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節 攔截

在鄧名前去譚弘的大營前,衆人就議定若是能把譚弘引誘出營的話,就選擇在這裡進行交戰。這個江灣前的岩石遮蔽視野,能夠干擾追兵的指揮,堵上幾十個槍兵就能徹底擋住狹窄的道路,而且圓月形的江灣還能爲部署在另一側的弓箭手提供很好的掩護。類似這裡適合防禦的地點還有另外幾個,不過這裡距離譚弘大營的距離最爲合適。總之一句話:在對方有準備的情況下,這裡的地勢決定誰沿着江岸進攻誰就處於劣勢。

破空而去的利箭立刻就放倒了最先追過來的幾個敵兵,位於他們身後的追兵看到眼前的陣勢後人人心中叫苦。但身後是漫長的縱隊,後面等着領賞的士兵人推着人,不斷地向前擁擠,前面的人無法後退,只有硬着頭皮向前走。

在等鄧名和趙天霸回來的這一個多時辰裡,李星漢沒有閒着,既然決定在這個地方進行堅守,他不但把道路最寬的一段再拓寬以便站下更多的自己人,而且還墊高了一點腳下的地面以取得居高臨下的優勢。至於防守地點前面的那一小塊路,李星漢很狡猾地去掉了一層泥土,換上了幾塊滿是青苔的岩石。

這倒不是李星漢之前就精於防禦戰鬥,而是在等鄧名回來的時候,心中焦急的李星漢不停地在岸邊徘徊,腳下一滑摔了個大跟頭,暈頭暈腦地爬起來後,對青苔恨恨不已李星漢就決心讓敵軍也吃一個同樣的大虧。檢驗的時候發現確實很滑,李星漢差點就再次掉下水去,爲了方便鄧名通過,他們還在上面鋪了些樹枝,等他們一行通過後,李星漢的人迅速將其撤去,還有個手腳快的搶在敵軍到達前潑上了些江水。

被推搡着上前的清軍排頭兵,一側是難以攀爬的巖壁、另一側是江灣的水面,正面則每個人要面對至少兩個明軍。李星漢帶着手下輕鬆地打倒了一個又一個被推上來的敵人,其中還有不少根本不是他們打倒的,而是受到後面的人不斷推搡,腳下一滑摔倒在地,被明軍劍砍搶扎就再也沒能站起來。

趙天霸從一個射手手中接過弓箭,站在岸邊不慌不忙地瞄準射擊,與對面的敵軍只隔着一道並不寬闊的水面,卻可以完全不受威脅地瞄準,趙天霸每一箭都命中一個敵兵的要害直接斃命,這表現讓旁邊譚文部官兵不禁露出佩服的神色。

鄧名喘息已定,也走上前兩步觀戰。見鄧名到了前排,趙天霸連忙停止射擊去拉他:“殿下如何上來了?要是有個流矢亂石擦傷了殿下,又該如何是好?”

一邊說着,趙天霸一邊就來推鄧名,要把他拖到士兵後面去。但鄧名卻掙扎着不肯後退。首先鄧名認爲趙天霸實在是太入戲了,自己根本就不是韓世子或是其他什麼宗室,鄧名很奇怪趙天霸現在怎麼表現得和真的似的,對自己的安危有如此強烈的責任感;其次,鄧名覺得既然不得已要裝宗室,那就得表現出勇氣,發揮應有的作用,鄧名認爲親冒矢石無疑能極大地鼓舞戰士們的鬥志。

“大家都在奮戰,我怎麼能後退?”鄧名用力甩開趙天霸及另外兩個來拉自己的明軍,大聲說道:“我不會使用武器,不能和大家一起上陣殺敵,站在這裡是我唯一能做的一點事,哪能退到後面去?”

鄧名說的就是他的心裡話,周圍的人聽得卻是極爲感動,趙天霸心情激盪之餘連聲說道:“殿下過謙了,殿下只是不習擊技而已。”

這倒不是趙天霸曲意奉承,以他觀察,鄧名的健康狀況不錯,個子高出平常人一頭(其中也包括趙天霸、周開荒和李星漢等人)——現代人營養比較全面,當然比飢一頓、飽一頓的古代人發育良好,但是趙天霸覺得鄧名相當缺乏鍛鍊,沒有體力也不太強壯。

在周圍人看來,宗室子弟沒學過作戰的技藝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鄧名敢於站在一線就是難能可貴,但鄧名卻感覺自己被人小看了,他伸手向趙天霸討要弓箭,就要和周圍的戰士一起並肩作戰。

鄧名的舉動引起了周圍一片嘖嘖讚歎聲,在周圍人欽佩的目光中,趙天霸帶着一種明顯的敬意把弓箭遞給鄧名,當鄧名舉起弓箭的時候,正在射擊的弓箭手們也忍不住用餘光留意着他究竟武藝如何。

“由於地心引力的作用,和炮彈、子彈一樣,箭的軌道也是一個拋物線。”鄧名在心裡默唸自己曾經學到過的知識,用力張開弓後,揣測着這個拋物線大概的軌跡,把箭頭向上挑起,接着就鬆弦射出。

但飛出去的箭卻沒有劃出射手想象中拋物線的軌跡,鄧名看着它直挺挺地從對面三人多高的巖壁上飛過,一晃就消失在遠處的樹林裡了——完全是一個朝天炮。

周圍幾個明軍士兵本已經張開了口,打算一見到鄧名命中敵兵就高聲歡呼,但見這一箭如此離譜,只好硬生生地把那句“殿下神射”又咽回肚子中。

更多的敵兵被後面的人推着擠過拐角,他們看不到前方李星漢的迎戰隊列,卻能看到從側面不斷射來的弓箭,完全處於捱打不能還手狀態的譚弘部士兵加倍用力地推着前面的人,希望前排儘快突破敵軍的防禦,趕走這近在眼前的弓箭手。有些人受不了飛過來的羽箭,就乾脆跳下江灣,把武器舉在頭頂上試圖淌過水麪攻擊那些放箭的明軍。

但江灣遠比這些魯莽的士兵想象得更難通過,他們吃力地高舉着武器前進時,就是明軍射手最好的靶子,同時他們還要和冰冷的江流做着艱苦的鬥爭。走得最遠的那個士兵也未能到達江灣的中心,那時江水已經沒到了他的頸部,未等他想好是退回去還是開始游泳前進時,腳下一滑就被江流衝出了灣部,捲到江面上載浮載沉。

直到這時,位於岩石後方的譚弘依舊不清楚前面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當聽到最開始的弓箭破空聲,譚弘還氣急敗壞地大叫道:“誰在放箭?我不是嚴令不許放箭,必須要抓活的嗎?”

爲了保證抓捕到活的韓王世子,譚弘在出發前就傳下命令,禁止前隊士兵和先頭的幾個騎兵攜帶弓箭,看到趙天霸他們丟棄武器逃走後,譚弘想當然地認爲對方手中已經沒有武器,放箭的肯定是自己的部下。

跟着人流往前湊了一段,聽到山岩後面傳來越來越激烈的殺喊聲,而且看到一具又一具的清軍士兵屍體被江流從上游衝下來,譚弘才意識到自己的部隊遭到了有力的抵抗,不過這時他還不確定是中伏還是對方的困獸猶鬥。

先頭部隊因爲戰鬥而陷入停頓後,譚弘的整個隊列也立刻跟着停下來。他急切地想知道前面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但是前面的人退不下來而是被推着向前,而譚弘的貼身衛士也被這大羣的士兵塞住,無法擠上前去打探戰況。

一直過了很久,譚弘的衛士才總算擠到前面一點,拉住一個前排的把總詢問山岩背後發生的情況。

“對面只有不到百個人嗎?”譚弘得知對面的大約兵力後,皺眉思索了起來。他不是沒有考慮過伏兵的問題,不過他估計明軍的潰兵最多也就是數百而已,而且在逃跑過程中大部分明軍士兵已經把武器都丟掉了,這樣的戰鬥力對於譚弘裝備精良的一千六百大軍來說並不構成威脅。

“大概是韓王府的衛兵,”那個上去偵查情況的親兵費盡力氣才擠上前去,又用了更大的力氣才擠回譚弘身邊,向譚弘報告他掌握到的所有情況和一線軍官的估計:“前排被頂住了,好像一直沒有進展,估計對面肯定有長槍兵之類的,而且數目也不少,至少有十幾杆槍,還有至少十幾張弓。”

“這應該是韓王府的衛隊,”譚弘也做出了類似的判斷,他不認爲幾百名潰兵能夠統統被韓王世子組織起來。即使有幾百名潰兵的話,他們大概也保留不了這麼多的武器和有戰鬥力的兵員:“他們走投無路了,不過是利用這個灣口進行最後的抵抗。”

既然追擊了這麼久,譚弘當然不願意在最後關頭撤退,他也不甘心手握着近兩千軍隊,僅僅看到幾十個、也許可能上百個敵兵就認輸,立刻掉頭轉回營去。譚弘覺得自己發現了對方垂死掙扎的跡象,敵兵最後的拼搏也不過如此,他立刻下令一名近衛軍官帶着四百名士兵上山,迂迴到這個明軍陣地的後方,從前後兩面夾擊這批明軍。

譚弘命令道:“你們包抄動作要快,全速前進,不要等到天黑讓韓世子跑了!”

清軍開始嘗試迂迴的時候,鄧名第三次拉開弓弦。

“手臂和弓拉開一點兒距離……”趙天霸站在鄧名旁邊,給他講解着使用弓箭的要領。涌上來的敵人根本來不及還手,明軍對付他們從容不迫。鄧名已經懂得要讓握弓的左手和弓所在的面形成一個夾角,不然弦彈回時會打在手臂上,那確實很疼。

“箭放平……”根據趙天霸的說法,箭是飛一條直線,所以瞄準目標時要用箭桿這條直線對準目標。鄧名不明白爲何明明有地心引力但是箭的軌道卻不是一個拋物線,但和趙天霸這種神射手沒有什麼可爭論的,鄧名照着他的話做了以後雖然還是沒有射中人,但是至少不會從人羣頭上數米高飛過了。

趙天霸一邊說,一邊伸手幫鄧名調節弓箭,前幾次他雖然說得很清楚,但是鄧名還是統統射空,所以這次趙天霸乾脆站在側後幫鄧名瞄準。

鄧名看到自己的箭瞄準了一個正擁擠在隊伍中,向前踉蹌前行的敵兵,他能夠看清這個敵兵臉上焦躁不安的表情,這個敵兵一面向前推搡着同伴,一面緊張地向鄧名這邊打量過來,看向明軍弓箭手的眼中滿是緊張。

不過這個士兵的目光並沒有投在鄧名身上,在他發現鄧名已經瞄準了他之前,趙天霸已經在後面輕輕叫道:“放!”

聽到這聲的同時,鄧名感到幫自己握住箭桿末端的手鬆開了,他的手指也跟着一鬆,弓弦發出“砰”的一聲輕響,羽箭也應聲而出。

這支箭並沒有如同趙天霸那般立刻奪人性命——畢竟趙天霸幫鄧名瞄準不如他自己射箭那麼趁手,但也準確地擊中了目標。

“殿下神射!”

周圍那些一直關注鄧名動作的明軍士兵發出齊聲的歡呼,明軍的其他弓箭手們隨即意識到鄧名已經取得戰績,他們跟着發出第二波的齊聲歡呼:

“殿下神射!”

看到目標肋下中箭時,趙天霸也很激動,他是最早發出歡呼聲的一員。西營已經和明廷合作很久了,永曆天子不用說,趙天霸目睹其他在西營保護下的宗室子弟也都遠離戰場,躲在安全的後方。就算是朝廷派到軍隊中的文官,他們可以在城破時大義凜然地自殺殉國,但是不會登城殺敵。

以前趙天霸對鄧名的關心來自於袁宗第的命令,他知道這個人對朝廷來說可能很重要,保護鄧名是他的責任。可是當趙天霸看到鄧名敢於在生死關頭甘冒矢石,看到他取得戰果(雖然其中有趙天霸的幫助)時,他感到有一股敬意從胸中涌起:“真是一個了不起的宗室子弟,一個肯和我們這些當兵的並肩殺敵的天家貴胄,大概晉王也會欣賞他的勇敢吧?”

剛纔李星漢已經發現鄧名在遠處彎弓放箭,歡呼聲傳到了他的耳中,給他不小的鼓勵——從未有這樣的大人物肯到一線冒險,李星漢沒有見過更沒有聽說過。這種勇氣只存在於大明建國之初,後來出過一個武宗皇帝上過戰場,而最近百多年來則是聞所未聞。

得知鄧名取得戰果後,李星漢頓時也是熱血沸騰,自己出力保護的宗室子弟並沒有呆在後面坐觀成敗,而是同樣不怕死在出力殺敵。此時李星漢手中的寶劍上已經是鮮血淋漓,他一聲大喝,又砍倒了一個衝上前來的士兵,接着對身邊的部下們喊道:“殿下在看着我們殺賊,弟兄們努力殺賊啊,不要讓殿下失望!”

在衆人紛紛爲鄧名喝彩時,他本人卻沉默地注視着自己命中的目標。那個清軍士兵中箭的一剎那,臉上露出一種好像是驚訝至極的表情,接着就身體一晃,帶着那種不可思議的神情從隊伍中摔出來,翻滾到旁邊的江水中。

鄧名一直在心情複雜地望着這個自己親手傷害的人,敵兵的臉上的表情給鄧名的感覺始終不像是痛苦而是驚訝,好像不能置信自己已經受到了致命傷害。敵兵就帶着這種表情在水中拼命掙扎了好久,一直想從水裡重新爬上岸。

不過這個士兵的舉動沒能成功,鄧名看到不斷有鮮豔的紅色從被他傷害的人身旁的水面上浮起,這個士兵掙扎的動作也隨之變得越來越慢,最後漸漸停止,身體翻轉過來,仰面躺在水中,大睜着雙眼,臉上仍然是那種驚訝和迷惑相混合的神情,好像這個士兵至死都沒有接受他已經負傷、而且正在死去的事實。

“我殺了一個人,”鄧名在心裡默唸着,戰場上近百名士兵都爲他的勇敢而歡呼,鄧名看到不遠處一個明軍士兵已經激動得好像都熱淚盈眶了:“都說戰爭是最顛倒是非黑白的,我殘酷地殺死了一個人、一個同類,眼睜睜看着他在痛苦的掙扎中死去。平時這種行爲會被周圍人所唾棄憎恨,會受到懲罰,但在戰爭中,他們卻認爲我幹得好,並和我一起觀看這個人是在怎麼樣的巨大痛苦中嚥下最後一口氣的,還爲此而興奮不已。”

鄧名擡起頭,對面的李星漢正在大呼酣戰,身邊的明軍弓箭手正不斷地向對面的敵軍射擊,突然之間,鄧名心中一直存在的幻想彷彿隨着他第一個犧牲者的生命一起逝去。就在這個時刻,鄧名感到十幾天前自己那種和平時代無憂無慮的學生生活已經遠去,變得異乎尋常地遙遠,而眼前你死我活的廝殺卻變得無比真實——本來這種生活一直讓鄧名有種似夢非真的感覺。

“我再也回不去了吧。”鄧名心裡冒出了這樣一個念頭,當他終於接受戰爭是真實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後,那和平時代的學生生活反過來就變得像是一場夢一般。

譚弘派出去的迂迴部隊,已經進入樹林中,開始努力地向山上攀爬,意圖繞到明軍陣地的後方。在他們沿着山地向上行進了一里左右後,一支嘹亮的響箭打破了樹林中的寂靜。

聽到這聲響箭發出的刺耳哨音後,鄧名向着那個方向望去。根據戰前軍官們的約定,樹林中隱藏着的明軍一旦發現譚弘所部的清兵開始進山迂迴後,就會發出這個警告信號。同時,它還會引發一系列的反應。

第一支響箭的哨音還沒有結束,遠些的地方有第二聲哨音響起,接着一里外又是一聲響起。

在更靠西的位置上,一個隱藏在樹林中的明軍士兵最後檢查一遍綁在箭桿上的竹哨,並輕輕在上面吹了一口,聽到毫不含糊的哨音後,這個士兵用力張開弓,用盡全力把這支箭射向高空,頓時又是一聲響亮的哨聲騰空而起。

第34節 糊塗(下)第1節 精明(下)第40節 入寇(下)第25節 投奔(上)第46節 戰備(上)第13節 試探(上)第26節 反覆第21節 東進(下)第30節 成長(下)第17節 政策(下)第17節 堅壁第25節 棄軍第36節 宿命(下)第55節 壓力(下)第32節 扶持第18節 登陸(上)第51節 夢想(中)第20節 僞詔(下)第38節 包抄第11節 兩全(下)第37節 刺客第15節 戰象(下)第35節 請客(上)第17節 政策(下)第47節 矛盾第23節 波瀾(下)第6節 事變(下)第27節 派系(下)第54節 投機(下)第46節 計劃第47節 情報(上)第47節 約戰第45節 合作第51節 保衛(下)第4節 一致(上)第34節 動搖第56節 離去第26節 兄弟(上)第44節 遊騎(上)第51節 保衛(上)第46節 證券(下)第61節 未來第2節 賞罰第43節 續戰(上)第39節 哨探第36節 施琅第39節 嚮導(上)第9節 問話(下)第29節 解圍(上)第54節 權變(上)第30節 新年第22節 謊言第39節 衝突(上)第45節 處置第6節 事變(下)第4節 推薦(下)第39節 哨探第13節 天明(上)第56節 宣戰(上)第51節 求戰(下)第28節 借刀第65節 援助(下)第25節 壓力(上)第26節 佈防第27節 合作(下)第17節 挖坑第69節 忠臣(下)第55章 山崩第4節 推薦(上)第22節 謊言第41節 遭遇(下)第35節 請客(上)第31節 呆仗(下)第42節 中立(上)第35節 捆綁第42節 說客第63節 黃雀(上)第46節 合營第57節 輕取第35節 請客(下)第49節 敗像第43節 風向(上)第59節 議款(上)第4節 棟樑第45節 處置第49節 坦承第57節 強弱第22節 風起(下)第16節 鹽業第21節 風起(上)第5節 協作(上)第59節 魔鬼(下)第5節 潤滑第34節 詐降第60節 戰俘第22節 突破(下)第48節 融洽(上)第19節 軍功第60節 人心(上)第17節 政策(下)
第34節 糊塗(下)第1節 精明(下)第40節 入寇(下)第25節 投奔(上)第46節 戰備(上)第13節 試探(上)第26節 反覆第21節 東進(下)第30節 成長(下)第17節 政策(下)第17節 堅壁第25節 棄軍第36節 宿命(下)第55節 壓力(下)第32節 扶持第18節 登陸(上)第51節 夢想(中)第20節 僞詔(下)第38節 包抄第11節 兩全(下)第37節 刺客第15節 戰象(下)第35節 請客(上)第17節 政策(下)第47節 矛盾第23節 波瀾(下)第6節 事變(下)第27節 派系(下)第54節 投機(下)第46節 計劃第47節 情報(上)第47節 約戰第45節 合作第51節 保衛(下)第4節 一致(上)第34節 動搖第56節 離去第26節 兄弟(上)第44節 遊騎(上)第51節 保衛(上)第46節 證券(下)第61節 未來第2節 賞罰第43節 續戰(上)第39節 哨探第36節 施琅第39節 嚮導(上)第9節 問話(下)第29節 解圍(上)第54節 權變(上)第30節 新年第22節 謊言第39節 衝突(上)第45節 處置第6節 事變(下)第4節 推薦(下)第39節 哨探第13節 天明(上)第56節 宣戰(上)第51節 求戰(下)第28節 借刀第65節 援助(下)第25節 壓力(上)第26節 佈防第27節 合作(下)第17節 挖坑第69節 忠臣(下)第55章 山崩第4節 推薦(上)第22節 謊言第41節 遭遇(下)第35節 請客(上)第31節 呆仗(下)第42節 中立(上)第35節 捆綁第42節 說客第63節 黃雀(上)第46節 合營第57節 輕取第35節 請客(下)第49節 敗像第43節 風向(上)第59節 議款(上)第4節 棟樑第45節 處置第49節 坦承第57節 強弱第22節 風起(下)第16節 鹽業第21節 風起(上)第5節 協作(上)第59節 魔鬼(下)第5節 潤滑第34節 詐降第60節 戰俘第22節 突破(下)第48節 融洽(上)第19節 軍功第60節 人心(上)第17節 政策(下)