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節 城前(下)

會議結束後,李國英就回到他的房間休息。自從上次忠縣慘敗,他的健康每況愈下,最近幾天耗心耗力,他又感到有些體力不支。

“總督大人,賊人來攻城了……”高明瞻高聲叫着,衝進川陝總督的衙門,他的話剛說了一半就戛然而止,因爲他看到全身披掛的川陝總督伏在桌面上睡着了。

“哦。”不知不覺中進入夢鄉的李國英被這陣喊聲驚醒,擡起頭,挺身站起,擺擺手示意高明瞻無須自責:“我這就去城頭上看看。”

總督和巡撫二人一前一後走向城頭時,李國英突然對身後的老朋友感慨道:“我剛纔做了一個不錯的夢,夢裡沒有鄧名這個人,可能是從重慶逃跑的時候淹死在江裡了。我招降了二譚,又兵逼奉節,文安之走投無路只好上吊自盡。我厚葬了他,向天下顯示朝廷對讀書人的敬重。然後我軍直搗夔東,雖然夔東賊驍勇,能夠把湖廣的兵馬打得叫苦連天,但卻無人是我的對手。最後是我替皇上,嗯,替先皇平定了川、鄂。唉……”

走上城頭,李國英看到一隊闖營正在攻打他設立在城外的外圍陣地。認真地看了一會兒後,李國英對身後的高明瞻評價道:“李來亨控制不住局面啊。”

通過剛纔的會議,李國英算是基本控制住了重慶城內的所有將領。身陷絕境的清軍也只能把全部的希望都寄託在李國英的身上,指望他能擊退夔東軍,靠重慶自己的力量解圍。

而反觀對面的明軍,這支打着黨守素旗號的軍隊發起進攻時,其他大部分明軍卻沒有立刻參與攻擊,看上去明軍的指揮似乎不太統一。

“總督大人,我們是不是可以出城反擊?”高明瞻看出一些戰機,有些興奮地建議道:“就像保寧那戰一樣。”

“本官擊退劉文秀的那一仗嗎?”李國英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不錯,那次大人把劉賊趕回了老家去。”高明瞻興奮地搓搓手。當時劉文秀統領大軍北伐,聲勢極爲浩大,多次擊敗吳三桂的部將,逼得平西王步步後退,看起來蜀王揮師攻入陝西已是不可阻擋。而堅守保寧的李國英採用的策略就是驕敵,不斷地示弱,劉文秀認爲虛弱的保寧清軍已經不堪一擊,就草率地命令全軍圍攻——當時劉文秀的視線已經越過保寧,望向了漢中、西安——而李國英突然集中部隊出城反擊攻城的明軍,明軍的敗兵一層壓着一層,導致了雪崩式的潰敗,十萬明軍竟然被清軍的亡命一擊徹底擊潰。

李國英哈哈大笑,笑聲中滿是得意之情。笑過後又微微搖頭:“劉文秀和夔東賊不同,他手下兵馬很多,都是孫可望臨時撥給他的,更有大批是他新安撫的川軍。這些人畏威而不懷德,劉文秀勝利時固然俯首帖耳,但心中狐疑,生怕被吞併或是有意犧牲,形勢不好的時候就會各自逃生,所以我軍纔有保寧之勝。而這幫夔東賊……”李國英伸手指向城前:“他們都是同甘共苦、不離不棄的生死之交,真把黨守素打垮了,劉體純會發瘋一樣衝上來救他的;而打垮了劉體純,袁宗第就是拼了老命也要保護他兄弟脫險的。”

李國英又搖了搖頭:“對付夔東軍要用另外一套辦法,本官會不停地殺傷他們。看到黨守素苦戰不已,劉體純就會上來幫忙;看到劉體純傷亡慘重,袁宗第就會上來拼命;當李來亨看到他袁大伯、劉叔叔的人在城下血流成河時,他會坐壁上觀嗎?不管他們心裡有多苦,都不會在把血流乾以前先退下去的。”

“總督大人明見,”高明瞻由衷地讚道:“原來總督大人早有定策,就等賊人來自投羅網了。”

李國英沒有再說什麼,他心裡完全沒有嘴上說的這麼有把握。夔東軍士氣高昂、裝備精良,還有絕對的兵力優勢和水面優勢;而重慶守軍積怨頗深,士兵的戰鬥經驗無法與對面相比,裝備方面也被敵軍比下去了。如果對方軍令統一,李國英覺得此戰的勝算不足一成,也就是比必敗無疑的主動退兵強一點。

就算李來亨的權威有問題,但明軍只要不敗就是贏了,而清軍需要把明軍打跑才能得救,李國英嘴上說得輕鬆,但他知道明軍的勝算其實要高很多。

默默地在川陝總督身邊站了一會兒,高明瞻突然小聲地問道:“總督大人,那個鄧名呢?”

越是回味李國英對劉文秀和李來亨的分析,高明瞻就越是心悅誠服。他在李國英身邊多年,常常聽到川陝總督對敵人將領做出這種一針見血的分析。但鄧名卻是個例外,李國英很少對鄧名做出評論。以前或許還可以說是對此人不太瞭解,所以無法揣測;但隨着鄧名名震天下,他的事蹟家喻戶曉,李國英對川西的關心程度也是無與倫比的。可打了這麼多場仗,收集了這麼久的資料,李國英對鄧名的評價反倒變得更少了——在鄧明擊敗譚弘、譚詣後,李國英根據掌握的少量情報,曾經對鄧名進行了一些簡單的推測和分析,但這一年來卻是連隻言片語都沒有。

高明瞻的問題讓李國英的笑容僵在了臉上,他依舊看着城前的戰鬥,但明顯開始走神,思緒離開了他所在的重慶。

半響之後,李國英輕輕反問道:“以你所見,川軍和夔東軍相比,孰優孰劣?”

“啊?”高明瞻大吃一驚,脫口而出:“這能比麼?”

即使是川軍的輔兵,也是神采奕奕,行軍時隊伍齊整,如果披上盔甲絕對是一流的精銳戰兵。而川軍的披甲兵,別的不說,軍陣的齊整程度就是李國英手下的精銳也望塵莫及。凡是見識過川軍牆騎兵氣勢的重慶軍,哪怕是張勇、王進寶、王明德這樣的勇將也都腿肚子哆嗦,能夠硬到底的人除了李國英恐怕也就剩趙良棟一個了。

夔東軍雖然也算不錯,但軍容並沒有遠遠超出其他軍隊。

“你說得不錯,兩個軍隊根本不能比。”李國英贊同道。

李國英治軍多年,自認爲頗有手腕,對手下將士恩威並施,他的嫡系對他又敬又怕,而旁系將領如趙良棟這種猛將,李國英也有駕馭他們的能力。就比如這次的重慶決戰吧,李國英心志堅定,能夠力排衆議做出戰略決定;他也能通過種種權謀,把全軍帶到他認爲正確的道路上;還能讓大家最後心甘情願地服從他的指揮。

這裡面需要一系列的欺騙、分化、拉攏,尤其關鍵的是要有一批絕對可信的嫡系——如果沒有高明瞻、王明德這些心腹,李國英就是手段通天也別想把事情辦成。

但從情報裡看,鄧名是一種完全不同的人,據說他言而有信,對部下坦誠相見。最讓李國英費解的是,鄧名似乎沒有一批絕對忠誠的嫡系骨幹。鄧名手下的五大將不必提,沒有一個是他自己培養出來的,川西其餘的高官也都是各個軍閥的子弟,這些人李國英自問是絕對不會當做嫡系使用的。

“鄧名把他自己隱藏得很好。”李國英在心裡對自己說道。他認爲所有有關鄧名的情報都是假象,如果鄧名真是一個如大家所傳說的人,那麼他絕對不會擁有一支強軍。既然事實與李國英的認知相違,那李國英只能認爲鄧名深不可測,把他的真正面目完全遮蓋起來,讓清廷這邊窺探不到。

“只有鄧名,我完全看不透。”李國英回過神來,淡淡地對高明瞻說了一句,又認真地觀察起明軍的攻勢來。

……

重慶清軍在城門外設立了掩護的營帳,黨守素髮起進攻後,這些營帳的清軍顯示出一些戰鬥力,或許是因爲清軍已經無路可走,所以他們的抵抗要比江邊的那些同伴頑強得多。

不過即使如此,清軍的抵抗還是漸漸被明軍壓制下去。戰鬥進行到第二天的時候,正西面的清軍就瀕臨瓦解,以致重慶城不得不派軍隊出城,以防止明軍迅速地奪取他們的城外營地,並阻止明軍靠近城牆。

本來劉體純打算先準備一些攻城器械再發起嘗試性進攻。來重慶以前,他已經制造了一些爆破用的大鐘,不過還沒有來得及把這些裝備卸下船。而且劉體純也需要一些時間來觀察地形,尋找最合適的爆破地點。聽說了劉體純的這個打算後,黨守素二話不說就發起了第一輪攻擊——如果能夠突破清軍的城前掩護,那劉體純的爆破自然更容易展開,珍貴的爆破小組成員遭遇襲擊的機率也會大大降低。

發現黨守素陷入苦戰後,劉體純猛然發現他並沒有太多的時間,黨守素眼看就要拿下的城外營地被隨後趕到的援軍撐住了。爲了不讓前面將士的血白流,黨守素投入了一波又一波的兵力。

“冒着城上的火力,強攻城前的營帳,不太聰明吧?”劉體純觀察了一會兒戰場,看到重慶城上銃炮齊發,給黨守素的軍隊造成了不小的損失。不過城前的營帳確實岌岌可危,而黨守素的倔脾氣似乎也上來了,劉體純派人去勸的時候還讓來人回話,說劉體純只要專心準備爆破裝置就好,他一定爲劉體純掃平障礙。

“我們也參戰。”劉體純感覺他必須要替黨守素做點什麼,他命令爆破小組繼續準備,同時指着黨守素進攻目標周圍的幾個營帳給手下佈置任務:“佯攻一下,分散一些重慶的火力,不用拼得太狠。”

第51節 保衛(下)第2節 軟硬(下)第38節 整頓(上)第59節 魔鬼(上)第29節 解圍(下)第31節 呆仗(下)第23節 波瀾(上)第1節 秘旨第33節 孤注(上)第36節 備戰第54節 官銜第26節 兄弟(上)第49節 擴張(下)第4節 生變第40節 印象(下)第21節 受降第9節 問話(下)第18節 激戰第54節 權變(上)第65節 援助(上)第36節 方向(上)第41節 失控(上)第56節 離去第60節 約法第24節 掠奪第53節 慘痛(下)第57節 疲兵第45節 突破(上)第3節 援軍第37節 報告(上)第58節 同盟(上)第34節 詐降第37節 干涉(下)第1節 精明(下)第39節 嚮導(上)第36節 備戰第54節 權變(上)第11節 攻勢(下)第41節 獻計第10節 爆破第5節 退兵第26節 觀感第49節 擴張(上)第18節 鏈條第32節 爭奪(下)第39節 衝突(上)第33節 通牒第51節 詐敗第3節 裁軍第44節 靖難(下)第8節 震怒(下)第28節 算計(上)第47節 贖買(上)第30節 成長(上)第41節 占卜第24節 內憂(下)第57節 強弱第33節 問策(下)第53節 霸氣(上)第26節 反覆第3節 信號(下)第17節 堅壁第35節 請客(下)第42節 中立(下)第20節 僞詔(上)第47節 證據(中)第29節 統一(上)第3節 上風第49節 擴張(下)第6節 密議(上)第51節 保衛(上)第46節 證券(下)第2節 賞罰第13節 攻守第31節 呆仗(上)第46節 接觸第21節 闖關第38節 牽制(下)第14節 應對第8節 升級(上)第40節 困境第51節 夢想(中)第7節 窮途第25節 棄軍第60節 約法第44節 失蹤第8節 進軍第36節 修路第56節 推銷(下)第42節 說客第7節 仲裁(下)第3節 援軍第36節 宿命(上)第45節 顏面第14節 強攻(上)第45節 突破(下)第42節 反擊第54節 投機(下)第7節 變臉(上)第30節 三投
第51節 保衛(下)第2節 軟硬(下)第38節 整頓(上)第59節 魔鬼(上)第29節 解圍(下)第31節 呆仗(下)第23節 波瀾(上)第1節 秘旨第33節 孤注(上)第36節 備戰第54節 官銜第26節 兄弟(上)第49節 擴張(下)第4節 生變第40節 印象(下)第21節 受降第9節 問話(下)第18節 激戰第54節 權變(上)第65節 援助(上)第36節 方向(上)第41節 失控(上)第56節 離去第60節 約法第24節 掠奪第53節 慘痛(下)第57節 疲兵第45節 突破(上)第3節 援軍第37節 報告(上)第58節 同盟(上)第34節 詐降第37節 干涉(下)第1節 精明(下)第39節 嚮導(上)第36節 備戰第54節 權變(上)第11節 攻勢(下)第41節 獻計第10節 爆破第5節 退兵第26節 觀感第49節 擴張(上)第18節 鏈條第32節 爭奪(下)第39節 衝突(上)第33節 通牒第51節 詐敗第3節 裁軍第44節 靖難(下)第8節 震怒(下)第28節 算計(上)第47節 贖買(上)第30節 成長(上)第41節 占卜第24節 內憂(下)第57節 強弱第33節 問策(下)第53節 霸氣(上)第26節 反覆第3節 信號(下)第17節 堅壁第35節 請客(下)第42節 中立(下)第20節 僞詔(上)第47節 證據(中)第29節 統一(上)第3節 上風第49節 擴張(下)第6節 密議(上)第51節 保衛(上)第46節 證券(下)第2節 賞罰第13節 攻守第31節 呆仗(上)第46節 接觸第21節 闖關第38節 牽制(下)第14節 應對第8節 升級(上)第40節 困境第51節 夢想(中)第7節 窮途第25節 棄軍第60節 約法第44節 失蹤第8節 進軍第36節 修路第56節 推銷(下)第42節 說客第7節 仲裁(下)第3節 援軍第36節 宿命(上)第45節 顏面第14節 強攻(上)第45節 突破(下)第42節 反擊第54節 投機(下)第7節 變臉(上)第30節 三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