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科舉

容閎突然有了一絲不祥的預感,李富貴的玩世不恭他可是早就領教過,任何金科玉律似的東西到了他手裡都可以變上一變,他彷彿已經看到一個班的學生圍着一個火鍋做氧氣的製取試驗。心慌意亂的他決定明天立刻到學堂裡仔細的看看,雖然容閎對化學並不是非常精通,但是他還是決定要把太過分的內容給改回來。實際上容閎的猜測雖不中亦不遠,在化學課上雖然沒有動用火鍋但是的確有使用煤爐和小沙鍋的地方。

“能夠省一點當然是好的,”容閎決定還是到學校裡看過之後再進行下一步的行動,現在他認爲暫時把這個話題繞過去更好一些,所以就接着談起前面的話題,“那大人打算如何增加學堂的生源呢?”

“我們可以招收留學生,附近的國家應該會有不少願意到中國來學習先進的知識。”

容閎連連點頭,“這個想法的確很好,既加強了我們黃種人之間的聯繫又可以促進整個亞洲的現代化進程,不過他們能夠派出多少學生呢?我猜加在一起也不過千把人吧?”

李富貴對這個數字表示同意,“人數倒在其次,主要是這些公派留學生將來肯定會在那些國家擔任很重要的位置,這種留學經歷將會成爲我們之間的紐帶,就好像你一樣。至於想真的把這些學堂都填滿我看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兩江全面廢除科舉,甚至連公文往來中的文言文也一併廢除,這些士子顧名思義都是識字的,如果我們在學堂的正式課程前安排一個兩年制的預科,我想他們應該還是可以應付學堂裡的課程的。”

容閎被這個石破天驚的決定驚呆了,同時他也對李富貴的價值觀產生了很強的懷疑,並不是說他反對取消科舉,而是在容閎的心中取消科舉這件事的影響比開辦學堂不知要大上多少倍,現在李富貴爲了讓學堂能夠找到足夠多的學生而取消科舉,這實在讓人無法想象。“大人,雖然我也覺得科舉毫無用處,但是科舉取士已經有上千年了,想要動它可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這個我自然知道,這的確不可以草率從事,首先我要知道我們替代科舉的取士標準是不是已經能夠很好的運轉了?”

“我覺得從學堂畢業的學生先從吏做起,等到積累了經驗之後再走上官員的位置應該是沒有什麼問題的,現在兩江的官僚體系基本上已經沒有多少是從科舉出身的了,可是不也運轉得非常好嗎?實際上我這次回國後看到的兩江官場真的是給了我一個耳目一新的印象,要是對比起我剛從美國學成歸來的所見所聞那簡直是恍如隔世。但是我擔心的不是兩江本身的運轉出現問題,而是在大人廢除了兩江科舉之前,士人雖然不能在兩江做官但是他們考中進士之後還是可以放到別的省裡去的,可是大人現在等於徹底斷絕了他們的希望,尤其是那些沒有中舉的秀才,我不知道會有多少人上吊,那個時候他們恐怕會瘋狂的反對,那個情景想象起來還真是很嚇人。”

李富貴長嘆一聲,“其實這個年頭作了舉人如果沒有相應的家當也不過是一張廢紙而已,即便是中了進士能夠飛黃騰達的也不過那麼幾個,大部分進士也不過是撈個溫飽。現在我是把他們面前掛着的那個膀胱給拿走了可是卻準備了一盤肥肉給他們,他們爲什麼要恨我呢?再說他們要是真的放不下科舉可以做科舉移民嘛,他們要是到其他的省份去住我當然不會再去幹涉他們趕考的事情。”

容閎不禁心中一動,他聯想到美國的那些選舉活動,“正如大人所言,您讓他們心中不切實際的幻想徹底破滅,但是您爲他們準備了比以前寬的多的出路,雖然他們需要花個幾年時間重新學習,但是他們的底子畢竟比那些不識字的農民、商販要強得多,所以說到底兩江這些官職還是他們的,而且還不用和滿人、捐班一起排隊,實際上他們是佔了便宜的。我們要讓他們知道這個事實,他們的腦筋如果轉過來了那反對的聲音肯定會小得多了。”

“這倒是,我本來也是希望他們能夠迷途知返,要不然我不管他們就是了,何必冒天下之大不諱得罪這麼多人。不過這些傢伙的腦袋比喻木疙瘩還硬,要想讓他們轉過這個彎來可不是那麼容易,這次的事情投河、上吊恐怕都是輕的,說不定出動軍隊鎮壓都是有可能的。”

“如果大人暫時不表態,而是由我們這些留洋回來的學子發起一場廢除八股、文言文的運動,他們會站出來與我們辯論,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逐步的把這裡面的利害關係向他們剖析一番,我相信到時候會有很多士人逐漸的站到我們這一邊的。”

這個建議與李富貴以往的做事風格不同,他以前總是裝傻充愣搞突然襲擊,可是現在這件事幹系太大,一下子絕了這麼多人的畢生希望光靠裝傻恐怕糊弄不過去,所以他決定這次就相信廣大民衆一把。

在李富貴所生活的這個社會上這幾年各種各樣的異端邪說層出不窮,但是除了兵家的觀點以外都只能在小範圍內形成影響,畢竟讀書人本來就少,這裡面能夠接受異端的比例就更低了,而廣大民衆對於這些新奇的學說雖然並不完全持排斥的態度,但是他們更多的還是關心各種各樣的生計問題,對於這些學說並沒有抱着一種嚴肅的態度去傾聽。

可是一八六二年春天的那一場聲勢浩大的廢除八股、古文的運動還是把所有的人都捲了進來,這一次李富貴所掌握的各種媒體不再是一邊倒的宣揚廢除科舉的好處,而是你來我往的演出了一場精彩紛呈的大辯論。而本已被李富貴逐漸收服的士人們也都跳了出來力保科舉,這一次不再像以前的辯論那樣只是意見之爭,這實際上關係到成千上萬人的身家性命,所以這些士子們第一次真正的方下身段出入酒肆、茶館、戲院走到工農當中宣講科舉的好處,因爲他們知道李富貴並不喜歡科舉,而且對他們這些讀書人也缺乏尊重,所以如果這位兩江總督大人真的被這種邪說所迷惑那光憑讀書人是無法力往狂瀾的,所以必須發動各種力量,包括他們所有的親族來反對這件事。

對容閎來說造成一個廢除科舉的聲浪只是這次的副產品,他們真正想告訴大家的是在廢除科舉之後大家雖然無法再通過科舉這條道路作上朝廷的官,但是兩江卻有大量的空缺等着他們,現在的兩江因爲發展迅猛經常有各種各樣新出現的官職,官民比例也較以前有了上升,雖然這些職位並不高但是隻要幹得好都有升遷的機會,即便是在小巡警當中也有幹到警察局長的,通過反覆的計算容閎要讓士子們知道在廢除科舉之後他們的前途不但沒有被斷絕,反而越走越寬了。

這一着的分化作用的確很快就顯現了出來,在兩江的官僚體系中官和吏早就混到了一起,實際上自從那次大保舉之後除了轉業軍隊幹部就再也沒有過一個普通人能夠直接去當官的事情了,即便是轉業軍隊幹部也必須在基層幹個一兩年才能向上提,由吏入官的道路已經逐漸被人們所接受,所以也的確有不少覺得科舉無望的士子想要換一條路走走,現在一聽說科舉改學堂能有這麼多好處立馬就到兩江學堂報名去了。

不過大部分人仍然舉棋不定,畢竟科舉對他們的影響實在太深了,很多是人根本無法想象如何在一個沒有科舉的世界生活。在經過一個月的激烈討論李富貴覺得該他出來收拾局面了,這一個月來前來遊說、上訪的士人不計其數,對於那些不太好擋駕不見的李富貴總是耐下性子見一見,有些滿嘴大義的頑固分子他只是好言勸慰,這些人視金榜題名爲自己的畢生理想,一張嘴就是國將不國的大話、空話,對他們李富貴完全沒有道理可講,只能說一些含含混混的言詞來打發他們,實際上李富貴覺得這些人也挺可憐的,他們的一生都寄託在非常遙遠的那麼一根骨頭上。而大多數人則是來打探內幕消息的,畢竟像這樣能夠直接走到李富貴面前的多少總有那麼點背景,對他們來說弄清楚李富貴的真實意圖,然後順應潮流來爲自己和家族爭取更多的好處纔是最關心的。

對於這些人李富貴總是很耐心的解釋未來的官僚體系,在將來官和吏都被稱爲公務員,那個時候一個縣的公務員再怎麼精簡也不可能少於一百人,好像現在的連雲港說以來還是一個鎮的編制可是它的公務員已經差不多有三百人了,當然作爲一個繁榮的港口它有一定的特殊性,但是這畢竟說明了一些問題,那就是一個縣只有一個縣令、一個縣丞再加上幾個衙役的體系將被徹底的放棄,隨着經濟的發展將會有大量的職位涌現出來,而且基於高薪養廉的指導思想公務員都能過上一種體面的生活,工作成績出色的話當然可以升職。至於是不是要馬上廢除科舉李富貴並沒有說,他對衆人的解釋是在兩江科舉生是肯定沒有前途的,不過如果大家非要去擠那個獨木橋那李富貴就不去動科舉,不過他總是在這個時候對科舉的前途發表一番悲觀的言論,並且拿出自己的例子來炮製最早的讀書無用論。

李富貴結束這場辯論的方法是組織一場更大的辯論,在他發佈的告示裡宣稱基於民間的這兩種觀點鬥爭的非常激烈已經影響到了兩江的安定團結所以總督大人決定組織一場公開的大型辯論賽,由正反雙方派出代表在大家面前進行鍼鋒相對的討論,由總督大人親自任評委,未來究竟要不要科舉,要不要古文就由這次辯論會決定。

這個告示一貼出去立刻掀起了軒然大波,因爲這代表了李富貴已經受到了那些壞分子的影響在考慮廢除科舉的事情了,而這場辯論賽對於兩江士林就是生死的決戰,衆人都相信如果在這場辯論會中被判定爲失敗的一方的話李富貴是不會對他們客氣的,畢竟李富貴已經作了太多的驚世駭俗的事情,現在已經沒有人敢去挑戰他的決心了。

非常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士林中選出的四位代表中竟然有三個是不願意參加科舉的民間大儒,這些人並不沉溺於八股,完全是在儒學中尋找自己人生的指引,所以對儒家經典啃得比較透,而且平時訪師會友也經常進行一些學問上的切磋,在辯論這個方面要遠遠高於一般的儒生。對於這場事關無數人身家性命大辯論所有人都不敢等閒視之,衆人在討論大賽中將要使用的策略的時候沈效愚提出了他的觀點,“我看總督大人是被這幫狂生給繞昏了,所以纔會想出這樣一個昏招來。”處於對尊者的敬重現在的的兩江士林對於李富貴已經很少正面的批評了。

“還請則如兄指點一二,我們也知道李大人是被壞人矇蔽,可是究竟如何做到的我就不是很明白了。”智囊團中有人沒有弄明白沈效愚的邏輯。

“實際上我們這次辯論的有很多東西,八股、科舉、儒學、古文,這些東西豈可混爲一談,相對來說八股最是缺乏根基,也不過幾百年的歷史,而且它的創建者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人物,所以這次辯論中想要保住八股恐怕不那麼容易,”沈效愚自己就不參加科舉,實際上他對八股文的確不大看得上,“可是科舉和八股並非是同樣的東西,自從隋唐開科取士以來,歷朝歷代都用這種考試的方法,這難道是一種巧合嗎?當然不是,通過考試選需人才怎麼也比推薦來的公平,所以李大人即便不用八股他還是需要科舉,只不過考試的內容變化了。”

“那不考八股,考什麼呢?我們可都是學了半輩子的八股文了。”有人聽出沈效愚要放棄八股的意思,趕忙追問道。

沈效愚看了提問的人一眼,輕輕的笑了笑,“李大人對八股的反感恐怕不用我向大家多做解釋了吧?這兩屆鄉試他都反向取士,簡直可以說對八股深惡痛絕,要是大家非要在這個方面頂着來那不用辯論我們就已經輸了八成了。其實考不考八股我看確實沒有什麼關係,只要考的是儒學和古文這秀才、舉人總跑不出各位的手心,是不是?”

這話的確把很多人心中的疑慮給打消了,“則如兄說的有理,不過這樣的科舉朝廷能承認嗎?”雖然通過這種科舉大家可以在兩江撈到個小官做,但是如果得不到朝廷的承認那就做不了進士了。

“這個問題倒是有些棘手,不過攝政王也是個喜歡新政的人物,而且李大人在北京的面子也很大,我想若是大人發話只怕朝廷不會駁大人這個面子。”

“他們現在反對的最厲害的就是八股,而我們在八股上擺下空城計,在科舉上反手一劍,避實就虛,高啊。”

“儒學與古文都經過了幾千年的錘鍊,在這兩方面我們更是要站穩腳跟,這樣就不怕這些狂生翻了天。”

“是啊,則如兄覺得我們這次辯論的勝算能有多少。”被沈效愚這一番計謀所鼓舞,大家都覺得充滿信心。

“大概五成吧。”沈效愚對前景卻並不十分看好。

“怎麼會這麼低?”大家都吃了一驚。

“李大人做評委對我們很不利啊。”

“此話怎講?李大人雖然行事古怪,但是如果你言之有理他也能夠接受的,這個人實際上還是很開明的。”這也只是兩江士林的觀點,如果有人到北京說李富貴還不算是蠻不講理的話說不定會被人打。

“我並不是說他不講道理,而是說我們以往的一些手段在他面前用不出來,”沈效愚在心裡嘆了一口氣,實際上他對一些儒生動不動就給人扣大帽子的做法也看不慣,“首先我們沒辦法對對方的道德加以質疑,比如說洋奴這樣的詞絕對不能出口,你們看我今天只說他們是狂生,到辯論的時候大家用詞一定要小心,還有對對方的學識也不可以隨意的去貶低,其中的道理就不用我說了吧。”

“就是說只能就事論事的講道理,任何延伸都不可以,是不是。”

“基本上就是這樣,我想我們這幾天必需熟悉一下這種講話的方法。”

起點中文網 www.cmfu.com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

第211章 廢帝(下)第200章 海上對峙第23章 天國分裂第201章 海戰第七十九章第126章 西北第95章 突襲第121章 和平(中)第七十一章第171章 化學戰第一百七十八章第九十六章第69章 攻克種子島第195章 社區服務計劃第六十一章第191章 中俄爭端第七十六章第一百七十二章第一百八十三章第70章 戰時經濟第一百四十章第139章 馬尼拉海戰第172章 談判桌下的陰謀第六十八章第5章 官與商第177章 川鄂大戰第一百六十九章第118章 阿斯本艦隊第82章 京都見聞第15章 國策第一百六十三章第12章 天京事變第133章 儒之邏輯第84章 南北戰爭第97章 合圍(下)第116章 海外第190章 過年第一百二十九章第13章 北王韋昌輝第138章 戰爭準備第149章 珍珠翡翠夜光榻第86章 叛變的羅大剛第一百三十章第20章 海外命案第20章 海外命案第137章 輸誠第三十七章第七十九章第二十五章第一百零一章第190章 過年第102章 廣東的維新第一百二十四章第52章 戰鬥隊與宣傳隊第三十七章第65章 變法第七十一章第84章 南北戰爭第145章 代議制第十章第五十三章第十九章第二十章第173章 清洗北京第六十八章第9章 諸世紀II第211章 廢帝(下)第一百六十五章第二十九章第10章 勝保的勝利第153章 橫行西北(下)第178章 中日友好第181章 密議第148章 宣判第46章 馮婉貞第158章 出國前的準備第208章 繼承權電視劇本湘水悲歌第一百五十八章第119章 分割越南棋局作者文海第四十七章第32章 廣東戰區(上)第117章 飛行試驗第三十四章第三十九章第八十五章第62章 羅馬第49章 活在北京第54章 回家第四十章第一百四十四章第202章 賞櫻第132章 平局第一百七十章第212章 遠航第193章 敗後之局第89章 新教育第一百二十一章
第211章 廢帝(下)第200章 海上對峙第23章 天國分裂第201章 海戰第七十九章第126章 西北第95章 突襲第121章 和平(中)第七十一章第171章 化學戰第一百七十八章第九十六章第69章 攻克種子島第195章 社區服務計劃第六十一章第191章 中俄爭端第七十六章第一百七十二章第一百八十三章第70章 戰時經濟第一百四十章第139章 馬尼拉海戰第172章 談判桌下的陰謀第六十八章第5章 官與商第177章 川鄂大戰第一百六十九章第118章 阿斯本艦隊第82章 京都見聞第15章 國策第一百六十三章第12章 天京事變第133章 儒之邏輯第84章 南北戰爭第97章 合圍(下)第116章 海外第190章 過年第一百二十九章第13章 北王韋昌輝第138章 戰爭準備第149章 珍珠翡翠夜光榻第86章 叛變的羅大剛第一百三十章第20章 海外命案第20章 海外命案第137章 輸誠第三十七章第七十九章第二十五章第一百零一章第190章 過年第102章 廣東的維新第一百二十四章第52章 戰鬥隊與宣傳隊第三十七章第65章 變法第七十一章第84章 南北戰爭第145章 代議制第十章第五十三章第十九章第二十章第173章 清洗北京第六十八章第9章 諸世紀II第211章 廢帝(下)第一百六十五章第二十九章第10章 勝保的勝利第153章 橫行西北(下)第178章 中日友好第181章 密議第148章 宣判第46章 馮婉貞第158章 出國前的準備第208章 繼承權電視劇本湘水悲歌第一百五十八章第119章 分割越南棋局作者文海第四十七章第32章 廣東戰區(上)第117章 飛行試驗第三十四章第三十九章第八十五章第62章 羅馬第49章 活在北京第54章 回家第四十章第一百四十四章第202章 賞櫻第132章 平局第一百七十章第212章 遠航第193章 敗後之局第89章 新教育第一百二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