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海戰

尼古拉斯覺得在這片水域與中國人作戰對自己十分有利,因爲這裡距離香港已經不是很遠了,這樣那些在海戰中受傷的船隻就可以更快得到修理,這一次他的遠征艦隊需要完成一系列的任務,擊敗中國海軍只是邁出了第一步,所以戰鬥結束後艦船的修復對它來說也十分重要。

當瞭望哨確認了對方的身份之後尼古拉斯命令艦隊排成一列縱隊迎戰,劉銘傳在吉林城下敗給俄軍之後參謀部做的分析報告中曾經指出,在新式快槍普及以後以往軍隊整齊的排列已經不再適應新的戰爭模式,所以俄國人的那種亂戰反而更容易佔到上風。不過這份報告裡的亂戰僅指俄國在遠東的陸軍,而俄國的海軍一般來說比較教條,尼古拉斯就非常堅定地繼續抱着單一縱列的模式。

海雲峰沒有理睬俄國人擺下的長蛇陣,他命令所有艦隻以致遠號爲頂點排成一個鍥型,準備從俄國人的戰列中硬插過去。俄國除彼得大帝號之外的幾艘鐵甲艦都是使用側舷炮作戰的老式戰艦,一旦他們的隊形被打亂戰鬥力就會大打折扣。

海雲峰知道俄國人的艦船之間航速有很大的差別,他的海軍雖然也有這個問題但是經過去年的改裝航速的差異還不算無法忍受,而俄國人當戰鬥序列被打亂之後必然會互相脫節,這正是海雲峰希望看到的。

雙方交手的第一個回合俄國人就吃了一個悶虧,以致遠號的強大戰力爲先導,海雲峰率軍極其兇狠的插入到俄國人的隊列當中,俄國人對這個局面明顯準備不足,在中國艦隊集中起來的火力面前很快就有一艘鐵甲艦被送進了海底,在此之後由於俄軍戰艦的反衝擊,雙方的陣型都被打散,大致形成了一箇中國戰艦在內,俄國戰艦在外的那樣一種排列。

隨着各位艦長們尋找對手捉對廝殺致遠和彼得大帝號也開始對撼了起來,這場海戰在後來又被稱爲旗艦之戰,因爲雙方都知道那些依靠舷炮作戰的老式戰艦即便蒙上再多的鐵甲也無法與純鐵製使用旋轉炮塔的新式戰艦爲敵,所以只要將對方的旗艦擊沉海戰的結果也就出來了。在這一過程中尼古拉斯很快發現周圍的中國軍艦越打越多,這主要是因爲當彼得大帝號全速前進的時候輕而易舉的就把那些老艦甩在了後面,不過中國人這個時候看起來倒頗有騎士精神,反正圍攻俄軍旗艦的事情沒有發生,他們只是把那些跟隨在彼得大帝號之後的俄國戰艦一艘艘的幹掉,這樣做的原因主要是因爲他們的大炮難以對彼得大帝號產生有效的傷害,倒還不如先揀軟柿子狠狠的捏一捏。

致遠號與彼得大帝號不管是噸位、火炮口徑和數量都相差不大,可是很快在對射中致遠號就逐漸佔據了上風。英國人在造船上的名聲可不是吹出來的,從戰艦艙室的設計、鋼材的強度到火炮的穩定性致遠都略勝一籌,這些零零碎碎的細節加起來就構成了一個不小的優勢。

最後尼古拉斯看到自己的前主炮被擊毀之後他就明白了這場較量他是輸家,跟隨在自己身邊的戰艦已經被中國人打的七零八落,那些遠遠被拋在後面的已經開始掉頭準備駛向香港,事到如今尼古拉斯也只好逃跑了。經過這一個多小時的炮戰彼得大帝的船體還是經受住了炮火的考驗,雖然上層建築被打的面目全非可是戰艦仍能以全速航行,在後主炮的掩護下竟然讓他殺了出去,海雲峰銜尾追下去卻沒能抓住這條大魚,最後只能眼睜睜的看着俄國人逃進了香港水域。

俄國艦隊退入香港並不代表就此安全,二唐立刻用外交手段香港英政府施壓,如果是俄國人大破中國水師或許英國人還可以頂住這樣的壓力,但是現在庇護這些喪家之犬就不值得了,而且中國海軍不斷在外面遊弋,雖然沒有難爲過往的商船,但是俄國人想要逃出去卻是絕對不可能的,所以說能躲得了一時躲不了一世。

在此之前這場海戰被視爲勢均力敵的一場較量,可是現在俄國人敗得這樣慘對英國人也是一個觸動,面對已經成爲列強當中一員的中國香港的存在實在有些尷尬,這個時候如果再一味的袒護俄國人很可能會對自身不利,二唐已經發出了如果英國人不驅逐俄國艦隊就封鎖香港的威脅,在英國人看來這個威脅相當有力,二唐如果想讓香港陷入癱瘓實在是太容易了,雖然這件事因爲牽涉到與俄國的外交還需要等待倫敦的答覆,不過港英這邊是打算把俄國人交出去的。

倫敦現在更關心巴爾幹的局勢,俄國人在東面的慘敗代表着這一場戰爭大局已定,英國實在沒有必要在這個時候繼續迴護俄國,而且這種維護也起不了任何作用,不管怎麼看那支遠征艦隊都逃脫不了滅亡的命運,所以與俄國大使進行了簡單的交流之後倫敦就同意了香港總督的請求:限俄國艦隊二十四小時內離港。

亞歷山大二世對英國這種落井下石的做法只能默默的接受,遠征艦隊的慘敗給了他沉重的打擊,雖然在與宿敵土耳其的戰場上俄國人取得了很不錯的戰績,但是在東方的完敗完全抵消了這些勝利,民衆的情緒變得異常的憤怒,可是卻無法找到發泄的地方,中國實在太遠了,即便俄國集全國之力也很難對中國產生實質性的傷害,更何況他的國庫已經快要空了。

當俄國的沙皇默默的接受了這一屈辱的現實之後遠征軍裡的水兵得知英國人敢他們走之後卻鼓譟了起來,實際上他們扣留了前來下通牒的英國官員,遠征軍的陸戰隊在開戰之初就退入了香港,所以並沒有受到任何損傷,對他們來說這次遠征實在是太憋屈了,經過了大半年的航行居然一槍都沒放就就要面臨投降的命運,這讓那些鬱悶到了極點的士兵突然爆發了起來。

這些頭腦簡單的傢伙仍然希望攻打廣州,而艦隊方面雖然損失慘重但是經過修理後進入內河爲他們提供支援應該還是可以做到的。俄國人爆起發難讓港英政府一陣手忙腳亂,香港的駐軍能不能抵擋那些俄國人還真的是個問題,於是他們一方面聲色俱厲的對俄軍艦隊司令尼古拉斯施壓,一方面聯絡駐紮在九龍的中國軍隊。

尼古拉斯當難知道水兵沒這樣做純粹是自取滅亡,萬般無奈之下他作出了棄船的決定,所有的戰艦將被炸沉,然後和軍向英國政府投降,在保證了所有的人都能回到故鄉之後這一次危機纔算是過去,李富貴對於他們能夠和平地解決這件事很是遺憾,如果俄國人真的一意孤行下去那接下來收復香港的談判就可以啓動了,現在看來或許還需要幾年的時間。

隨着俄國遠征艦隊的灰飛煙滅遠東的戰局已經沒有什麼懸念可言了,石達開溯黑龍江而上將俄軍一塊一塊的清除出去,眼看着黑龍江的光復指日可待。土耳其在盟友的大勝之下也奮起精神拼命抵抗,並且一再的催促中國從西北出兵,蘇丹的價碼越開越高,弄得李富貴真的有些動心了。

在這種形勢下英國聯合了法國介入調停,一方面歐洲列強不願意看到俄國在東方輸得太慘,另一方面他們也不希望俄國奪取巴爾幹,如果繼續打下去兩個戰場都會向着他們不願意看到的方向變化,所以這個時候利用雙方的跛腳互相平衡是他們最願意看到的。

在此之前文祥得到了他在二唐第一個正式的差事,宣撫東北三省的老百姓,這裡到處都佈滿了戰爭的傷痕,而奕欣在投降之後變得心灰意冷,而且他在這前後的作爲並沒有得到所有人的諒解,相對來說文祥在當年主持北京的順利交接得到了京畿一帶民衆的稱頌。文祥的副手叫做文海,這樣的巧合讓李富貴第一反應是文祥打算帶着他兄弟一起出關,不過一轉念纔想起來文祥並不姓文,問過陸歸延才知道這是一位副宣撫使在歷史和地理方面的很有造詣,他去東北主要是勘查邊界,準備與俄國談判的。

目前東北的形勢是黑龍江以南已經全境光復,北面也有大片的地區在中國的控制之下,尤其是沿海地區,俄國的一些小型堡壘和用來打魚的簡易碼頭都被攻佔,不過偏靠內陸的地區由於中國沒有永久性的要塞所以控制區域仍沒有恢復當年尼布楚條約所劃定的疆界。而這一塊地區成了中俄談判爭執的焦點,俄國人現在已經充分認識到他們爲什麼失敗,補給方面的缺陷抵消了所有他們自以爲的優勢,不過如果把戰線劃到外興安嶺一帶此消彼長中國的這種優勢就會被大大削弱,所以遠東俄軍的司令認爲憑藉幾座要塞俄軍可以守住外興安嶺一線,而中國方面似乎也認同這樣的觀念,唐軍的行動總是依託黑龍江,雖然觸角也到達了外興安嶺的南麓,但是遠遠稱不上控制,現在中國要在外交桌上索取他們軍事上難以獲得的東西。

李鴻章的目光主要放在沿海地區,在他看來這次和談最重要的就是把唐軍打下的所有沿海地區的地位給確定下來,至於其他的地方則相對次要,他的這種觀點得到了李富貴的贊同。不過再一次作爲副使出席的文海卻在恢復故土的問題上絲毫不讓,實際上他是要求以外興安嶺和雅布洛諾夫山來劃分中俄的邊界,按照他的算法尼布楚也要被劃到中國的版圖當中。

李鴻章雖然覺得這個要求有些過分,不過談判的宗旨就是漫天要價、落地還錢,所以還是把這樣一個方案擺了出來。對此俄國人當然不肯接受,不過隨着黑龍江水域通航能力的日漸增強,中國人如果在打尼布楚的主意那很有可能會進一步展開軍事行動。

俄國使團對今年夏天的戰事十分擔心,暫時的停火併不能真正阻擋唐軍的步伐,雖然俄軍的遠東司令排着胸脯保證不會讓唐軍越過外興安嶺,當然司令官也說過他需要更多的部隊和彈藥,但是目前俄國已經無力再爲遠東提供任何支援了,在土而且戰場上拖住了大量的俄軍不說,中國軍隊在西北的活動也越來越活躍。如果亞歷山大二世的國庫仍然充裕的話或許他並不害怕中國人越過西北的邊界,但是現在戰爭如果再一次升級,俄國的財政很可能就要崩潰。

最終經過艱苦的談判勝利者得到了充分的尊重,所以協商的結果還算公道,巴爾幹的幾個小國得到了獨立,同時土耳其割讓了一大塊土地給俄國,而俄國則失去了遠東大片的濱海地區,至於內陸的邊界基本上沿襲了尼布楚條約,只是把西面的一段從額爾古納河推到了尼布楚跟前。

在和約簽字生效之後各方代表互相碰杯來慶祝再一次到來的和平,李鴻章在酒會上發表了願中俄世代友好的祝酒詞,並且接着向俄方代表提出了一個促進雙方友好關係的建議,那就是中俄合力建造一條橫跨歐亞大陸的鐵路大動脈,這個提議倒是讓俄國人頗爲動心,雖然他們對這次的失敗仍然個耿耿於懷,但是經有這場戰爭他們也達成了一個共識,那就是在可預見的將來這個臭不太容易報,所以在此之前修一條鐵路大家一起來發財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這個建議當然讓英國人皺起了眉頭,這條新開闢的絲綢之路不可能有他們的份不說,鐵路在安集延接軌無疑會大大加強中俄兩國在中亞的力量,可是這樣一條鐵路並不牽涉到第三方英國人也沒有什麼理由干涉,英國代表打算回去以後立刻催促印度總督儘快將阿富汗搞定,同時對歐亞大動脈的計劃雖然不能明着反對不過暗中做些破壞還是可以的。

南京的諸位大老爺們發現只要二唐在對外戰爭中取得勝利他們皇帝的瘋病就會加重,李富貴一改以往穩健的作風在國會提出了一串法案,其古怪激進令所有人咂舌,雖然大部分被否決掉了,可是議員們還是在爲皇帝的健康擔心,不過現在國會否決起皇帝的提案倒是變的輕車熟路了,這種事情有了第一次以後就變得好辦了。而李富貴推行的官員進社區的活動在稍微平穩了一段時間之後再一次活躍了起來,實際上有一些人已經開始默默的接受這種懲罰模式了,既然無法反抗忍受也是一種選擇。

直到李富貴打算做一次環球旅行衆人才算是又被嚇了一跳,天子出巡在中國歷史上沒什麼好名聲,乾隆六下江南也只能得到一箇中性的評價,更何況李富貴現在還是打算到外國去出巡。當然李富貴找出了周穆王的例子來說明天子是可以離開自己的疆界的,只不過羣臣對那些神話傳說嗤之以鼻。

對於皇帝的行動議會就沒有權力干涉了,羣臣對此只有苦諫,不過這個時候的李富貴很少能夠聽得進去別人的意見。幸好這次出巡仍有許多地方需要準備,所以想要很快的成行並不容易,首先一條中國還沒有一艘皇家遊艇,可是總不能讓皇帝搭乘客輪出國,國會和政府這一次可算抓住機會了,在購買遊艇的問題上來回踢皮球,指望用這種方法讓李富貴無法成行。可惜他們忘了自己的這位皇帝非常有錢,當他們得知李富貴已經以私人名義在英國訂購了一艘武裝遊輪的時候也只能面面相覷。

李富貴的離開實際上是一種心理上的衝擊,對政治體系的運行倒不會起到什麼實質性的影響,因爲在對俄戰爭結束後李富貴除了每天拿出一些異想天開的主意之外已經不再幹涉國會和政府的運作,不管議會通過了什麼樣的決議李富貴都樂呵呵的用璽,甚至包括再一次被提出而又獲得通過的“皇帝職權使用辦法法案”。在這項法案被通過之後李富貴每一次想要率性而爲的時候就會有人搬出法律來勸諫李富貴,而李富貴知要一聽說他的某種行爲違反了法律總是能夠及時的改正,所以當李富貴執意要出巡的時候議員們都很後悔當初法案裡爲什麼沒有定下幾條幹涉皇帝私生活的條款。

起點中文網 www.cmfu.com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

第90章 科舉第28章 凱瑟琳(上)第十章第二十九章重逢作者文海第41章 五八年的冬天(上)第一百零四章第5章 官與商第七章第一百零五章第十八章第132章 平局第一百三十一章第八十四章第164章 連環套(上)第208章 繼承權第八十四章第一百八十章第十八章第97章 合圍(下)第79章 勝海舟第二十三章第13章 北王韋昌輝第一百七十七章第四十八章第一百一十二章第60章 李富貴的一八六零第四十四章第143章 左宗棠與三鞭酒第26章 天津(下)第一百八十六章第177章 川鄂大戰情節發展梗概棋局作者文海第四十八章第二十三章第一百零一章第一百三十七章第一百二十四章第36章 共產主義第96章 合圍(上)第164章 連環套(上)第九十三章第153章 橫行西北(下)第四十八章第195章 社區服務計劃第一百六十章第一百六十三章第一百七十五章第一百八十一章第76章 大阪府第三十一章第65章 變法第一百四十章第一百三十九章第一百零八章第一百五十六章第207章 巡遊第106章 赤子第一百七十六章第五十章第十三章第208章 繼承權棋局作者文海第107章 天國舊友第五十七章第十六章第七十章第一百二十二章第159章 遠征第76章 大阪府第133章 儒之邏輯第九十九章第163章 陷阱第139章 馬尼拉海戰第十四章第199章 盛世危言第174章 逃離巴黎第91章 辯論會第151章 封狼居胥第十三章第91章 辯論會第九十五章第39章 營救第152章 橫行西北(上)曲線救國的結束語第41章 五八年的冬天(上)第181章 密議第74章 長門決戰第155章 驅除韃虜第83章 得勝回朝第七十七章第63章 禁毒第一百一十七章第三十一章第109章 青幫第一百五十一章第53章 捻子第183章 新舊交替第98章 破城
第90章 科舉第28章 凱瑟琳(上)第十章第二十九章重逢作者文海第41章 五八年的冬天(上)第一百零四章第5章 官與商第七章第一百零五章第十八章第132章 平局第一百三十一章第八十四章第164章 連環套(上)第208章 繼承權第八十四章第一百八十章第十八章第97章 合圍(下)第79章 勝海舟第二十三章第13章 北王韋昌輝第一百七十七章第四十八章第一百一十二章第60章 李富貴的一八六零第四十四章第143章 左宗棠與三鞭酒第26章 天津(下)第一百八十六章第177章 川鄂大戰情節發展梗概棋局作者文海第四十八章第二十三章第一百零一章第一百三十七章第一百二十四章第36章 共產主義第96章 合圍(上)第164章 連環套(上)第九十三章第153章 橫行西北(下)第四十八章第195章 社區服務計劃第一百六十章第一百六十三章第一百七十五章第一百八十一章第76章 大阪府第三十一章第65章 變法第一百四十章第一百三十九章第一百零八章第一百五十六章第207章 巡遊第106章 赤子第一百七十六章第五十章第十三章第208章 繼承權棋局作者文海第107章 天國舊友第五十七章第十六章第七十章第一百二十二章第159章 遠征第76章 大阪府第133章 儒之邏輯第九十九章第163章 陷阱第139章 馬尼拉海戰第十四章第199章 盛世危言第174章 逃離巴黎第91章 辯論會第151章 封狼居胥第十三章第91章 辯論會第九十五章第39章 營救第152章 橫行西北(上)曲線救國的結束語第41章 五八年的冬天(上)第181章 密議第74章 長門決戰第155章 驅除韃虜第83章 得勝回朝第七十七章第63章 禁毒第一百一十七章第三十一章第109章 青幫第一百五十一章第53章 捻子第183章 新舊交替第98章 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