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雒陽城內大宅門(一)

陽人張舉反了!

這張舉,是漁陽當地的土豪,聯合了另一個張姓的本家,並且勾結烏桓人扯大旗造反。

右北平在旬日間就被攻破,張舉自立爲天子。

這中平年間,好像姓張的人一波接着一波的跑出來造反,先有太平道張角兄弟,後有漁陽張舉、張純……張舉造反雖然沒有太平道那麼聲勢浩大,可性質卻更嚴重。

因爲,因爲張舉自稱天子!

張角造反,好歹也只是自立爲天公將軍,再怎麼鬧騰,都沒有自稱天子。

可這張舉不知死活,居然敢自稱天子,並且還牽扯到了外族人,事態就不一樣了。

之前還能說張角的太平道之亂不過是漢家人自己的事情,但現在,卻變成了國與國……不管漢家人是否承認張舉這個天子,這天無二日,國無二主,卻是衆人皆知。

大將軍府的議事廳中,氣氛凝重。

一般而言,軍事上的事情都是有大將軍說了算。出現突發事件,也是大將軍先聚集文武商議對策,而後纔會稟報皇帝。像上一次蔡越級報告,已經是不合規矩。

何進覺得自己的太陽穴突突直跳,不停的揉着。

真是一個不順心的歲月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這造反作亂,彷彿成了瘟疫一樣的傳染。原以爲這新一年能有新氣象,可誰能想到,新年的第一天就聽到這消息?

原本聚集幕僚,是爲了接見董俷。

現在正好,董俷的事情先放一放吧,說說怎麼平亂?

曹操、荀攸帶着董俷來到議事大廳的時候,所有人都在沉思。

在這些人當中,有的是何進的幕僚,有的卻不是。比如驃騎將軍、槐裡侯盧植。

他今日來,一是想看看被好友蔡極力稱讚的虎狼之將,二一來還是想找董俷商量事情。

聽到漁陽作亂的時候,盧植眉頭緊鎖。

新任的幽州牧劉虞是個溫和長者。治理民事頗有才幹,可遇到軍事,恐怕是危險。

更何況,劉虞剛到幽州,只怕州內地事情還沒有理順,如何應對?

眼角的餘光,發現曹操、荀攸進來。在這二人身後,還跟着一個身高九尺五寸。虎背熊腰的少年。那體格,稱得上雄壯二字。那大腿,好像廊柱子一樣,那胳膊,比大廳裡的那些文士們的大腿不遑多讓。這少年站在門口,立刻讓廳中光線一暗。

好一員虎將!

盧植不由得心中暗自稱讚。

說起來,自家學生劉備的三弟張飛。已經是那種很彪悍的人物。

萬萬沒想到,這少年看上去,比之張飛更莽。略有些枯黃的頭髮盤成了一個髻,古銅色地臉膛,看上去格外威嚴。臉形很方正,只是這五官……細目橫眉,獅鼻闊口。

盧植心裡暗笑一聲:伯所說的相貌秉異。果然不差。

這相貌,誰敢說不秉異。

“孟德、公達,你們來的正好,快點幫我想想,該怎麼處理此事?”

曹操和荀攸只是猜測到幽州發生了大事,可並不知道究竟是什麼情況。旁邊陳琳連忙低聲向二人解釋了一番。

暗吸一口涼氣,曹操心道:這叛亂此起彼伏,莫非漢室江山。真的沒救了嗎?

可還不能在臉上有所表露,連聲道:“容我三思,容我三思。”

何進的目光,落在了董俷的身上。

早就聽老父親說過,董卓那兒子生的比老虎還要暴烈。今日一見,果然是名不虛傳。

“可是俷賢侄?”

“小侄見過大將軍!”

薰俷上前要行禮,被何進攔住。

“俷賢侄不必多禮。本想爲你接風洗塵。可誰成想……你且一旁落座。咱們過後再說。”

薰俷在靠着議事大廳門口地席位上跪坐下來,順便打量了一下廳中衆人。

有幾張熟悉的面孔。

上首位置。有一個熟人,正是荀爽。覺察到薰俷在看他,荀爽擡頭朝薰俷一笑。

這個人,其實也不錯。

薰俷目光落在了荀爽旁邊的人身上。何顒,也是個熟人。

但何顒顯然沒有荀爽那般友好,臉上露出輕蔑的笑容,哼了一聲不看薰俷。

另一邊的上首位置,坐着一個老者。

相貌清癯,但是眉眼之中,有一種威武之氣。他也正在打量董俷,見薰俷向他看來,微微一笑,算是打招呼。而在他旁邊,卻是一個青年,年紀看上去不到三十。

他閉着眼睛,似乎是在沉思。

俊朗的相貌,頜下黑鬚,有一種世家子的孤傲氣質。

這廳中在座地人,和他年紀差不多的都是坐在下首,也只有他,是在一羣老者中間。

想必,是個了不得的人物吧。

何進見沒有人說話,心裡不免感到有些不痛快。

咳嗽了一聲,“好了,大家也考慮了一些時候,有什麼主意,都出來說說吧。”

何顒下首的文士想要開口,卻被何顒攔住。

只見他站起來,“大將軍,這件事其實也不難。俷公子被譽爲虎狼之將,又是將門之子,更先後平定了太平道之亂,還奪回了隴西郡城。想必,這也難不倒他。”

在說到隴西郡城四個字的時候,何顒特意的加重語氣。

說實話,何進對董俷當初不經過他,而通過蔡直接稟報皇上的舉動也不甚滿意。

可這時候也覺得何顒有點……

薰俷是個武將,年僅十五歲而已。

就算他當初做的事情不合規矩,可也是年少無知。

薰卓這次表現出了非常大地誠意,很爽快的就把董俷送來了陽,而且還命人帶來重金以示忠心。何進也覺得老大不好意思,當初董卓投靠閹寺,不也是他一手造成?

想當年,他和董卓推心置腹。

結果人家第一次進京,二話不說先拿走了一個官職不說,而後在南宮血戰,何進也沒有站出來爲董卓說一句好話。這事情放誰身上。只怕都不會太高興。現在,薰卓已經回來了,還在信中口稱‘大將軍吾兄’,多真誠,何必要去爲難一個孩子?

何進正要站出來打圓場,董俷卻呼的起身。

陳琳向曹操、荀

的時候,董俷已經聽清楚了原委。

多大點的事情啊,用的着一個個愁眉苦臉?他自然能看出何顒對他的針對和敵意。但是一點也不放在心上。老子這次來你陽,說穿了就是要惹事,怕你個球啊!

“大將軍,小侄雖魯,可也聽說過兵來將擋,水來土填地道理。張舉造反,乃大逆不道之舉。何需商量,打他就是。誰造反,就滅了誰,殺得血流成河,看誰還敢造反?小侄不才,願領三千人馬,前往漁陽平叛。若拿不到那張舉地人頭。小侄提頭來見!”

一番話,說地大廳裡的人,有一半直翻白眼。

薰俷說完,挑釁似地向何顒看去,“只是不知道伯求先生,敢不敢雖我一同出征!”

“你……”

一句話,把個何顒憋得臉紅脖子粗。

薰俷就是挑明瞭:你丫不敢隨我一起出戰,最多也就是耍弄嘴皮子。

那孩子氣的表現。讓滿屋的人不禁莞爾。

一直閉目的青年也睜開了眼睛,笑道:“俷公子這話,說的倒也真實在。”

盧植看何顒有點下不來臺,忙站起來說:“大將軍,俷公子這話乍聽是有些可笑,可說穿了,也就是這麼回事。張舉造反。我們打就是了。朝廷百萬雄兵。難道還怕他一個漁陽土豪?呵呵……不過盧植以爲。打、撫必須配合使用。對張舉一干亂臣賊子,我們不但要打。還要打得狠……而烏桓人,我建議由劉幽州來應對。”

這個人,就是盧植?

薰俷不禁好奇的向盧植看去,而盧植說完,朝着董俷一笑。

這老頭,沒老爹說地那麼可惡啊!挺和藹的一個人……

薰俷素來是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盧植表現出了善意,他自然也是投桃報李。

何進連連點頭,“子幹說的沒錯,打、撫相合……恩,烏桓人由劉幽州來解決,那征討張舉,該有誰來統兵?賢侄,你且坐下,你剛入陽,若是蔡伯聽說我讓他的虎狼之將連休息都不休息就派出去打仗,他鐵定找我拼命,說不定還會參我一本。”

很奇怪的氣氛,大廳裡的人,笑容很有些古怪。

其實,這一路上董俷想了很多。

來陽主要就是兩個危險因素,一個是士人對他的挑釁。這一點董俷不怕,他已經做好準備,誰他媽地敢找我挑釁,我打得他好像豬頭一樣。反正老爹在涼州一日,那何進就要保我一天。至於第二個危險因素,也是董俷心裡最爲擔心的一點。

皇甫嵩!

皇甫嵩的死,如果有人要詳查的話,那可真不好辦。

不過從目前來看,好像所有人都沒有把他和皇甫嵩的死聯繫在一起。

何進開了口,董俷也不再多說。

反正讓所有人領教了他的蠻性,這就足夠了!

那個青年,爲何要幫我說話?而且他一開口,原本想幫何顒說話的人,似乎都退了回去。

偷偷地詢問身邊的曹操,“剛纔說話的是誰?”

曹操此時在大將軍府的地位也不甚高,故而和董俷坐在一起。

聽得董俷詢問,曹操笑道:“第一個開口的,是本初……哦,就是袁太傅的侄子,袁紹;後面說話的老者叫盧植,和伯先生的關係非常好,算是你地長輩吧。”

“唔,原來是他!”

薰俷點點頭,忍不住又開了袁紹一眼。

正好和袁紹的目光相觸,董俷敏銳的覺察到,那目光中帶着一種很複雜的含義。

盧植說:“讓董賢侄領兵出征是個好主意,但不太現實。從陽到幽州,加上整點兵馬,至少也要一個月的時間才能到達。一個月的時間,對於反賊實在太寬裕了。”

袁紹說:“盧公所言不差。”

盧植接着說:“我有一人舉薦……我那學生遼西令支人公孫瓚,爲人勇武,頗有機智。其人也是出身遼西望族,對朝廷忠心耿耿,而且頗有義名。早年他跟隨郡太守劉基,後劉基因事獲罪被髮配日南。身邊隨從都散了,唯有伯圭始終跟隨。”

“哦,這件事我倒是聽說過。”

盧植笑道:“劉基被赦免後,伯圭曾被舉爲孝廉。後來到遼東郡任長吏,更多次擊潰鮮卑人。此人剛正不阿,更兼嫉惡如仇。如今是縣縣令,可命他就地招募幽州精銳,攻打張舉。”

何進沉吟深思片刻,拍案而起,“就這麼決定,命公孫瓚爲幽州都督行事,賜符節,總督平叛。劉幽州主持安撫烏桓之事,務必要儘快解決張舉之亂,以定皇上之心。”

“大將軍英明!”

廳中衆人躬身應命,董俷也是趕緊行禮。

“我這就去見皇上……啊,俷賢侄,今日恐怕無法爲你接風洗塵了,改日我在專門設宴。你在陽可有住處?若是還沒有找好的話,不如就先住在我這裡,如何?”

薰俷忙道:“大將軍,我父在我出發之前,已經派人在迎春門外買了房子。”

“既然如此,那我就不留你了!”

何進說完,對袁紹等人說:“本初,慈明,你們都先留一下,我還有些事情要說。”

薰俷在大將軍府地家人帶領下,走出了府門。

薰鐵牽着馬,在門口等候。

“主人,咱們接下來去哪兒?”

“回家,先回家!”

薰俷說着,正要翻身上馬,這時候從大將軍府門後走出一人,大聲道:“賢侄,等我一下,我有話要說。”

扭頭看去,就見盧植匆匆地走過來。

對於這位長者,董俷還是很有好感地。

連忙躬身道:“盧公,有何吩咐?”

盧植似有難言之隱,看看大將軍府門前的那些侍衛,苦笑一聲說:“咱們邊走邊說!”

第51章 飛白絕倫第206章 千乘萬騎走北邙(三)第346章 昔日重現第132章 龐家有子名令明第337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五)第446章 無題第255章 求賢令第379章 顏面存幾何第395章 十年(五)第105章 父子相逢第124章 敕勒歌第392章 十年(二)第106章 將軍威武第125章 毒士賈詡第370章 長安之亂(二)第37章 再遇裴元紹第138章 亦幻亦真第166章 興盛不過三代第222章 大文章第257章 董俷離京第429章 夏侯蘭(一)第56章 李儒之謀第251章 弘農王出馬第279章 雒陽烽火紀(三)第16章 所爲何來(2)第456章 兩大錢第86章 雒陽喋血第61章 惺惺相惜第353章 鳳雛第一謀第130章 美女野獸第471章 關中總動員(一)第145章 雒陽城內大宅門三(上)第85章 南宮鉅變第202章 泰山賊(二)第369章 長安之亂(一)第32 名駒象龍第260章 江東起風波第98章 殺牛角(一)第148章 鸞衛軍第119章 初見孟德第332章 曹呂聯姻第472章 關中總動員(一)第495章 決戰之襄陽第377章 長安之亂第138章 亦幻亦真第232章 賈詡毒謀第396章 十年(六)第440章 暗藏殺機第314章 西域暴虎(一)第294章 並非那麼簡單(一)第132章 龐家有子名令明第458章 亂局(二)第308章 小兒也是大敵第276章 司馬防(二)第245章 國運昌盛第434章 一大步第433章 活字第12章 心思(1)第59章 古之惡來第70章 諸葛一家第334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二)第406章 水淹七軍(三)第187章 桃園一諾,翼德全義第138章 亦幻亦真第305章 大生意第382章 黑名單第242章 雒陽一夜(三)第325章 遼西起風雲第192章 名匠與發明家第371章 長安之亂(三)第19章 綠漪心思(1)第491章 蔡美人第446章 無題第216章 昭寧大事記(三)第129章 公子大才少有人及第276章 司馬防(二)第202章 泰山賊(二)第315章 西域暴虎(二)第444章 二子分家第398章 十年(八)第441章 千里草第161章 韓與馬(三)第165章 北宮校尉第429章 夏侯蘭(一)第263章 雞鹿塞(三)第37章 再遇裴元紹第52章 再戰黃巾第229章 大戰將臨第374章 長安之亂(六)第85章 南宮鉅變第4章 殺人歌(2)第454章 機關算盡太聰明第79章 張機辭官第142章 董俷進雒陽第247章 一動不如一靜第456章 兩大錢第381章 陳宮論連橫第157章 建春門血案(二)第499章 決戰之殤逝第223章 那是誰?
第51章 飛白絕倫第206章 千乘萬騎走北邙(三)第346章 昔日重現第132章 龐家有子名令明第337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五)第446章 無題第255章 求賢令第379章 顏面存幾何第395章 十年(五)第105章 父子相逢第124章 敕勒歌第392章 十年(二)第106章 將軍威武第125章 毒士賈詡第370章 長安之亂(二)第37章 再遇裴元紹第138章 亦幻亦真第166章 興盛不過三代第222章 大文章第257章 董俷離京第429章 夏侯蘭(一)第56章 李儒之謀第251章 弘農王出馬第279章 雒陽烽火紀(三)第16章 所爲何來(2)第456章 兩大錢第86章 雒陽喋血第61章 惺惺相惜第353章 鳳雛第一謀第130章 美女野獸第471章 關中總動員(一)第145章 雒陽城內大宅門三(上)第85章 南宮鉅變第202章 泰山賊(二)第369章 長安之亂(一)第32 名駒象龍第260章 江東起風波第98章 殺牛角(一)第148章 鸞衛軍第119章 初見孟德第332章 曹呂聯姻第472章 關中總動員(一)第495章 決戰之襄陽第377章 長安之亂第138章 亦幻亦真第232章 賈詡毒謀第396章 十年(六)第440章 暗藏殺機第314章 西域暴虎(一)第294章 並非那麼簡單(一)第132章 龐家有子名令明第458章 亂局(二)第308章 小兒也是大敵第276章 司馬防(二)第245章 國運昌盛第434章 一大步第433章 活字第12章 心思(1)第59章 古之惡來第70章 諸葛一家第334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二)第406章 水淹七軍(三)第187章 桃園一諾,翼德全義第138章 亦幻亦真第305章 大生意第382章 黑名單第242章 雒陽一夜(三)第325章 遼西起風雲第192章 名匠與發明家第371章 長安之亂(三)第19章 綠漪心思(1)第491章 蔡美人第446章 無題第216章 昭寧大事記(三)第129章 公子大才少有人及第276章 司馬防(二)第202章 泰山賊(二)第315章 西域暴虎(二)第444章 二子分家第398章 十年(八)第441章 千里草第161章 韓與馬(三)第165章 北宮校尉第429章 夏侯蘭(一)第263章 雞鹿塞(三)第37章 再遇裴元紹第52章 再戰黃巾第229章 大戰將臨第374章 長安之亂(六)第85章 南宮鉅變第4章 殺人歌(2)第454章 機關算盡太聰明第79章 張機辭官第142章 董俷進雒陽第247章 一動不如一靜第456章 兩大錢第381章 陳宮論連橫第157章 建春門血案(二)第499章 決戰之殤逝第223章 那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