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儒之邏輯

-------------------------

書現在已經發往全國各地,各大新華書店和民營書店有售

--------------------------

賽後李富貴向林雨長解釋了自己的打算,“蒙古人對滿人忠心耿耿,大哥真的能把他們分開嗎?”

“滿人對蒙古人的確不錯,不過不還是有那麼一個準葛爾叛亂嗎?我看蒙古人也未必所有部落都對滿人赤膽忠心,而且王爺們對滿人忠並不代表來百姓也忠,就我所知那些王爺和牧民的關係也未必非常融洽,要不然以前蒙古騎兵的戰鬥力不會那麼差,這些草原之子的本事你也看到了,恐怕主要是對戰爭沒有認同感。再者說我也沒有打算把滿人趕盡殺絕,如果滿人自己都認了他們蒙古人還急個什麼勁。”

“老大準備怎麼對付滿人呢?”李富貴一直沒有刻意的利用民族問題來爲自己造勢,不過兩江現在言論自由,在新思潮的衝擊下坊間充斥着各種各樣光怪陸離的說法,當然其中也有揭露當年滿人入關種種暴行的小冊子,李富貴雖然不希望激化民族矛盾,不過也絕對沒有不讓人說實話的意思,這樣隨着國家意識之後在很多人身上民族意識也開始慢慢的覺醒,林雨長現在就是接受了這樣的觀點,雖然並不激烈,但是的確對滿人懷有敵意。

“這我還沒想好,最近我對寬恕這個話題比較着迷,就我現在的觀點是不會難爲他們的。”

林雨長冷笑了一聲,“你也不用難爲他們,只要停了他們的錢糧他們都得餓死。”

“這的確讓人頭疼,雖然我們可以忘記兩百多年前的仇恨,但是如果還要我們拿錢出來養活那些寄生蟲就是在太過分了,聽說他們靠這唱戲、說書這些文化方面的活動也能養活自己,不過畢竟得有一個過程,一下子把那些貴族撂到地攤上說書恐怕也不成。”

“那你打算怎麼樣呢?”

“只有一個很不成熟的想法,也不知道成不成,再等幾年我們的小皇帝可以娶日本的內親王,到時候我在日本封他一個大大的官做,不能比天皇小,那些遺老遺少們當然也可以跟着他們的皇上繼續到日本去吃什麼鐵桿莊稼。”

“日本人幹嗎?”林雨長有些疑惑。

“就我對他們的瞭解他們應該幹,我記得他們很喜歡搞日滿親善之類的活動,再者說我也不是把所有的滿人都弄過去,對於他們來說還是來去自由的,要是喜歡跟着他們的皇上我歡送,要是決心留下來靠自己的雙手來吃飯的我當然更是歡迎,到了日本真正能吃上皇糧的畢竟是一小部分,不過以日本人現在對中國的迷戀,他們到了那裡說不定還真的能得到禮遇,就算不能被當作貴族對待也可以擺出一幅京城來的嘴臉引領當地的時尚。”

林雨長有點混亂,他實在說不上這麼做究竟誰對滿人好還是對滿人壞,一方面他覺得這樣太便宜滿人了,可另一方面他又知道事情不會這麼簡單,“老大,你很恨日本人吧?”

“沒有,對日本這麼做完全是爲了鞏固我們和一衣帶水的友好鄰邦間的感情,你想啊,日本人是沒什麼文化的,要不然他們也不用整天派遣清使來我們這裡學習了,現在我們把中國最有文化的一個族羣給他們送過去,這樣的交流可比只通過那幾百個遣清使的規模要大多了,什麼馬褂、京劇、相聲、評書一下子都傳到日本去了,這樣互相增進交流、增進了解、通婚等等等等,我們之間的友誼還能不加深麼?”

“這算不算和親?”

李富貴歪着頭想了想,“也算吧,不過這和古代那種屈辱的和親不同,是一種展示中華威德的和親。”

林雨長帶着一個昏昏沉沉的腦子離開了李富貴,他承認自己的腦子不如李富貴,決定不再想這個問題。他現在需要去拉攏那些蒙古人,這個工作他倒是非常願意,如果可能林雨長甚至想留下幾個放到自己的隊伍裡。這些蒙古人在來之前對李富貴頗有看法,不過經過場上的較量倒與林雨長的騎兵們倒是惺惺相惜起來,草原上的漢子性格豪爽,若是真的交往起來那點點不快很快就丟到腦後了。再者說李富貴和僧格林沁本來也沒什麼解不開的仇怨,無非是李富貴不顧及身份頂撞了僧格林沁,可是現在李富貴的地位已經高過僧格林沁了,這多年前的一點過節應該能夠揭過去了。

在大賽後林雨長和烏果還是悄悄的進行了一場馬上決鬥,使用沒有開刃的戰刀,因爲李富貴反對這件事所以就瞞着他,李富貴後來知道了還有些後悔,他一直對古代騎將PK十分好奇,因爲在他看來這種格鬥很不方便,不管是西方影片中的交叉式衝擊,還是中國影片裡的轉着圈的戰鬥都讓人覺得不大對頭,至於那種躍離馬鞍在空中格鬥就更不用提了,他到古代以來一直沒弄明白這件事,問過一些將領他們也沒有這樣的經驗,更多的是拿三國演義上的東西來回答李富貴,所以這一次的決鬥本來應該可以爲他解惑的,可是他自己卻錯失了這個機會。

對與在這次大賽中得到的矛盾信息各路諸侯都有些糊塗,實際上只好模模糊糊的認爲富貴軍的單兵素質並不是很高,但是他們的士氣、火力和士兵間的配合要比其他人強上許多,這樣的想法多少讓他們爲自己找到了一點方向,起碼富貴軍不是不可戰勝或者不可模仿的。

雖然各地派來的人物地位有高有低,但是李富貴還是把他們招待到一起組織了一系列參觀、交流,因爲來的代表一般都是各地新軍中的軍官,所以這樣的活動氣氛相當的活躍,大家對看到的種種新奇的事物都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只有雲南和四川派出了兩位綠營將領,在這些身着新式軍服的軍官中間顯得格外的惹眼,爲了顯示他們不是外行在參觀和討論的時候他們幾個還格外的興奮,理所當然的得到了大多數人的鄙夷,在這個過程中李富貴一直向他們灌輸這樣一個概念,那就是強軍先要發財,發財先要富民,富民先要經商,這些人聽了這些似是而非的大論大部分還是悉心受教的,畢竟不管這些人處於何種立場,他們新軍的身份已經讓他們無法否定李富貴的能力。

實際上自從李富貴封王以後他在各個人羣中的人望就開始逐漸回升,中華民族對於尊者的崇拜心理使得人們開始自己爲李富貴的種種怪誕行爲尋找藉口,實際上祁雋藻來到鎮南王府可能就算得上是士人對李富貴妥協的先兆,雖然聖人教育我們爲了正確的觀念要將殺身成仁視爲一種光榮,不過能做到這一點的在任何時代都是少數,而經歷了滿清兩百年的摧殘之後讀書人的骨氣就更是軟了不少,面對一路高升的李富貴和已經難以再起死回生的科舉,很多人經歷了憤怒、無奈,然後逐漸的開始接受,這種接受和那些皈依了西方新式思想的人又不同,他們只是開始把李富貴視爲更高階層的人,既然承認了李富貴尊者的地位,那麼攀延、依附的想法也就很自然的產生了出來。

祁雋藻當然不會認爲自己現在是在攀附李富貴,畢竟他有前任軍機大臣的頭銜,他認爲自己只是在觀察這個有意思的傢伙,但是如果李富貴的地位沒有足夠高的話,就算他對李富貴再感興趣恐怕也不會做出這樣的舉動。

對於李富貴邏輯和問題祁雋藻倒是認真的考慮了一番,他對於李富貴這種死抓本質的思維習慣很有些頭疼,因爲在他看來世界的本質是一個很複雜的東西,用一部長篇鉅著來進行描繪都不一定能講清楚,如何能夠三言兩語的向李富貴剖析明白。

正是因爲有了這種認識祁雋藻在鎮南王府的時候高人的樣子倒是作了個十足,李璹十分聰明,他這個年紀本來也用不着做什麼學業,祁雋藻更多的是教他寫字,這位大學士的書法的確了得,不過李富貴自回到這個時代以後字寫得好的已經見的太多了,至於究竟有多好他也沒有什麼分辨能力,也就隨隨便便的恭維過祁雋藻那麼一兩次。

閒暇時兩人如果碰上也能談上幾句,經過幾次談話之後祁雋藻發現李富貴的問題在哪裡了,那就是李富貴只講邏輯不講感情,所以對他來說任何匪夷所思,不合倫常的觀點都可以不排斥,祁雋藻認爲這樣思考問題的方法讓李富貴誤入歧途,這個發現讓他信心大增,認爲可以對李富貴產生一些正面的影響了。

“上次王爺的問題老夫想了很久,今日有所心得,想與王爺探討一下。”一天祁雋藻看到李富貴坐在樹蔭下欣賞荷花,覺得李富貴難得有這樣的雅興,在這種環境中探討人生必然更容易有所收穫。

“噢?老師果然不凡,富貴洗耳恭聽。”李富貴知道祁雋藻國學非常了得,雖然在當代這好像是些沒什麼用的東西,但是學問終究是學問。

“我先來說說王爺所持的兵家,兵家講究智信仁勇嚴,智代表着對利益的計算,所有後面的規範一旦與智相牴觸就算過界,智是最高的、絕對的,當後面的各種規範產生衝突的時候就用智來判斷,是這樣的吧?”祁雋藻輕鬆的說道。

李富貴很用力的點了點頭,一個老傢伙能有這樣的邏輯認識實在是難得,“正是如此。”

祁雋藻笑了笑,“因此兵家就有了一套完整的理論,首尾相連,環環相扣,非其它學說所能敵。王爺一定也認爲如果儒家發生了忠孝不能兩全的情況就需要用智來進行判斷,然後選擇趨利避害,是不是。”

李富貴含笑不語,這的確是他爲祁雋藻設的陷阱,這個老頭子居然能看出來,可以說不簡單。

“不過王爺錯了。” 祁雋藻十分肯定的說道。

李富貴很是納悶,要是別人踏入他的邏輯的時候他還從來沒有輸過,這個老頭已經把自己的邏輯講得清清楚楚還敢辯論實在出乎他的意料,帶着疑惑李富貴望着祁雋藻,他現在倒真想聽聽這位老先生如何舌綻蓮花。

“老夫到王府已經有一段日子了,也聽說了不少奇談怪論,其中有些頗有意思,比如認爲‘心之官則思’這話不對,認爲執掌思考的是腦子,是不是這樣。”

李富貴不明白祁雋藻爲什麼突然岔開話題,不過他相信這肯定不是低劣的轉移話題,所以他還是很配合的回答了這個問題,“有足夠的證據表明大腦是負責思維的。”

“王爺確定嗎?”

“我非常確定。”

“那爲什麼我感到快活的時候覺得是心在喜悅,同樣感到悲傷的時候時心在疼痛呢?”

“這個…,好像情緒會影響心臟的跳動。”

“對,情,腦子管思,但是心管情,王爺的學說把一切都基於算,當然把智奉爲至尊,而我們不算,我們把一切都歸於心,忠孝不能兩全的時候不管是選忠還是選孝只要你發於內心,出於赤誠就都是對的。就好像徐庶進曹營我們不能說他不忠,但是如果他不進曹營而留在劉備身邊我們也不能說他不孝。”

“幸好愛不是你們的規範,否則衝冠一怒爲紅顏的吳三桂豈不是也不能說不忠。”李富貴笑着說道,實際上祁雋藻說出這麼一番道理已經讓他非常佩服了。

祁雋藻用力的搖了搖頭,“我們所說實際上是情,忠是情,孝也是情,仁義還是情,都由心來主宰,但是愛不是,愛是欲,欲在儒學中是最壞的東西,吳三桂爲了欲而捨棄了忠當然要被儒生唾棄,我們還拿徐庶進曹營來說,如果徐庶是因爲貪圖榮華而進曹營,那麼他就禽獸不如,如果他因爲貪圖榮華而不進曹營還是禽獸不如。”

李富貴用力的鼓起掌來,“佩服,所以人要存天理、滅人慾,是不是,否則不管你怎麼做你都不是人,好嚴厲的證明啊,不過條理很清楚。但是我還是有一個疑問,按您的說法嫂子掉到水裡就可以救也可以不救了,出於真正的義去救是可以的,因爲發自內心對禮的感情不去救也可以,如果帶有欲的話不管是救還是不救都是禽獸,但是亞聖不是這麼說的啊。”

祁雋藻的臉色有些尷尬,“孟子所說的這段話可能有其他的背景,如果單單把這一段話提出來的話並不正確。”

“亞聖也會錯?”李富貴故意裝出一幅誇張的表情。

“亞聖犯錯應該很少,但不是沒有,否則他就應該是聖而不是亞聖了。”

這個解釋讓李富貴覺得很有意思,“說實話,老師,您比亞聖的水平高啊。但是這真的是你們儒學的觀點嗎?這種天下萬物維繫一心的講法怎麼看都像是玄學的觀點,與佛道的觀點更相似。”

祁雋藻微微一笑,“儒釋道本來就是相通的,既然講的是情和天理自然還是儒家的東西,儒家的典籍浩如煙海,唯心也是其中之一罷了。王爺將一切基於計算之上,可是我斗膽問一句,如果三位小王爺現在站在您的面前,您只能留下一個,您該如何計算?”

李富貴心頭微微有些動怒,不過他也承認這個例子的確說明了一些問題,那就是不是所有的時候都是可以把智放在最高點上的,“老師是在利用人性中的弱點啊。”

“非是利用人性中的弱點,而是利用了人性中的優點,儒家講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正是將這種情推而廣之纔可建立一個完美的世界。”

“您覺得可能嗎?”此話一出口李富貴就有些後悔了,因爲對他來說只要是邏輯上能自圓其說的都有可能,只有那些從邏輯上就錯了的纔是沒有可能的。

“兵家講求將一切納入計算,認爲那樣就能進入大同世界,可是王爺是兵聖,卻不能將計算用於自己的兒子,可見這個目標有多難。而儒家當中將情推廣到整個天下的卻並不鮮見,哪一個更難應該一目瞭然了。”

李富貴承認今天自己輸了,這當然不代表他放棄了兵家思想,因爲祁雋藻的邏輯是建立在徹底否定計算的基礎上的,雖然能夠自圓其說,但是與現實相去甚遠。向祁雋藻道了謝再恭恭敬敬的送這位老師得勝回朝之後李富貴又在水邊愣了一會,然後聳了聳肩膀,“一個懂得邏輯的儒,真的是很罕見啊,雖然還不夠作我的老師,不過教李璹他們實在是綽綽有餘了。”

起點中文網 www.cmfu.com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

第十四章第4章 假古董,傳教第56章 出洋第3章 入教、彼得、聖經第一百四十八章第二十一章第189章 與民同樂第56章 出洋第一百八十三章第63章 禁毒第83章 得勝回朝第128章 陝甘第一百五十八章第八十八章第42章 五八年的冬天(下)第一百零九章第一百四十三章第十七章第8章 縱橫捭闔第184章 清室優待第182章 禪讓詔書第51章 平衡第一百三十六章第一百五十一章第6章 戲迷第一百六十章第四十三章第四十五章第23章 天國分裂第22章 皇權第一百三十一章第九十六章第210章 廢帝(上)第117章 飛行試驗第十八章第96章 合圍(上)第133章 儒之邏輯第三十三章第60章 李富貴的一八六零第七十四章第一百二十一章第123章 吳淞水戰第六十一章第一百四十一章第5章 官與商第29章 凱瑟琳(下)第54章 回家第205章 歸國第九十六章第50章 北京條約第26章 天津(下)第一百零一章第一百七十五章第67章 戰爭輿論第127章 山西第六十七章第142章 歡樂的馬尼拉第一百一十一章第100章 高考第56章 出洋第二十二章第156章 西出陽關第十七章第一百七十九章第210章 廢帝(上)重逢作者文海第一百三十九章第八十九章第十六章第85章 天國的黃昏第26章 天津(下)第4章 假古董,傳教第124章 別了,李泰國第49章 活在北京第180章 兩廣第六十九章第38章 奇襲第191章 中俄爭端第一百四十八章第20章 海外命案第161章 螳螂捕蟬第一百一十四章第65章 變法第三十章第八十六章第185章 新朝禮儀第十六章第3章 印度起義第83章 得勝回朝第98章 破城第88章 壬戌事變第133章 儒之邏輯第一百七十三章第65章 變法第八十六章第一百五十章第169章 平定西北第24章 扶清滅洋第一百八十一章第62章 羅馬
第十四章第4章 假古董,傳教第56章 出洋第3章 入教、彼得、聖經第一百四十八章第二十一章第189章 與民同樂第56章 出洋第一百八十三章第63章 禁毒第83章 得勝回朝第128章 陝甘第一百五十八章第八十八章第42章 五八年的冬天(下)第一百零九章第一百四十三章第十七章第8章 縱橫捭闔第184章 清室優待第182章 禪讓詔書第51章 平衡第一百三十六章第一百五十一章第6章 戲迷第一百六十章第四十三章第四十五章第23章 天國分裂第22章 皇權第一百三十一章第九十六章第210章 廢帝(上)第117章 飛行試驗第十八章第96章 合圍(上)第133章 儒之邏輯第三十三章第60章 李富貴的一八六零第七十四章第一百二十一章第123章 吳淞水戰第六十一章第一百四十一章第5章 官與商第29章 凱瑟琳(下)第54章 回家第205章 歸國第九十六章第50章 北京條約第26章 天津(下)第一百零一章第一百七十五章第67章 戰爭輿論第127章 山西第六十七章第142章 歡樂的馬尼拉第一百一十一章第100章 高考第56章 出洋第二十二章第156章 西出陽關第十七章第一百七十九章第210章 廢帝(上)重逢作者文海第一百三十九章第八十九章第十六章第85章 天國的黃昏第26章 天津(下)第4章 假古董,傳教第124章 別了,李泰國第49章 活在北京第180章 兩廣第六十九章第38章 奇襲第191章 中俄爭端第一百四十八章第20章 海外命案第161章 螳螂捕蟬第一百一十四章第65章 變法第三十章第八十六章第185章 新朝禮儀第十六章第3章 印度起義第83章 得勝回朝第98章 破城第88章 壬戌事變第133章 儒之邏輯第一百七十三章第65章 變法第八十六章第一百五十章第169章 平定西北第24章 扶清滅洋第一百八十一章第62章 羅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