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曼底登陸戰,
開闢歐洲第二戰場
作戰地點:法國北部的諾曼底地區
作戰國家:同盟國德國
作戰將領:
艾森豪威爾:(前面已作介紹)
布萊德雷:美國陸軍五星上將,生於1893年2月12日,卒於1981年4月8日。畢業於美國西點軍校,先後入本寧堡步兵學校和利文沃思堡指揮與參謀學校深造。1942年任步兵師師長。1943年2月任艾森豪威爾的戰略私人代表。後接替巴頓任第二軍軍長。1943年9月任美第一集團軍司令。
蒙哥馬利:(前面已作介紹)
隆美爾:(前面已作介紹)
龍德施泰特:德國陸軍元帥,畢業於德國軍事學院。1892年開始服兵役。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任軍參謀長。1928年任德國步兵第二師師長。1932年任步兵第三師師長,第三軍區司令。1932年10月任第一集羣司令。1942年3月~1944年任西線德軍總司令。
作戰兵力:
盟軍:參加登陸戰役和發展陸上進攻的共有36個師288萬人;用於第一梯隊登陸的共有5個陸軍師和3個空降師;保障登陸的有5000餘艘艦船和1萬餘架飛機。
德軍:在西線的總兵力共58個師,其中33個爲機動能力很差的海防師;在盟軍登陸的諾曼底地區,德軍只有6個師;德國海軍用於抗登陸的兵力僅有中、小型水面艦艇500餘和潛艇49艘,各種飛機只有500架。
■“霸王”行動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不久,德國法西斯進攻波蘭,侵佔丹麥、挪威、閃擊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在歐洲大陸,德軍控制了北起挪威、南迄西班牙的全部西歐海岸。英國陸軍在敦刻爾克大撤退後,西歐大陸幾乎全部被德軍控制。
蘇德戰爭爆發後,蘇聯曾多次要求美國和英國在西歐開闢第二戰場。早在1941年9月,斯大林就向丘吉爾提出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對德國實施戰略夾擊的要求。對於蘇聯的這個建議,英國的迴應只是派出小部隊對歐洲大陸實施偷襲騷擾,就像此前的迪耶普之戰,結果遭到慘敗,傷亡5810人,傷亡率高達96.5%。
1942年6月,蘇美和蘇英發表聯合公報,達成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的共識,但英國在備忘錄中對承擔的義務作了一些保留。1943年1月,同盟國召開卡薩布蘭卡會議,通過上半年在西西里島登陸的決定。把在歐洲大陸的登陸推遲到1943年8月。1943年5月,英美華盛頓會議,決定於1944年5月在歐洲大陸實施登陸,開闢第二戰場。3月,成立以英國陸軍中將F.摩根爲首的盟軍最高司令參謀部,摩根上任後立即組建“考薩克”即同盟國歐洲遠征軍最高參謀部着手製定戰役計劃。
首先確定登陸地點。他們根據以往登陸作戰的經驗,考慮到登陸的地點必須具備以下三個特點:一要在從英國機場起飛的戰鬥機半徑內,二航渡距離要儘可能短,三附近要有大港口。爲此,他們選擇了幾個登陸地點,幾經權衡比較,“考薩克”選擇了諾曼底,於1943年6月26日起制定具體計劃,以“霸王”爲作戰方案的代號,以“海王”爲相關海軍行動的代號。
7月15日,摩根將“霸王”計劃大綱呈交英美聯合參謀長委員會。1943年8月,英美魁北克會議批准“霸王”計劃。1943年11~12月,羅斯福、丘吉爾和斯大林在德黑蘭會議上正式商定,1944年5月,由美英盟軍在法國北部地區登陸,同時在法國南部進行牽制性登陸。隨後,美、英任命陸軍上將艾森豪威爾爲盟國歐洲遠征軍最高司令。代號爲“霸王”行動。
1943年12月,美國陸軍上將艾森豪威爾被任命爲歐洲同盟國遠征軍最高司令,於1944年1月2日抵達倫敦就任。艾森豪威爾閱讀了摩根計劃並提出修改意見,把登陸正面擴大到80公里,第一梯隊由3個師增加到5個師,登陸灘頭也從3個增加到5個(新增“猶他”和“劍”灘頭),空降兵從2個旅增加到3個師,這一意見得到最高司令部三軍司令的支持。
1944年2月,英美聯合參謀長委員會批准了“霸王”計劃大綱和修改後的作戰計劃,但是隨之對登陸艦艇的需求也增加了,爲了確保能夠找到足夠多的登陸艦艇,英美聯合參謀長委員會決定將登陸日期推遲到6月初,並且將原定同時在法國南部的登陸推遲到8月。
這次作戰的計劃是首先在登陸場右翼空降2個美國傘兵師,切斷德軍從瑟堡出發的增援,並協同登陸部隊奪取“猶他”灘頭;在左翼空降1個英國傘兵師,奪取康恩運河的渡河點。然後首批登陸部隊8個加強營在5個灘頭登陸,建立登陸場,在鞏固和擴大登陸場後,後續部隊上岸,右翼先攻佔瑟堡,左翼向康恩河至聖羅一線發展,掩護右翼部隊的攻擊;第二階段攻佔岡城、貝葉、伊濟尼、卡朗坦,第三階段攻佔布勒塔尼,向塞納河推進,直取巴黎。戰役目的是橫渡英吉利海峽,在法國北部奪取一個戰略性登陸場,爲開闢歐洲第二戰場最終擊敗德國創造條件。戰役企圖是在諾曼底登陸,奪取登陸場,在登陸的第12天,把登陸場擴展到寬100公里,縱深100公里。
當最後確定登陸的具體日期和時刻時,陸軍、空軍、海軍的各根據自己的需要提出不同需求。最後經認真考慮,科學擬定符合各軍種的方案,在**與低潮間登陸,由於五個灘頭的潮汐不盡相同,所以規定五個不同的登陸時刻(代號H時),D日則安排在滿月的日子,空降時間爲凌晨一時,符合上述條件的登陸日期,在1944年6月中只有兩組連續三天的日子,6月5日至7日,6月18日至20日,最後選用第一組的第一天,即6月5日。
我們再來看看作戰雙方的兵力部署情況。
同盟國方面:
盟軍最高司令一職由艾森豪威爾出任。最高司令部的其他成員有:副司令英國空軍元帥特德,參謀長美國陸軍中將史密斯,副參謀長英國陸軍中將摩根,陸軍司令英國陸軍上將蒙哥馬利,海軍司令英國海軍上將拉姆齊,空軍司令英國空軍上將馬洛裡。爲實施這一大規模的戰役,盟軍共集結了多達288萬人的部隊。陸軍共36個師,其中23個步兵師,10個裝甲師,3個傘兵師,約153萬人。海軍投入作戰的軍艦約5300艘,其中戰鬥艦只包括13艘戰列艦,47艘巡洋艦,134艘驅逐艦在內約1200艘,登陸艦艇4126艘,還有5000餘艘運輸船。空軍作戰飛機13700架,其中轟炸機5800架,戰鬥機4900架,運輸機滑翔機3000架。
海軍編爲兩個特混艦隊:
東部特混艦隊,主要由英國軍艦組成,共13艘巡洋艦,3艘戰列艦,30艘驅逐艦,302艘其他軍艦,2426艘登陸艦艇,司令爲英國海軍少將維安,在格里諾克集結,由英國戰術空軍第2航空隊提供空中掩護。下轄4個編隊:G編隊負責運送英國第50步兵師在“金”灘頭登陸,J編隊負責運送加拿大第3步兵師在“朱諾”灘頭登陸,S編隊負責運送英國第3步兵師在“劍”灘頭登陸,L編隊負責運送第二梯隊英國第7裝甲師在“金”灘頭登陸。
西部特混艦隊,主要由美國軍艦組成,共10艘巡洋艦,3艘戰列艦,30艘驅逐艦,280艘其他軍艦,1700多艘登陸艦艇,司令爲美國海軍少將柯克,在貝爾法斯特集結,由美國戰術空軍第9航空隊提供空中掩護。下轄3個編隊:U編隊負責運送美軍第4步兵師在“猶他”灘頭登陸,O編隊負責運送美軍第1步兵師在“奧馬哈”灘頭登陸,B編隊負責運送美軍第29步兵師在“奧馬哈”灘頭登陸。
海軍還以7艘戰列艦,2艘淺水炮艦,24艘巡洋艦,74艘驅逐艦組成五個艦炮火力支援大隊,爲五個灘頭提供艦炮火力支援。
陸軍有4個集團軍:
加拿大第1集團軍,司令爲英國陸軍中將鄧肯·格雷尼姆,轄1個軍3個師,在“朱諾”灘頭登陸。英國第2集團軍,司令爲英國陸軍中將鄧普賽,轄5個軍13個師,在左翼的“金”和“劍”灘頭登陸。以上2個集團軍作爲左翼向卡昂進攻。
美國第1集團軍,司令爲美國陸軍中將布萊德利,轄5個軍14個師,在“奧馬哈”和“猶他”灘頭登陸,作爲右翼向聖洛、卡朗坦進攻,這是主攻方向。該3個集團軍組成第21集團軍羣,由英國陸軍上將蒙哥馬利任司令。這是登陸第一梯隊部隊。
美國第3集團軍由美國陸軍中將巴頓任司令,轄4個軍9個師,直屬最高司令部指揮,作爲第二梯隊,將從美第1集團軍開闢的道路投入戰鬥,衝出科湯坦半島,穿越布列塔尼半島,迂迴包抄在卡昂與英軍激戰的德軍,徹底粉碎德軍的抵抗,乘勝佔領法國和比利時。
空軍除了美國第2航空隊和英國第9航空隊,艾森豪威爾還以辭職相要挾,從英美聯合參謀長委員會手中獲得了由英國空軍上將哈里斯任司令的英國戰略轟炸機部隊和由美國空軍少將杜利特爾任司令的美國駐英戰略空軍第8航空隊的指揮權,這樣最高司令部的空軍兵力就有4個航空隊。
空降部隊爲美國第82、101空降師和英國第6空降師。這是盟軍在歐洲所能集結的最大空降兵力。
德國方面:
德國爲抗擊盟軍的登陸,早在1941年12月起就開始構築沿海永久性防禦工事,即所謂的“大西洋壁壘”。但由於種種原因,直到1944年5月,在塞納河以東地區完成了68%,塞納河以西地區僅完成了18%,只有在加萊地區基本完成。
1944年5月,在東線蘇聯戰場德軍有179個師又5個旅,約佔德軍總兵力的65%。在西線的法國、比利時、荷蘭,只有歸西線總司令陸軍元帥龍德施泰德指揮的58個師,其中15個步兵師,8個裝甲師,33個海防師,2個傘兵師。即使再加上由希特勒親自指揮的戰略預備隊2個裝甲師,總共才60個師,約76萬人。西線司令部所屬的58個師,編爲2個集團軍羣,共4個集團軍。
第7集團軍,司令是多爾曼上將,駐布列塔尼半島,擁有包括8個海防師,5個步兵師,1個裝甲師在內共14個師。
B集團軍羣由陸軍元帥隆美爾指揮,駐守法國北部,共39個師是西線德軍的主力。下轄第15集團軍,司令是薩爾穆特上將,駐加萊,擁有包括4個步兵師,14個海防師,5個裝甲師在內共23個師。
G集團軍羣,由布拉斯科維茲上將指揮,駐守法國盧瓦河以西地區,共有19個師。下轄第1集團軍,司令爲謝瓦萊裡中將,駐比利時,共10個師;
(第19集團軍,司令爲鬆德施泰因中將,駐法國南部,共9個師。
海軍兵力爲驅逐艦5艘,潛艇49艘,遠洋掃雷艦6艘,巡邏艦116艘,掃雷艇309艘,魚雷艇34艘,炮艇42艘,總共才561艘中小軍艦,實力非常弱小。
空軍爲第3航空隊,作戰飛機約450架,其中戰鬥機160架。與盟軍作戰飛機數目相比,處於1∶30的絕對劣勢。
在諾曼底地區守軍爲第7集團軍所屬的6個師又3個團,其中3個海防師,戰鬥力較弱;2個步兵師,1個裝甲師,戰鬥力稍強;3個團是2個獨立步兵團和1個傘兵團,總兵力約9萬人。
綜上所述,德軍的防禦工事也比較薄弱,只構築了若干鋼筋混凝土的獨立支撐點,大部分工事都是野戰工事,縱深也只設置了少量防空降障礙物。希特勒1944年4月判斷諾曼底將是盟軍的登陸地點,要求加派兵力,隆美爾根據這一指示,將原駐聖洛的第352步兵師調到諾曼底。
■戰前準備
一、物資準備
1943年盟軍在大西洋上已經取得了反潛護航的全面勝利,保證了由美國本土運往英國的大批物資、人員安全地橫渡大西洋。英國幾乎成了一個大兵營,駐有來自十一個國家的近三百萬部隊。從1942年1月至1944年5月,由美國運到英國的各種物資達五百三十餘萬噸。
在所有物資中,最重要的就是登陸艇,爲了保證足夠數量的登陸艇,美軍陸軍總參謀長馬歇爾不顧海軍的強烈反對,從太平洋戰場調來一批登陸艇。
爲填補艦炮火力與部隊上陸之間的火力空白,盟軍創造性地將大炮、多管火箭炮裝上登陸艇,改裝成火力支援艇,伴隨登陸艇一起衝擊,提供不間斷的火力支援。
爲了快速突破德軍的雷區和防禦陣地,英軍的坦克專家陸軍少將霍巴特研製特種坦克,組建特種裝甲部隊,充當開路先鋒。霍巴特經數月努力,研製成功兩棲坦克、鋪路用的“轉筒”坦克、掃雷坦克、噴火坦克、架橋坦克、工兵突擊車等多種特種坦克,並訓練出一批特種坦克駕駛員,英軍在此基礎上組建了第79裝甲師,任命霍巴特爲師長。
以上準備還都比較容易做到,但人工港這個工程可算是最大的了,有點費勁。這個工程由英國海軍少將坦南特負責。共造兩個人工港,代號分別爲桑樹A和桑樹B。那麼要怎樣來建造這個人工港呢?
首先建造146個空心混凝土沉箱,每個沉箱長61米,根據沉沒處的海水深度有八種不同尺寸,最小排水量1772噸,最大排水量6044噸。建造這些沉箱共需60萬噸混凝土和3100噸鋼材,而建造時間只有半年。顯然這已經大大超出了英國的工業能力,但是英國還是竭盡全力來完成這一工程。在146個沉箱中,有41個是在浮船塢和船臺上建造,有57個是在僅有的八個幹船塢裡建造,餘下的41個無處建造,而且時間急迫,坦南特情急之下在泰晤士河附近先挖出12個深坑,再在坑裡建造沉箱的基礎部分,然後在坑中注水,在漂浮狀態下造完其他部分。
其次建造23個直碼頭,以供登陸艦上的車輛直接駛上海灘。直碼頭由61米長,17米寬,18.4米高的排水量5000噸的鋼箱連接而成,固定在打到海底的樁子上,可隨波起伏。後來又考慮到五六月間英吉利海峽風大浪急的情況,決定在混凝土沉箱防波堤外沉下3艘舊軍艦和56艘舊商船,並在沉船外側約半海里處繫留若干個長61米的十字形鋼製構件,成兩列用錨固定在18米等深線,組成約7000米長的防浪堤。
到此爲止,由沉箱、直碼頭、沉船、十字鋼構件組成的人工港的各個部件就建好了。但是還需要把這些多達400個總重約150萬噸部件從建造廠地運到英格蘭南部裝配,最後由拖船拖過海峽。最後這個工程終於在1944年6月初完成。
這個人工港面積約5平方公里,是較完整的防浪水域,可同時停泊7艘吃水10米的大型艦船、20艘近海運輸船、400艘拖船和1000艘小艇,預計日貨物吞吐量1.2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