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節 天明(上)

天亮了。

看着出現在東方的朝陽,江寧巡撫蔣國柱自言自語道。如果一切都按照計劃來辦的話,他知道現在高郵湖旁正有一場生死戰在進行。

“終於開打了,大概這兩天就會有結果了。”蔣國柱被希望和恐懼兩面夾擊,精神已經不堪重負了。除了這種矛盾的心情外,知道結果即將見分曉,又讓蔣國柱有如釋重負之感。爲了支援明軍的軍費開支,江寧的藩庫早已經見底,如果再繼續拖下去,恐怕江南官場的庫房崩潰會先於蔣國柱的精神崩潰。

上次鄭成功圍攻南京的時候,郎廷佐緊急動員兩江部隊護衛城池,在南京城集中了兩萬披甲和七萬輔兵、壯丁,還有超過一萬匹的戰馬、挽馬,每天消耗的軍費高達驚人的一萬兩銀子。但這次鄧名軍隊的花銷還要在那次之上,儘管有江西巡撫和漕運總督分擔明軍的軍費,南京方面平均每天的支出仍高達一萬三、四千兩之多。

肯定要向臨戰狀態的軍隊提供足額的口糧,一般情況下,一個綠營披甲每天需要兩斤米和半斤豆子,爲了鼓舞士氣還需要在戰前爲每一千名士兵提供一口豬或是兩隻羊。可鄧名的要求顯然不能和一般綠營相比,他麾下的三萬軍隊採用統一標準,並無戰兵、輔兵的區分。每天江寧需要提供的糧草是三萬六千斤米麪,一百五十頭豬或是相當的牲口、魚類,除此以外,鄧名還指明要江寧提供大量的青菜和豆類。

爲了湊齊明軍需要的物資,兩江部隊的補給已經被壓到了最低點,所有的調動和操練都被取消,以便節約物資。當然,這些物資的籌措都是打着供應周培公和樑化鳳的名義進行的,各個府縣和總督衙門中不知情的幕僚都因此對湘軍怨聲載道。他們並不知道周培公的大軍其實子虛烏有,而樑化鳳的軍隊口糧也被一再縮減,實際上和其他兩江部隊一樣近乎於每天吃糠咽菜。

可對蔣國柱來說,既然兩江部隊無法用來攻擊御營,那他們的用處自然無法與明軍相比,犧牲他們的補給來滿足明軍所需也是不得已的事情。當豬羊不夠所需時,兩江總督衙門毫不猶豫地收集耕牛給明軍送去——最開始蔣國柱還擔心皇帝行動過快,希望明軍能有更多的準備時間,以迎戰威震天下的八旗勁旅。但到了最後,蔣國柱已經抱着一種“早死早投胎”的心態在盼望皇帝儘快抵達了。幕僚們一再指出,兩江總督衙門的財政狀況已經到了最後關頭。

一個月高強度的運輸還讓大量的車舟報廢、挽馬死亡,後期這些損耗完全是靠張朝撥給的銀兩來補充。

除了鼎力相助的南昌,湖廣也爲這次行動提供了財政幫助。張長庚包攬了明軍的軍服、拒馬、長槍以及火藥等的需要,還緊急爲明軍鑄造了一些青銅大炮和投石車。每天都有湖廣的船隻抵達南京,把成船的軍事物資卸下來交給樑化鳳,然後再由後者轉交給打着湘軍旗號的明軍。僅弓箭一項,鄧名稱每天訓練的耗損就有一萬支之多——蔣國柱知道鄧名的射手大概只有千人,這就說明每個弓箭手每天進行的針對性訓練中,每人每天射壞的弩箭就有十支——這差不多是一個綠營射手幾個月的訓練耗損。

“終於要結束了。”蔣國柱輕嘆了一聲。他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去幫助鄧名對抗八旗勁旅,江南爲此付出了巨大的經濟代價。如果蔣國柱不打算用暴力掠奪縉紳土豪的話,以後很長一段時間都只能勉強維持官府的運轉,估計明年稅後都無法恢復正常的軍事訓練。不過只要鄧名能夠順利擊斃順治,那一切都還是值得的。之前蔣國柱曾經和鄧名面對面地討論過順治死後的政治格局,現今的皇太后肯定不願意大權旁落,而重臣如索尼、鰲拜等人的身上也刻下了太深的順治烙印,他們都絕不會同意讓順治的皇子以外的人繼位——雖然對滿清朝廷來說,選擇一個成年皇帝或許是更好的選擇。

皇太后和重臣的同盟應該能夠取得上風,壓制住其他親王和旗主的野心。當幼小的皇帝登上寶座,大清處於主幼國疑的狀態時,北京對江南督撫也就只能採用懷柔政策。若是忠於順治的勢力和覬覦皇位的人僵持不下,爭權奪利甚至發生武力衝突的話,那當然是對大清更壞的局面,但對江南督撫來說卻是大大地利好,因爲這樣雙方就都需要拉攏他們。

儘管鄧名斷言後一種情況出現的可能性不大,堅持認爲皇太后和重臣的聯盟實力遠在八旗王公之上,但蔣國柱還是希望大清皇室出現內訌,這樣蔣國柱就會獲得更大的自由,能夠在朝廷重建權威之前更好地控制江南,像張長庚一樣獲得效忠於自己的力量,掌握自己的命運,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完全置於皇帝或是鄧名的手中。

……

高郵湖。

“天亮了。”初升的旭日讓對壘的兩軍都發出了歡呼聲。皇營內的八旗軍官馬上行動起來,昨夜他們已經把部下士兵中大嗓門的人都集結起來,一見到日出,軍官立刻讓這批士兵登上營牆,開始向對面的“叛軍”喊話。

繡着金龍的天子旌旗在牆上升起,御營的官兵齊聲高呼,讓對面的叛軍意識到他們正在攻打的是神聖不容侵犯的天子行營。同時他們還告訴對面的叛軍,天子是仁慈的,只要他們放下武器,皇帝對他們昨晚的冒犯既往不咎。

“凡是能生擒周逆者,賞萬金,擡旗,賜精奇尼哈番;能斬周逆者,賞五千金,萬戶侯……”

御營的喊聲遙遙地傳了過來。看到叛軍穿着湖廣軍服、打着綠旗和那面書寫着“周”字的大旗,御前侍衛們又驚又怒,立刻就確定了對面的叛賊是周培公。知道了敵人到底是誰後,順治反倒放心不少。周培公年紀輕輕,驟得高位,除了少量心腹以外,在軍隊中的威信不會太高,就是死黨的數量估計也很有限,大赦和重賞雙管齊下,對瓦解叛軍會有很好的效果。

“該是打破韃子幻想的時候了。”昨天行軍的時候爲了儘可能地遮人耳目,鄧名並沒有讓部下穿上明軍的軍服。反正綠營的服裝和御營的差距不小,對明軍來說足以辨識敵我,對敵人來說還有一定的迷惑效果。

御前侍衛高聲喊話的同時,那些被阻擋在御營營牆外的蒙古八旗也紛紛跟着嚷嚷起來。現在他們建制混亂,丟盔卸甲,“叛軍”只要發起進攻,轉眼間就能把他們輕易碾碎,所以他們能做的就是用含混不清的漢語跟着御前侍衛一起叫嚷,指望“叛軍”士氣瓦解,向周培公發起反戈一擊。

隨着鄧名一聲令下,衛士把綠色的三角旗從旗杆上退下,換上了鄧名軍隊特有的矩形紅旗,鄧名的衛隊也同時升起了他們的三堵牆軍旗。

隨着第一面紅旗高高升起,環繞着皇營的“叛軍”紛紛落下綠旗,脫去他們身上的湖廣綠營僞裝,露出了明軍的大紅戰袍。

“大明長江提督鄧”,見到周圍變成了赤幟的汪洋大海,剛纔還在高聲喊叫的御前侍衛和蒙古八旗們頓時失聲。

而明軍這邊則開始了他們的回擊:“奉朝廷明令,討伐建州叛逆,棄械者免死,抗拒王師者格殺勿論。早降!”

伴隨着明軍“早降”的喊聲,前排的明軍向被御牆外的蒙八旗殘兵發起了攻擊。這些蒙古人根本不能靠近皇營,否則就會遭到御前侍衛的攻擊;他們大都手無寸鐵,也缺少能夠保護自己的鎧甲,無法抵抗明軍甲兵的進攻。而且現在是白天,明軍結成戰陣逼上來,他們想混戰都沒有機會。

即使在這樣不利的局面下,蒙八旗的士兵竟然還不肯投降,他們肩並肩地和明軍搏鬥,拔出射在他們身上的箭當做短劍和匕首繼續抵抗。被長槍刺中的蒙八旗在臨死前使出全部的力氣攥住明軍的槍桿,企圖掩護身旁的同伴,給他們創造撲入明軍陣中肉搏的機會。

“這就是和我們漢人打了幾百年的塞外野人啊。”鄧名看着戰場上一邊倒地屠殺,輕聲感慨道:“他們是彪悍的騎兵,沒有馬匹時仍是很好的步兵,能這樣輕鬆地消滅他們真是再好不過。”

皇營的營牆上,滿洲軍官們冷冷地看着外面的戰鬥,成片的蒙古人被明軍割麥子一般地砍倒,一個年輕很輕的御前軍官忍不住說道:“是不是扔一些武器給他們?”

此時御前侍衛們並不知道他們正面臨着林起龍曾經遇到過的問題,不過他們做出了和林起龍同樣的選擇。索額圖正好站在這個同僚旁邊,他冷酷地說道:“御前侍衛的武器很富裕嗎?扔給他們不會被賊人繳獲嗎?”

“全軍戒備,保護皇上。”既然知道了對面是鄧名,那麼兩千滿洲八旗也就放下了一切勸降的幻想,他們把盾牌在營牆和塔樓上支好,弓箭手緊張地守在其後,準備擊退明軍對皇營的進攻。

“不許任何人靠近營牆或營門。”軍官們生怕士兵在見到蒙古人的頑強抵抗後對他們心生憐憫,對那些被明軍趕過來的蒙古兵心慈手軟,從而威脅到皇營的安全:“凡是靠近營牆的都是亂賊,一律格殺!”

“喳。”御前官兵回答着長官的命令。除了弓箭以外,成排的鳥銃也從盾牆後探了出來,射手們全神貫注地瞄準着前方。

第58節 同盟(上)第50節 金磚第37節 干涉(下)第42節 中立(下)第12節 調整(上)第59節 議款(上)第3節 信號(上)第12節 專家第36節 方向(上)第12節 混亂第54節 授權第46節 掃蕩第43節 續戰(下)第8節 戰備(下)第5節 重整(下)第26節 生意(下)第31節 血戰(下)第46節 戰備(下)第58節 處罰第6節 勇士第1節 失憶第44節 退意第12節 調整(上)第7節 仲裁(下)第14節 彈盡(上)第59節 議款(下)第10節 爆破第44節 失蹤第13節 攻守第20節 康熙(上)第10節 負責(上)第37節 干涉(下)第24節 宣傳第41節 爭奪(上)第68節 混亂(下)第2節 默契第15節 朋友第51節 保衛(下)第54節 投機(上)第30節 大敵(下)第37節 等待(上)第60節 戰俘第37節 立碑第40節 登陸第29節 計謀第57節 觀感(上)第4節 推薦(下)第15節 相識(上)第69節 忠臣(下)第46節 證券(上)第42節 中立(下)第42節 送行第42節 送行第55節 報紙(下)第24節 洞悉第26節 反覆第30節 威壓(下)第2節 競爭第68節 混亂(下)第23節 援助第38節 包抄第34節 晉王(上)第27節 圍攻(下)第56節 宣戰(下)第56節 推銷(上)第52節 縱火第56節 待遇(下)第47節 獎勵第28節 城前(下)第41節 獻計第50節 懷疑第13節 勇氣(上)第50節 金磚第4節 一致(上)第19節 跋扈(下)第49節 訓練第40節 困境第52節 往事(上)第29節 機密第18節 拒絕第4節 生變第18節 登陸(上)第46節 證券(下)第49節 擴張(上)第38節 買賣(下)第13節 攻守第25節 印象第15節 戰象(下)第7節 仲裁(上)第11節 實驗第55章 山崩第11節 事變第19節 感慨(上)第31節 佯攻(下)第11節 攻勢(下)第32節 血戰(上)第28節 戰報第33節 問策(下)第10節 追逐第23節 波瀾(下)
第58節 同盟(上)第50節 金磚第37節 干涉(下)第42節 中立(下)第12節 調整(上)第59節 議款(上)第3節 信號(上)第12節 專家第36節 方向(上)第12節 混亂第54節 授權第46節 掃蕩第43節 續戰(下)第8節 戰備(下)第5節 重整(下)第26節 生意(下)第31節 血戰(下)第46節 戰備(下)第58節 處罰第6節 勇士第1節 失憶第44節 退意第12節 調整(上)第7節 仲裁(下)第14節 彈盡(上)第59節 議款(下)第10節 爆破第44節 失蹤第13節 攻守第20節 康熙(上)第10節 負責(上)第37節 干涉(下)第24節 宣傳第41節 爭奪(上)第68節 混亂(下)第2節 默契第15節 朋友第51節 保衛(下)第54節 投機(上)第30節 大敵(下)第37節 等待(上)第60節 戰俘第37節 立碑第40節 登陸第29節 計謀第57節 觀感(上)第4節 推薦(下)第15節 相識(上)第69節 忠臣(下)第46節 證券(上)第42節 中立(下)第42節 送行第42節 送行第55節 報紙(下)第24節 洞悉第26節 反覆第30節 威壓(下)第2節 競爭第68節 混亂(下)第23節 援助第38節 包抄第34節 晉王(上)第27節 圍攻(下)第56節 宣戰(下)第56節 推銷(上)第52節 縱火第56節 待遇(下)第47節 獎勵第28節 城前(下)第41節 獻計第50節 懷疑第13節 勇氣(上)第50節 金磚第4節 一致(上)第19節 跋扈(下)第49節 訓練第40節 困境第52節 往事(上)第29節 機密第18節 拒絕第4節 生變第18節 登陸(上)第46節 證券(下)第49節 擴張(上)第38節 買賣(下)第13節 攻守第25節 印象第15節 戰象(下)第7節 仲裁(上)第11節 實驗第55章 山崩第11節 事變第19節 感慨(上)第31節 佯攻(下)第11節 攻勢(下)第32節 血戰(上)第28節 戰報第33節 問策(下)第10節 追逐第23節 波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