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不久李富貴最害怕的消息傳來:林鳳祥攻佔了揚州。看來北伐軍是要從揚州出發沿大運河北上,這樣淮陰縣就是首當其衝,李富貴急忙下令所有的部隊都收縮到縣城,訓練營的士兵隨時填補第一軍團在戰鬥中留下的空缺,而老兵營的士兵們也在半年多來第一次拿起了武器,軍工廠的工匠也撤到城裡,同時全力加固城池,希望北伐軍發現自己不好啃就繞過自己。淮陰縣的氣氛陡然緊張起來,所有人都神色凝重,不過這次也讓那些市民第一次看到了富貴軍的實力,而且看到軍隊拉開架勢守城,也讓他們稍稍鬆了口氣,起碼李大人看來不會如傳言所說在開戰之前就棄城逃跑。

而李富貴這時候卻正爲未來的戰略方針而苦惱,儘管李富貴的內心中非常希望自己成爲一個披堅執銳,身經百戰的勇將(作者:你開什麼玩笑,漢尼拔在意大利打了十幾年不也就打了那幾場戰役,身經百戰?那還不得寫死我啊!),可是冷靜地分析起來由於自己站在最後獲勝的一方,所以只要自己不犯錯誤,穩紮穩打就可以獲得勝利,另外他也不能讓太平天國太快完蛋,所以以後如果要打就一定要謹慎,寧可少打仗,必須保證打有把握、傷亡小和有決定性的戰役(作者:這樣就對了嘛。其實軍事文學中的戰役和武俠文學中的比武、色情文學中的牀上大戰一樣,少而精的寫一些非常提神,寫多了就味同嚼蠟)。

又是經過幾夜的冥思苦想,李富貴終於制定出了軍隊的作戰方針

富貴軍所有的高級將領和李富貴和幕僚都坐在會議室裡,他們的面前放着一份戰略方針,內容他們剛剛都聽過了,現在全部沉默無語,本來最應該跳出來發言的林雨長已經說不出話來了。最後還是由陸歸延來開口:“雖說諸葛一生唯謹慎,可這個方針也太保守了吧,簡直是畏敵如虎。”

這份方針的主要內容是:

對敵的八不打,

一、敵將不弱不打,附錄中還列出了不弱的敵將,包括了李富貴所記得的所有太平軍將領。

二、我軍不佔絕對火力優勢不打。

三、敵軍軍紀嚴明軍容整齊不打。

四、不與敵軍打巷戰。

五、敵情不明不打。

六、不打傷亡巨大的消耗戰。

七、天氣不好不打。

八、地形不利不打。

凡是遇到這八不打的情況,指揮官可自行決定時進行防禦或迅速撤退與敵脫離接觸,如確需作戰須得到最高指揮官(也就是李富貴)批准。

李富貴看着這些將領開始苦口婆心地展開勸說:“我們的作戰經驗很少,軍隊又不多,損失不起啊。這個方針也只是戰爭初期的方針,現在長毛氣勢正盛,我們必須儘量避免打沒有把握的仗,從戰略角度來看以後長毛會越打越弱,而我們會越打越強,等到形勢逆轉的時候,我們自然會使用更積極的進攻方針。”

李富貴手下的高級將領絕大部分在一年前都還是種地的農民,他們當然不敢對立富貴的意見作出反駁,林雨長雖然還在嚷嚷可由於沒有人附和他最後也只好屈服。

以後來的消息讓李富貴越來越緊張,太平軍在揚州集結大量的士兵,似乎不久就會從揚州向北發兵,城防繼續加緊建設,同時安排工人在縣城裡開工生產軍需,同時命令探子注意打探林鳳翔的行蹤。

在嚴陣以待了一個多月後,得到消息林鳳祥、李開芳率兩萬人從揚州向西北上,很快聽到他們克滁州,破鳳陽向着河南去了以後,李富貴才長長的出了一口氣,命令所有不在役的士兵回營駐紮,淮陰縣城內的一切恢復原樣,召集所有高級軍官開作戰會議。

這次會議的議題令所有軍官都感到一振:“選擇富貴軍第一次作戰的目標”。太平軍離這裡最近的據點是揚州,林鳳祥走後駐有兩萬多一點的軍隊,守將叫曾立昌,這個名字李富貴沒有聽過,軍隊雖然多了一點不過據情報說裡面不少是剛入伍的新兵,精銳部隊應該都讓林鳳翔帶走了,再加上揚州緊扼大運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最後決定以揚州爲作戰目標。

接下來就是徵集船隻、士兵動員、準備物資,一切就緒後又從軍校中抽了一些人來保障後勤,第一軍團終於開始向南開拔。一路上軍隊的表現還不錯,對老百姓的態度可以算是非常友善,而老百姓也對這支穿着綠軍裝的奇怪軍隊由開始的懼怕轉變爲好奇。經過一路的宣傳終於到了計劃中大本營的所在地——界牌,之所以選這裡作基地只是因爲李富貴在地圖上發現這個地名很氣派,在李富貴的印象裡好像有個地方叫界牌關的,大概這個界牌也是地形險要吧。到了才發現只是一個很普通的小縣城,駐紮下來之後立即就召開軍事會議討論具體的作戰計劃。鬧哄哄地討論了半天,最後採取了誘敵深入的戰術,當與敵接戰後利用部隊的高機動性後撤,第二步兵團一分爲二與本陣脫離,三支部隊成品字形撤退,敵軍應該會追擊中路的大部隊,大部隊撤退到陳崗後列隊防禦,然後左右兩支伏兵殺出,殲滅敵人。如果敵軍不追擊大部隊就由小部隊帶着敵軍繞圈子,然後大部隊以逸待勞,擊潰敵軍。李富貴給這個作戰計劃起名叫做‘雙尾蠍’,他對於自己想出的這個計劃非常滿意,看來自己還真有些謀略的天賦。

計劃定好後李富貴還想了個驕敵之計,要陸歸延幫他寫一篇酸酸的戰書送到揚州城去,好讓太平軍輕視自己。

在界牌修整了兩天之後,李富貴命人把戰書送到揚州去,自己則帶領隊伍緩緩向揚州進發,一路上非常仔細地觀察周圍的地形,並派出斥候探索行軍路線兩側十幾裡範圍的地形,李富貴親手把這些信息繪製在地圖上,而李富貴手頭上的地圖倒是做繪圖紙的好材料,因爲上面只有城市和河流,在李富貴看來這樣的地圖什麼用都沒有,只是自己在上面標註地形能有個參照。

第七十二章第七十五章第1章 張家莊、漣河鎮第82章 京都見聞第50章 北京條約第39章 營救第129章 太子太傅第33章 廣東戰區(下)第4章 李鴻章的臺灣第一百三十九章第118章 阿斯本艦隊第166章 外交第四十五章第6章 戲迷第一百七十章第2章 大清金融形勢研討會第十九章第210章 廢帝(上)第一百二十四章第一百六十七章棋局作者文海第33章 廣東戰區(下)第一百四十八章第79章 勝海舟第3章 印度起義第148章 宣判第一百二十三章第151章 封狼居胥第102章 廣東的維新第五十六章第一百七十三章第81章 計劃經濟第四十五章第七十九章第187章 迴歸的大結局第一百五十四章第一百一十五章第82章 京都見聞第三十一章第162章 黃雀在後第149章 珍珠翡翠夜光榻第81章 計劃經濟第一百零五章第43章 決戰第69章 攻克種子島第10章 勝保的勝利第五十四章第42章 五八年的冬天(下)電視劇本湘水悲歌第88章 壬戌事變第二十七章第51章 平衡第180章 兩廣第145章 代議制第一百二十六章第171章 化學戰第206章 競選第一百一十四章第73章 增兵第二十五章第64章 新風氣第一百零七章第一百零四章第133章 儒之邏輯第71章 鹿兒島之戰第六十八章第53章 捻子第八十三章第191章 中俄爭端第212章 遠航第一百二十九章第15章 國策第191章 中俄爭端第一百二十五章第37章 營救計劃第一百七十章第160章 安集延第101章 遣清使第73章 增兵第106章 赤子第156章 西出陽關第202章 賞櫻第八十八章第131章 演習第179章 神蹟第九十章第50章 北京條約第138章 戰爭準備第78章 藝妓風波第3章 入教、彼得、聖經第104章 勸進第15章 國策第23章 天國分裂第八十六章第59章 跨入一八六零的世界第65章 變法第一百四十一章第138章 戰爭準備第一百四十一章第一百八十五章
第七十二章第七十五章第1章 張家莊、漣河鎮第82章 京都見聞第50章 北京條約第39章 營救第129章 太子太傅第33章 廣東戰區(下)第4章 李鴻章的臺灣第一百三十九章第118章 阿斯本艦隊第166章 外交第四十五章第6章 戲迷第一百七十章第2章 大清金融形勢研討會第十九章第210章 廢帝(上)第一百二十四章第一百六十七章棋局作者文海第33章 廣東戰區(下)第一百四十八章第79章 勝海舟第3章 印度起義第148章 宣判第一百二十三章第151章 封狼居胥第102章 廣東的維新第五十六章第一百七十三章第81章 計劃經濟第四十五章第七十九章第187章 迴歸的大結局第一百五十四章第一百一十五章第82章 京都見聞第三十一章第162章 黃雀在後第149章 珍珠翡翠夜光榻第81章 計劃經濟第一百零五章第43章 決戰第69章 攻克種子島第10章 勝保的勝利第五十四章第42章 五八年的冬天(下)電視劇本湘水悲歌第88章 壬戌事變第二十七章第51章 平衡第180章 兩廣第145章 代議制第一百二十六章第171章 化學戰第206章 競選第一百一十四章第73章 增兵第二十五章第64章 新風氣第一百零七章第一百零四章第133章 儒之邏輯第71章 鹿兒島之戰第六十八章第53章 捻子第八十三章第191章 中俄爭端第212章 遠航第一百二十九章第15章 國策第191章 中俄爭端第一百二十五章第37章 營救計劃第一百七十章第160章 安集延第101章 遣清使第73章 增兵第106章 赤子第156章 西出陽關第202章 賞櫻第八十八章第131章 演習第179章 神蹟第九十章第50章 北京條約第138章 戰爭準備第78章 藝妓風波第3章 入教、彼得、聖經第104章 勸進第15章 國策第23章 天國分裂第八十六章第59章 跨入一八六零的世界第65章 變法第一百四十一章第138章 戰爭準備第一百四十一章第一百八十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