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節 風起(下)

現在江南官場不穩,謠言滿天飛,連督撫也將信將疑,屢次上報有綠營譁變。朝廷判斷這些譁變中大約三成是藉口,三成是有高官煽動,剩下的三成纔是自發行爲。不過軍心、官場都出現了這麼多的問題,眼下確實不是大規模追究的好時機。

御前會議上除了輔政大臣,還有幾個參與定策的漢人臣子,漢人沒有選擇權或是建議權,輔政大臣讓他們參加會議只是一種信任的姿態。這幾個漢人同樣是死心塌地的保皇派,所有的滿漢臣子都傾向於暫時對江南採用懷柔政策。江南送來的奏報不是說朱國治的餘黨通鄧嗎?這個解釋朝廷雖然存疑,但不妨先捏着鼻子認下來,把朱國治滿門抄斬,公開宣佈失陷先皇一事與江南督撫無關。等到新皇帝的皇位穩定了,那些王公大臣的野心也被壓制住了後,再慢慢進行探查。

江南的大員還報告,殺害先皇的兇手鄧名已經率軍逃回上游,看起來是想穿過湖廣逃回他的四川老巢去。

“先帝在時,曾有意調集重兵於川陝,然後直搗成都犁庭掃穴。”當初索尼並不反對順治的這個計劃,雖然他深知這個計劃耗費巨大,但當時清廷有餘力進行這個嘗試;高郵湖一戰後形勢劇變,東南是滿清的財賦重地,儘管現在只是表現出一些不穩,但必須要做好最壞的打算。索尼奏道:“這次東南遭遇兵禍,鄧賊荼毒地方,明年的賦稅恐怕會受到很大影響。奴才以爲,朝廷不宜繼續向川陝投入兵力、財力。”

蘇克薩哈一心要抱緊索尼的大腿,再說索尼說的毫無疑問是正理,於是急忙站出來表示贊同:“先皇之仇不共戴天,但此時確實不易輕動,奴才以爲可以讓李國英具實上奏,若是重慶果然消耗太大,就是暫時放棄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順治身亡,禁衛軍慘敗,再加上廈門和南京連續的失利,不但讓朝廷的威信降低到一個非常危險的地步,就是八旗內部也開始有人說怪話。尤其是兩白旗爲甚,陰陽怪氣地說若不是兩黃旗主政,局面不會有這麼大的動盪。現在朝廷最需要避免的就是再遭到一場大失利。如果再遭到新的重大失敗,那麼朝廷還能不能震懾住南方的督撫、北方的蒙古都很難說。更何況貴州、兩廣、福建還有手握重兵的三藩。爲了控制三藩,尤其是其中實力最強的吳三桂,朝廷一向軟硬兼施,不但有強大的八旗軍事威懾,還加上軍餉從優的待遇。

之前鄭成功、鄧名兩次攻擊江南,讓朝廷無法繼續供給貴州大量的物資,這已經讓吳三桂一肚子的怨氣。好在吳三桂已經被滿洲八旗打怕了,有怨氣也不敢放狠話;但要是朝廷繼續這樣一敗接着一敗,讓吳三桂認爲朝廷已經奈何不了他的話,說不定就會憑藉武力開始勒索朝廷了;盤踞廣東的尚可喜和移鎮福建的耿繼茂只有軍權,之前曾吞吞吐吐地暗示過他們也想和吳藩一樣獲得治權,成爲名副其實的國中之國,但看到朝廷板起了臉孔,馬上就又連稱他們並無此意。現在朝廷權威下降,誰也不敢擔保這兩個傢伙會不會又生出討要藩國的心思來。

對於索尼和蘇克薩哈的建議,鰲拜也表示贊同。當務之急就是積聚實力,保證朝廷不自亂陣腳,而節省出來的錢財可以用來穩定三藩;同時也可以爲新的南征預作準備。若是江南露出反像,那麼滿清無論如何都要全力南下,再來一場新的征服戰以保證財源。

“奴才以爲,可以向三藩、尤其是吳三桂重申先皇的約定。”鰲拜道。

清廷必須要進一步安撫三藩,順治時代鰲拜就力主厚待吳三桂,無論是鄧名的前世還是今生,這都是鰲拜始終如一的主張。鰲拜頂住了滿洲內部的反對聲,說服順治把建寧公主嫁給吳三桂的兒子吳應熊,並讓順治賜給吳三桂完整的軍權和治權。因爲鰲拜斷定吳三桂是個小富即安的傢伙,這些代價足以讓吳三桂心滿意足地老死在牀上;至於朝廷給吳三桂永鎮西南的諾言,解決辦法完全可以落在吳應熊身上。先用奢侈的生活和厚待來讓平西王世子對朝廷感恩戴德,等到吳三桂死後,吳應熊就是當然的藩國之主,到時候讓吳應熊出面請朝廷收回藩國,皇帝順水推舟地同意了便是了。那時吳三桂的宿將精兵也都死得七七八八了,就算還有人心懷異志,但連藩王都和朝廷一條心,他們還如何能鬧得出大風波來?

在鄧名的前世,鰲拜的策略確實相當成功。當康熙魯莽地決定對即將入土的吳三桂動手,導致吳三桂決意反叛時,吳應熊依舊堅定地站在清廷一邊,寧死也不肯背叛康熙出逃;三藩之亂後,朝臣仍認爲吳應熊有利用價值,因爲吳三桂年事已高,隨時可能斃命,到時候吳應熊能夠號召吳軍放下武器,起到類似孫可望的作用。但康熙不爲所動,下令將其處死。直到被拉上刑場的時候,吳應熊仍對朝廷忠心耿耿,並認爲自己盡到了忠臣的本分。

三位輔政大臣達成共識,其他臣子也不會反對這麼明智的戰略,於是第一次御前會議順利完成。聖旨發往全國,東南官員免責,三藩受賞——這對不穩的東南也是一種暗暗的威脅,只要三藩依舊忠於朝廷,那如果東南真出了什麼變故的話,三藩馬上就可以北上平亂。

給川陝總督李國英的聖旨裡雖然沒有什麼明確的命令,但朝廷暗示他可以主動放棄重慶。如果李總督提出這樣的建議不但不會被朝廷視爲怯懦,反倒會認爲他識大體,懂得輕重緩急。

對外穩定東南和三藩,對內加強控制,雖然高郵湖對清廷來說是沉重的一擊,但清廷對戰爭的前景依舊相當樂觀。無論是太皇太后還是輔政大臣都深信,只要不被鄧名激怒自亂陣腳,等到朝廷緩過這口氣後,還是能憑藉絕對優勢碾平成都。

太皇太后宣佈散會,同時要求臣子們鄭重考慮黃梧的禁海戰略,五天後就此事再次舉行重臣會議。

……

幾天後,淮安。

林起龍返回了他的駐地淮安而沒有繼續停留在揚州。幾個督撫已經制造了很大的聲勢,把他們的忠義之名宣揚得天下皆知,其中林起龍當然高居榜首。按說朝廷不會在這個時候治他的罪,免得讓天下官員心寒。但林起龍並沒有萬全的把握,他無法煽動河道官兵作亂,所以朝廷的信任就顯得格外重要。林起龍返回淮安是爲了和煽動譁變的東南督撫們劃清界限,等待北京朝廷裁決的時候林起龍還想過,若是朝廷要他進京述職的話,他應該毫不猶豫地啓程,以便讓朝廷相信自己確實沒有任何心虛的地方。

新皇即位的命令到達淮安時,已經是大年初三了。由於不知道北京的政治x鬥爭是否能及時決出勝利者,不知新皇能否趕在年前即位,所以漕運總督衙門還謹慎地使用着順治的年號,事實證明這個決定也沒錯。

聽說使者帶來了皇帝登基詔書和明年新的年號後,林起龍心裡想到:“本該如此。”

如果新皇帝遲遲不能登基,就等於告訴天下北京爭奪帝位的戰爭遲遲不能決出結果,這隻能讓全天下的官吏無所適從,也會極大地刺激從中央到地方的實力派的野心。若是林起龍坐在中樞重臣的位置上,也一定要趕在年前讓新皇登基,讓天下知道神器有主、朝廷團結。

這份聖旨頒告天下而不是給具體某個人的,所以使者面對着林起龍和淮安的官員們宣讀,讀完以後也不會把它交給任何人,而是繼續沿着大道向前傳達。

使者朗誦完聖旨的內容後,淮安衆官紛紛作出叩拜的動作,同時準備大聲喊出:“吾皇萬歲”的口號,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儀式,大家恭領聖旨後,天使就會離開了。

但理應領頭的林起龍卻沒有任何的動作,漕運總督身體僵硬,像一塊石雕般地定在地面上,半晌沒有絲毫的反應。

“總督大人。”緊隨其後的人實在按捺不住,輕輕地叫了一聲。

“啊。”林起龍如夢初醒,急忙重重地把頭磕下去,惶急地大叫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雖然有一個小變故,但儀式總算是完成了。漕運總督起身後,大家看到他臉色蒼白、冷汗直流,還以爲他是爲剛纔的失禮而不安。見漕運總督表現得如此草包,有些官員心裡不禁有些鄙視起來,而那些熟悉林起龍的官員則十分不解,這種小小的失神不算什麼,他們都知道林起龍城府甚深,不可能被這種小失誤嚇成這樣。

漕運總督匆匆返回了自己的衙門,一進書房就命令把當初陪着他在明軍那邊作人質的心腹家奴喚來。

“老爺,新的年號是什麼?”這個心腹家奴一進門就好奇地打探起新聞來。

“你再把鄧提督釋放俘虜時候說的那句話念一遍。”兩眼赤紅,雙手發抖的漕運總督沒有回答,而是惡狠狠地吩咐道:“快念!”

鄧名釋放俘虜時的那句話讓林起龍也是大惑不解,回來的時候還和這個心腹家奴偷偷討論過幾遍,後來雖然拋在了一邊,但家奴覺得主子不太可能這麼快就忘得一乾二淨,不過他還是老老實實地複述道:“鄧提督說:順治的時代結束了,接下來就是康熙了。”

家奴看到漕運總督突然瞪起眼來,用吃人一樣的目光看着自己,其中的兇光越來越盛,他膽戰心驚地問到:“老爺,小的說錯了什麼?”

“滾!”林起龍猛地大吼一聲,家奴連滾帶爬地逃了出去。林起龍又呆立片刻,突然一躍而起,把桌面上的東西統統掃到地下。

“康熙!康熙!”林起龍咆哮着,感覺自己的腦袋都要炸了:“鄧提督怎麼會知道?他怎麼這麼有把握?鄧提督爲什麼要當着我的面說?爲什麼要對御前侍衛這麼說?爲什麼鄧提督要讓朝廷知道他早就知道了?”

第29節 道破第8節 戰備(上)第23節 波瀾(下)第10節 決議(上)第58節 處罰第3節 裁軍第2節 抵x制第39節 嚮導(下)第29節 搏鬥(上)第59節 助剿第49節 擴張(上)第50節 追擊(下)第26節 兄弟(上)第31節 名將第60節 算盤(下)第50節 追擊(下)第48節 專利(上)第41節 占卜第4節 一致(下)地十七節 虛招下第30節 變化(下)第12節 專家第33節 問策(下)第51節 詐敗第42節 說客第59節 黃雀(上)第15節 相識(上)第18節 恐怖(下)第14節 彈盡(上)第56節 離去第5節 潤滑第6節 戰俘第10節 決議(下)第8節 升級(上)第33節 孤注(上)第42節 艱苦(下)第2節 目標(下)第26節 兄弟(上)第7節 變臉(下)第31節 胥吏第6節 魯王第41節 難民第48節 專利(上)第60節 人心(下)第34節 問候(上)第60節 人心(上)第37節 立碑第59節 魔鬼(下)第55節 俘虜(上)第31節 裁軍(上)第21節 闖關第5節 密信第2節 軟硬(上)第13節 勇氣(上)第48節 提案第52節 登陸(下)第54節 投機(下)第49節 風氣(下)第22節 殿下第56節 待遇(下)第10節 追逐第44節 遊騎(上)第59節 撤軍第13節 天明(下)第51節 緊俏第53節 慘痛(上)第56節 推銷(上)第46節 證券(下)第27節 圍攻(中)第42節 中立(下)第39節 良機第59節 魔鬼(下)第59節 魔鬼(下)第51節 緊俏第43節 鷹派第68節 混亂(上)第60節 管轄第29節 功名第20節 困獸第44節 夾擊(上)第3節 上風第6節 親征(下)第23節 代理(上)第62節 蠢動(下)第10節 麻將第42節 升級(上)第24節 整訓(上)第35節 表態第36節 分攤(下)第56節 待遇(下)第45節 鍊金(上)第11節 攔截第4節 暗示第38節 包抄第22節 搶攻(上)第27節 派系(下)第11節 攔截第9節 授權(上)第24節 洞悉第49節 擴張(下)
第29節 道破第8節 戰備(上)第23節 波瀾(下)第10節 決議(上)第58節 處罰第3節 裁軍第2節 抵x制第39節 嚮導(下)第29節 搏鬥(上)第59節 助剿第49節 擴張(上)第50節 追擊(下)第26節 兄弟(上)第31節 名將第60節 算盤(下)第50節 追擊(下)第48節 專利(上)第41節 占卜第4節 一致(下)地十七節 虛招下第30節 變化(下)第12節 專家第33節 問策(下)第51節 詐敗第42節 說客第59節 黃雀(上)第15節 相識(上)第18節 恐怖(下)第14節 彈盡(上)第56節 離去第5節 潤滑第6節 戰俘第10節 決議(下)第8節 升級(上)第33節 孤注(上)第42節 艱苦(下)第2節 目標(下)第26節 兄弟(上)第7節 變臉(下)第31節 胥吏第6節 魯王第41節 難民第48節 專利(上)第60節 人心(下)第34節 問候(上)第60節 人心(上)第37節 立碑第59節 魔鬼(下)第55節 俘虜(上)第31節 裁軍(上)第21節 闖關第5節 密信第2節 軟硬(上)第13節 勇氣(上)第48節 提案第52節 登陸(下)第54節 投機(下)第49節 風氣(下)第22節 殿下第56節 待遇(下)第10節 追逐第44節 遊騎(上)第59節 撤軍第13節 天明(下)第51節 緊俏第53節 慘痛(上)第56節 推銷(上)第46節 證券(下)第27節 圍攻(中)第42節 中立(下)第39節 良機第59節 魔鬼(下)第59節 魔鬼(下)第51節 緊俏第43節 鷹派第68節 混亂(上)第60節 管轄第29節 功名第20節 困獸第44節 夾擊(上)第3節 上風第6節 親征(下)第23節 代理(上)第62節 蠢動(下)第10節 麻將第42節 升級(上)第24節 整訓(上)第35節 表態第36節 分攤(下)第56節 待遇(下)第45節 鍊金(上)第11節 攔截第4節 暗示第38節 包抄第22節 搶攻(上)第27節 派系(下)第11節 攔截第9節 授權(上)第24節 洞悉第49節 擴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