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船隊到達上海後李富貴立刻展開了忙碌的工作,他的時間非常緊迫,雖然嘴上說並不介意這場戰役的成敗,不過在心裡他仍然很希望這個計劃獲的完美的成功,因爲這些天他從孫子兵法上還看到了另外一個重要的概念:戰略,從兵法上的描述來看,戰略是一個不論如何強調都不過分的概念,而這一次的計劃在李富貴看來恰恰是通過營造戰略優勢來獲取勝利的一個範例,爲了驗證自己的戰略才能李富貴這次不但想贏,而且想贏得漂亮。

把採購軍火的事交給張*去辦,要他把上海所有的現貨都給買回來,在張*領命離開的時候李富貴還急忙追了出去囑咐他既然這次採購量這麼大一定要把價錢在壓低一些。相對於採購軍火李富貴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辦,剛纔在碼頭上李富貴已經仔細的觀察了他的目標,五艘戰艦,有三艘懸掛英國國旗,法、美各一艘,可惜仍然是帆船,可這還是讓李富貴流口水。

三國公使竟然都不在上海這讓李富貴覺得有點棘手,只好再次去尋求主教大人的幫助。

“李,你是說像租借上海的西方戰艦。”這個主意有點太大膽了,主教需要確定一下。

“是的,如果有武裝商船的話我也打算租借。”

“武裝商船?好像也有幾艘,不過租借戰艦...,這個牽涉到政府,我不認爲可以完全通過商業模式來進行。”

“事急從權,這一次還請主教大人多多幫忙。”

這個傻小子,他肯定不知道出兵干涉一直是我們這兩年來的心願,這次的藉口算是找到了,可是向他敲點什麼好呢?“好吧,我會盡力的,不如今晚我把幾位艦隊司令和艦長請來,大家商量商量。”

晚上的宴會氣氛還算融洽,以英國的雷登上將爲首的海軍軍官們對李富貴這個傳奇的東方將軍十分好奇,桌上的一些關於海軍的話題也同樣非常吸引李富貴,另外讓李富貴感到挺自在的是顯然這個宴會不算是外交場合,大家都在使用英語,畢竟這裡英國人就佔了一大半。

談到出兵相助的事情,這些軍人都表現了爲難的神色,基本上都是藉口公使不在自己不能作主,不過語氣都不太堅決,雖然實現他們已經和比埃爾統一了口徑,可是宴會前李富貴所送的厚禮讓他們開口拒絕的時候多少有點不好意思。

最後這件事情還是演變成了討價還價,而主教發現這些軍人顯然不是李富貴的對手,就不再甘心扮演幕後的角色,跳出來直接與李富貴對砍了起來。讓主教吃驚的是這次李富貴似乎鐵了心,一口咬死了只出錢,不肯出賣政治利益。進入相持階段後,李富貴顯得氣定神閒,完全看不出他是請求幫助的一方。

這個小子究竟想幹什麼?他的底線到底是什麼呢?比埃爾對今天的李富貴感到迷惑,他現在是紅頂子了,中國人升官前後的變化還真是大啊。就在比埃爾心裡陰晴不定的時候,李富貴一邊品咖啡一邊拋出了讓比埃爾大吃一驚的話:“讓你們修條鐵路怎麼樣?”

聲音不大,不過在比埃爾聽來這話不亞於一聲炸雷,一條鐵路,一條通向中國腹地的鐵路,這太誘人了,會有這麼好的事?“李,你要清楚,根據慣例那麼我們就有權開採鐵路沿線30裡內礦產。”

‘30裡?太寬了吧,10裡怎麼樣?不行?加一點11裡。‘

李富貴嬉皮笑臉的態度讓比埃爾看到自己希望的破滅,這時候的李富貴怎麼看都不象是在認真的談判,“李,拿出點誠意來,我不是跟你開玩笑,如果你允許我們修建一條鐵路,你怎麼向皇帝交待呢?”

“交待什麼?是你們要修鐵路,又不是我要修,我只是幫助你們把這條鐵路修成,難道修成以後皇上還能跑來把它拆了不成?”

“這樣啊,那麼鐵路修建的地點呢?”

“別的地方我也幫不上忙,如果是修一條與淮河平行的鐵路嘛,應該沒問題。”

“二十五里,絕對不能再少了。”

“如果是二十五里的話,我要佔兩成五的股份,鐵路和礦山。”

“這怎麼可能,我們現在談的是一個條約,我不能替商人答應你什麼,而且兩成五,你的胃口也太大了。”

“我又沒說白佔股份,我會出合股的錢的。”

“也就是說這些產業你有兩成五的優先認購權。”

“就這意思。”

“成交。”

這時本來作爲談判的另一方那些海軍軍官都已經喝得醉醺醺的了,而桌上保持清醒者的那兩個人開始仔細的敲定細節了,最後敲定了從江蘇海州至安徽壽州,給雙方一年的準備時間,李富貴佔兩成五的股份,其他的由老外自己去分,李富貴就不管了,不過就李富貴自己的意願來說還是希望三國共有,李富貴不希望劃分勢力範圍的事再次發生,如果那樣自己就沒有分化外國人的機會了。

“有了這條鐵路,我想南邊北邊我都不會再害怕了吧。”李富貴輕輕搖晃着杯中的紅酒想到,“其實人格分裂也不錯,我現在一點愧疚的感覺都沒有。”

本來李富貴打算把軍艦的事情敲定以後可以把上海這邊丟給陸歸延自己則可以抽身到蘇州去對付那些官員,可是沒想到陸歸延竟然把自己關在屋子裡專心著書立說,死活都不肯出來,急得李富貴團團轉可也沒別的辦法只好自己留在上海,蘇州那邊就先寫了一封信去求楊文定一定要多多幫忙。這時的李富貴一個勁的祈求上蒼要讓淮陰多守一段日子。

第七章第一百三十二章第4章 李鴻章的臺灣第185章 新朝禮儀第一百一十八章第四十一章第156章 西出陽關第42章 五八年的冬天(下)第四十三章第157章 新的目標第90章 科舉第一百六十章第一百一十八章第五十一章第165章 連環套(下)第133章 儒之邏輯第七十一章第208章 繼承權第七十五章第3章 入教、彼得、聖經第八十八章第十三章第103章 徐繼畲第21章 種馬第四十二章第三十三章第一百七十章第四十七章第二十六章第八十三章第207章 巡遊第二十九章第91章 辯論會第73章 增兵第211章 廢帝(下)第39章 營救第204章 環遊西方第147章 太后與攝政王第一百八十二章第91章 辯論會第20章 海外命案第九十三章第45章 交易(下)第七十四章第九十章第八十一章第一百二十一章第62章 羅馬第65章 變法第120章 和平(上)第76章 大阪府第八十一章第51章 平衡第一百二十八章第九十九章第196章 蘇丹第89章 新教育第3章 入教、彼得、聖經第八十三章第一百五十九章第二十五章第2章 工作、要飯、教堂第七十四章第一百八十四章第91章 辯論會第七十九章第66章 下關的導火索第三十一章第186章 帝王第146章 國際主義第78章 藝妓風波第一百八十六章第13章 北王韋昌輝第41章 五八年的冬天(上)第一百六十九章人己問對第43章 決戰第64章 新風氣第22章 皇權第一百六十六章第一百五十七章第七十六章第十七章第一百五十四章第27章 遠行第九十七章第十章第152章 橫行西北(上)第26章 天津(下)第九十六章第156章 西出陽關第148章 宣判第二十章第七十五章第192章 會戰吉林第67章 戰爭輿論第一百三十一章第十章電視劇本湘水悲歌第212章 遠航
第七章第一百三十二章第4章 李鴻章的臺灣第185章 新朝禮儀第一百一十八章第四十一章第156章 西出陽關第42章 五八年的冬天(下)第四十三章第157章 新的目標第90章 科舉第一百六十章第一百一十八章第五十一章第165章 連環套(下)第133章 儒之邏輯第七十一章第208章 繼承權第七十五章第3章 入教、彼得、聖經第八十八章第十三章第103章 徐繼畲第21章 種馬第四十二章第三十三章第一百七十章第四十七章第二十六章第八十三章第207章 巡遊第二十九章第91章 辯論會第73章 增兵第211章 廢帝(下)第39章 營救第204章 環遊西方第147章 太后與攝政王第一百八十二章第91章 辯論會第20章 海外命案第九十三章第45章 交易(下)第七十四章第九十章第八十一章第一百二十一章第62章 羅馬第65章 變法第120章 和平(上)第76章 大阪府第八十一章第51章 平衡第一百二十八章第九十九章第196章 蘇丹第89章 新教育第3章 入教、彼得、聖經第八十三章第一百五十九章第二十五章第2章 工作、要飯、教堂第七十四章第一百八十四章第91章 辯論會第七十九章第66章 下關的導火索第三十一章第186章 帝王第146章 國際主義第78章 藝妓風波第一百八十六章第13章 北王韋昌輝第41章 五八年的冬天(上)第一百六十九章人己問對第43章 決戰第64章 新風氣第22章 皇權第一百六十六章第一百五十七章第七十六章第十七章第一百五十四章第27章 遠行第九十七章第十章第152章 橫行西北(上)第26章 天津(下)第九十六章第156章 西出陽關第148章 宣判第二十章第七十五章第192章 會戰吉林第67章 戰爭輿論第一百三十一章第十章電視劇本湘水悲歌第212章 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