“川中健兒,涼王伐蜀,非是想要殺戮,實劉璋無道。今日閬中已破,王商兄弟已死,爾等還不立刻投降?”

蜀軍從涪關連夜趕路,已經很疲憊了!

如今主將也死了,閬中也沒了……那城門口的嚴顏,威風凜凜。殺氣騰騰,令人望而生畏。

一名蜀將翻身下馬,丟棄了兵器。大聲喊道:“嚴將軍。我等……願降!”

只見他輕輕落下一子,然後笑眯眯地說:“大公子,老朽這一步棋,走的如何?”

“軍師,怕是您也沒有想到,老虎叔叔和士元叔叔他們可以這麼快破了葭萌關吧……前些日子,您不是吹鬍子瞪眼嗎?不過。我倒是沒有想到,川中張氏,居然已經投靠了我們。”

賈詡笑道:“那時候我的確是着急。成都張氏早在我們進入西域的時候,就和我們有了聯繫。涼王千歲當時讓我等保持住和張氏地關係,許多人都不甚理解……不過當時我們很悽慘,誰又會想到,斷斷十年的時間裡,我們能取得如此的局面?對了。涼王可告訴了你,那閬中嚴氏究竟和你們是什麼關係?爲何憑着一塊巨魔令,就能讓川中百年大族倒戈相向呢?”

董冀落了一子,“父王也沒有和我說太清楚,只是說巴西嚴家和我們董家有通家之好。還說。黃漢升黃叔叔,龐德龐叔叔,與巴西嚴家地情況很接近,與董家……呵呵,有二百年交情。”

說完。他看了看棋盤上地局勢。長嘆一聲,投子認輸。

“明日就是歲末祭天大典。我可能無法來陪軍師下棋了……父王讓我向軍師問好,還請教軍師,說過些時日劉闡母子就要抵達長安,到時候又該如何安置?”

“這個嘛……大公子看着辦吧。劉闡離了西川,如同虎落平陽,再也鬧騰不出什麼風浪。以我之見,劉闡可以留着,一方面可以安撫長安世族,另一方面也能動搖劉……呵呵,雖說他已經退入南中七郡,又向劉表求援,一副要和我們決死的樣子,但恐怕這心裡也惶恐的緊呢。”

董冀輕輕點頭,“我明白了!”

“對了,請告之涼王千歲,可以動汝南的那一步棋了!”

“什麼棋?”

董冀不由得一怔,疑惑的向賈詡看去。

賈詡一笑,“大公子何不請教涼王殿下呢?”

董冀不禁疑惑,離開了杜郵堡。趕回長安的時候,天已經黑了,長安十二門正依次關閉。

直接回大都督府……哦,如今應該被稱作涼王府了。

就見蔡節領着幾個人往外走,董冀不禁笑道:“大姐啊,怎麼都這麼晚了,你還要出去嗎?”

蔡節臉一紅,啐了一口。

“你這個小奸細,以後惹了禍事,莫想再讓我爲你出頭。”

“嘻嘻,我也是爲你好嘛……”

“走開走開,莫擋了我的路。”

蔡節恨恨的瞪了董冀一眼,突然又壓低聲音道:“六斤,他不過是一個普通三學學子,你何必與他爲難呢?”

董冀聞聽苦笑,“大姐啊,我何時與他爲難了?”

“那你爲什麼還要派人盯着他?”

“這個,這個……我不也是爲姐姐您考慮嘛。你如今貴爲郡主,有些人……唉,小心無大錯。”

蔡節哼了一聲,“我不管,反正你以後不許再與他爲難了!”

說完,帶着人就匆匆地走了。

看着蔡節的背影,董冀不由得微微一蹙眉,眼中流露出了一抹陰鷙:姐姐啊,你以爲我想如此嗎?只是如今咱們董家,處在風口浪尖之上,很多時候父親和我,都不得不小心翼翼……宮孫,你莫非已經察覺到了什麼嗎?嘿嘿,這樣也好,我就無需顧忌了。宮孫……陸遜,嘿嘿嘿……

董冀不會忘記,數月前當他把宮孫的真實身份告訴董時,董是何等吃驚的表情。

那宮孫,原來是廬江陸氏族人。當初廬江被周瑜所破,陸氏族人不得已退到了江夏。但是,荊襄世族的排外,令陸氏族人感到非常的難過。於是纔有了那宮孫……不,真名應該叫做陸遜的傢伙,來到長安。加入郡學當中。依着董冀的意思,陸遜,荀適。一個都不要留。

不過。那陸遜地確是有些才學啊,怪不得父親對他倍加推崇。

若你是真心實意地投靠我董家,真心實意的對我大姐也就罷了,只要讓我知道你懷有貳心,哪怕是父親再愛惜你的才華,我也不會饒了你地性命!

董冀擺手,一名少年走上前來。

“伯濟,你立刻通知周不疑。讓他給我盯死宮孫。同時,加強對嬴適和侯霸地監視,只要他們有半點異動,就給我立刻抓捕起來……對了,你從明天開始,就去趙家叔叔那邊效力。”

趙家叔叔,非是旁人,乃趙雲趙子龍。

七月時。趙雲田豫突然領兵迴轉朔方。當初離開朔方漠北的時候,他們帶走了一萬人馬。

而今迴歸,兵馬幾近十萬。

據說,當年他們出兵北方之後,一路是冰天雪地。朔風罡烈。趙雲和田豫不停徵伐,在一年前打到了一處名爲烏拉爾山的地方,並且在山口築城插旗。

回朔方的時候,他們帶回來了近二十萬俘虜。

除了當年流竄到北方的鮮卑人餘孽之外,尚有當地土著。

董對趙雲田豫二人地迴歸。喜出望外。先是調文聘領原蘭池大軍前往河內。支援黃忠徐庶,而後又命趙雲爲中領軍。蘭池將軍,封田豫爲漁陽太守,蘭亭侯,同時協助賀齊治

田豫,本就是漁陽大族田氏族人,迴歸漁陽,是最佳人選。

同時可以減少右北平太守,乞活軍都督賀齊地壓力。田豫對於這個安排,自然是非常開

至於董冀口中的伯濟,本名叫做郭淮。

父親郭,曾經爲雁門太守。和早年投奔董地郭永,是同一族。初平年間,董卓被殺,李郭汜命郭爲雁門太守。但袁紹卻不願意,在郭赴任的時候,殺了郭,使郭淮一家人陷入困窘。人死如燈滅,李郭汜自然不會理睬這孤兒寡母,母子二人在長安生活艱難。

至董攻破長安,而郭淮那一年正好十歲,一場大病險些要了性命。

郭淮的母親無奈之下,打着試探的想法找到了郭永,總算是保住了郭淮的性命。要說起來,郭永爲少府,地位在九卿之列,還是很仗義的。不但讓太醫爲郭淮診治,還把郭淮母子收留在家中。

後來,郭淮年紀日益大了。

加入三學有點來不及,總不成讓他從鄉學再讀起吧。而郭淮呢,也是天生聰慧,喜好兵法,愛謀略。於是郭永就請求董,讓郭淮做他的書佐。不過當時董不在長安,而陳宮就看重了郭淮,從蔡琰那裡把他要了過去。不過,在那段時間裡,郭淮和董冀相處的非常好。

董冀接掌了督察院之後,以人手不足爲理由,請董把郭淮又從陳宮那裡要了回來。

董第一次聽到郭淮地名字時,有點耳熟。但是三國人物實在是太多了,他也有點記不清楚。聽聞這麼一個人,居然是從自己府上出去的時候,董私下裡指責蔡琰爲:敗家的老孃們

爲此,蔡琰好生的修理了董一番。

郭淮跟隨董冀之後,也是盡心盡力。但心裡面總是想要去軍營中做事,董冀於是懇求了董,把郭淮安排到了蘭池大營。

郭淮聞聽,欣喜若狂。

而董冀雖然捨不得,倒也希望自家兄弟能飛黃騰達。

送走了郭淮之後,董冀直奔董的書房中。根據他對董地瞭解,這時候董肯定在書房裡。

一邊走,董冀仍一邊再想:軍師所說的下一步棋,又是什麼意思呢?

注:關於這幾章出現的一些蜀中人物,如王商王累王謀王甫,是不是同出一族,俺已經無從考證了。唯一能確定的,他們都是居於廣漢。四王有的在演義裡出現過,有地只是在三國志當中出現,非我杜撰。

第405章 水淹七軍(二)第469章 大野澤(二)第83章 一進雒陽第388章 建安二年的雪(完)第63章 再遇唐周第111章 孟德登場第372章 長安之亂(四)第70章 諸葛一家第167章 雒陽名士皆瞽目第368章 各方雲動第255章 求賢令第148章 鸞衛軍第455章 泰平問對第177章 西園立八校(二)第73章 火燒盤龍谷(二)第191章 徐庶求學第41章 反目成仇(1)第106章 將軍威武第240章 雒陽一夜(一)第98章 殺牛角(一)第357章 有女文姬第3章 天生力王(1)第104章 日趨嚴重第93章 絞肉機(五)第418章 相邀第169章 辨王子(二)第352章 大麻煩第221章 死亡刺殺第170章 辨王子(三)第35章 破羌之難第387章 建安二年的雪(三)第233章 猛虎斃命第475章 四猛八大錘(三)第8章 大姐(1)第104章 日趨嚴重第386章 建安二年的雪(二)第401章 關中橋頭堡(一)第461章 宮孫乎?第390章 家國天下第178章 武夫爭雄第364章 彈汗山(二)第386章 建安二年的雪(二)第210章 雪鬼追蹤第232章 賈詡毒謀第375章 長安之亂(七)第379章 顏面存幾何第19章 綠漪心思(2)第462章 沒落陸家第143章 雒陽城內大宅門(一)第331章 涼州詞第129章 公子大才少有人及第342章 名士之殤(一)第249章 一紙詔書諸侯亂第108章 羣英會第215章 昭寧大事記(二)第115章 兄弟重逢第166章 興盛不過三代第383章 沿着錯誤軌跡第357章 有女文姬第216章 昭寧大事記(三)第435章 僧與帝(一)第76章 五溪蠻人第80章 龐德公第42章 少年蒲元(2)第160章 韓與馬(二)第114章 明主條件第222章 大文章第329章 西域二三事(三)第258章 公孫瓚之死第207章 董卓二進雒陽第72章 火燒盤龍谷(一)第270章 董卓籌謀未來(一)第420章 煮酒(二)第426章 當陽(二)第26章 宴無好宴(2)第279章 雒陽烽火紀(三)第334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二)第157章 建春門血案(二)第332章 曹呂聯姻第19章 綠漪心思(1)第5章 欲學萬人敵(2)第298章 鏖戰(一)第418章 相邀第163章 韓與馬(完)第11章 馬奴小鐵(2)第15章 關二哥怎麼辦(2)第390章 家國天下第454章 機關算盡太聰明第24章 西部都尉(1)第271章 董卓籌謀未來(二)第469章 大野澤(二)第275章 司馬防(一)第432章 雄主邪?第326章 盧龍塞第257章 董俷離京第49章 太平教徒第162章 韓與馬(四)第133章 正宗五禽戲第427章 長阪坡第53章 追悔莫及
第405章 水淹七軍(二)第469章 大野澤(二)第83章 一進雒陽第388章 建安二年的雪(完)第63章 再遇唐周第111章 孟德登場第372章 長安之亂(四)第70章 諸葛一家第167章 雒陽名士皆瞽目第368章 各方雲動第255章 求賢令第148章 鸞衛軍第455章 泰平問對第177章 西園立八校(二)第73章 火燒盤龍谷(二)第191章 徐庶求學第41章 反目成仇(1)第106章 將軍威武第240章 雒陽一夜(一)第98章 殺牛角(一)第357章 有女文姬第3章 天生力王(1)第104章 日趨嚴重第93章 絞肉機(五)第418章 相邀第169章 辨王子(二)第352章 大麻煩第221章 死亡刺殺第170章 辨王子(三)第35章 破羌之難第387章 建安二年的雪(三)第233章 猛虎斃命第475章 四猛八大錘(三)第8章 大姐(1)第104章 日趨嚴重第386章 建安二年的雪(二)第401章 關中橋頭堡(一)第461章 宮孫乎?第390章 家國天下第178章 武夫爭雄第364章 彈汗山(二)第386章 建安二年的雪(二)第210章 雪鬼追蹤第232章 賈詡毒謀第375章 長安之亂(七)第379章 顏面存幾何第19章 綠漪心思(2)第462章 沒落陸家第143章 雒陽城內大宅門(一)第331章 涼州詞第129章 公子大才少有人及第342章 名士之殤(一)第249章 一紙詔書諸侯亂第108章 羣英會第215章 昭寧大事記(二)第115章 兄弟重逢第166章 興盛不過三代第383章 沿着錯誤軌跡第357章 有女文姬第216章 昭寧大事記(三)第435章 僧與帝(一)第76章 五溪蠻人第80章 龐德公第42章 少年蒲元(2)第160章 韓與馬(二)第114章 明主條件第222章 大文章第329章 西域二三事(三)第258章 公孫瓚之死第207章 董卓二進雒陽第72章 火燒盤龍谷(一)第270章 董卓籌謀未來(一)第420章 煮酒(二)第426章 當陽(二)第26章 宴無好宴(2)第279章 雒陽烽火紀(三)第334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二)第157章 建春門血案(二)第332章 曹呂聯姻第19章 綠漪心思(1)第5章 欲學萬人敵(2)第298章 鏖戰(一)第418章 相邀第163章 韓與馬(完)第11章 馬奴小鐵(2)第15章 關二哥怎麼辦(2)第390章 家國天下第454章 機關算盡太聰明第24章 西部都尉(1)第271章 董卓籌謀未來(二)第469章 大野澤(二)第275章 司馬防(一)第432章 雄主邪?第326章 盧龍塞第257章 董俷離京第49章 太平教徒第162章 韓與馬(四)第133章 正宗五禽戲第427章 長阪坡第53章 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